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2章 锥形弹和纸包弹

崇祯重振大明 第62章 锥形弹和纸包弹

簡繁轉換
作者:凤凰北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31 13:26:08 来源:源1

因为脑海里记得一些燧发枪的图片,大明的燧发火铳,已经在朱由检的指点下,有了后世的样子。

但是打火率却一直不够高,即使改进了火药、尝试了很多燧石和火钢也是如此。

甚至连使用火绒作为引火药都尝试过,但是产生的火焰和残留的灰烬,都让它不受欢迎。

在现有的条件下,似乎只能制造出打火成功率五成的燧发火铳。这对军队来说,仍旧不可接受——

就算火绳枪在刮风下雨时点火成功率更低,他们也认为一直燃烧的火绳,相比燧发火铳更值得信赖。

向民间售卖的燧发打火机倒是没有人诟病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一次打不着火、再打几次就行了。以前他们使用火镰时,也经常多次打火。

薄珏也是因此受到启发,在燧发火铳的燧石夹上,增加了快速拨回装置。

这种装置也不是他的原创,因为现在的一些燧发火机,后面就有类似装置。

之所以没有在军用的燧发火铳上提出来,是因为如果二次打火、三次打火,需要军队更改训练和作战方式。在第一次发射后,进行二次发射、三次发射。

文思院和装备院的工匠,是没这个权限的。甚至都不敢有这个想法,不认为军队应该牵就自己。

但是薄珏就不一样了,他再怎么说也是县学生,不觉得那些大头兵迁就自己研制的装备有什么不应该。

在爵位和官职的诱惑下,平日里有些唯唯诺诺的他,壮着胆子在皇帝面前提出,应该允许多次打火发射。

朱由检不知道这里面内情,所以他认为薄珏这是天才的创意,能够让大明的火器更新换代、进入燧发火铳时代。

直到薄珏提出要相应改变操典,他才明白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一次打火之后,大约有五成弹丸发射出去。”

“他们在剩下的五成人二次发射时,就只能睁着眼看着。”

“如果要进行三次发射,会有更多的人干看着。”

“这对军队来说,会减少同样时间里的齐射数。”

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朱由检认为需要实际检验。

如果二次发射后成功率达到八成以上,他个人认为可以让士兵多扣一次扳机,以便让大明军队提前进入燧发枪时代——

历史上之后的二百年,就是属于燧发枪的时代。

把燧发火铳大量装备、在实际生产和作战中推动它的成熟,朱由检认为非常值得。

否则一直拖下去,说不定需要五年、十年……才能把燧发火铳的打火率提高到**成,那样耗费的时间太长了。

在火绳铳装备大明军队一年多后,朱由检已经深刻认识到。武器只有在生产和实战中才能成熟,迅速得到改进。

像是二十毫米重型火铳,最初重量十几斤,士兵都觉得操作不便,甚至只能用脚架架在城墙上防御。

但是在生产一年多后,它已经被装备院的工匠,成功降到了十斤以内。

这对大部分士兵来说,已经可以接受。

朱由检甚至盘算着,全面普及重型火铳,把轻型火铳的装备范围缩减,降低后勤的复杂性。

燧发火铳,是又一种能降低后勤复杂性的火铳。它能让士兵不再携带火绳,也不需要点火。不用担心误燃携带的火药,能排成更密集的队列。

如果装备之后,军队在实战的刺激下提出改进意见,工匠也在生产中进行各种细微改进。它的成熟速度会大大加快,如同重型火铳的改进一般。

朱由检已经决定了,只要燧发火铳二次打火的成功率达到八成,就装备这种新火铳。

他让薄珏在装备研究院组织一个小组,先基于重型火铳生产一百杆燧发火铳,然后让装备燧发火铳的中队和其他中队演习,确定它的优劣。

薄珏高兴领命,很快就挑选工匠,试制这种新火铳。

掌管文思院的吕祥得知这件事情后,顿时有了危机感。

二次打火真不是什么新概念,在使用燧发打火机时经常遇到。曾经也有人向吕祥提过这个建议,但是却被他否决了。

如今这种自己看不上的改进方案,被薄珏提出后得到皇帝的支持,他如何不产生危机感?

即使觉得自己没错,仍认为二次打火是邪路,吕祥也不得不向皇帝请罪,说明自己的失误。

朱由检没有怪罪他,因为他也不觉得二次打火是正路,如果不是为了加快推动燧发火铳装备,他不会同意这一点。

但是从吕祥否决之后其他工匠就没有试验这一点,他看到了现有研究体制的弊端。

在思考之后,他说道:

“技术的进步,有时就是一个小点子。”

“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谬,都要试验后再说。”

“不过朝廷的经费紧张,不可能把所有点子都试验。”

“朕会让皇家科学院和文思院、装备院组织一个技术委员会,每年从内府监拨一定的款项作为技术基金。”

“只要通过这个委员会认可的,都会下发资金研究。”

“无论内廷还是外廷的工匠,都能向这个委员会提方案。”

“资金专款专用,研究结果评审。”

这是他仿照后世的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资助项目。

侧重于技术改进,让有想法的工匠有资金进行研究。

吕祥听到这点,既为文思院和装备院的工匠而欢喜,又感受到这个方案实施后,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冒出来。

所以他急忙把自己的一个改进提出来,向皇帝表明功绩:

“臣按陛下所说的米尼弹,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弹丸。”

“这种弹丸没有陛下画的米尼弹长,但是在发射时,却不需要陛下说的膛线。”

“现有的火铳就能发射,有效射程更远。”

朱由检闻言大感兴趣,让吕祥对这种新弹丸进行讲解。

吕祥一下取出了几种新弹丸,都是他曾经试验过的。

这些弹丸,都是仿照皇帝所说的米尼弹,前面是尖头,尾部是空的可以加上木塞。

他试验了几次,发现按照皇帝绘的图制造长弹丸,会让弹丸的重量大大增加,需要更多的火药发射,增加火铳的后坐力和危险。

而且发射长弹丸的火铳如果没有膛线,弹丸出膛后会翻滚,准确度提升并不大。

所以米尼弹这个名字很怪的弹药,确实如皇帝所说适合线膛火铳。大明现在使用的滑膛火铳,对这个还用不上。

因为线膛铳管的制造技术没成熟、而且加上膛线后木托箭形弹就无法使用,装备院只是少量制造了这种火铳和弹药,给军中擅长射击的神射手使用,作为下一代武器的技术储备。

对于大部分士兵用的滑膛火铳,吕祥研究出一种新弹丸。

这种弹丸,是基于米尼弹而来,仍旧是尖头、底部空心。但是吕祥缩短了它的长度,让它的重量接近以前用的球形弹。

这样就不需要更多的火药发射,现有的火铳都能直接改用新弹丸。

而且在缩短之后,这种弹丸的重心和飞行轨迹变得更稳定,不会随意翻滚。准确度大大增加,远胜以前的球形弹。

根据装备院的测试,在二百米的距离上,射击一个两米高、一米宽的人形靶子,球形弹丸的命中率为35,米尼弹为78,这种弹丸为60。

三百米的距离上,球形弹丸命中率为25,米尼弹为63,这种弹丸为43。

可以说,它是一种介于球形弹和米尼弹之间的弹丸,而且适合用在滑膛火铳上,不需要增加成本给滑膛铳管拉膛线。

穿甲威力最强的木托箭形弹也仍旧能在滑膛铳管上使用,继续作为远距离穿甲弹。

朱由检听完吕祥的介绍后,对此非常满意。

认为吕祥确实是一个人才,能够把自己提出的各种想法实现。

这种弹丸,其实就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奈斯勒弹丸,让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大大增加,远胜以前的球形弹。

但是因为它比米尼弹出现稍晚,所以使用规模并不大。

如今大明线膛枪制造技术不成熟,而且用木托的箭形弹也需要用滑膛铳管发射,这就给了它生存之机,可以取代远距离准确度很差的球形弹。

它让滑膛火铳的有效射程,从以前的一百米出头,增加到二百米左右,提升了将近一倍。

大明的士兵以后在面对建虏时,就不需要在远距离一直依赖成本高昂的箭形弹,而是用这种成本低廉的新弹丸,对他们造成威胁。

这就解决了远距离弹药的成本问题,让火铳能更大规模地装备。

而且有效射程的翻倍,也让火铳的威力得到很大增强,拥有了对抗弓箭的优势点——

建虏使用的弓箭,无论怎样有效射程也不可能达到二百米。至于用最大射程抛射,那就更不如火铳发射的弹丸了。

可以说,这种新弹丸的出现,让大明的火铳威力进一步提升,在射程和准确度上,取得了对弓箭的全面超越。

相比弓箭所差的,唯有射速而已。

但火铳发射更省力的特性,让火铳手相比弓箭手的持续作战能力更强,训练也更容易。

朱由检高兴地把这种准确度很高的新弹丸命名为锥形弹,和箭形弹、球形弹相对应。

然后吕祥又展示了一个新成果,那就是参考用丝绸药包的箭形弹,制作的用油纸包裹的整装弹。

这种弹药,把火铳需要的火药、发射的弹丸,都被放在了一个纸包里。发射时只需要咬开纸包,就能把需要的火药倒进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需要士兵估摸着倒火药。

这样能避免士兵胡乱多倒火药,降低炸膛风险。以后的火铳后膛厚度还能继续削减,降低火铳重量。

弹丸也不局限于一颗两颗,可以把数颗小弹丸,用纸包裹起来一起倒在火铳里。紧急情况下还可以把油纸和弹丸一起塞进去,利用火药的燃烧和冲击把油纸冲碎发射出去,残留的以后再清理。

甚至可以把一个大弹丸和三个小弹丸组合,杀伤力和命中率都能照顾到。

这让士兵能选择的弹药范围更广,从三百米的箭形弹、到二百米的锥形弹、再到一百米的球形弹丸组合、以及近距离使用的霰弹,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火铳的发射速度也能继续提高,用在燧发火铳上,能把射速从一分钟两发、向一分钟三发迈进。更接近弩的射速,组成阵势对付骑兵。

朱由检很高兴地把这种油纸包裹的整装弹命名为纸包弹,作为新一代制式弹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