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剑荡燕云 > 第七十八章 非孝子不忠臣

剑荡燕云 第七十八章 非孝子不忠臣

簡繁轉換
作者:洋洋哥哥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26 13:34:50 来源:源1

言语已毕,韩德威正要转身离去,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二位皆是西夏王的左膀右臂,既然此间事已了,二位还是速速西去协助西夏王抵御李继隆的围剿吧,待我大辽军队与宋军在北面开战之时,李继隆那支宋军也该东归驰援了。到时候请西夏王从西北方策应牵制宋军即可。”

张浦和李继冲闻言对望一眼,张浦开口说道:“韩枢密所言甚是,我们待拜别太后与陛下之后便启程。”

韩德威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再言语,转身而去。二人也是拱手目送韩德威离去。

待得韩德威消失在二人的视线之后,张浦笑着开口问道:“李将军,这韩枢密拉拢之心溢于言表,看来是真的起了爱才之心,将军难道就不曾动心吗?毕竟如果将军在辽国能立住脚,对西夏王的助力也是很大的。”

李继冲闻言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先生熟读汉家经典,难道看不透权臣们的下场吗?霍光、王莽、董卓等这些权臣都是权倾朝野之辈,哪一个也没落得好下场啊。”

“这韩家兄弟二人,凭借太后宠幸,一个控制朝堂,一个控制军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堂和军队中排斥打压异己,扶持自己的力量,早已引得辽国朝野内外不满。皇帝虽然年轻,但是心性坚忍,懂得审时度势,隐藏锋芒,颇受朝臣们的青睐。我相信皇帝以后必然能有一番作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与其投在韩德威麾下,日后随他败亡,不如烧一烧皇帝这个冷灶……”李继冲轻声说道。

听完李继冲的话后,张浦赞叹道:“将军一番高屋建瓴之论,让我茅塞顿开啊,党项能有将军这样的大才,实乃大幸啊。”

张浦所言并非吹捧之言,李继冲能年纪轻轻就掌握着“一品堂”这样重要部门的实权,也足以证明其实力。李继迁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凭借少数党项部落的支持就敢对抗大宋,李继冲的助力不可谓不大。

李继冲和张浦拜别了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旭之后,踏上了西去的路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同一时刻,辽国集结的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位。契丹实行的“斡鲁朵”军制非常高效,契丹人扔下锄头,牵过马,拿起马刀就是一名骑兵,这也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优势。

大宋淳化四年,十一月中旬,

汴京城里寒风凛冽,皇城端拱殿,今日的早朝上气氛有些压抑。辽国大军异动的消息,昨夜已经快马加鞭的传到了京城,皇帝赵光义昨夜紧急召集了几位重臣前来宫内,商量御敌之策。

今天早朝,皇帝赵光义对于将领的任用,有了一些纠结,因为就在刚刚早朝开始之时,皇帝刚刚公布了辽军异动的情报,枢密副使王钦若便出列开口道:“启禀官家,臣有本要奏。辽军在幽州府集结,若要犯我大宋,必经之路是保州,臣奏请官家撤回保州缘边都部署杨延昭,另择将领驻守保州。”

“王爱卿此言何意?为何要撤换杨延昭?”

“回禀官家,请恕微臣小人之心。杨延昭曾久居辽地近二十年,又娶了辽国公主为妻,身份十分敏感。此时辽国犯我大宋,杨延昭又驻守保州重地,若是他万一有什么不臣之心,保州以南可是一马平川啊。”王钦若满脸担忧的说道。

赵光义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皱眉不语。一旁的参知政事张齐贤看不下去了,他出列躬身一拜开口说道:“官家,此事万万不可啊,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不但影响军心士气,还会寒了忠臣义士们的心呐!杨家一门忠烈,杨延昭屈身辽地二十年,仍不忘旧国,历尽艰险归国,其忠义堪比汉之苏武。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撤换他啊。况且,杨延昭久居辽地,熟悉辽军的作战习惯,知己知彼,更有利于对付辽军。”

王钦若冷哼一声,开口说道:“杨延昭归国只不过是想念母亲的缘故,杨家是一门忠烈,但又怎么能说明他肯为国捐躯呢,若他有他父亲杨业这般刚烈之气,又岂会被俘后隐姓埋名苟活下来?我们岂能把江山社稷的安危压在这等畏死之人的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齐贤冷冷的说道:“王相公说的好轻松啊,躲在安全的地方,笑话别人畏死……”

眼见二人又要吵起来,赵光义揉了揉额头,皱眉不悦的开口说道:“好啦,好啦!朕是让你们来商议计策的,不是让你们来这吵架的!”

然后他又把头偏向一旁,看了看在一旁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吕端,开口问道:“吕爱卿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理?”

由于首相吕蒙正卧病在家,此时群臣之中,吕端的官位算是最高的。所以赵光义扫了众臣子一眼,才向吕端发问。

吕端挪了挪肥胖的身子,出列躬身开口说道:“臣以为,非孝子不忠臣……”

短短的六个字“非孝子不忠臣”,使得赵光义茅塞顿开,心里暗吋道“是啊!自古非孝子不忠臣,杨延昭虽在边关,但是他的妻母老小都在汴京城里呢,他若是真的那么孝顺,就更不可能叛变大宋了。”

想到这,赵光义不再犹疑,坚定的开口说道:“朕意已决,传旨封杨延昭为“保州团练使”,全权处理保州军务。另外,再命人把今日朝争之事写成文书,赐予杨延昭看,以示朕用人不疑。”

张齐贤闻言松了一口气,欣慰的点了点头,又望了一眼王钦若,冷笑一声,不再理会。

王钦若则是并未有多少气馁,虽然自己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纳,但自己表现出了“为江山社稷,不惜当恶人”的态度,想必皇帝心中也是十分喜欢的吧,以他对皇帝心思的揣度,定是如此。

至于另一不为人知的方面,王钦若也是有苦难言。自己早年做的一些错事被辽国的密探得知,并以此要挟,让他为辽国做一些事情。

为了能让王钦若更接近大宋权力核心,这些年辽国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和财力,终于把王钦若推到了枢密副使的高位。而王钦若也没让辽国失望,正是他一次次的传递情报,使辽国每次与宋处事时,都占得了先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