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56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大周文圣 第156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3:50 来源:源1

第156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鸣州赠别诗!

江南贡院,至公堂。

谢栖鹤的瞳孔骤然收缩,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玉简上,朱笔书写的实习官缺名录灼灼刺目——

「江南道司马!」

「苏州府别驾!」

唯二闪着金光的州级丶府级职位,像两尾锦鲤游弋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中。

中间皆是灰扑扑的县属官职:「江阴县都尉」「太仓县主簿」「钱塘县县丞」.

更不堪的是末尾,上百个「镇教导」丶「镇巡检」丶「驿丞」之类的芝麻绿豆官衔,墨迹淡得仿佛随时会湮没在玉简名册里。

谢栖鹤盯着那两行烫金大字,江南司马可驻金陵,苏州别驾坐拥阊门,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偏偏他是秋闱第三的经魁。

按制,得等前两名,解元丶亚元像挑果子似的择完最肥美的鲜果,才能轮到他探手筐底的果实。

主薄柳明川的象牙笏板在掌心转了个微妙的角度,眼角馀光扫过韦观澜刺史的云雁补子,见其颔首示意,这才拖长声调唱道:「今科解元,江行舟——择职!」

「学生请任江南道司马。」

江行舟的声音像块冷玉,语气平淡,当仁不让。

他可不会去选什麽「县官丶镇官」,给自己这小半年的实习观政,增加难度。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州丶府级的官员,其实好当,都是聪明人,不会彼此为难。

越往下,反而越是一些鸡毛蒜皮,容易遇上各种鬼牛蛇神,愣头愣脑的奸猾小吏。

江行舟拱手从主薄柳明川的手中托盘,接过四件代表官员的器物:

银色官印丶司马官服丶鱼符腰牌——此乃日常束于腰间丶实习敕牒——江南道刺史任命实习官员文书。

司马银印泛着青芒,鱼符上的错金纹路刺痛了身后众举人的眼睛。

更扎眼的是那套从五品浅绯官服——江南道官署,就在金陵城最繁华的街区,与王谢乌衣巷祖宅不过一箭之地。

鎏金托盘呈上的瞬间。

满堂举子,皆是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神色。

「亚元韩玉圭——择职!」

「学生请任苏州别驾!」

待柳明川唱完,韩玉圭已迫不及待的抢步出列。

接过一枚铜印时,韩玉圭浑身透着神清气爽。

谢栖鹤盯着两人腰间新佩的银鱼袋,气的指甲在袖中掐进肉里,郁闷的想要吐血。

江南道品阶最高,最好的实习官缺,果然被解元和亚元,二人当仁不让的选走了。

他这个金陵十二家谢氏嫡系子弟,竟要滚去县城,乡野之地?

那些江阴县丶太仓县衙的青苔台阶,怕是连他谢氏门阀大门前的拴马石都不如!

指不定县衙里,还有硕鼠虫蚁出没!

一想到此,他就浑身不自在。

「学生谢栖鹤,请任太仓县主薄。」

鎏金香炉中的线香已燃至末尾,青烟袅袅散尽。

甲榜的举人们选的早,陆续领了县衙的铜印,虽不及州府风光,好歹还算体面——曹安得了江阴县主薄,陆鸣领了太仓县丞,二人捧着官牒退至一旁,神色尚算从容。

轮到乙榜时,堂内的空气便凝滞了几分。

「乙榜举人,上前择职——」

剩下的职位已如残羹冷炙:钱塘县典吏丶六房吏丶县学政教谕丶嘉兴府县驿丞协理……连正经官衙的差遣都算不上,不过是些清汤寡水的杂职。

几个乙榜举人攥着官凭,指尖发白,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些实习差遣。

而最后的丙榜举人,更是惨澹。

「丙榜举人,顾知勉——」

顾知勉抬眼望去,柳明川的玉简名簿上仅剩的职位,皆是些镇级官缺,从九品镇巡检丶乡学训导之类的芝麻小吏。

他苦笑一声,闭眼随手一指。

「学生……领周庄镇教导一职。」

话音落下,堂内隐隐传来几声压抑的叹息。

不去?

不行。

没有这半年的「观政」经历,明年春闱,连进京赶考的资格都没有。

顾知勉接过那张薄如蝉翼的委任状,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心头蓦地一阵酸楚——自己捧着的,不过是一张通往仕途的丶最卑微的入场券。

他攥着这张纸,仿佛已看见自己的未来:若来年春闱不中进士,在朝廷吏部候缺时,怕也只能等到这样的微末小职。

而后便是一二十年的蹉跎,在县衙里熬资历丶等转迁。

五十岁时若能撞上大运,或许能补个府衙的闲职,最后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致仕。

到那时,他这一生,也不过是大周官场角落里的一粒尘埃,风一吹,便散了。

夕阳西沉,暮色渐染金陵。

随着最后一名丙榜举子领了委任,这场持续整日的文位大典终于落幕。礼官高唱一声:「新科举子,游街——!」

霎时间,鼓乐齐鸣,旌旗招展。

解元江行舟换上一袭举人新袍,腰携举人文剑,挂鱼符,胯下白马银鞍,当先策马而出。

亚元韩玉圭紧随其后,经魁谢栖鹤丶唐燕青丶徐灿明分列左右。

五匹骏马并辔而行,马颈金铃叮当作响,在金陵城大街上,漾开一片江南道新晋权贵的气象。

三百举子策马相随,马蹄声如雷,震得青石板路微微发颤。

贡院外早已人山人海。

秦淮两岸,楼阁窗棂间探出无数香闺秀影;

长街两侧,孩童攀着父辈的肩头,小手在指指点点。

忽听得一阵哗然——

「快看!谢家的喜钱!」

但见十馀名锦衣小厮抬着箩筐,将黄澄澄的铜钱漫天抛洒。

钱雨纷飞间,人群哄抢,欢呼声直冲云霄。

庞大的举子们的马队,沿着文庙大街缓缓前行,所过之处,尽是欢呼的百姓丶飞溅的喜钱,与漫天飞舞的爆竹硝烟。

入夜时分。

新科举子的游街队伍,绕金陵城大街一周,马蹄踏碎满城灯火,最终在万人瞩目中折返秦淮河畔。

明月楼前,八对绛纱宫灯高悬,将朱漆大门照得如同白昼。

楼内丝竹隐隐,早有刺史府摆下盛大宴席,差役列队相迎。

「诸位举人老爷,请——」

知客一声长喝,数十名青衣小厮鱼贯而出。

有人牵马坠镫,有人捧盆净手,更有美貌婢女手持银盘,以芙蓉露为众举子濯去尘灰。

楼阁内灯火煌煌,刺史韦观澜端坐主位,两侧依科名次序设下筵席。

江南乡试魁首江行舟的席位,恰在刺史韦观澜与学政杜景琛之侧,与江南道诸位翰林学士比邻而坐。

翰林学士周敦实丶裴惊嶷丶王肃丶谢玉衡等清贵之士共列一席。

鎏金酒器早已陈设妥当,那尊缠枝牡丹纹执壶在烛影摇红间流转着幽光。

新科五甲俊才与江南道十位太守们同席而坐。

各府学政儒冠肃整,世家门阀衣香鬓影,进士名宿谈笑风生,皆已济济一堂,共襄此番新科举子鹿鸣之庆。

其馀甲乙丙榜举人,则依名次迤逦排开,直至厅堂大门处。

满座皆是举人以上。

「今日这鹿鸣宴,老夫特意命人取了窖藏二十年的金陵春,为我江南道新科举子贺!

日后尔等,便是同朝为官,当相互激励提携!」

韦刺史执杯含笑,目光扫过满座英才。

「谢刺史大人丶学政大人!」

众举子齐声应和,杯盏相碰,琼浆倾泻。

一时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烛光映照下,玉冠锦袍交辉,满座皆是蟾宫折桂之举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溢。

江行舟执盏而起,先向韦刺史丶杜学政各敬一盏,礼数周全。待至周敦实座前,亦是恭敬相敬。

末了,他行至裴惊嶷老夫子案前,双手捧杯,深深一揖。

「裴夫子!」

江行舟声音清朗,却隐有哽咽:「昔年薛府私塾,蒙您悉心教导五载。学生今日能登秋闱桂榜,全赖先生传道授恩。此杯,敬师恩如山!」

说罢,仰首饮尽,杯底朝天。

学政杜景琛抚掌笑道:「裴公以翰林之尊返乡私塾授业,实乃我江南文坛之幸!门下徒弟,诸如陆文渊等英才辈出,今岁怕是要成为翰林学士了。

也难怪,江郎能中解元!」

裴夫子受下这杯敬酒,烛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却掩不住眸中欣慰。

他缓缓捋须,叹道:「江生天资,实乃老夫平生仅见。纵是文渊当年,也不过摘得秋闱甲五经魁,较之解元,犹有不及啊!」

他哪里想到,当年那个在薛府私塾,默诵经典的青衫少年,

如今竟能在江南道一飞冲天,几乎碾压江南道十万童生丶一万秀才,登顶解元之位。

裴夫子望着眼前长身玉立的弟子,恍惚间似又看见多年前,那个沉默寡言,却总是追着他问,「夫子,这句何解」的少年童子。

不过,不管怎麽说,江行舟是他裴翰林亲传弟子这个身份,是改变不了的。

酒过三巡,主桌诸人谈笑愈发热络,聊的畅快。

韦刺史击节而歌,杜学政即兴赋诗,周敦实与裴夫子论道古今。

不论谈及何话题,江行舟都能接上,从容应答,俨然已是江南文坛新一代文士的最顶级的砥柱。

唯独王肃丶谢玉衡两位翰林,却是如坐针毡。

心中郁闷!

他们与江行舟的嫌隙,甚至与刺史丶学政的龃龉,此刻都化作酒席间无形的墙,只是明面上还维持着客气。

新科解元江行舟没给他们二位翰林学士敬酒,他们也只能尴尬的自斟自酌。

王肃指尖不住摩挲杯沿,青瓷盏中的酒液晃了又晃,却始终未沾唇。

谢玉衡更是面色发青。

每逢众人欢笑,他的嘴角便僵硬地扯动两下。

酒过三巡,醉意渐酣。

「江兄!今日一别,待明年春闱,我等再聚!

我等,一起敬江解元一杯!」

陆鸣踉跄起身,擎一盏满溢的酒,面颊酡红,醉眼微醺。

「好!」

众人齐声应和,仰首饮尽杯中酒,却仍掩不住眼底的离愁。

毕竟,明日一别,他们便要各赴府县,或掌簿书,或理刑名,实习观政,此去便是半载寒冬。

乙榜丶丙榜的举子们默然垂首,指尖摩挲着粗瓷酒盏。

想他十年寒窗,今朝虽得桂榜题名,却要从九品小吏做起,甚至屈就乡镇不入流的小职,不由心生黯然,难免为自己前途伤感。

酒至酣处,江行舟忽而离席,站了起来,举盏向天,敬在座同年举子。

「临别在即,吾等明日各奔东西。

吾愿以诗,赠江南诸君!」

江行舟仰首饮尽杯中残酒,衣袖翻飞间,朗声吟道:

「[《别江南诸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成刹那,

霎时间,整座明月楼为之一静,满座神色震惊。

继而——

一股磅礴才气,自这首诗句中喷薄而出,如惊涛拍岸,似长席卷而来。

整个明月楼,犹如笼罩在一片蒙蒙才气光华之中。

但见那诗句化作点点清辉,如霜似雪,在楼阁的举人之间流转不息。

满座宾客只觉周身沐浴在温润才气之中。

那光华流转间,竟映得楼中烛火黯然失色。

众人恍惚间,

——似见千山暮雪,北雁南飞,大家各奔东西而去,前路迢迢,知己在天涯!

似乎同气连枝,遥遥牵挂!

「好!

好一首鸣州送别诗丶励志诗!

此等气魄和胸怀,世所罕见!」

杜学政霍然起身,击节赞叹,广袖翻飞浑不在意。

他双目灼灼如炬,击节之声竟压过满堂喧哗:「诗成即鸣州!放眼江南道——」

他仰天大笑,须发皆颤:「唯有江郎也!——诸君,当以江郎为榜样,谢江郎之励志诗!」

一时间,满座举子尽皆痴了。

众人无不心神震荡,手中酒盏竟险些握不住,微微颤动,盏中琼浆泛起涟漪。

谢栖鹤的脸色都变了!

诗成即鸣州!首首达府丶鸣州!那种天堑一般的实力差距,那种无法望其项背的绝望,简直难以言表。

他们闻诗,一时怔然。

有人低声吟诵,指尖在案上轻叩节拍,有人以箸击盏;

有人眼眶微红,举袖掩面;

更有甚者,竟不自觉站起身来,激动的怔怔望着江行舟,仿佛要从他眼中窥见几分天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如惊雷炸响,又似醍醐灌顶,震得在座乙榜丶丙榜举人脊背发热,额角渗出细汗。

忽然,顾知勉抹去眼角之泪,拍案而起,举杯道:

「江兄此言极是!

我等已登桂榜,比起落第之人,已是天壤之别,何故还作此伤感小儿颓态?

此诗如雷灌顶,为我等之鞭策!」

「纵使今日屈居小镇末流小吏,他日未必不能——天下谁人不识君?!」

众人越说越是激昂,眼中颓唐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灼灼火光。

「干了此杯!」

「江兄,江司马!明年春闱再见!」

有人攥紧拳头,有人仰首饮尽杯中残酒。

更有人直接挥毫泼墨,将这两句诗题在自己的衣襟之上,作为座右铭之诗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