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222章 儒家自救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222章 儒家自救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7 14:28:28 来源:源1

第222章儒家自救(第1/2页)

“成何体统?”

“难道要等着陛下把我们一个个拖出去砍头,才成体统么?”

孔颖达指着门外,对问话之人厉声喝道:

“今日在青楼,那些儒生围着弱女子调笑时,可曾想过体统二字?”

“今日在茶楼非议君上时,可曾想过体统二字?”

“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还顾什么虚名?”

“你要是怕丢人,你就别去,一会脱离我儒家。”

被孔颖达这么一喝,那人顿时面红耳赤,缩在一旁不敢吭声了。

“好!”

“孔师说的对!保家卫国我们敢流血,如今为儒家的存亡,抛头露面又算的了什么!”

“明日我就去东市,摆个摊子,专讲“忠君爱国”!”

一位武将出身的儒将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说道。

有了这位的带头,众人也纷纷响应了起来。

一时之间,厅内的气氛高涨。

众人脸上的惶恐之色也慢慢消失掉了。

孔颖达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了一丝欣慰。

看来自己的这些弟子还没有变的不可救药。

他知道今日说的只是第一步,前面的道路还有很多艰险。

可是只要儒家之人能上下一心,这件事必有转机。

“事不宜迟。”

“诸位现在就开始草拟《请罪疏》,务必言辞恳切,痛改前非。”

“天亮之后,分三路行动:一路去吏部、御史台递交文书,说明情况。”

“一路去天牢外等候,向陛下派去的官员表达我们的悔意。”

“一路随我去宫门前请罪。”

孔颖达没有再说丝毫的废话,直接下达了命令。

众人领命后,纷纷起身忙碌了起来。

孔颖达没有参与这些弟子的事情。

而是走到了窗边,抬头看着夜空中的那轮弯月。

“陛下,儒家能否渡过此劫,就看您是否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了。”

孔颖达低声呢喃着。

与此同时。

太极宫内。

李承乾坐在书房中,面前正摆放着一叠厚厚的卷宗。

这些卷宗全部都是今日被抓捕的儒生的资料。

李承乾随手翻看着,结果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这些人的籍贯,师门,曾受何人举荐,全部都一一记录在案。

背后牵扯的关系盘根错节,远比他原来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陛下,夜深了,您去歇会儿吧!”

李一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进来,放在了李承乾的桌案上。

“李一,你说朕是不是太过严苛了?”

李承乾看着李一问道。

“陛下,您哪里严苛了?这明明是那群儒生不知好歹。”

“自从陛下您登基之后,大唐境内明显已经好了很多,百姓有吃的,有穿的,现在不知多少人都在歌颂陛下您的文治武功。”

李一的马屁那是一个接一个的。

“哈哈哈,李一,说点事实,朕不喜欢这些虚的。”

李承乾无奈的看向李一说道。

“那陛下,老奴可就说了。”

李一小心的看着李承乾说道。

“说,跟朕还客气什么?”

李承乾指着李一问道。

“陛下,孔颖达此人爱名如命,依老奴之见,孔颖达此时毕竟召集了所有儒家之人,在商讨如何自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2章儒家自救(第2/2页)

“老奴如果没有料错,明日定会有《请罪疏》递上来,言辞必然恳切。”

李一恭敬的对李承乾说道。

“恳切?”

“当初收弟子、收束脩的时候,他们怎么不‘恳切’?看着那些银子流入自家腰包,他们怎么不‘恳切’?”

李承乾冷笑一声。

他这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乱象。

“陛下息怒!”

“孔颖达等人确有失察之罪,但儒家毕竟是治国之本,数千年来深入人心。”

“若是骤然废黜,恐天下震动,于国不利!”

李一赶忙跪下身去,恭敬的说道。

“朕知道。”

李承乾端起参茶,抿了一口。

“朕今日说的那话,只是敲山震虎。”

“朕倒要看看,孔颖达是不是真的会整改儒家如今的乱象,还是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李承乾说完后站起身,走到了门前。

看着夜空中稀疏的星辰说道:

“这两年,朕推行新政,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虽然世家和豪绅被朕给打压下去了。”

“可是文臣集团以儒家自居,处处掣肘。这次的事,未必没有背后推手。”

李一听到李承乾的话之后,脸色都变了。

“陛下,您的意思是有人故意纵容儒生作乱?想借此挑起陛下与儒家的矛盾?”

李承乾转过身后,摇了摇头。

“不好说。”

“但无论有没有,儒家都必须整顿。”

“若是连自己的弟子都管不住,还谈什么辅佐君王,教化百姓?”

李承乾说话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之色。

随后,李承乾走到书案前,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字“约法”。

“李一,给魏征和房玄龄下旨,让他们草拟一份《太学约法》,规定儒生的行为准则,严惩不贷。”

“明日孔颖达他们来了,我要听听他们的说法,也要让他们看看,朕的决心。”

“老奴这就去。”

李一赶忙就朝房玄龄和魏征家的方向走了去。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之时。

孔颖达便带着数十位儒家耆老,身着素服,跪在宫门前。

他们的面前,摆着一份厚厚的《请罪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惶恐之色。

李承乾此时也已起身,正在太极殿内批阅奏折。

听到侍卫的禀报,李承乾放下了笔,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来了么?”

“宣他们进太极殿,朕!要听听他们的“肺腑之言”。”

一场决定儒家命运的朝会,即将拉开帷幕。

而李承乾昨日抓捕那群惹是生非的儒生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安城的百姓之中。

所有人都好奇的想知道,这位年轻的帝王,究竟会如何处置这件事情。

长安城的街道上。

一些儒家弟子按照孔颖达的吩咐。

开始摆起了摊子,宣讲经义。

只是他们面对百姓们好奇,怀疑的目光。

显得有些局促,外加还没有彻底的放下所谓儒家的脸面。

而天牢之中,那数百名被抓捕的儒生。

此时正蜷缩在冰冷的地面上。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平日里引以为傲的身份,在帝王的怒火面前,狗屁都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