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90章 会错圣意

世子稳重点 第890章 会错圣意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890章会错圣意

大宋积弊积弱,是百年留下的复杂问题。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立国时的政策就错了。

赵匡胤以武将起家,抢了孤儿寡母的江山,这件事本就做得心虚,正因如此,赵匡胤对武将的戒心特别重。

从开国时的「杯酒释兵权」,到后来的「重文轻武」国策,哪怕不惜自废武功,也要把武将们的野心死死地压制住。

武将士卒们被压制,成了大宋社会的底层阶级,军心士气自然一落千丈,所以大宋立国后的对外征战,那战绩简直一塌糊涂。

武将被压制的同时,连锁效应便是文官支棱起来了。

于是文官们治理江山,指点江山,皇帝对文官赋予了太多的信任,而文官渐渐成势之后,连带着民间崛起了与官员各种勾结和利益输送的士商集团,权贵地主集团等等。

所以赵孝骞说,这是一张无比庞大的网。

皇城司查出的十二名官员,连零头都算不上。

歪曲新政,藉此盘剥敛财,徵收苛捐杂税,逼百姓卖田卖房,倾家荡产后沦为流民……

这些恶事不是靠某个官员一手遮天就能办成的,在地方上必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官员才能做得肆无忌惮,当地的各个乡绅士商集团才能雨露均沾分得一些利益。

赵孝骞很愤怒,他是皇帝,天下皆是王臣,皆是王土。

下面的官员如此祸害他的子民,赵孝骞怎能不愤怒?

对皇城司查案的结果,赵孝骞很不满意,他甚至对甄庆的办事能力产生了怀疑。

眯着眼打量着甄庆,那目光如刀子般在他身上剐来剐去。

甄庆脸色苍白,浑身寒毛都立起来了,跪在地上伏首垂地,不敢抬头。

「甄庆,你到底能不能办事?不能办事就把位置让出来,朕找个能干的人上,朕给你加封个寄禄官,朝廷每年发你俸禄,你不如告老还乡算了。」赵孝骞淡淡地道。

甄庆浑身一颤,额头猛地朝殿内的地板上重重一磕:「官家恕罪,臣知罪了!请官家再给臣一次机会,臣一定为官家办得妥妥帖帖!」

赵孝骞指了指那张扔在他面前的名单,冷冷道:「京畿地区诸多州府县,各地皆有民怨民怒,他们不惜越级上告,这是被本地的官员逼得没活路了,否则平民哪敢冒此大不韪?」

「结果你们皇城司查了半天,就查出了十二个人,你把朕当傻子吗?」

「各地官员跟谁勾结,他们背后是何背景,盘剥百姓后得到的利益跟谁分了,百姓赖以活命的农田卖给了谁,本地有多少宗族地主涉案……」

「这些内幕线索和罪证,你一个都没有,就交给朕十二个人的名单,甄庆,你就是这样为朕办事的?皇城司何时变成了酒囊饭袋?还是说,这里面牵扯的大人物太多,你也不敢动他们?」

甄庆浑身冷汗如雨下,脸色愈发苍白。

原本甄庆的做法是没错的,各地的利益关系网错综复杂,而且里面牵扯的大人物不少,莫看某个小小的县城,一旦拔出萝卜带出泥,说不定这些泥里就有某个汴京当官的大佬。

皇城司以往的做法,通常是把证据确凿的一些明面上的人物名单送上去就完事。

至于隐藏在这张利益网背后的大佬,按照官场的潜规则,通常是不会动的,除非这位大佬自己在朝堂上犯下什麽大错,皇帝容不得他了,才会把以往鸡毛蒜皮的旧帐翻出来作为罪证。

原本甄庆以为这次也是一样,把直接涉案的官员名单送上去就算完成了任务,可他没想到却被官家骂得狗血淋头,差点官职不保。

此时的甄庆,终于明白了官家的意思。

官家要办的,不是表面上涉案的这几个官员,而是要把这桩案子当作立威的典型,把所有涉案的关系网连根拔起。

与此同时,这桩案子也将成为以后监察府办案的标杆,从此监察府查办任何案子,都要以此案为例,做到除恶务尽,而不是逮几个炮灰出来查办就完事了。

简单的说,官家要做的,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监察府以后亦如是。

如果监察府做不到铁面无私,除恶务尽,那麽官家设立它的意义在哪里?

还不如维持现状,继续让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大部分的贪赃枉法之事,睁只眼闭只眼混过去就算了。

此时的甄庆才意识到,当初官家力排众议设立监察府的用意。

从监察府设立的那一天起,大宋整个官场的游戏规则就已经改变了。

正如官家当初所说,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新规则,制定新规则的人,是当今天子。

直到现在,甄庆相信很多官员都没把官家的话当回事,所谓的建立新秩序,口头上说说便罢,而官家设立监察府,哪怕看得再深远的人,也以为官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让天下的权力向中央更集中。

此刻唯有甄庆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宋官场的新秩序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形成雏形了。

从此以后,大宋官场的潜规则将被彻底打破,许多躲在阴暗处,吃得脑满肠肥的利益集团,也将被连根拔起。

这一刻,甄庆终于明白了,心中瞬间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皇城司作为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剑,却没有跟上皇帝的节奏,行事如此草率敷衍,这次的做法确实让官家失望了。

「臣明白了,请官家再给臣一次机会,皇城司重新查缉此案,定要将所有涉案的本地权贵地主和士商一网打尽,以儆效尤,为监察府立威!」甄庆咬着牙道。

见甄庆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深意,赵孝骞点了点头,道:「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是办得让朕不满意,甄庆,你就可以准备致仕奏疏了。」

「臣遵旨!」

看着甄庆诚惶诚恐地退出福宁殿,赵孝骞的眼睛眯了起来,狭长的眼缝中杀意闪烁。

君臣之间真正的斗争,现在才开始。

这一次,以杀证道。

…………

监察府的工地,工匠民夫们仍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监察府。

不过在建造初期,工部官员遵照赵孝骞的旨意,提前在御街边建起了一座监察府正堂,以及后面几间厢房,作为监察府临时办公之用。

此刻监察府的厢房内,监察大夫韩忠彦一脸惶恐,不时抬手擦拭着额头的冷汗,旁边坐着的吕惠卿脸色也是一片铁青,唯独刚上任的李清臣神情颇为淡定,但眼神里也透着几分焦虑。

厢房的桌案边,甄庆一脸生无可恋地站着,表情如丧考妣,刚才在宫里挨的骂,这会儿他还没回过神来。

监察府的第一次行动,期间皇城司全力配合,首先拿京畿地区的州府开刀。

事情的起因自然是京畿地区百姓越级呈上的诉状。

百姓送上诉状,是因为听说朝廷新设立了监察府,它具体是管什麽的,百姓大多不清楚,只是听民间的读书人说,监察府是管官的官,地方上当官的若是盘剥百姓,敛财肥己,百姓都可以上监察府告状。

自古民告官是非常罕见的,就算告赢了,百姓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民间流传所谓鸣冤鼓,闯宫门过钉板等等,虽说只是野史,但它不算太野,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比如宋律就有明文记载,民告官不问对错,百姓首先要挨二十脊杖,挨了脊杖后再说正事,至于这脊杖挨了后活不活得了,看命够不够硬了。

读书人寒窗十馀载当上了官儿,皇帝也好,朝廷也好,首先要维护的,是官的威严,如果随便什麽阿猫阿狗想告官就告,告不赢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天下的阶级和法律不是乱套了麽。

这次京畿地区的百姓联名越级呈上的诉状,也是迫于无奈。

人若没有逼到走投无路,活不下去的地步,谁也不会选择如此艰难凶险的告官的决定,用自己的性命来赌一个渺茫黯淡的结果。

监察府收到了百姓的诉状后,韩忠彦还是颇为重视的,毕竟这是监察府设立以来的第一桩案子,监察府能不能在朝堂和地方上立威,就看这一桩案了。

于是韩忠彦当即便向赵孝骞面奏此案。

没错,监察府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任何事务不必经过政事堂,可直接奏于皇帝,这就是独立出来的监察权。

赵孝骞当即便下旨查办此案,并令皇城司负责侦缉,查实涉案人等,搜集证据。

接连几日,案情都在稳步进展中,皇城司很快拿到了罪证,监察府和皇城司商议后,很快拟定了犯官名单,共计十二人,由甄庆面呈官家。

拟定犯官十二人,是监察府和皇城司共同的决定,韩忠彦与吕惠卿等官员是经过慎重商议的,但他们的思维却还停留在旧的秩序里,仍然默守着官场的潜规则。

除了十二名犯官,这桩案子并没有往更深处挖。

没想到名单送上去后,甄庆被官家骂得狗血淋头,然后甄庆灰头土脸地告诉韩忠彦,官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为了这桩案,甄庆差点被官家当场罢官。

这下韩忠彦慌了,吕惠卿也慌了。

官家骂的是甄庆,虽然没有半句涉及监察府,但韩忠彦仍然感觉官家的巴掌狠狠地扇在了自己的脸上,火辣辣地痛。

很显然,这桩案子如何处置,已不能遵行以往大宋官场的潜规则了。

官家要的是连根拔起,要的是除恶务尽。

监察府立威,这种不痛不痒的结果是不行的,起不到震慑百官的作用。

韩忠彦终究比甄庆更聪明,他立马领会了赵孝骞的意图。

官家这是要干大事呀!

看着桌案边一脸苦涩的甄庆,韩忠彦起身朝他行了一礼:「甄勾当受苦了……」

甄庆脸颊微微一抽,索然叹道:「没受苦,我只是命苦。」

确实命苦,皇城司只是辅佐监察府,负责侦缉查办,真正做决定,拟犯官名单的,是监察府这几位。

结果甄庆傻兮兮地自告奋勇给官家送上名单,挨了一顿臭骂。

顿了顿,甄庆神情认真地补充道:「下次送犯官名单,你们去,我不去了。」

韩忠彦和吕惠卿连连点头:「理当如此,轮也该轮到监察府挨骂了。」

旁边的李清臣忍不住道:「诸公这话实在是……咱们痛定思痛,把官家吩咐的差事办漂亮了,大家都不用挨骂,岂不更好?」

甄庆愈发委屈:「那我今日挨的骂算什麽?」

李清臣叹了口气,道:「只能算你倒霉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