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512章 万人夹道

世子稳重点 第512章 万人夹道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12章万人夹道

还是原来的味道,活脱脱的「爷青回」。

当年赵孝骞刚穿越过来,就发现赵颢把王府的家产送了人,无偿献给玉清宫的青阳老牛鼻子。

现在又来了。

这活爹到底怎麽回事,非跟自家的家产过不去,想方设法地祸祸,偌大的遗产真是一点也不打算留给儿子啊。

「送都送了,还能如何?」赵颢也觉得有点心虚,没底气地道:「总不能登门让他们还回来吧?还要不要脸了。」

赵孝骞冷哼道:「先记着,收了礼就得办事,不能坏规矩,若是收钱没办成事儿,可就别怪我发了,我疯起来连亲爹都打—」

赵颢:..—

亲生的,亲生的—·

家里的独苗,家里的独苗————

赵颢喃喃念叨了几句,情绪迅速平和下来。

「事不宜迟,既然回来了,你赶紧去一趟延福宫觐见官家,此事必须得到官家的支持,不然必死。」赵颢严肃地道。

赵孝骞点头:「孩儿这就去,待从延福宫回来后,再去芳林园拜见娘亲。」

赵颢挥手:「去吧,老夫再坐一会儿,然后回王府里等你消息。」

「父王坐这里作甚?死心吧,您钓不上鱼的。」赵孝骞劝道。

赵颢冷哼:「老夫不钓鱼,我已让人雇了几条渔船来,今日必诛它们九族,

老夫就在这儿等着看它们的下场。」

随即赵颢抬头朝他慈祥地一笑:「吾儿快去快回,回来喝鱼汤。」

从汴河边出发,赵孝骞从开远门进城。

进城后并没有去延福宫,而是直奔兵部官署。

边帅归京,第一件事不是见皇帝,而是交兵权,但凡懂事的人都该这麽干,

不然人都回京了,手里还握着边塞的兵权,这不是作死吗?

领着陈守等数百禁军在城门外下马,赵孝骞步行入了城门。

城门值守的禁军随意地警了赵孝骞一眼,接着一愣,两眼睁大,一脸的惊讶「尊驾可是河间郡王殿下?」值守的都头试探着问道。

赵孝骞一乐:「没错,是我。」

都头顿时露出敬畏崇拜之色,后退了一步,朝赵孝骞躬身抱拳:「拜见郡王殿下!」

身后的一众禁军也跟着行礼,场面突然间变得很庄穆,四周的百姓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些行礼的禁军,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已。

赵孝骞也愣了,半年没回来,咱大宋就连陌生人见礼都这麽隆重了吗?是我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我的脸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去了?

没等赵孝骞发问,都头却一脸恭敬地道:「殿下在真定府扬我大宋国威,两败辽军,洗刷我大宋百年之耻,为我大宋军民争得太平,殿下是我大宋了不得的大英雄,理当执礼以表敬重。」

话音刚落,旁边围观的百姓都反应过来了,顿时欣喜道:「原来是河间郡王殿下!郡王殿下归京了!」

接着四周的百姓们也纷纷后退避让,恭恭敬敬地朝赵孝骞行礼,脸上都带着庄重敬服之色。

众人行礼很虔诚,无关身份地位,纯粹是一种对待英雄的礼遇。如同庙观拜渴神佛一般,将英雄高高供起,唯有如此,才能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意。

赵孝骞惊讶地环视四周,脸上不觉动容。

这种被众人敬仰崇拜的感觉,是他两辈子都没经历过的。

难怪古往今来那麽多人向往当大英雄,原来当英雄的感觉真的不错。

「侠」之一字,万人夹道欢迎。

今日赵孝骞终于亲身体会到这个字的含义了。

迎着禁军和百姓们崇敬的自光,赵孝骞不知该说什麽,只是朝四周躬身回礼,然后步行入城。

消息如瘟疫般传开,从城外到城内,

赵孝骞入城后每走一步,都能看到百姓们主动避让,恭恭敬敬地站在路旁行礼。

原本热闹喧嚣的汴京城,随着赵孝骞的入城,以他为圆心的范围内,仿佛被按下了静止键。

沿路遇到的官员,禁军将土,百姓,商人,无论任何人,都自动自觉地让路并躬身。

有胆大的百姓还主动上前,行礼之后深深地说一句「殿下成边辛苦。」

赵孝骞脸上麻麻的,万众瞩目的感觉令他有些不自在。

终于,赵孝骞在街上站定,环视四周苦笑道:「诸位不必如此,我不是什麽英雄,不过是奉旨行事而已,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

周围的百姓商人们点头附和,然后赵孝骞继续迈步前行,路边的人仍旧恭敬行礼。

赵孝骞不得不加快了脚步,有点后悔为何不准备一辆马车入城,搞得这麽高调,不符合他的性格。

走了半个时辰,来到御街边的兵部官署,赵孝骞入内,向值守的兵部堂官交出了当初的任命文书和调兵虎符。

今日值守的堂官是一名兵部郎官,赵孝骞不认识。

进后堂见到他后,赵孝骞主动交出了文书,虎符和绶玺,郎官一愣,见是赵孝骞本人,表情立马变了,急忙起身,毕恭毕敬长揖到地,口称拜见郡王殿下,

最后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兵权交卸。

官员百姓对自己的态度,赵孝骞都已经麻木了,只好勉强笑了笑,交卸过后立马转身离开。

进城到现在,莫名其妙接受了英雄的待遇,这是赵孝骞始料未及的。

出了兵部官署,赵孝骞直奔延福宫。

刚到宫门外,又见到一位熟人。

赵煦的贴身内侍郑春和,正站在宫门外,笑吟吟地注视着他。

赵孝骞急忙上前,郑春和先行一礼:「郡王殿下,久违了,幸见殿下玉容如故,奴婢心里高兴得紧。」

也不知什麽时候养成的习惯,赵孝骞见到郑春和就下意识掏兜。

然而今日赵孝骞手刚伸入怀,就被郑春和阻止。

「殿下,奴婢今日奉旨迎候,奴婢也是打自心底的诚心相迎,只为一见故人,殿下若拿出黄白之物,未免污了奴婢的一番真心。」

赵孝骞颇为意外,但还是哈哈一笑,也就洒脱地不表示了。

「劳累郑内侍亲自出宫迎我,实在是受宠若惊呀。」赵孝骞笑道。

郑春和也笑道:「殿下回城就闹出了大动静,街头巷尾的百姓商人皆隆礼拜见,谓为京师美谈,皇城司禀奏了官家,官家听闻殿下归京,喜不自胜,又不便亲自迎出宫门,便令奴婢在此迎候。」

赵孝骞急忙朝宫门行了一礼,以表谢恩。

郑春和领着赵孝骞入宫,沿途见到值守宫闹的禁军班直,将士们也纷纷朝他行礼。

不得不说,赵孝骞率龙卫营两败辽军,歼敌八万的功绩,早已传遍了大宋,

如今赵孝骞在大宋的声望之高,都已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了。

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奉旨跟辽军打了两仗,手里掌握着先进又霸道的真理,胜利也没什麽稀奇的。

对赵孝骞来说,他不过是完成了上司派给他的工作,仅此而已。

可在大宋臣民的眼里,赵孝骞做到了百年来大宋无人能做到的事,前线的一次次胜利,都令大宋臣民脸上有光,百年来积下的耻辱憋屈,也随着两次胜利一扫而空。

就凭这一点,赵孝骞便已值得大宋臣民的敬重崇仰,多重的礼都能理所当然地承受得住。

随着郑春和进了宫门,赵孝骞看着周围熟悉的宫殿,甚至还有不少面熟的宫人,不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走在去往福宁殿的路上,郑春和走路始终保持着半躬身的姿势,也不知累不累。

走了一会儿,郑春和突然小声地道:「官家并未召殿下回京,殿下为何突然回来?」

赵孝骞也小声道:「我闯祸了,回来受死———」

郑春和一愣,急忙道:「不至于的,不至于的,以殿下如今的声望,满朝上下没人敢动您。您可给官家长了大颜面,就算闯了一点点小祸,官家也不会对殿下太苛责的。」

赵孝骞嘻嘻一笑:「这祸闯得有点大,怕是官家都难保住我。」

郑春和都有点志芯了:「殿下究竟闯了什麽祸?您把天捅破了?」

「差不多吧,这不急忙回来求救,请官家亲自出手补天呢。」

赵孝骞说得不正经,郑春和看了他好几眼,无法确定他的话是真是假,只好保持沉默,二人一路走到福宁殿。

刚走到福宁殿,却见一身黄袍的赵煦站在殿外门口,朝赵孝骞温和地笑,眼中露出和煦温暖之意。

赵孝骞一惬,急忙上前行礼:「臣赵孝骞,未奉诏归京,请官家恕罪。」

没等赵孝骞弯下腰,赵煦已上前一步托住了他的胳膊。

「子安突然回京,必有重要的事,先不提这个,让朕好好看看你——」

说着赵煦上下打量他,良久,突然叹了口气:「子安消瘦了许多,也黑了不少,成边应是很辛苦的,为了大宋,为了朕,子安夙夜操劳,餐风露宿,苦了你了。」

赵孝骞感动地道:「都是臣的本分,说不上辛苦,能为官家分忧臣已很知足了。」

君臣重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彼此一句暖心的问候,已胜过世间诸多繁文孵节。

一手握住赵孝骞的骼膊,赵煦拉着他往殿内走去。

「来,你我兄弟半年不见,子安好好与朕说说成边的经历·真定府一败再败辽军,朕从报捷奏疏上依稀能看到子安坐镇中军,运筹帷,决胜千里的雄姿,教朕好生向往,快来与朕说说。」

赵孝骞苦笑道:「教官家失望了,画面没那麽热血,臣不过是下了几道军令,将士们依令而行罢了,稀里糊涂也不知怎的,辽军就败了。

赵煦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连胜两仗,歼敌八万馀,却被你说得如此轻巧,子安可不准谦虚,如实与朕说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