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29章 天下第一区

崇祯重振大明 第129章 天下第一区

簡繁轉換
作者:凤凰北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31 13:26:08 来源:源1

就在朱由检欣喜于雷汞被发现、忙着改进火器的时候,涿鹿区的议会,也在召开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题早就确定了,就是盐业改革之事。

在皇帝和大臣确定下方针政策后,户部盐政总署,终于制定出了盐业专卖草案,提交给涿鹿区议会审议。

在涿鹿区议会通过后,还会提交给国会筹办处,让他们提出意见,最终确定法案。

这是涿鹿区在去年的确定有产税率后,又一次参与朝廷大事。

每个涿鹿区议会的议员,对于自己能参与朝廷决策,都是与有荣焉。

而且,和去年的临时议员不一样的是,这次涿鹿区议会中,有一半是选举出来的正式议员。

他们将有六年任期,另一半正式议员则在三年后选出来。

可以说,这次的涿鹿区议会,已经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士农工商四民,都在议会中有自己的代言人。

这些人在知道朝廷要对盐业改革后,纷纷向自己选出来的议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让那些议员在议会上说出,作为他们的代言人。

那些新鲜出炉的议员,也很乐意和选民亲近,以便下次改选时,仍旧能成为议员。

在他们的努力和涿鹿区官府的积极作为下,涿鹿区的面貌,已经大有改观。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冒辟疆,对此啧啧称赞:

“没想到涿鹿区一座小县城,竟然像京城一样铺上了水泥路,还有人力车存在。”

“这可是连苏州扬州都没有的,钱牧斋都曾对此深以为憾。”

同样第一次来此的陈子龙,也是感到新奇。

水泥这东西在京城不希奇,但在外地就很少见了。

尤其是涿鹿区以前只是个普通州县,相比苏州、扬州根本没法相比。

没想到在苏州城和扬州城仍旧还是石板路时,涿鹿区率先在城内道路上铺上了水泥。而且还在向外延伸,看样子想修到乡村去。

这可是苏州、扬州都没有的财力,不知道涿鹿区是怎么做到的?

一众没有回乡、在京城过寒假的大学生,都是极为好奇。

办《明报》的张溥,对此是有些了解的。他在上半年的时候,还鉴于音乐节评奖的教训,对涿鹿区的选举提出建议。

此时听到这些学生的疑问,他说道:

“这是涿鹿区议会成立后,通过的一项决议。”

“涿鹿区所有家庭的草木灰,都要收集起来主动送到窑厂去。”

“城外的水泥窑收集了很多草木灰,烧制了足够多的水泥。”

“这些水泥不止用于修路,涿鹿区外面的城墙,还修建了锐角铳台。”

众人想着在涿鹿区城外所见,顿时点了点头。这才意识到涿鹿区不但修了水泥路,还修缮了城墙。

他们这一年来,可是做了不少事。

这就让一些人好奇道:

“涿鹿区的百姓,就会这么听话吗?”

“收集草木灰虽然不费力,却也太繁琐了。”

“他们这些百姓,怎么坚持下来?”

京城的水泥在不够用时也会收集草木灰,但那是花钱上门购买的,就像收集粪便一样,由专门的卫生队负责。

涿鹿区却一文钱都不花,强行要求百姓主动送草木灰。深知民间习气的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办不来。

张溥对此感叹道:

“这就是议会的好处了。”

“现在涿鹿区议会的议员,有一半是百姓选出的。”

“他们发动百姓做事,选他们出来的百姓岂会不支持?”

在议会刚刚出现的现在,百姓对此还是很新奇的。对议会通过的各项政策,也是非常支持。

尤其是他们选举出的议员出面劝说后,这些百姓就更支持了——

自己选出来的人,怎么能不提供支持呢?

否则遇到官吏欺压时,怎么让他出面?

再加上主持涿鹿区的刘理顺,适时制定了政策。规定收集的草木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免除一天徭役。

这就让百姓更有动力了,一些不想服徭役的商人、工匠,甚至去乡下购买草木灰,以便免除徭役。

以至于涿鹿区的水泥厂不但能满足自己需要,前一段时间其它府县修缮城池的时候,甚至出售到外地去。

涿鹿区的人对此颇为自豪,刘理顺甚至喊出了村村通的口号,要在明年继续修路,让涿鹿区每个村都能通水泥路。

知道水泥路优点的涿鹿区百姓,对此也颇为支持。还有一些富人主动出钱捐赠,以便提高名气,在三年后的选举中成为正式议员。

这是张溥所知道的,也让他对议会颇为称赞。

虽然议员选举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议会提出的议案,也有不切实际之处。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方向,普通人第一次在官府面前发出了声音。

这让他对《周礼》中的国人大会颇为向往,更盼望着国会召开,天子和万民共议。

一些涿鹿区的百姓听到他们的谈话,对此也颇为自豪。涿鹿区虽然不是第一个设区的,但是所有涿鹿区的百姓,都自豪地宣称他们是天下第一区。

京城的三城区虽然成立得更早,但它们除了三署之外,有区议会和守备区吗?

涿鹿区才是大明第一个完整的区,涿鹿区议会更是大明第一个成立的地方议会。

兼任议长的刘理顺,已经应议员的请求让刘宗周题字,彻底确定涿鹿区议会的地位。

——

对此,从香江岛回来的冯铨,是有些不大赞同的。

因为香江岛和香山澳自贸区的议会,也是朝廷安排的试点。

在香山澳自贸区的议会更多地被葡萄牙人掌握的情况下,他们香江岛自贸区,在作为试点上责无旁贷。

不过想到香江岛的境况,他又叹息一声,有些愁眉苦脸。

和早就有着基础、聚集着很多葡萄牙人的香山澳不同,香江岛自贸区,主要是针对荷兰和西班牙。

在东宁岛逼降的荷兰人,就被安置在香江岛。朝廷打算以他们为纽带,同荷兰人开展贸易。

冯铨从洋人那里得知荷兰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是摩拳擦掌,积极联络商人,准备同荷兰人开展贸易。

但他没想到的是,荷兰人对他的好意毫不回应。东印度公司提出的条件,是把香江岛像以前的香山澳一样租给他们。

若非这两年马打蓝王国两次攻打巴达维亚,牵制了东印度公司的精力。他们的战舰说不定早就开到香江岛,和大明展开又一次战争。

不过马打蓝王国在接连失败两次之后,已经没有信心继续作战。即使李国助这个爪哇宣抚使极力鼓动,他们也不愿再打下去。

冯铨已经得知,荷兰人再次侵占了安不纳岛,很可能向香江岛下手。

这让他恼怒的同时,也感到了紧张。在向皇帝请求后,返回家乡招兵。

“一千人!”

“怎么这么少?”

“咱们冯家什么时候这么没落,连三千人都招不到!”

听着自家子侄的回话,冯铨对他们只招募到一千人,可谓大为不满。

凭冯家在涿鹿区的势力,在他看来至少也能招揽到三千人。甚至更多的人,都有可能招过来。

但是他的子侄却叫苦道:

“现在不一样了,涿鹿区哪有什么闲人?”

“就是在大冬天,都有人去砂石厂、水泥厂做工,不做工的也在家里编笼子。”

向冯铨仔细阐述涿鹿区的形势,还有如今的新变化。

除了水泥厂外,涿鹿区现在最兴旺的,就是山前的砂石厂。

在顺天府各地修筑混凝土公路的情况下,砂石供不应求,一直都有缺口。

刘理顺组织人在山前发现砂石后,仿照朝廷开办的各种企业,成立涿鹿区建材公司,专门经营水泥和砂石。

并且招揽商人前去开采,由议会担保承包经营,公司在此期间只收取承包费,并且负责纳税。

这让涿鹿区的砂石开采进展很快,甚至有京城的大商人过来承包。涿鹿区修路的资金,大多是建材公司的收益。

那些承包的商人为了让承包费不浪费,就连大冬天也在开工,很多不忙碌的农人都被吸引去。

至于城里的居民,则被倪元珙组织着编织鸟笼,运到京城卖给养鸽的人。

这是他发现的涿鹿区优势产业,涿鹿区东北的义和庄,号称北笼之乡,有很多擅长做鸟笼的手艺人。

在京城鸽子受保护、养鸽子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涿鹿区的鸽笼同样供不应求,占据很大市场空间。

每个鸽子市场,都有涿鹿区的鸽笼商人存在。

如此情况下,冯家如何能招揽人给他们卖命。更别说是去香江岛,在遥远的东南之地。

冯铨对此仍不满意,喝问道:

“咱们家的佃户呢?”

“难道他们明年不想再种地?”

他弟弟冯钰在旁道:

“地就更别说了,如今冯家哪还有多少地。”

“有产税就是涿鹿区议会通过的,咱们的刘区长是严格执行,谁的情面都不给。”

“为了少交有产税,我已经做主把地分出去了。”

“实在没法分的,也都卖了出去。”

“除了祭田一千亩、学田一千亩,咱们两家各有七百五十亩地。”

这是他按报纸上的提示,所做出的最佳分配。在无法对抗官府政策的情况下,他只能和冯铨各保留七百五十亩地,然后以冯铨的名义向族里捐出祭田一千亩,以自己的名义把冯家私学选为小学堂,捐献学田一千亩。

总计也就留下了三千五百亩地,其它的都被分配、售卖了出去。

有产税的事情,冯铨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对自家的影响会这么大,以至于连卖命的人都招不了多少了。

这让他只能感叹皇帝手段的厉害,同时坚定了去海外立足的心——

他打算争取一个爵位,直接掌控封地上的子民。

这样想来,荷兰人可能的入侵,反而是他立功的好机会。

转着这个念头,冯铨道:

“不管如何,一定要招够三千人。”

“这些人冯家富贵的本钱,就是花钱也得把人给招起来。”

派子侄去联络其他阉党之人,让他们帮忙招兵送过来。

这些人被列入逆案后,基本上就没有了复起的机会。想要重新起复,唯有立功海外。

冯铨打算给他们个机会,让他们出人出力。

不过冯钰却道:

“一千人其实也够了。”

“兵贵精而不贵多,多了咱们也养不起。”

“如果一千人都是神射手,就是面对建虏,他们也能胜之。”

把报纸上介绍的朝鲜之战,向冯铨提了一下,尤其提到了在朝鲜大放异彩的狙击手。

听到狙击大队能确认的击杀数,就比整个大队的人数还要多后,冯铨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袁崇焕宁远大捷,也不过得到二百六十九个首级。”

“他们怎么能杀这么多?是虚报的功绩?”

对这种没有首级的功劳,并不怎么相信。

冯钰心里也有些怀疑,觉得狙击大队的战绩像神话。但是想到毛文龙送来的首级后,他说道:

“不管怎么说,狙击大队的战力是很强的。”

“连毛帅都分给了他们一百二十四个首级,他们自己获得的也有上百。”

“辽东和朝鲜送到京城筑京观的首级,足足将近两千个。”

“而且都是真鞑子,头皮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常年剃发留辫子的建虏,和新剃发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很难伪装。这也是枢密院仍旧保留斩首记功的原因。

冯钰在去京城购物时看到过,知道京观上的人头,都能称得上真鞑子。

冯铨听得心里发凉,也更有了急切感。

霍维华凭借大凌河保卫战的功勋,已经成功在辽东立足,甚至有可能简在帝心。

他要再不努力,以后可能就没机会。

这让他想到了远在西南的袁崇焕,觉得不管这个人能力如何,可以和他借些人——

毕竟袁崇焕也名列逆案,他们可以说是同路人。

想到这里,冯铨写了一封书信,命人送给袁崇焕。向他借几个将领,帮自己练兵统军。本章完

:.0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