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风起宁古塔 > 第八百六十章 搞就搞大的

风起宁古塔 第八百六十章 搞就搞大的

簡繁轉換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16:33:12 来源:源1

就算是前一阵子汐元也被圣女赏赐进了血池,他的实力也才堪堪与闻人鬼并齐而已。

右边是闻人鬼,左边的拓拔那,汐元并不认识,可既然能站在那里,想必也是实力不俗之辈。

想到贾平安身边很可能有两位与自己实力相等的高手护驾,汐元便息了动手的想法。

“汐元,别来无恙呀。”贾平安开了口,声音中略带冷意。

知道为何对方会有这样态度的汐元,马上又是头一低道:“之前汐元还有天下教多有得罪,还请秦王原谅。为了表示歉意,这......

夜风拂过湖面,涟漪层层荡开,仿佛有无数细语从水底浮升。周昭坐在青石之上,手中铜铃轻晃,叮咚之声不疾不徐,与远处归墟书院檐角的铃声遥相呼应。她知道,那不是巧合??母亲听见了。

湖心雾气渐浓,两道身影自深处缓缓浮现。一者素衣如雪,眉目温婉,正是周婉儿;另一者身形高挑,披着半旧的墨色斗篷,面容模糊,却让周昭心头一颤。

“娘。”她轻唤,声音不大,却似穿透了水汽与时光,“还有……您也来了?”

那模糊身影微微颔首,竟开口说话,嗓音低沉如古钟余响:“我本不该现身。魂归地脉,便不能再扰人间秩序。”

周昭凝视着他:“可您是《地脉图志》最后一页上的人名??‘裴渊’。裴九的兄长,明心堂第一任山长,也是最初主持封印归墟之人。您没死,对吗?”

湖中人影沉默片刻,终是叹息:“我没死,只是被自己埋葬。当年逆阵暴走,若无人镇守核心,整片北境将化为死地。我以静心珏割断肉身与魂魄之连结,将真灵寄于地脉节点,成了这方天地的一缕执念。”

周昭垂眸,指尖抚过铃身刻痕。“所以你们都选择了留下,而不是离开。”

“不是没有想过。”周婉儿柔声道,“我也曾梦见你在阳光下奔跑,在市集里吃糖葫芦,在学堂背诗笑闹。可若我不守在这里,那扇门一旦失控,千千万万个孩子都会失去母亲。我不敢赌。”

“可我现在来了。”周昭抬头,眼中金光微闪,“我不是来接替你,也不是来继承什么使命。我是来告诉你??你可以走了。”

“你说什么?”裴渊语气骤紧。

“归墟印已重塑。”她摊开掌心,金莲旋转不息,“三年前你教我的逆行引脉法,配合母亲留下的血契残篇,我已在体内构建出新的平衡点。它不再依赖单一祭品维系,而是能吸纳游散魂力、调和地脉躁动。就像一棵树,根系深扎,却不需献祭园丁。”

裴渊久久未语,湖面随之凝滞,连风都停了一瞬。

终于,他低声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旧印松动,所有被封存的记忆、怨念、甚至远古残留的意志都将苏醒。宁古塔会变成一片灵魂荒原,生者难安,死者不宁。”

“那就教会他们共处。”周昭站起身,小小身影在月下拉得很长,“裴叔说要重建书院,我说要建一座学问之城。不只是教读书写字,更要教人理解生死、敬畏自然、分辨善恶。我们不能再用恐惧去封锁真相,也不能再让一个孩子像我一样,五岁就学会闭眼赴死。”

远处山林间,忽有异动。

一道赤光自东岭腾起,划破夜空,随即炸成七点星火,排列成北斗倒悬之象。紧接着,西坡传来铁链拖地之声,沙哑诵经隐约可闻,竟是早已废弃的伏龙观遗址方向!

“有人在重启残阵。”裴渊神色凛然,“不止一处,至少三股外力正在试探边界。”

周昭却不惊慌,反而笑了:“等的就是这一刻。”

她将铜铃置于湖畔石上,双手合十,眉心归墟印骤然亮起,口中吟诵:

>“骨为柱,血为河,

>心作灯,魂成锁。

>今召八荒过往者,持名而来,听我号令!”

话音落时,大地震颤。

自宁古塔七峰之下,无数光点破土而出??有的是断裂的刀剑残骸中跃出英魂;有的是从古墓碑文里浮现出执笔书生;更有深埋百年的战旗无风自动,旗影猎猎间走出披甲将士。他们形态各异,或虚或实,却皆朝着湖边汇聚而来,在周昭身后列成浩荡阵列。

裴渊震惊:“你……竟打开了‘群识回廊’?那是只有初代守印人才能启用的秘术!”

“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昭回头望向归墟书院,只见屋顶之上,裴九正立于雨后清辉中,手中断刃高举,七枚守魂铃环绕飞舞。而在更远的村舍里,陈阿娥点燃了祠堂烛火,孩子们围坐听故事;铁佛寺废墟旁,几位曾被驱逐的老匠人悄悄摆出了祖传工具箱……

“他们是记忆的载体,是传说的传述者,是不愿遗忘的人。”她说,“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鼎中,不在符里,而在这些不肯闭嘴讲下去的故事之中。”

湖中周婉儿泪光闪动:“我的女儿……比我勇敢得多。”

“去吧。”周昭轻声说,“这一次,换我来守门。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周婉儿与裴渊对视一眼,缓缓伸出手,彼此相握。他们的身影开始淡化,如同晨雾遇阳,一点一点消散于湖光月色之间。临别之际,周婉儿只留下一句呢喃:

“记得多吃甜的,别总熬夜看书。”

铃声再响,三短一长。

归墟印在周昭额间缓缓沉入皮下,化作一枚淡金色纹路,宛如胎记。与此同时,整座宁古塔的地脉光芒由幽蓝转为暖黄,如同冻土解封,春意悄然蔓延。

三日后,第一批流民返乡。

他们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块新碑,与书院门前那座无字碑遥遥相对。此碑通体洁白,上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全是百年来因守护归墟而逝者的姓名。最上方一行小字写道:

>“他们未曾远行,只是换了方式活着。”

与此同时,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脸色铁青地站在皇宫御前,呈报宁古塔异象频发,多地出现“亡魂显迹”之事。皇帝怒拍龙案,下令即刻派遣神机营精锐前往镇压。

然而旨意尚未发出,内廷忽报异况:太庙之中,历代先帝牌位竟同时渗出血珠!礼部尚书亲自查验,发现每一块牌位背面,都浮现出一行细小篆文:

>“宁古塔非囚牢,人心才是归墟。”

朝野震动。

有人说是妖言惑众,有人称乃天谴示警。唯有司天监监正跪伏不起,颤抖着取出尘封已久的《乾元秘录》,翻至某页,念出一段失传已久的预言:

>“双月照夜,童女执铃。

>万魂归位,旧律当倾。

>非灭非兴,惟道自行。

>若问天下治乱,但看宁古塔灯明。”

数月后,归墟书院正式更名为“宁古塔学宫”,广纳四方学子。课程不限儒经,兼授地脉学、魂理术、器械造化之道。周昭虽年幼,却被推举为“名誉山长”,每月初一亲授一课,主题皆为“如何与看不见的东西对话”。

周念则游走各地,搜集散佚典籍。他左臂蛇纹不再灼痛,反而在接触古老符文时泛起柔和绿光,似某种生命共鸣。有人说他是周婉儿的执念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归墟孕育出的新灵体,但他自己从不解释,只笑着道:“我只是一个想多看看这个世界的人。”

某日黄昏,他在边陲小镇集市上偶遇一位卖陶笛的老翁。老人吹奏的曲调极为古怪,竟与归墟铃声暗合节拍。周念驻足良久,忽然问道:“您可曾去过宁古塔?”

老翁摇头:“不曾。但我梦见一个穿红裙的女人,每年春天都来我家窗下种花。她说,等孩子长大,就会有人带着铃声来找我。”

周念怔住。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枚残破陶片??那是三年前从湖底带回的遗物,上面绘着一朵金莲。老人接过一看,手指微抖:“这是我三十年前摔碎的定情信物……怎么会……”

当晚,周念燃起篝火,将陶片置于火焰中央。灰烬升腾之际,空中浮现出一名女子虚影,望着他轻轻一笑,唇形似在说:“谢谢你还记得回家的路。”

原来,有些记忆从未真正消失,只是沉睡在某个角落,等待一声呼唤。

宁古塔的冬天依旧寒冷,但今年格外不同。

家家户户屋檐下挂起了铜铃,形状各殊,却都刻着一朵小小的金莲。每逢风起,铃声交织成歌,不再是警告,而是问候。

孩子们学会了第一课:当你听到铃响,请停下脚步,说一句“我在”。

因为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个母亲,用尽一生告诉世界??爱,是可以穿越生死传递的信号。

春社日那天,周昭再次来到湖边。

她已不再摇铃,只是静静坐着,看柳枝抽芽,听鸟鸣穿林。忽然,水面泛起一圈涟漪,一朵金莲缓缓浮出,花瓣展开,里面躺着一枚玉珏碎片,上面依稀可见“静心”二字。

她拾起,贴于胸口,低声说:“我知道你们走了很远,也很累。但现在,轮到我们继续走下去了。”

远处学宫钟声响起,百余名学生齐声诵读newly编纂的《宁古塔志?序》:

>“天地有裂,谓之归墟;人心有光,可补苍梧。

>不惧黑暗者,非无所畏,乃明知其险,仍愿前行。

>故此城不封,此门常启,此灯永燃。”

风又起,檐角铃铛齐鸣。

这一次,响了很久,很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