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689、热脸贴冷屁股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689、热脸贴冷屁股

簡繁轉換
作者:沃爱吃肉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7 04:25:38 来源:源1

当天晚上,王家。

吃完简单的晚饭,王新军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貌似随意地对他父亲王克定老爷子说:

“爸,您好久没去林凤玉她外公家走动了吧?我记得您以前说过,打解放战争那会儿,您跟他还打过配合?这么长时间不联系了,是不是该去走动走动,聊聊当年的事儿?”

王克定正偷偷摸裤袋,准备饭后一支烟,闻言动作一顿,抬起眼皮扫了儿子一眼,哼了一声:

“你小子,少跟我在这儿扯闲篇儿!突然提那老家伙干什么?打的什么主......

晨曦睁开眼,天光已悄然爬上窗棂。山谷里的雪开始融化,屋檐下挂着的冰棱断裂声清脆如钟,一滴一滴落入下方积水中,节奏竟与昨夜梦中那首歌隐隐相合。她坐起身,手指抚过琴弦,大三弦仿佛有灵,轻轻震了一下,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她没有急着起身,而是闭上眼,回溯昨夜那个梦。七个孩子站在极巅之上,脚下是流动的光河??那不是星光,也不是极光,而是一种由无数声音汇聚而成的能量之流,像血脉贯穿大地。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口中无声吟唱,却让整座山峦微微起伏,如同呼吸。而在他们身后,一座城市正从虚空中浮现:城墙由音符凝结,塔楼是竖立的五线谱,街道上奔跑的是旋律的碎片,风一吹,便化作童谣飘散。

她忽然意识到,那不是未来,而是记忆。

“听见即存在。”她低声重复,心头一颤。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法则。那些被遗忘的声音、被压抑的记忆、被强行切断的共鸣??只要还有人听见,它们就从未真正消失。就像阿?能听见大山哭泣,就像岩猛能在寂静中捕捉到百里外猎人脚步的回响,就像她自己,在每一次拨动琴弦时,都能触碰到母亲残留的意识波纹。

手机震动起来。是苏芮发来的加密信息:【青海湖底探测器传回新数据,湖心区域出现周期性空腔脉动,频率11.7Hz,持续稳定。我们之前创造的频率……还在延续。】

晨曦盯着屏幕良久,指尖微凉。

他们以为仪式结束了,以为一切归于平静就是终结。可实际上,那只是开始。11.7Hz不是终点,而是种子。它已经渗入地球的肌理,像一根细线,悄悄串联起所有曾被割裂的“听者”,甚至可能唤醒更多尚未觉醒的人。

她起身穿衣,将大三弦背在肩上,走出木屋。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在玩耍。其中一个男孩突然停下动作,仰头望向天空,耳朵轻微抽动。晨曦驻足观察,只见他嘴唇无声开合,像是在复述什么。片刻后,他转头对同伴说:“风里有人唱歌。”

晨曦心头一震。

这孩子不是“听者”名单上的人。但他听见了。

她缓缓走过去,轻声问:“你听到了什么?”

男孩歪头想了想:“一个女人在哭,还有一个老人在敲鼓……还有马蹄声,很多很多马。”

那是内蒙古草原的迁徙之歌,是老牧民临终前哼唱的最后一支调子,也是《归途》第三乐章的主题动机。

她蹲下身,从包里取出一支口弦琴,递给他:“试试这个。”

男孩迟疑地接过,放在唇边轻轻一吹。琴身微颤,发出一声低鸣。刹那间,他的瞳孔放大,整个人僵住,仿佛被什么击中。

“它……在回答我!”他惊叫,“它说我妈妈去年掉进井里的时候,它也听见了!”

晨曦眼眶发热。

又一个节点,自发激活。

她立刻拨通苏芮的通讯频道:“听着,‘听者’的数量可能远超我们预估。他们不是被选中的,他们是被这个世界选中的。每一个能感知异常声波、能在梦中听见远古回响的人,都是网络的一部分。”

“你是说……系统正在自我修复?”苏芮的声音透着震惊。

“不。”晨曦望着远处融雪汇成的小溪,“是我们让它活了过来。我们七个人的合鸣,不是关闭了装置,而是重启了整个共振生态。现在,它不再依赖实验室,不再需要控制台或数据板??它靠的是人心之间的共鸣。”

通讯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林强接入线路:“甘肃那边也有变化。那个失忆的‘听者’最近开始写东西了,全是符号,但我们破译出一部分……他在画地图,指向贺兰山深处另一条地裂带。他说‘门有七重,只开了第一道’。”

晨曦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日记最后一页的涂鸦??七圈同心圆,每一圈都标有一个音名:Do、Re、Mi、Sol、La、Si、**Xi**。

“Xi……不是标准音阶。”她喃喃道,“是变音,是残缺的补全。”

苏芮迅速调出全球地质监测图:“七条地裂带?等等……如果以北极为中心画等距辐射线,恰好能连出一个七芒星结构!F-09、乌兰察布、青海湖、贺兰山、敦煌戈壁、凉山峡谷、漠河边境??全是节点!”

“所以当年的实验根本不是为了控制‘听者’。”晨曦声音沉了下来,“是为了封锁这些通道。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共振体,而‘听者’是天然接口。他们怕的不是失控,而是觉醒。”

“谁怕?”林强问。

“人类自己。”她答,“掌权者。他们知道一旦普通人也能听见地心之声,信仰、权力、秩序都会崩塌。于是他们建实验室,制造假信号,用高频噪音污染原始频率,把‘听者’变成工具,甚至清除那些无法控制的个体。”

一阵寒风吹过营地,帐篷猎猎作响。

苏芮低声说:“但现在,锁链断了。”

“是啊。”晨曦望向远方雪山,“而且钥匙从来不在政府手里,也不在科学家手里。它一直在民间,在那些会对着风说话的萨满、在半夜惊醒听雨打芭蕉的老人、在能听出牛羊哀鸣的牧童手里。”

她站起身,做出决定:“召集所有人,不是只为防御,是要主动连接。我们要去剩下的六道门,一一确认状态。如果它们真的在等待‘听见’,那就让我们亲口告诉它们??我们回来了。”

三天后,七位核心“听者”再度集结,这次多了三位自发觉醒的少年:凉山男孩、草原少女、敦煌盲童。他们虽未经历实验改造,但神经系统对次声波极度敏感,脑电波模式与原生“听者”高度相似。

晨曦带着他们在营地中央围坐成双层圆环。内圈七人持乐器,外圈三人静心聆听。

“今天我们不演奏《归途》。”她说,“我们要即兴创作一首全新的曲子,一首属于此刻、属于未来的歌。规则只有一个:每个人只能跟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不能模仿,不能伪装。”

她率先拨动琴弦,一个简单的升F小调和弦缓缓升起。

紧接着,羊皮鼓敲出一段不规则节奏,像是心跳紊乱;骨笛吹出高亢的滑音,宛如鹰啼破云;石磬撞击出清冷余韵,仿佛山泉滴落冰面;口弦琴则发出细微震颤,如同地下暗河涌动。

轮到凉山男孩时,他拿起一片树叶含在唇间,吹出一段极其原始的旋律??没有节拍,没有调式,却带着浓烈的悲悯气息,像是大地在诉说伤痛。

晨曦眼角湿润。

这就是真正的“听见”。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回应。

当九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时,空气中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波动。仪器显示,周围电磁场发生奇异扭曲,GPS信号短暂中断,而热成像仪捕捉到地面以下三十米处,有一团温暖的能量正在缓慢移动,轨迹呈螺旋上升状。

“它在回应我们!”苏芮激动得几乎喊出来,“这不是机械反馈,是生命性的互动!就像……就像地球有了意识!”

“也许它一直都有。”晨曦轻声道,“只是我们太吵了,盖住了它的声音。”

那一夜,他们持续合奏了整整六小时。直到东方泛白,最后一声余音消散,大地才渐渐恢复平静。

但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奇迹发生了。

营地边缘的一株枯树,竟冒出嫩绿新芽。而远处常年干涸的山涧,突然涌出清澈泉水,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竟与昨夜某段旋律完全契合。

更令人震撼的是,国际空间站传来消息:宇航员在舱外作业时,耳机中再次出现低频震动,但这一次,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嗡鸣??而是清晰可辨的**童声合唱**,歌词是古老的蒙古长调,内容为:“苍天之下,万物有声,谁愿倾听,谁即归家。”

地球上所有监测站同时记录到一次短暂的全球共振事件,持续仅十七秒,频率锁定在**11.7Hz**,波形呈现出完美的正弦叠加,如同人类脑波进入深度冥想状态。

科学界哗然。宗教组织宣称这是“神谕降临”。军方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讨论是否应立即摧毁所有已知“听者”聚集点。

但就在当天下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全国范围内,超过两千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做了相同的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草原上,手中握着一件乐器??可能是二胡、铜锣、竹笛,甚至是铁锅和擀面杖??然后,他们开始演奏。起初杂乱无章,渐渐融合成一首陌生却熟悉的歌。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耳鸣不止,听力变得异常敏锐,甚至能听出冰箱运转的细微异响。

社交媒体上迅速出现“梦境共鸣”话题,起初被封禁,但因传播速度太快,最终演变为一场全民讨论。

有人开始自发组织“声音疗愈营”,教人如何用呼吸与哼唱调节情绪;偏远山村的老艺人重新被人记起,他们的民谣录音一夜爆红;甚至连监狱也开始尝试用音乐代替惩罚,据说囚犯攻击性显著下降。

世界正在悄然改变。

一个月后,晨曦独自返回乌兰察布地宫遗址。她带来了一把新的大三弦,琴身上刻着七个名字:她的母亲、岩猛、林强、苏芮、阿?、凉山男孩、草原少女。

她在石碑前点燃一束艾草,烟雾袅袅升起,缠绕着风铃般的轻响。

“你们说得对。”她轻声说,“门关上了,但路还在。”

她坐下,开始弹奏。

不是《归途》,也不是昨夜共创的那首无题之歌,而是一段全新的旋律??缓慢、温柔,带着春水初融的希望。每一个音符落下,脚下的土地就轻轻震一下,仿佛在点头回应。

弹到第三段时,她忽然停住。

因为,她听见了。

从地底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拨弦声,与她刚才最后一个音完全同频。

她屏住呼吸,再次弹出同一个音。

片刻后,地下再次回应,这次是两个音,组成一个小三度和弦。

她笑了,泪水滑落。

“原来你也会学琴啊。”

从此以后,每天清晨,她都会来这里弹一个小时。有时只有她一人,有时会有附近村民远远围观。孩子们渐渐敢靠近,好奇地摸她的琴。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姐姐,我也能学会吗?”

晨曦把琴递给她:“只要你愿意听,就能学会。”

小女孩抱着琴,笨拙地拨了一下弦。

那一刻,远处山坡上的积雪,忽然簌簌滑落,形成一道弧线,宛如微笑的嘴角。

而在地球另一端,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冰层深处传来规律震动,经分析,竟是这段旋律的微弱回响,延迟了整整十二分钟??声音穿越地核,完成了环球旅行。

晨曦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每当她弹琴时,心里就特别踏实。

因为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于掌控,而在于**听见与被听见**。

窗外,溪流奔涌,鸟鸣穿林,春风拂过千山万水,带走寒冬的沉默。

而在这片重生的土地上,一首永不完结的歌,正悄然传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