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隋朝的棋局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再度交换

隋朝的棋局 第六百三十九章 再度交换

簡繁轉換
作者:高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2:18 来源:源1

第六百三十九章再度交换(第1/2页)

陈棱兵败震动朝野,天子杨广极为愤怒,公开痛斥陈棱无能,下旨革去陈棱江淮讨逆使和梁郡通守之职,贬为左屯卫将军。

政事堂内,虞世基召集樊子盖、阴世师和王隆紧急商议剿匪事宜,他们四人被称为新四贵,都被封为相国头衔,实际上就是左右相和两名副相。

虞世基对三人道:“各位,其实我们都知道,陈棱兵败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轻敌所致,以为陈棱的五万大军所向披靡,能横扫一切乱匪,但实际上,乱匪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得打起精神,认认真真剿匪,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案?”

樊子盖是左相,他点点头道:“虞相国说得对,我们确实轻敌,现在的乱匪得到地方豪强支持,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山匪野贼,已经是割据势力了,我们不得大意,也不能急于求成,需按照章法来做事,首先是建立根基,一处在中原,一处在河北,站稳脚跟后再稳扎稳打,一步步夺回郡县,剿灭割据势力。”

王隆也道:“我完全赞成两位相国的思路,我建议中原根基设在梁郡,河北根基设在魏郡,至于派谁出征,则由天子来决定。”

阴世师最后道:“这次陈棱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纵军纪,官兵一路奸淫抢掠,比贼兵还坏,导致民心丧尽,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士族官员,都不告诉他任何情报,他居然不知道李子通和杜伏威联手,冒然出击,导致被两军夹击,最后全军覆灭,下一步剿匪无论如何要约束军纪,否则乱匪只会越剿越多,最后剿匪失败。”

阴世师的建议也得到了其他三人的认可,四人把意见归拢,形成一份政事堂决议,交给天子审核。

御书房内,杨广又经历了生闷气的一天,现在日常朝政他根本没有心思处理,基本上丢给了虞世基,他每天来御书房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巴蜀西隋死而不僵,虽然威胁不大了,却像一根毒刺插在自己后背上,令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中原河北乱匪烽烟四起,还得到地方豪强支持,之前杨广不太重视,总以为是乌合之众,只要自己的出兵,肯定会一战而溃,没想到陈棱的五万大军竟然全军覆灭,这才让天子杨广意识到了不妙,这些叛军如果不及时铲除,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江南还有一个桀骜不驯的儿子,控制了大半个南方,万幸的是,这个儿子还算讲规矩,没有借口剿匪夺取淮河以北的土地。

说起来,杨广最恨的还是巴蜀的西隋势力,不把他们彻底铲除,自己寝食难宁。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虞相国来了!”

“让他进来!”

不多时,虞世基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虞爱卿是给朕带来好消息吗?”

虞世基将奏折呈给天子,“这是政事堂考虑的一个平乱方案,请陛下过目!”

杨广接过奏折打开细看,片刻问道:“只是剿匪,没有剿灭蜀中乱党的方案?”

“陛下,得一步一步来,剿匪是第一步,平息了中原河北匪患,没有了后顾之忧,再集中兵力杀进蜀中剿灭西隋余党,最后再和晋王殿下协商交权,顺序不能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三十九章再度交换(第2/2页)

杨广没有说什么,继续审阅奏折中详细方案,他眉头一皱道:“为什么只建梁郡和魏郡两个剿匪据点,之前朕考虑的是三个剿匪据点,还有一个齐郡,由齐郡对付孟海公和徐圆朗,仅一个梁郡是不是难以多方兼顾?”

虞世基欠身道:“如果再增加一个齐郡当然更好,可目前齐郡被晋王控制,之前陛下答应他驻军山东半岛,没有理由让他退出来。”

杨广有些恼火道:“朕只答应了东莱郡,那还是为了攻打高句丽,现在高句丽之战停止,他还继续占据东莱郡本身就不合理,还要伸长手臂管控山东半岛,这怎么行?让他撤军离开。”

虞世基苦笑道:“陛下,我们和晋王保持一种平衡,双方都遵守规则,如果陛下出尔反尔,收回山东半岛先破坏规则,那就没法再约束晋王了,除非是彻底翻脸,否则他肯定会向中原扩张。”

“那怎么办?他占据山东半岛,严重危害朕的统治,虞相国,你想一个办法,让他放弃山东半岛。”

“陛下,要么只有交换了,用襄阳郡交换山东半岛四郡。”

这个方案杨广能接受,他沉吟一下道:“一郡换四郡,他愿意?”

“陛下,晋王控制山东半岛四郡,只是驻军,并非实质性控制,至少吏权、财权都在朝廷手中,所以算起来还是比较平等,陛下可以派人去详谈。”

杨广点点头,“可以考虑!”

他随即又问道:“派谁为大将去剿匪?”

“由陛下决定!”

杨广沉思片刻道:“河北交给杨义臣,命令杨义臣率十万军队进驻魏郡,梁郡交给张须陀,同样派十万大军进驻梁郡,至于齐郡那边,等晋王退兵后,由吐万绪率五万军进驻。”

杨广随即下旨,派阴世师出使江都,和晋王谈判,用襄阳郡交换山东半岛四郡事宜!

丹阳郡铁矿山,萧夏十几名官员陪同下登上一座山岗,从山岗上可以清晰看见矿工们在开采铁矿,一座山梁已经被挖开,露出大片赤铁矿矿脉,矿脉宽达五丈,长数百丈,先由石匠在矿脉上凿一个很深的洞,再将大型铁火雷塞进去,虽然军事上已经开始限制,但铁火雷更多是用在民用上,如开矿、挖掘河道等等。

“要点火了,后退!“

矿工们纷纷后退,一名火器兵点燃了火绳,随着一声闷响,矿石四溅,大片矿石脱落了,矿工们上前,用铁钎将大片松动的矿石撬下来,装在竹筐中抬下山,山下有一条小河,河上停了一排小船,矿工们直接把矿石倒上小船。

萧夏站在山上看得清楚,里面最麻烦的一环就是把矿石抬下山,用箩筐挑,用身体背,坡度缓一点,勉强能用毛驴驮下去,但效率太低了。

萧夏摇摇头,对一群官员道:“你们都见过灌溉排车吧,利用水力驱动,把山上的矿石自己运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晋王殿下说的水力驱动是怎么回事?

萧夏无奈对矿山大管事道:“京口城长江边有一处水力工场,东主叫曹幼嗣,我帮你们把他请来矿山看看,怎么利用水力,把矿石自动从山上运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