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4章 朝鲜备战

崇祯重振大明 第84章 朝鲜备战

簡繁轉換
作者:凤凰北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31 13:26:08 来源:源1

就在京城歌舞升平、文官沉浸于重制礼乐时,辽东战场也来到了关键时刻。

尤其是东江领这边,阿敏和豪格自从七月出兵、却被东江领的坚壁清野和层层阻击所扰,不得不退回义州后,就率领镶蓝旗和镶黄旗的士兵,一直钉在那里。

他们的打算,自然是等东江领秋收时抢粮,以战养战打到汉城去。

毛文龙、陈子壮等人,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意图。他们坚决执行枢密院的坚壁清野命令,把义州周围的粮食毁掉,都不留给建虏。

视东江领为自家基业的毛文龙,更是冒着危险再次深入辽东,想逼阿敏、豪格退军。

豪格在接到后方女真营寨被毛文龙破坏的消息后,倒是想率兵回返。

但是阿敏却坚决阻止,因为他还没有放弃占据朝鲜自立之心。

对他来说,只要能再次占据朝鲜,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于后方被毛文龙破坏,又和他有什么关系?

这让毛文龙的打算落空,他让李九成等人率兵继续在建虏后方袭扰,自己返回东江领,和新任长史陈子壮商议道:

“建虏这是算准了,秋收时我们不得不战。”

“否则今年种的粮食就都会被建虏夺走,让他们有打下去的本钱。”

陈子壮同样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在和东江军民交流后,更明白他们的心思。

如今的东江军民之所以敢战,就是因为想收获自己种下的粮食。

如果今年被建虏夺走了,他们的心气可能就散了,明年种粮食可能都不积极。

所以他向毛文龙道:

“必须要挡住建虏几日,把粮食完全收回来。”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东江领可能就不复存在。”

毛文龙当然知道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如此焦急了。

但是他和建虏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建虏的战力深知。

自己麾下士兵战意是有,战力是绝对比不上建虏的。否则他就不会只是袭扰,而是和建虏正面作战。

忧心忡忡的他,又听陈子壮道:

“龙川有座龙骨山城,多派些兵马驻守,能否挡住建虏?”

毛文龙闻言摇头,说道:

“龙骨山城不是必经之道,建虏会绕过去。”

“上次丁卯之役,龙骨山城投降后被郑凤寿恢复,一直守到了六月。”

“但建虏在二月就打到平山,威逼朝鲜议和了。”

陈子壮听到这里,想了想龙川一带的地形,的确可以绕过去。

倒是铁山和宣川一带丘陵遍布,如果能建立起宁锦那样的防线,能阻挡建虏的兵马绕过去。

但是那样的工程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而且那意味着,铁山以北都要让给建虏。

东江领如今开发的耕地,很大一部分在铁山北边的平原上。这样做无疑是放弃了秋收,而且是在资敌。

想到这里,陈子壮心中就有些恨恨。如果他能早些上任,就能对东江领总体规划,建立铁山、宣川防线,把建虏阻拦在防线以北。

如今显然是没有时间了,只能想别的办法阻挡建虏。

毛文龙不知陈子壮的想法,知道也不会认同。

一条宁锦防线,已经让强大的大明国库空虚。就算朝鲜国王支持他建立铁宣防线,也掏不出那么多钱粮。

他最信奉的还是敌后袭扰,认为这样最能牵制建虏。

但是有了东江领后,只靠袭扰显然是不行了。必须和建虏正面作战,保住东江领的收成。

这让他有些一筹莫展,甚至想丢下东江领向皮岛逃跑:

『要是没有领地就好了!』

『何至于如此为难?』

此时此刻,毛文龙甚至有些嫌弃自己的东江领,距离建虏实在太近了。

就在他自怨自艾、心中升起了畏缩之心时,陈子壮道:

“如今看来,也只有向朝廷求援了。”

“希望朝堂诸公能想出办法,至少让东江领把粮食收下来。”

这是他作为翰林院派出来的官员,最本能的想法。

自己解决不了,请求朝廷支援就行了。

反倒是毛文龙这个大将,或许是在敌后作战依靠自己惯了,一直没有想到朝廷。

直到陈子壮提起,他才恍然惊觉:

『是啊!还可以向朝廷求援!』

『当今皇上对我很看重,我也是简在帝心的人了!』

新皇帝登极以来,先是召他进京,把他升为提督。

又派洪承畴来朝鲜,把他索取到东江领这块封地。

这是非常明显的看重,他在遇到困难时大可向朝廷求援。

所以他和陈子壮联名写了一封奏疏,请求朝廷想办法,解决东江领的困难。

朝廷七月底就接到了东江领的求援文书,朱由检和袁可立、杨嗣昌等枢密大臣商议之后,决定由驻扎旅顺海军陆战第一旅,在八月份展开辽南攻势,逼迫阿敏回援。

如果阿敏和豪格仍旧率领兵马南下,那就让留守旅顺的东江镇第二旅同样出动。在辽南护军使孙国祯、辽南护军都尉马世龙指挥下,收复辽南四卫。

同时,枢密院决定调遣一部分辽东兵马,充实旅顺防卫。由曾经支援东江镇的参将黄龙、游击周文郁,率兵支援旅顺。

在北海岛帮助韩王开藩的洪承畴,也在这个背景下,被朝廷调回朝鲜。

他将以驻朝大臣的身份,统筹朝鲜战事。

洪承畴在来朝鲜之前并未打过仗,但是在经过北海岛一役历练后,他已经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儿。

再加上有刘兴祚、孔有德、耿仲明三员大将辅佐,还有三百女真士卒、三千朝鲜士兵作为本部,他对守住朝鲜,是有一定信心的。

不过朝鲜君臣却没这种信心,在阿敏和豪格一直留在义州不走后,朝鲜国王李倧就一直担惊受怕,深恐一觉醒来,建虏就兵临城下。

以崔鸣吉为首的主和派,此时也跳了出来,他们打着维护宗社的名义,建议和建虏议和。说什么“国小力弱,虏势张甚,不如巽辞以缓之”。

朝鲜国王李倧,对此是颇为心动的。但是大明的态度,又让他下不定决心。

在洪承畴率领兵马回到朝鲜后,他就更不敢提起了。因为洪承畴一回来,就和鹿善继、毛云龙达成一致意见,以大明使臣的身份拿出符节,要求朝鲜国王李倧清理所谓的主和派:

“自古以来,焉有敌人未至,自己却屈膝求和者?”

“殿下莫非忘了,前年刚发生的丁卯胡乱?”

李倧就是被丁卯胡乱吓破了胆子,所以他留着国内的主和派。

如今被洪承畴责问,他苦着一张脸道:

“正是因为丁卯胡乱,孤王才不得不做此打算。”

“若是建虏再一次南下,大明却不出兵救援。”

“朝鲜就只能再一次蒙受战乱,让孤于心何忍!”

这让洪承畴语塞,因为上一次确实有大明的责任。

毛文龙表现不佳,袁崇焕只派出纸上之兵,让朝鲜对大明有些失去信心。

他现在只能尽力挽回,说道:

“洪某回来之前,已接到朝廷命令。”

“皇上派出了亲卫御营,专门救援朝鲜。”

“不知这个消息,可表明大明决心?”

李倧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要惊呆了。

因为他从没有想到,大明皇帝竟然把自己的贴身护卫派出来。

这让他热泪盈眶、又有些惶恐地道:

“孤王何德何能,劳圣上如此费心。”

“一切皆如洪先生所说,罢免主和之臣。”

对洪承畴提出的请求,再也不敢违背。

不是他对大明皇帝派出亲卫太感动,而是他更担心,自己不听话很有可能被废——

光海君可是仍在济州岛,由大明官兵“看守”呢!

他若再不听话,光海君随时可能复位。

洪承畴在听到他的表态后,终于觉得满意了。

朝廷任命他统筹朝鲜战事,他当然先要取得朝鲜权力。

为了能合法地掌握朝鲜各项大权,而非被朝鲜君臣暗中抵制,他又向李倧建议道:

“当今皇上即位后,制定了戒严制度。”

“在遭遇战乱之时,可宣布戒严独揽一切大权,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平定发生的动乱。”

“洪某以为朝鲜也应该有戒严制度,由殿下委派人选,独揽一切大权。”

这个人选是谁,李倧心知肚明。

他是不愿意把朝鲜的权力完全交出去的,说道:

“既然上国是皇上独揽大权,朝鲜若是戒严,大权也应该由孤独揽。”

“而且如今朝鲜没有发生战事,不用宣布戒严。”

洪承畴对此笑道:

“若是殿下能承担责任,也不必委派他人。”

“就是不知建虏攻过来来,殿下要不要去江华岛。”

李倧听到这番话,一张脸涨得通红。

但是他却真的不敢说,自己不去江华岛。

一旦建虏来袭,留在汉城太危险了,去往江华岛躲避,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所以朝鲜戒严期间,他只能委派别人掌权。

遍数当今朝鲜群臣,有谁能掌握这个权力呢?

他仔细想了一下,发现金瑬、李贵、金尚宪、金自点等人,都承担不起这个重任。

而且就算他们能承担,他也不敢放权。

这样数来数去,还是洪承畴这个大明使臣让他最放心——

洪承畴就算在戒严期间掌握了朝鲜权力,也不敢轻易谋害自己这个被大明册封的国王。

甚至只需要大明皇帝一纸诏书,他就得把权力乖乖让出来。

就算不让,他以后也能靠朝鲜国王的身份,让朝鲜臣子在戒严结束后不再听从洪承畴,把朝鲜的权力慢慢夺回来。

在这一个考虑下,李倧已经倾向于在遭到建虏入侵时,把权力让渡给洪承畴。

但是现在建虏还没来,他当然不会宣布戒严。

洪承畴没有逼迫得太狠,没让李倧立刻宣布整个朝鲜戒严。他向李倧建议,先宣布大同江、元山以北戒严,进入临战状态。自己会亲自前往平壤,坐镇指挥战事。

并且要求李倧封赏这次去北海岛作战的朝鲜士兵,允许他招募将士。

这样能让朝鲜上下适应,以便将来宣布全国戒严。

李倧听到洪承畴要北上指挥战事,对他更信任了几分。如果洪承畴能把建虏挡住,他就不用逃往江华岛了。

所以他从善如流,任命洪承畴为都元帅,镇守北方边境。全权指挥大同江以北的兵马,并且宣布戒严。

洪承畴来到平壤后,利用戒严所带来的权力,颁布了许多命令。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允许朝鲜士绅自己组织义兵,有功者授与官职,甚至授予爵位。

这在朝鲜北部引起了很多人响应,尤其是丁卯胡乱中被阿敏劫掠三日的平壤,很多对建虏怀着刻骨仇恨的朝鲜壮丁加入义兵,希望在大明天兵的带领下,为他们报仇雪恨。

郑凤寿、郑忠信、林庆业、崔孝一、车礼亮、安克諴、金砺器、金竣德、林豹变等丁卯胡乱时的义士,相继组建了义兵。

洪承畴给他们一一授予官职,安排去东江领参与作战。

东江军民对他们也很是欢迎,这些人不管战力如何,至少能做做后勤。

尤其是建虏随时可能发动进攻,需要在秋收时抢收粮食。他们带的士兵,能帮助东江领收割。

不过无论如何,秋收都需要一定时间,这就需要有一支兵马,在阿敏进攻时挡住建虏。

朝鲜士兵显然是担不起这个重任的,上次阿敏进攻朝鲜,只用十三天就攻到平壤。别说洪承畴对他们没信心,他们自己也觉得承担不起如此重任。

这让洪承畴盯上了另一支兵马,那就是留守在皮岛的东江镇第四旅。

在毛文龙抽调忠于他的士兵开拓东江领后,第四旅可谓元气大伤。

但是再怎么说也有底子在,旅将杨御蕃很快在登莱巡抚兼山东巡抚孙国祯的帮助下,从山东招募了士卒,补充入麾下第四旅。

洪承畴一纸令下,杨御蕃被他从皮岛被调到宣川,负责守卫宣川一带。

整个朝鲜北部,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备战。

一时间,朝鲜北部可谓是战云密布,人人都感受到临战的气氛。

丁卯胡乱中被建虏劫掠、甚至有家人遇难的朝鲜人,也纷纷怀着仇恨,加入了义兵之中。

其中一些擅长射箭、射击的优秀士兵,被洪承畴纳入麾下和三千朝鲜兵马混编,增加了直接掌握的兵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