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87章 西北首战

世子稳重点 第987章 西北首战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3 04:54:01 来源:源1

第987章西北首战

明明是蔡京提出来的主意,赵孝骞也采纳了,却偏偏不赏赐他。

在座的朝臣们一怔,短暂地沉默后,纷纷朝蔡京投去又嫉又羡的目光。

能在朝堂当官的都是人精,官家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官家这是打算给蔡京压担子啊。

本来蔡京骤然进入政事堂,朝臣们便感到很意外,因为蔡京的擢升实在有点快了,但他是被官家亲自提拔的,显然官家好蔡京这一口儿。

现在的蔡京只是门下侍郎,看官家对他的重视程度,这门下侍郎怕是当不了多久,很快又要升了。

今日官家留下这句话,便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在座的都明白官家话里的意思,蔡京当然就更明白了,闻言顿时惊喜不已,急忙起身行礼:「臣谢官家天恩浩荡。」

赵孝骞笑道:「元长先生好好干,朕需要的不仅是忠臣,也需要与朕同心同德的臣子。」

众人一愣,这又是一句信息量极大的话。

划重点,「同心同德」,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朕喜欢乖乖听话的,少特麽跟朕唱反调。

蔡京当然也听懂了,急忙道:「臣之今日,皆是官家所赐,从此愿为天家鹰犬,任凭官家驱使。」

在座众人扯了扯嘴角。

虽说大家都是投机分子,可你这麽表忠心,主动甘为天家鹰犬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真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然后众人也立马想通了为何蔡京会突然升官,进了政事堂。

就凭这一手毫无底线的马屁功夫,能进政事堂也是他命里该有的善报。

赵孝骞对蔡京的表态很满意。

确认过眼神,这货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如今的宰相章惇,赵孝骞已越来越不满了,心中早已有了罢相的心思,只是目前没有合适的理由,赵孝骞不过是在慢慢等待机会。

当初让蔡京进政事堂,就是赵孝骞埋了一手伏笔。

只等机会来了,赵孝骞会立马启动罢相,将章惇换下去,让蔡京来当这个宰相。

这货虽然不是什麽好人,但用着顺手。

赵孝骞本身性格比较独断,不需要别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决定,蔡京这种懂得进退,也能察言观色的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

天地白茫茫,新年过后,漫天的大雪终于停了,天气难得地晴朗起来。

种建中率领六万大军,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艰难前行。

渡过黄河后,郭成所部的三万幽州边军便与种建中所部靠拢,最后会师。

两股合为一股,种建中为主帅,郭成为副帅,二人领着六万将士,向西北继续挺进。

说是六万将士,实际上大军队伍绝对不止六万。

古代行军出征,后勤辎重非常重要,大军走在行军路上,有时候押送粮草军械的辎重民夫甚至比作战的军队人数还多。

为军队押送粮草也算是地方徭役,随着大军的移动,基本由各地官府接龙似的运送粮草军械。

比如种建中麾下的六万大军,所谓的「六万」,是指能上战场杀敌的将士有六万,如果算上辎重民夫的话,至少有十几万人,还有不计算在战斗序列里的骡马,骆驼和驴。

所以说,朝廷为何打不起仗?

一支六万人的作战军队,朝廷却要负责十几万人的吃喝,还包括将士的军饷,路途上的各种粮草之外的消耗,以及战争结束后,对战死将士家庭的抚恤等等。

所谓的战争就是打经济,拼国力,国库底子不厚实一点,根本打不起来。

离开太原府,渡过黄河后,种建中率部朝银州行军,银州过后继续西行,直到夏州再与西北边帅章楶会合。

渡过黄河,进入西北后,路上的景象便不一样了。

西北并不太平,尤其是辽夏开战后,大宋境内也难免受到了波及。

种建中在行军的路上已见到好几处被烧毁的村庄,路上也随处可见百姓和军队的尸骸,尸骸被大雪覆盖,依稀可见临死挣扎的轮廓。

百姓的尸骸大多是大宋的边民,而军队将士的尸骸就比较复杂了,有西夏人的,有辽人的,也有汉人的。

辽夏之战开启后,大宋的西北边境显然也被卷了进来。

辽夏两国说是无意也好,故意也好,他们都在试图把战火烧到大宋境内。

西北边帅章楶麾下二十万边军,但在漫长的国境线面前,终究还是难以照顾周全,于是大宋许多村庄和边民便遭了殃。

从大宋的银州地界开始,直到夏州的边境,这块地盘事实上已经陷入了战乱,当种建中率部踏上这块土地,等于已正式进入了战场,与辽**队一起参与这场灭国之战。

现在的种建中心思摆得很正,他牢记临行前赵孝骞的叮嘱。

宋辽两国说是盟军,但作为宋军主帅,种建中一定不能真把辽国当盟友,只要进入战场,辽夏两国都是大宋的敌人。

不同的是,对西夏不必讲什麽道理,只要遇到西夏军,干就完了。

对辽国盟友,先看他们的行为,如果辽军的行为没有过界,那麽大家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和气,捏着鼻子完成这次结盟。

如果辽军的行为过界了,那就不必客气,尽管把他们当日本人揍,无论种建中杀了多少辽军,大宋官家和朝廷都认帐,都会给他撑腰。

六万大军彳亍前行,距离银州只有百里路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行军时的寂静。

「报——!」斥候没下马,只在马背上抱拳,大声道:「报种帅,前方距银州城西北面二十里,有一支辽军在城池附近活动,附近还有一座村庄被焚毁,此时村庄仍火光冲天,应该是这支辽军所为。」

种建中的眼中当即便冒出怒火,沉声道:「这支辽军多少人马?」

「三千来人,皆是骑兵,他们的旗号正是辽国西北诏讨司麾下。」

种建中挥手:「再探这支辽军的具体位置,速速来报。」

斥候拨转马头匆匆离去。

种建中咬了咬牙,没想到宋辽联军灭夏,而大宋王师来到西北后,第一仗居然是打盟军。

不打不行,种建中路上已经见了太多被焚毁的村庄,被杀害的大宋边民,还有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携家带口往中原逃难的流民。

路上的一幕幕凄惨的画面,不仅激起了种建中的愤怒,也引得全军将士群情激愤,六万兵马行军路上都憋着一口恶气。

现在,发泄怒火的机会来了。

辽军灭夏,却把战火故意烧到大宋境内,这就不能怪宋军翻脸了。

官家当年亲自率军,数败辽军,打出了大宋的威风,种建中深知官家在这方面非常计较,绝对见不得辽军屠戮劫掠大宋边民,这场仗没毛病,全歼了这支辽军官家也不会怪罪。

「将士听令!」种建中迎着凛冽的寒风大喝道。

轰的一声,全军将士勒马站定,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他。

种建中咬牙,冷冷道:「郭成,令你亲率一万兵马,从银州城西北面包抄上去,将这支狗娘养的辽军围住,不必交涉,不必宣战,发现辽军踪迹马上开战,务必全歼这支辽军,一个都不准放跑!」

郭成兴奋地抱拳:「末将领命!」

种建中又道:「其馀的兵马立即急行军,至银州城下,随时准备策应郭成所部,斥候放出三十里外,严密关注辽夏两军的动向。」

军令下达,凛冽的寒风仿佛都热烈起来,将士们激动地策马,朝银州城疾驰。

同样是安静行军的队伍,然而随着种建中的军令下达后,整支队伍瞬间变得不一样了,一股凌厉肃杀的气息充斥在天地间,万物皆寂,杀意盈野。

一个多时辰后,分兵而出的郭成所部一万兵马便发现了这支辽军的动向。

这支辽军隶属辽国西北诏讨司,大约他们从未与宋军交战过,并不知如今的大宋已今非昔比。

他们在大宋境内杀了边民,抢掠了财物,还放火烧了村庄,行事一点也不顾忌,做完这些后也不掩藏形迹,仍大摇大摆不慌不忙地转移,于是很容易便落入宋军斥候追踪的视线。

积雪覆盖,路途难行,这支三千人马的辽军慢腾腾地策着马,正在向西行军。

兵马走在路上,士气显得很高昂,刚才烧了一座村庄,抢了不少粮食和牲畜,也有一些零碎的银钱,收获还算丰厚,所以这支辽军此刻的心情都不错。

他们还在大声谈笑,讨论刚才抢掠的那座村庄,多麽容易得手,那些孱弱的汉人多麽害怕,村庄里的姑娘妇人滋味多麽美妙……

别人凄惨的悲剧,在他们嘴里竟成了谈笑的资本,丝毫不觉得这些无辜边民的悲剧正是他们亲手制造的。

走着走走,队伍突然安静下来。

契丹人本是游牧民族,对自然界的风吹草动犹为敏感,此刻虽然没发现敌人,可他们已察觉到周围的气氛不对了。

太安静了,安静得诡异,很不正常,这不该是大自然的动静。

正在惊疑之时,一名契丹人突然指着前方大叫起来。

白茫茫的原野上,距离辽军数里之外,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人影。

距离很远,人影很小,然后,人影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两个,一百个,一千个……遥远的地平线上,瞬息间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人影。

辽军愈发感觉不对劲,扭头四顾,赫然发现自己的四面八方都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

他们,不知何时已被团团包围了。

远在数里之外的郭成,正目光冰冷地盯着这支三千人马的辽军,然后缓缓挥落手中的令旗。

「全军,推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