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零三章 一举成名,就在今朝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第三百零三章 一举成名,就在今朝

簡繁轉換
作者:三山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3 04:25:43 来源:源1

冯秀才的死,愈演愈烈,闹得越来越大了。

不但天天有御史弹劾毓庆银行,连翰林院那帮人也跟着动了。

几十名年轻翰林凭着一腔热血,联名写了一道奏折。

内容就一个,查封这个害人的毓庆银行,还...

夜色如墨,京城深处却灯火未熄。紫宸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道苍老而威严的身影。皇帝沈元昊端坐龙椅之上,手中正捧着一卷战报,指尖微微颤抖。那纸上字迹刚劲有力,墨痕犹新,正是沈昭亲笔所书的捷报。

“无锡大捷……帅旗倾覆,沈叶北遁?”皇帝低声念出,声音沙哑却不失锐利,“三破敌骑,断其粮道,内外夹击,一战定江南?”

他缓缓放下奏章,目光投向殿外深邃的夜空,久久不语。

身旁的老太监李德全垂首侍立,屏息凝神,不敢多言。他知道,此刻陛下心中波澜万丈。

良久,皇帝才轻叹一声:“昭儿……竟有如此手段。”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似有千钧之重。李德全心头一震,连忙躬身道:“殿下智勇双全,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实乃我大周之福。”

皇帝冷笑一声:“福?朕的儿子们互相残杀,血染疆场,这是福?这是劫!是朕治国无方,致使诸子相争,几欲骨肉相残!”

李德全顿时冷汗涔涔,跪伏于地:“陛下息怒,此乃逆党沈叶先起兵祸,殿下被迫应战,保境安民,功在社稷啊!”

皇帝沉默片刻,终于挥了挥手:“起来吧。你说得对,错不在昭儿。错在朕,错在那些挑拨离间、推波助澜之人。”

他重新拾起战报,细细再读一遍,眼神渐变复杂。那一句“儿无意储位,唯愿天下太平。然若有奸佞祸国,儿亦不惧执剑而起,肃清朝堂”,如针般刺入他的心。

“无意储位?”皇帝喃喃,“谁信你这话?打赢了仗,斩了兄长兵马,逼得太子候选人狼狈逃窜,还说无意储位?”

可他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但这份胆识,这份气魄……倒是像极了年轻时的我。”

就在这时,殿外脚步急促,一名内侍疾步而来,跪禀道:“启奏陛下,九皇子沈渊求见,已在宫门外候旨。”

皇帝眉头微皱:“这么晚了,他来做什么?”

内侍低声道:“九殿下说,有要事面奏,关乎江南战局与朝中人心浮动。”

皇帝冷哼:“又要来表忠心?还是来告状?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道清瘦身影步入殿中。沈渊身穿素色锦袍,头戴玉冠,面容俊朗,眉目温润,仿佛书生多过皇子。他行至阶前,恭敬跪拜:“儿臣参见父皇,夜深惊扰,罪该万死。”

“免礼。”皇帝淡淡道,“你说有要事,讲。”

沈渊起身,神色沉静:“儿臣听闻无锡战报已至,沈昭大胜,沈叶败走。此事震动朝野,百官议论纷纷。有人称颂沈昭功高盖世,堪当储君;也有人忧心边将拥兵自重,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皇帝眸光一闪:“那你呢?你怎么看?”

沈渊低头,语气平和:“儿臣以为,沈昭此战胜得漂亮,但也胜得太快、太巧。赵恒能在城中埋下伏兵,联络豪族,绝非一日之功。若无沈昭事先授意,岂能成事?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歼之战。”

皇帝不动声色:“所以?”

“所以……”沈渊抬眼,目光清澈,“沈昭并非被动突围,而是主动设局。他故意示弱被围,诱使沈叶分兵,再以赵恒为饵,耗其兵力,最后雷霆反扑。此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非寻常将领所能为,更非一般皇子可及。”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儿臣斗胆直言??沈昭之心,不止于平叛,而在夺嫡。”

殿内一时寂静,连烛火都仿佛凝固。

皇帝盯着沈渊,良久才道:“你是在提醒朕,要防着他?”

沈渊摇头:“儿臣是在提醒父皇,天下未定,人心难测。今日沈叶败,明日或许便是他人落马。若朝廷不能公正裁决,仅凭胜负论英雄,则诸子必将争相效仿,以兵权搏储位,终致天下大乱。”

皇帝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可若不赏功,何以服众?若不惩过,何以立威?”

沈渊躬身:“赏功当赏,但不可过重。宜嘉奖其平乱之功,擢升军职,赐金帛田宅,以示恩宠;然储位之事,须待宗庙议定,群臣共推,不可因一战之胜而轻许。”

皇帝眯起眼睛:“你倒是条理分明。可你不怕……他说你嫉妒?”

沈渊淡然一笑:“若因直言而被视为嫉妒,那这朝堂,也就真的没救了。”

皇帝忽然笑了:“好一个沈渊。冷静、理智、懂得分寸。你不像你八哥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你三哥那样急躁冲动。可惜啊……”

他话音一顿,意味深长:“可惜你母妃出身卑微,你在朝中根基太浅。”

沈渊神色不变,只轻轻道:“儿臣只求问心无愧,其余,皆听天命。”

皇帝摆手:“退下吧。明日早朝,朕自有决断。”

沈渊叩首告退,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他离去,皇帝再度拿起那份战报,凝视良久,终是提笔朱批八字:“功著南疆,忠勇可嘉。”

并未提及储位二字。

与此同时,扬州城内,沈昭大营。

战后整顿已近尾声。阵亡将士名录呈上,共计一千三百七十二人阵亡,两千余人负伤。沈昭亲自前往灵堂祭拜,焚香酹酒,默立良久。

赵恒站在一旁,低声道:“殿下,将士们都说,您不该亲来。如今您已是全军主心骨,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沈昭望着灵位上一个个名字,轻声道:“他们为我而死,我若不来,岂非寒了活着的人的心?”

韩烈走来,抱拳道:“殿下,斥候回报,沈叶一路北逃,沿途收拢残部,现已进入滁州境内。他并未回京,而是转向西行,似欲前往庐州,投靠当地节度使陈廷岳。”

沈昭闻言,眼中寒光一闪:“陈廷岳?那个老狐狸?”

韩烈点头:“此人早年曾受沈叶父亲提拔,一直暗中支持太子一系。若沈叶真与其勾结,恐再生祸端。”

赵恒皱眉:“是否需派兵追击,将其擒杀于途中?”

沈昭沉默片刻,摇头:“不必。陈廷岳虽有私心,但不敢公然抗旨。沈叶若去投他,必会受到监视与限制。况且……”

他嘴角微扬:“他现在最怕的,不是我们追杀,而是无人理会他。只要朝廷不表态,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之将,逃亡之徒。时间越久,他的势力就越发瓦解。”

韩烈恍然:“原来殿下是要用‘冷’字诀。”

“正是。”沈昭转身,望向帐外星空,“真正的胜利,不是杀死对手,而是让他活着却失去一切。名声、权力、信任、希望……统统被抽干,只剩下一具空壳。”

赵恒叹道:“难怪您不让追。这一招,比千军万马还狠。”

沈昭淡淡一笑,随即收敛神情:“传令下去,三日后班师回京。沿途不得扰民,每过一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我要让百姓知道,是谁带来了和平,又是谁带来了战火。”

两人领命而去。

当夜,沈昭独坐灯下,翻阅各地密报。

一封来自京城的眼线密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九皇子沈渊昨夜密会兵部尚书裴文远,谈逾一个时辰。裴氏近日频频接触西北边军将领,似有异动。另,户部右侍郎林敬之女,已与九皇子府中管事议亲,疑为结盟之举。”

沈昭看完,冷笑出声:“好个沈渊,表面清高淡泊,背地里却在悄悄织网。”

他提笔写下一道密令:

“查清裴文远与西北诸将往来书信,重点盯防其子裴承志出入宫禁路线。林敬之女婚事暂缓调查,若属实,即刻掌握证据,待时机成熟一举揭露。”

写罢,吹灭蜡烛,躺下闭目。

但他并未入睡。

脑海中不断浮现父皇的脸庞,还有那九弟温润如玉的笑容。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大军启程返京。

沿途百姓夹道相迎,焚香跪拜。孩童高呼“沈将军万胜”,老人涕泪交加,称其为“活菩萨”。沈昭每至一地,必下马慰问,发放钱粮,修缮桥梁,减免赋税。

民间传言四起:“八皇子仁义爱民,将来必为明君。”

消息传入京城,朝野震动。

原本对沈昭拥兵自重有所忌惮的大臣们,也开始改口称赞:“殿下不仅善战,更能安民,实乃国之栋梁。”

就连一向反对武将干政的文官领袖、左相杜衡,也在朝会上公开表示:“沈昭此举,深得民心,宜加褒奖。”

唯有少数人保持沉默。

其中一人,便是兵部尚书裴文远。

早朝之上,皇帝宣读战报,宣布嘉奖令:

“八皇子沈昭,平定叛乱,安定江南,功勋卓著。特晋爵为‘镇南王’,赐金千两,田万亩,允其开设王府,自置僚属。另,加授骠骑大将军衔,统辖南境六州军事。”

满朝哗然。

“镇南王”乃是亲王爵位,仅次于太子。此前大周百年,仅有两位皇子获此殊荣,且皆为储君人选。

如今沈昭尚未立储,便得此高位,等于明示其地位超然。

更令人震惊的是“自置僚属”四字??这意味着他可以合法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培养私人势力。

这已不只是荣耀,而是权力的实质性扩张。

退朝之后,裴文远匆匆走入一座偏殿,见一人早已等候多时。

那人正是沈渊。

“事情如何?”沈渊问。

裴文远沉声道:“陛下已被舆论裹挟,不得不重赏。但我已劝说几位御史准备弹劾,理由是‘军功过赏,恐启藩王跋扈之端’。另外,林敬那边也答应配合,将在财政问题上发难。”

沈渊点头:“很好。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受赏,而是让他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让天下人看到,他得到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光彩。”

裴文远迟疑道:“可民间声望太高,恐怕难以扭转。”

沈渊微笑:“声望如云,风吹即散。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朝堂上的椅子,是皇帝心中的天平。只要父皇一日未立储,我就仍有机会。”

他望向窗外,阳光洒落在青砖地上,斑驳陆离。

“沈昭以为赢了一战就赢了天下?错了。这场棋局,我才刚刚落下第一子。”

与此同时,沈昭的车驾已抵达京郊。

十里长亭外,文武百官列队迎接。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沈昭身披银甲,骑白马缓行,神情淡然,对欢呼视若无睹。

唯有当他看见人群中一位白发老妇颤巍巍捧着一碗清水跪地相迎时,才勒马停下。

“老人家,这是做什么?”

老妇含泪道:“老身儿子死于前年饥荒,家中田地被豪强强占。前些日子听说殿下下令清查屯田,惩办贪官,还地于民……这是我家乡的井水,愿殿下饮之,知民间甘苦。”

沈昭下马,接过碗,一饮而尽。

全场寂静。

随后,不知是谁带头,百姓齐声高呼:“镇南王千岁!千千岁!”

声浪如潮,直冲云霄。

沈昭抬头望天,心中默念:

“父皇,你看清楚了吗?

这才是真正的江山社稷。

我不是为了争权而来,我是为了守住这片土地而来。

若你要试我的忠诚,我不怕。

若你要看我的野心,我也无所遁形。

但请记住??

谁若阻我安民之路,谁就是天下之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