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523章 李象听颂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第523章 李象听颂

簡繁轉換
作者:丰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1 03:41:14 来源:源1

第523章李象听颂(第1/2页)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来到李承乾归来之后,第一次朝会。

李象穿上了自己的皇子官服,在侍者的引导之下,来到了等待的群臣前方。

看到突然出现这么个青年,还被侍者引导着站在了前面,群臣先是一惊,再确定对方衣服上的图案是龙形,并且拥有四爪后,大家瞬间明白了。

没有想起来的人以为,这是李世民的某个孩子。

想起来的人瞬间明白,这应该是那位,都快要从记忆中遗忘的,李承乾的庶长子。

只是,为何一个庶长子,今天跑到这里来,看这样子还要跟着一起上朝,他们就不明白了。

要说是嫡子的话,这代表着上朝听颂,更或者册封太子什么的。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李承乾做事往往出乎预料,而且他们也管不了,只能在心中猜测。

当然,没有任何一人说话,因为在这个地方乱讲话,是属于破坏纪律的行为,会被记小本本的。

被记了小本本,这后果就可大可小。

如果皇帝不在意,那就屁事没有。

如果皇帝在意,就凭着这一条,就足够降职了。

还有别的事情的话,贬官甚至砍头都有可能。

李象感觉如芒在背,但他腰背挺直,目不斜视,直直的看向了台阶上方的含元殿。

虽然他心中很忐忑,但他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伴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一声钟鸣之后,百官开始登上台阶。

李象也随之起步,始终保持着比房玄龄低半个身位的距离。

他是皇子,按理来说在身份地位上,是比房玄龄这个宰相要高的。

可他是庶子,而不是嫡子。

并且,除了规矩之外,也得顾及一些人情。

因此,他是走在房玄龄侧后方的。

如果是嫡皇子,那就可以跟房玄龄平齐走。

如果是太子的话,就有资格站在房玄龄前面了。

相当于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梯队,并没有跟百官混在一起。

百官步入含元殿,按照自己原本的站位站好,李象则是在侧后方一些。

听讼,这个名字就可以表明,只需要带耳朵,没有资格发表意见。

想要发表意见,必须是参政。

当然,如果皇帝临时提问,那就可以发言,否则就相当于一个隐形人。

李承乾跟李象说得很清楚,他只需要站在这里听,然后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写成奏疏递交给李承乾,接受李承乾的指点或者批评。

百官站定之后,再次等待李承乾的到来。

首先到来的是一个太监,手里持着鞭子,这叫做静鞭。

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之后,朝着面前的空气挥舞了三次鞭子,鞭子噼啪作响。

随着鞭子的响声,所有人都必须静止不动。

而在这之前,百官可以最后整理一下衣着之类的。

随后,李承乾穿着新朝服,从上方侧门走出,身后跟着代替武媚娘的女殿廷通奏。

女通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与此同时,李承乾也坐下了。

“陛下至!”

女通奏喊了一声。

“陛下万年!”

百官双臂交叉,笏板在左臂弯中夹着,齐齐弯腰鞠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3章李象听颂(第2/2页)

“平身!”李承乾淡淡道。

“谢陛下!”

百官直起身,规矩完毕。

都说唐宋的百官是坐着的,这么说其实不正确。

只能说在唐宋以前,百官都是站着的。

需要坐的时候,那是另外的时刻。

比方说,皇帝召集众臣私下里开小会,会赐予椅子或者支踵坐着开。

再或者,某些时刻有那个必要,皇帝会预先知会。

正常情况下,都只有皇帝是坐着的。

如果朝会开得久,百官得站好几个钟头,也是一份体力活。

不是没有人在朝堂上晕倒过,这也是一种检验。

如果时常在朝会上晕倒,那可不好意思,皇帝是会劝退的。

也就是让这个官员,告老还乡去,这算是一种体面的退休。

所谓站稳脚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萝卜一个坑,某些皇帝巴不得自己看不惯的官员,在朝堂上站不住,好提拔自己人。

“今天就不用汇报日常事务了,朕相信房爱卿等人,已经处置妥当。

今天第一件事——象儿!”

李象赶紧走到中间,拱手行礼道:“儿臣在!”

“这是朕的大皇子,名李象!

由于还未及冠,朕也未曾给他加冠,因此还没取字。

在李象十一岁的时候,朕就让他出宫去了,也就是朕登基之前,就让他出宫去了。

只怕不少爱卿,已经彻底遗忘了他的存在。

至于朕为何让他出宫,是因为朕要做一个尝试,而他就是最适合的那个人,也是唯一适合的。

毕竟朕的其他孩子,现在最大的也不过是四五岁。

为何要他出宫,是因为朕当初认为,生长在深宫大院的皇子皇女,根本就无从知道民间疾苦。

在十岁左右,又是人之性情,真正开始成型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情。

可以说,这个阶段接触什么人最多,就最容易形成什么样的性情。

朕不能让自己的皇子皇女,成为深宫大院长大,连民间疾苦都不知道的人。

朕让他出宫去,一个人生活。

先三年务农,再三年经商,今日终于回归!”

百官之中,好多人眼睛都瞪大了,心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也有一些人,心中想的更加深入。

三年务农,三年经商,李承乾绝对不会做无用功。

既然如此,那这意味着什么?

“众爱卿是否在想,为何要三年务农,再三年经商?

或许有些爱卿,已经想到了。

但在这里,朕还是稍微说一下吧!

三年务农,能让他真正的了解,平民百姓一天到晚,究竟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生活之中又有何难处。

日头高照,暴雨连绵,又意味着什么。

他们每时每刻,在担忧什么,在期待什么,为什么而欣喜,为什么悲伤。

他们对朝廷的政令如何理解,他们对皇帝是什么看法,民间对百官又有何等传说。

这些种种,都是这三年需要了解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