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82章 归来如旧

世子稳重点 第482章 归来如旧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82章归来如旧

苏轼不是辛弃疾,他算不上文武全才,今日这般杀敌的场面,他一辈子都没见过,更别说亲身经历了。

没杀过人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杀人后的真实感受。

除非是天生邪恶的人,否则夺取别人生命的感受绝对不算美好。

此时的苏轼心里一阵阵地泛恶心,苦胆都吐出来了,心里仍然不好受,他亲手制造的户首和鲜血,一幕幕恶心的画面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

不知吐了多久,苏轼连胆汁都吐乾净了,才摇晃着直起身。

「亲手杀敌,此生无憾矣!」苏轼摇摇晃晃朝密林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喃喃念叨。

年轻的将领和将士们团团围着他,将领嘴角微微一勾。

文化人的嘴,是真的硬啊。

吐得稀里哗啦的狼狐样子,你是一个字都不提,杀了两个辽军却时刻挂在嘴边。

远离了亲手杀死的两具户首,苏轼走到密林边沿,发现自己又支棱起来了。

文人杀敌报国的理想,他已亲手实现,将来这一幕一定会出现在他所有的作品里,诗词文章,无论怎麽鼓吹都不过分,苍天可鉴,他是真的杀过敌人,两个!

于是走出密林后,苏轼不自觉地昂首挺胸,负手而立,一副宗师高手风范,

手中仍握着长剑,剑刃上的血迹未擦拭,故意的。

山道上,见苏轼平安无恙归来,张嵘和折可适大喜,起身便朝苏轼狂奔而来苏轼屏气凝神,渊淳岳峙,二人跑到他身前还没出声,苏轼便沉稳地道:「让二位将军担心了,老夫适才见辽军逃窜,甚为不忿,贼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视我大宋好欺负麽?」

「于是老夫冲进密林,剩勇追穷寇,小露了一番身手—」」

迎着张嵘折可适惊愣的目光,苏轼微微一笑:「老夫不才,刚刚阵斩敌首两级,献于二位将军帐下。」

张和折可适顿时肃然起敬,再次打量苏轼,发现此时的苏学士形象如高山般巍峨高大,令人敬畏。

「苏学士文武全才,世间罕有,末将拜服!」二位将军同时躬身行礼。

苏轼的身后,找到他的那名年轻将领表情古怪,下意识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不是这样的啊,你们是没见苏学士长吐如瀑的样子啊完全不是此刻这副沉稳如山的宗师高手模样啊!

用尽毕生的力气,年轻的将领终究还是忍住了说出真相的念头。

罢了,让他得瑟吧。

老实说,一个文人能杀两名辽军,确实很了不起了,事实稍微渲染一点,夸张一点,似乎也不算过分张上前打量苏轼一番,发现他的衣裳上沾了一点血迹,但血迹不是他的,

身上也没有任何受伤的地方,张顿时松了口气。

「苏学士,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赶紧上路吧!」张嵘道。

苏轼更不乐意待在这个噩梦般的地方,闻言急忙点头:「不错,咱们快走,

不可再耽误了。」

龙卫营撤军了,从析津府两百里外徐徐南撤,目的地仍是拒马河南岸。

辽军两败后,虽然没有经过谈判,但两国已默认了新的国境线,那就是以拒马河为界,双方暂时停战。

这次赵孝骞率军北渡,目的是威辽国,施加压力,保证苏轼安全归来。

析津府两百里外驻军多日,眼见辽国不断调集重兵,向析津府集结,数日间析津府已聚集了二十来万辽军,摆出了与宋军决战的架势,同时辽军对龙卫营的试探性进攻也一次比一次激烈。

到了这时,赵孝骞大约探到了辽国的底线,同时也很清楚,不撤军不行了,

宋军还没做好与二十万辽军决战的准备。

原本出兵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威,现在自的已达到,及时撤军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日,龙卫营三万将士拔营南去,这个举动令周围无数监视的辽军斥候大喜过望,急忙赶回析津府禀报。

两国一触即发的大战,随着龙卫营的南撤,紧绷的弦终于松缓下来。

刚刚调任析津府的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也大松了口气。

两次败在赵孝骞手里,耶律淳是真不愿跟宋军再次交战,他很清楚,目前的局势下,如果辽国没找到克制宋军火器的办法,再次兵败的概率仍然很大。

松了口气后,耶律淳的心中同时也忍不住浮起了几分悲凉。

曾几何时,懦弱的宋国竟也能左右辽国的情绪了,而且他们还掌握了主动的节奏,进退攻守,随性而动,辽军却不得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陷入深深的被动里。

辽国的气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逝看,无人能挽回。

两日后,龙卫营已南撤一百里,距离拒马河不远,在赵孝骞的指示下,行军的速度也放缓了。

当天夜里扎营,赵孝骞刚炫完半只羊腿,赵信便飞快来报。

张所部在大同府附近遇辽军伏击,五百兵马折损过半,幸好折可适率部及时赶到,歼灭了两千辽军,救下了张嵘和苏轼。

如今苏轼正被折可适所部保护,快马向龙卫营驻地奔行而来。

赵孝骞吃饱后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肚肚,惊讶之后顿时喜出望外。

「总算回来了!」赵孝骞笑道:「他都不知道,我为了他这个人,付出了多大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冒了多大的风险———」

心情已然明媚起来,赵孝骞发自内心地想笑。

笑什麽?

当然是为千年后的小学生初中生高兴,你们的教材内容更丰富了,来自宋朝大文豪的诗词文章,请完整地背诵并默写全文。

周身仿佛莫名多了一道圣洁的光环,那是为千年后的华夏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后的光环。

漫天神佛圣贤加持,不出意外的话,这道光环可挡致命伤害一次。

不知经验值是否能升到筑基?

「好消息,再炫半只羊腿庆祝一下!」赵孝骞二话不说继续烤羊腿。

「传令折可适部,越是接近边境越要小心谨慎,斥候随时放出二十里查探辽军动静,提防辽军对苏轼的再次伏击刺杀。」赵孝骞吩附道。

赵信领命匆匆离去。

两日后,龙卫营还在行军途中,后方斥候来报,折可适部距离大军只有十馀里,即将与龙卫营主力会合。

赵孝骞骑在马上精神一振,当即便拨转马头,朝折可适所部方向疾驰而去,

陈守等禁军护卫也急忙跟随。

策马奔行十馀里,远远地见到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当先一面绣着「折」字的旌旗迎风飘扬。

策马抵近,对面队伍中也驰出一骑,正是花甲之年的苏轼。

二人双向奔赴,在空寂的荒野外相遇,双双勒马,赵孝骞和苏轼互相对视,

然后大笑,豪迈的笑声中,苏轼泪流不止,赵孝骞也红了眼眶。

「子瞻先生,别无恙乎?」赵孝骞笑着问道。

苏轼笑声顿止,叹道:「辽国一行,此生难忘,悲喜自知。」

「先生瘦了很多,在辽国怕是没吃好吧?」

苏轼苦笑:「重任在肩,谈什麽吃喝。」

随即苏轼忽然想起了什麽,急声道:「听说子安贤弟给老夫留了一只熊掌?」

赵孝骞笑吟吟地道:「没错,而且是前掌,肥厚多汁美味,人生在世若连熊掌都没吃过,岂不是白活了?』

苏轼露出馋色:「得识子安贤弟,老夫此生之幸也,快快!老夫等不及了!」

赵孝骞却突然扬手:「慢着!」

「怎麽了?」

赵孝骞眨眨眼:「良禽择木,美食也挑人的,我就问你,豆腐脑吃咸的还是吃甜的,想好了再回答,答案若不对,你就只能看着我吃熊掌了。」

苏轼顿时露出怒色:「欺人太甚!豆腐脑当然是—」」

「嗯?」

苏轼语气一顿:「.——·当然吃甜的。」」

说完苏轼颓然叹息,忍辱负重的模样不逊于当年尝粪问疾的越王勾践。

赵孝骞对他的答案很满意。

能逼得一个四川人吃甜豆腐脑,成就感满满。

「羊肉去腹还是不去腹?」赵孝骞紧接着问道。

苏轼勃然大怒:「够了!士可杀不可辱!羊肉当然—去腹!」

说完苏轼紧紧闭眼长叹,一脸的自厌。

身在辽国敌境都能坚守不妥协的文人骨气,却在美食面前破功了,好讨厌这样的自己!

赵孝骞抚掌大乐,赞日:「子瞻先生不愧是知己,你我在美食这个领域越来越共情了,走!咱们回营,吃熊掌去!」

苏轼怒哼一声,但身体还是非常诚实地跟着赵孝骞并肩骑行,朝龙卫营主力奔去。

没问苏轼此行的得失与艰困,也不问一路的志志与辛酸,苏轼身上的风尘和脸上的憔悴,已告诉了他答案。

并肩骑行的路上,赵孝骞又不死心地开口了:「再问你一个问题,熊掌去腹还是不去腹?」

苏轼已完全失去了斗志和骨气,有气没力地道:「你定,你说咋就咋,老夫一点都不挑食。」

「子瞻先生如此随和,令愚弟我感动不已,愚弟我突然想起了一道名菜,名叫『东坡肉」,回头我亲自下厨做给你吃————」

苏轼惊怒不已:「啥意思?你啥意思?为何叫东坡肉?你有何企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