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371章 苛政如虎

世子稳重点 第371章 苛政如虎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6 09:54: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71章苛政如虎

怨气深重,苦大仇深。

察访民情后,真定城外的普通农家给了赵孝骞这样的印象。

边城多乱,或许本应比较贫瘠,但不应苦到如此地步。

「村里的妇人都被辽人劫掠了?」赵孝骞问道。

老人摇头没回答,神情仍带着几分戒备。

赵孝骞一行人今日虽是便装出行,但赵孝骞的气质,以及众多禁军的护卫,老人仍能看得出这是个大人物,也许是真定城里的某个大官儿。

老人的认知里,官员就是盘剥百姓的人,他不敢跟赵孝骞说太多,怕害了村民们。

赵孝骞见老人的表情,顿知自己无法取信于他,心中倒也不责怪,又换了个问题道:「朝廷去年开始推行新政,许多农户的赋税和役都减免了,老丈可知此事?」

老人冷笑数声,眼神里露出讥讽之色:「朝廷减税,真定府可没减过,我们每年的粮赋反而比往年更多了。」

「提举司还逼着乡亲们向官府借钱,来年若是还不上,官府就收地拆屋,再卖给有钱的地主。

一两年的光景,村里的地都被几个地主瓜分完了,好好的农户成了流民。」

「真定府的官儿说,这是朝廷推行的什麽———」:『青苗法」?呵,到底什麽人弄出的新法,朝廷可知害死了多少人。」

赵孝骞眼中闪过一道寒芒,表情却仍旧平静如水。

大宋的提举司,全称是「提举常平司」,它是独立于地方知府知州一系官员之外的官署机构。

提举司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朝廷的新政,让新政真正落实到地方,同时它还执掌地方的义仓,赈济,平抑物价,以及监察当地官员等等。

理论上,它也算是皇帝监督当地知府县令等各级官员的眼线。

赵孝骞没想到,真定府的提举司也烂成了这样,不仅没有推行朝廷的新政,反而与地方官员流一气,克税于农,大敛其利。

面对愁苦的老人,赵孝骞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可是,此刻似乎已不必问了。

这座村庄凄凉的现状,已然给了他一切想要的答案。

老人却仿佛沉浸在深深的恨意之中,闭着眼缓缓道:「我知道你是贵人,定是个大官儿,我已老矣,时日无多,话已说出口,得罪便得罪你了吧。」

「我等百姓日夜劳作,乞天活命,从不敢懈怠,民脂民膏奉养你们当官的,我等皆无怨言,可是--你们终究给百姓留一条活路呀,治下的百姓全被你们逼死了,以后谁来奉养你们?」

「我听说当官的都是读书人,都是寒窗苦读十年才考取的功名,这就让我不明白了,读书人———-应该都是明事理的呀,为何有了功名官身,却待百姓如仇寇,非要置之死地才罢休。」

「辽人杀掠袭边,不过一日一时,我们咬咬牙便扛过去了。而我大宋的官员对百姓的盘剥,却如钝刀割肉,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吃不饱,穿不暖也罢,我们只是想活下去,如此简单啊。」

老人的双眼赫然睁大,浑浊的眼神定定地注视着赵孝骞。

面对老人的质问,赵孝骞却感觉分外无力,羞惭无地。

叹了口气,赵孝骞苦笑道:「老丈,我·———-不是他们。」

「你是官,官是他们,也是你们。」老人下的定义简单粗暴。

这句不讲道理的定义,赵孝骞却被驳得哑口无言。

是啊,他也是官,有什麽资格摘清关系?

蹲下身,赵孝骞与老人的目光平视,缓缓道:「好,我也是官儿,老丈您再坚持坚持,用不了多久,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至少比现在好,老丈,相信我。」

老人定定地看着他,神情终于有了些许改变,仍然有质疑,但皱纹如橘皮的脸上,似乎多了一丝对未来的希望。

这个官儿,好像真不一样。

他谦和,温雅,纵是面对如乞弓般的他们,也懂得尊重和礼数,他的话语从容,平静,却有力量,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信任。

也许,他真的不一样吧。

其他的问题,赵孝骞已无须再问,其实看一眼这如同废墟般的村庄,他已得到了答案。

正打算向老人告辞,老人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其实-—-村里不是没有妇人,她们都住进东边的深山里了。」

「最近半年,辽人常有劫掠,本地的官员也欺负咱们,交不上粮赋,官员便拉妇孺去抵帐,扣押在大牢里,让我们拿钱去赎,我们拿不出钱来,只好让村里的妇孺们躲进深山,不让官府找到她们。」

「村里留下咱们几个快死的老人,倒是无所畏惧了。」

「说来奇怪,最近村里住进来一户人家,只有一位女主人,她使钱在东边山脚下搭了两间屋子,我们劝她住进深山,不然会被官府祸害,她却一点不害怕,也不听劝,非要住在那两间新屋里。」

放下戒备后,老人的话明显多了起来,絮絮叨叻说些家长里短。

赵孝骞笑得很灿烂,耐心地蹲在老人面前,顺着他的话题陪着他聊。

许久后,赵孝骞抬头看了看天色,终于起身告辞。

临走前,悄悄留下了一锭银子,搁在破旧的桌下。

老人看着赵孝骞转身,突然问道:「还未请教贵人的尊姓大名」

赵孝骞扭头笑道:「我叫赵孝骞,没错,我也是官儿。半年之内,您和村民的日子若还未好转,来真定城随便找个地方指天骂街,我跪在您面前听您骂。」

老人也笑了:「若日子真过好了,我给贵人供奉长生牌位,子子孙孙每日磕头上香,愿贵人长命百岁,福寿世代。」

赵孝骞走后,老人仍坐在门前的桌旁,沧桑浑浊的眼晴看着远方的山峦。

活到这把岁数,却是一生辛劳悲苦,说来人间似乎没什麽值得回忆和留恋的地方,唯一拥有的,只是痛苦的经历。

一生只需要一点点甜,或许就能治愈所有的苦,可终其一生也未尝到过。

轻碎的脚步声在寂静的乡道上传来。

一道娜的身影走来,年轻的女子右手挎着一只竹篮,篮子里装了不少采摘的蘑菇和冬笋。

老人回过神,眯着眼辨认了一会儿,才认出了女子,正是最近新搬来住在山脚下的那户女主人村民们对这户女主人了解不多,他们想破头都想不通,为何这户女主人偏要住在这偏远贫瘠,

战乱纷生的村庄里,这不是找死麽。

可这位女主人的态度很坚定,从不听劝告,虽搬过来不久,但女主人温柔亲切,对人良善,村民们对她的印象都不错。

「哎呀,姑娘,天寒地冻的出来作甚,当心冻坏了身子。」老人起身迎道,

年轻女子嫣然一笑,将右手挎着的竹篮搁在地上,道:「日子不易,小女子让家仆上山采摘了一些蘑菇冬笋,给您尝尝,帮不了您和乡亲们太多,唯有尽我所能,您莫嫌弃就好。」

弯腰搁下竹篮的瞬间,女子突然发现了地上的一锭银子,不由惊道:「?地上为何有一锭银子?这可不是小数,葛老丈您—」

葛老丈也愣了一下,接着很快便明白了,于是一拍大腿,道:「哎呀,刚才那贵人—」」—」-定是他留下的!」

女子眨了眨眼:「哪位贵人?」

葛老丈含糊地道:「应是真定府新来的官儿吧,也不知是多大的官儿,不过这个官儿好像不大一样,哎,这银子—————可怎麽办,老朽不能收的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