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4:国宴,你就煮颗白菜? > 第69章 一生要强的男人!

1984:国宴,你就煮颗白菜? 第69章 一生要强的男人!

簡繁轉換
作者:轻语江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4 14:28:02 来源:源1

第69章一生要强的男人!(第1/2页)

周砚拿着画看了许久,直到一个小脑袋从画下方钻了出来,仰着脸,眉眼弯弯,笑眯眯地问:“锅锅,瑶瑶姐姐的信信里面说啥子?有说沫沫吗?”

赵嬢嬢从饭店里探出个脑袋,也是一脸八卦。

“嗯,说了,她让我跟你和赵嬢嬢问好。”周砚笑着说道,伸手把周沫沫拎起来放在腿上,收起两张信纸,把那张画给周沫沫看:“呐,这是瑶瑶姐姐画的夕阳,好看不?”

周沫沫眼睛亮晶晶的,点着脑袋,“好看!好漂酿!瑶瑶姐姐好腻害!”

“我看看。”赵嬢嬢也凑了过来,看着那画呆了一会,赞叹道:“画的好漂亮哦!夏瑶不愧是大学生,真有水平!”

赵嬢嬢对大学生的钦佩,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周砚把画拿回店里,找了两块木板,小心翼翼地夹住,放在二楼。

信封太小,画被折了好几道,他想先把折痕抚平,然后再找个箱子来保存。

对了,还要挂个锁防熊孩子。

以前他不懂什么叫:从前车马慢,书信很远……

现在他有点懂了。

这比半夜弹出的微信消息:“哥哥,晚上有空吗,我今天可以吃冰激凌。”让人觉得更美好。

从楼上下来,周砚想着要怎么给夏瑶回信。

这些天店里倒是发生了不少事,可以和她分享的事情很多。

但一想到她那清新淡雅的文笔,他就有点懵。

他上一次写信,应该是小学作文?

开场白要怎么写,才能匹配上那句: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夏瑶:你好?”

周砚挠头。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生要强的男人,决不能在文笔上输给女人!

哪怕只是一封日常交流的信,也绝对要匹配上强度!

写得不好,丢的不是他的脸,是语文老师的脸。

“信封,信纸,邮票都给你贴好了,有空记得给人回信。”赵嬢嬢突然出现,往他手里塞了一堆东西。

“啊?”周砚看着手里的东西,没想到赵嬢嬢比他还着急。

不过这东西他确实用得着,笑着点头:“要得。”

写不了就先放着,等晚上夜黑人静的时候再写。

周砚揣着张淑芬老太太给她写的香料清单,推着自行车出门采购去。

这几天饭店开卖烧菜、炒菜,忙的团团转,把弄卤水的事情都给耽搁了。

老太太可是答应教他煮卤水和养卤水的,这事也该推进了。

老卤水弄不到,那他就自己养一锅。

老太太说得对,卤水还是得自己养的对味,也更知道珍惜。

要做卤菜,那就先得弄口大卤锅。

铁锅不行,铁锅容易生锈,卤水会变黑,一锅卤水用不了几天就废了。

不锈钢锅倒是合适,可惜现在没地买,铝锅就是最优选。

这年代铝锅还没有人人喊打,家家户户都在用铝锅。

周砚在蓉城租房的时候,房东太太的九十八岁的老娘天天用铝锅煮饭煲汤,一口82年的玉鸟牌小铝锅,保养的铮亮。

周砚先去把香料买齐,花了八块二毛,怕一次不成,多买了点作为余量。

反正后边卤煮过程中,也得往卤水里不断添香料来保证味道足够。

骑车去了码头找周杰,他路子广,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给他找到又大又便宜的铝锅。

这会已经过了饭点,摊位上还有零散两三个客人在吃跷脚牛肉。

周海蹲在一旁洗碗,周杰则是站在灶后数钱。

“杰哥,海哥。”周砚停下车,打了声招呼。

“周砚,你来了。”周杰和周海都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上前来。

“看来今天生意不错啊。”周砚看着两人道。

周杰点头:“听你的,生意确实好,今天中午卖了七十多碗呢,基本上都点的六毛一份的。”

“大家吃了都夸汤味鲜,牛肉嫩,牛杂也香。”周海跟着憨笑。

“那就好。”周砚点头,然后和周杰说了他的来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一生要强的男人!(第2/2页)

周杰沉吟道:“大铝锅的话,供销社那边多半买不到,我带你再去找老钱问问,他那里总能弄到一些好东西,就是价格会贵点。”

“先去看看,有合适的咱们再谈价。”周砚说道。

周杰带着周砚去了一趟黑市,找到了上回买大铁锅的老钱,讨价还价一番,花了十八搞到一口直径六十的铝制桶锅。

玉鸟牌的,东西非常扎实,就是放一年多了,面上有层灰,一抹就铮亮。

家用小铝锅,有票的话,在供销社也就两块多一个。

这种大口径商用的,一般只有单位食堂会采购,用料扎实,一次能烧一百四十升水,炖肉能炖七十斤。

这玩意,跑嘉州也不一定能买到,贵点周砚也咬牙买了。

做生意,就得往长远了考虑。

卤味品类可多着呢,卤鸭货、卤鸡货、卤鹅、卤猪蹄、卤猪头、卤牛肉、卤肉……

素菜也能卤,藕、笋、豆皮、豆干……

都是可以拓展的。

哪怕只卖其中几样,卖得好,一百斤都不嫌多。

这锅要是买小了,后边不光要换锅,配套的灶那些都得换。

周砚把锅绑在自行车后座,回去路上顺路找来泥瓦匠,让他们今天就来按照锅的尺寸弄了个专用的土灶。

他也考虑过用蜂窝煤炉,省钱省事,但因为火力不好控制被他放弃。

这里外一下就花出去三十六块二毛,这还没算煮卤水要加的那些骨头、土鸡。

搞卤味,前期投资真不小。

物资匮乏的年代,地里种的出来的东西不值钱,但工业制品却不便宜。

质疑小周,理解小周,成为小周。

“真要搞卤味啊?你奶奶的卤水答应给你了?”赵嬢嬢看着瓦工砌灶,向周砚问道。

“老卤水老太太才不舍得给我呢,不过她答应要教我煮卤水、养卤水,还有怎么卤牛肉那些。”周砚帮忙搬砖赶进度,随口应道。

赵嬢嬢带着几分感慨道:“你奶奶做的卤味,在苏稽那是一等一的好吃,国营饭店都没得那个味。前两年赶场的时候,不止一个人来问她还卖不卖卤牛肉、卤猪头,你要能学会,买的人肯定不少。”

“你们说的是以前在石板桥头树下卖卤牛肉、卤猪头的那个张嬢嬢吗?”瓦工张师傅停下手里的动作,回头笑问道。

“对,那就是我老娘。”赵铁英笑点头,“张师也吃过啊?”

川渝这边,喊手艺人和工匠一般是姓后边跟个师字,亲切又带着几分尊重。

“我半大小伙的时候,老汉三天两头带我去买她做的卤猪头肉和卤牛杂来下酒,味道太巴适了,我到现在都记得。”张师咂嘴,带着几分怀念的神情,“特别是卤猪耳朵,软软糯糯又带点脆骨的弹牙,卤香浓郁,吃起来味道简直不摆了,想起来都流口水。”

“师父,真有那么好吃啊?”徒弟咽着口水问道。

“你晓得个锤子,当初这张记卤味做出好大名声,不光是苏稽,嘉州都有人专程跑来买回去吃,嘉州还有饭店直接来拿货回去卖的,生意好的批爆。”张师笑了笑,又看着赵铁英和周砚问道:“为啥子后来不卖了呢?现在不是开放个体户了吗?”

“我老娘都七十五岁了,年龄大了,没那么好的精力整这些。”赵铁英笑着道。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几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用不着她再出来卖卤味养家了。

至于周卫国,他的伤残津贴很高,其实并不缺钱。

老太太是为他成家烦恼,也不是卖卤味能解决的。

周砚把他劝动接受工作安排,只要工作落实下来,这事估计很快就能解决。

周砚听着有些感慨,听老太太自己讲,多少觉得有点吹嘘的成分。

但听泥瓦工老师傅说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了,他奶当年在卤味界确实红极一时啊。

孩童时的味觉记忆,深刻到张师四十岁还在回味,这样的人,在苏稽还有多少呢?

这卤味。

卖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