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65章 陌上花开

世子稳重点 第465章 陌上花开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65章陌上花开

谁都没想到,大文豪苏轼居然有这样的骚操作。

他在干什麽?

说得好听,他在输出中原文化,圣贤经义,他在为辽国扫盲,他为天下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的伟大事业操碎了心。

说得难听,他在煽动辽国的权贵子弟谋反。

看看他挑选出来的知识点,什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什麽「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大宋立国以来,哪个宋使敢这样作死?

偏偏苏轼就敢,他似乎无所畏惧,煽动谋反的话说得光明磊落,就只差明着告诉这些弟子们,拿起你们的武器,这世界不该是现在的样子!

在座的弟子们也不全是无脑的,原本大家对苏轼的授业感到非常荣幸,

毕竟这位可是当世文豪,活的。

可是听了几堂课后,有些脑子不太笨的弟子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难不成古代中原的圣贤们都在教这些?

教大家遇到不公就谋反,就干他娘的?

这怎麽听都不像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倒像是落草为寇的盗匪之流才会干的事儿。

—苏夫子拿错教科书了吧?

于是,有了别样心思的弟子表面恭敬,但还是默默记下了苏轼授业的内容。

他们要回去问问长辈,这对吗?

苏轼浑然不觉弟子们的反应,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

简而言之,苏轼要搞事。

身为宋使,出使辽国以来,只与辽帝见了一面,就被耶律洪基轻飘飘打发了,把他仍在馆驿不闻不问,就等他自己识趣告辞走人。

苏轼怎麽可能就这麽走人?

宋使的身份,是赵孝骞亲自说服官家,为他争取来的。

原本苏轼已被章怀打压得抬不起头,纵然章怀被赵孝骞整治得服软了,

但苏轼个人仍然前程黯淡,除了告老致仕,别无他途。

是赵孝骞最后拉了他一把,不惜搭上自己的面子,在官家面前游说,官家才给了苏轼一次机会,让他出使辽国。

重任在肩,满志的苏轼,到辽国后却被当头淋了一盆凉水,

他被辽帝忽视了,他这个宋使毫无存在感,辽帝没兴趣与他谈两国的事。

赵孝骞好不容易为他争取的前程,而他出使一趟辽国啥都没干,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了?

当然不行!

苏轼虽已是花甲之年,但仍满腔报国的豪气,无论对大宋,还是对赵孝骞,他都无法辜负。

所以苏轼要在上京搞事,他要让辽国的君臣权贵都注意到他,他要让辽人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还要为大宋立功,为赵孝骞长脸。

哪怕因此搭上自己的性命,苏轼也在所不辞。

他的家国情怀,他的豪放洒脱,不能只体现在文章诗词里,词章再华丽,也不过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他要实实在在为大宋做一些事,他的人生理想,从来就不是什麽大文豪,而是成为这个积弱百年国家里挽狂澜的砥柱中梁,上报君恩,下泽黎民。

被辽帝冷落,苏轼就已有了搞事的心思,不过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所以他才一直赖在上京不走。

开玩笑,啥事都没干成,苏轼怎麽可能走?

直到数日前,宋辽前线传来消息,赵孝骞率部全歼辽军五万,耶律淳仓惶逃窜,大宋收获立国以来最大的胜利。

听说消息后,苏轼激动坏了,独自在馆驿内又哭又笑,又是面南而拜。

平复情绪后,苏轼定下神,他知道,搞事的时机来了,宋军的胜利是他最大的底气,有了这股底气,他才能从容不迫地给辽国权贵子弟授课,才能这般作死地煽动权贵子弟们谋反。

权贵子弟们会谋反吗?

当然不会,作为辽国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怎麽可能拆自家的墙角。

但苏轼给弟子们授业的内容一定会传出去,这就够了,他要辽帝耶律洪基看到他,正视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他聊。

那时候,才是他这个宋使为大宋发光发热的时候。

课堂上,苏轼继续侃侃而谈:「都吃过鸡蛋吧?鸡蛋这东西,从外部被打破,它不过是别人嘴里的一道菜,如果它从内部破壳,那麽它就是新生,

你们品,仔细品,品其中的道理。」

苏轼再次给权贵子弟们种下了邪恶的种子。

很多弟子开始露出困惑之色,察觉不对劲的人越来越多,但众人表面上还是非常恭敬地表示受教。

苏轼微笑授须。

如果你们觉得老夫上的课不对劲,相信老夫,那不是错觉。

一堂课结束,弟子们纷纷告辞。

苏轼坐在屋子里,有一口没一口地饮着酒,表情非常的惬意。

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走进屋子,不等苏轼异,来人却转身关上了门,

然后笑吟吟地看着他。

苏轼打量来人一番,皱眉道:「你是何人?」

来人朝苏轼躬身长揖一礼:「下官皇城司勾当公事甄庆,是河间郡王赵孝骞的属官,奉赵郡王之命,特来密见苏学士。」

苏轼一愣,接着喜道:「赵孝骞封郡王了?」

甄庆微笑道:「郡王殿下为大宋立下盖世泼天之功,理应晋爵。」

苏轼连连点头,提起酒坛狠狠灌了一口,似乎在为赵孝骞庆贺。

没错没错,确实值得封郡王,赵子安,哈哈,郡王殿下,好样的!不愧是赵氏子弟,不愧是我大宋昂藏大丈夫!」

说完苏轼斜警了甄庆一眼,道:「老夫虽向来不喜皇城司,不过在这异国他乡,你又是子安的属下,不知为何老夫却瞧你有些顺眼了。」

甄庆脸上仍堆满了笑容,态度不敢丝毫失礼,

「能被苏学士看顺眼,实在是下官三生之幸,下官多谢苏学士垂青。」

苏轼嗯了一声,淡淡地道:「你来见我作甚?」

甄庆恭敬地道:「下官今日接到郡王殿下的密信,信中嘱咐下官见苏学士一面。」

「子安要你转告老夫什麽?」

「郡王殿下让下官转告苏学士,丶『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轼当即一愣,接着眼眶迅速通红,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滑落苍老的双颊。

这句话不是赵孝骞和苏轼所创,它是五代时期吴越王钱写给王妃的家信里的一句话,短短一句,道尽相思。

值得一提的是,钱的后人英才辈出,为千年后的华夏付出甚巨,其中包括钱公学森先生,钱公三强先生,钱公伟长先生等等。

苏轼甚敬钱谬其人,曾经亲自为钱谬书写碑文,并为「陌上花开」这一句赋诗三首,名曰《陌上花》。

今日苏轼又闻陌上句,又恰逢春暖花开的时节,应情应景,却是知交好友催他归矣,其中情义,怎能不令他流泪涕零。

默默流泪半响,苏轼方才哽咽地道:「回去转告子安,老夫—-暂不归也。」

甄庆讶然:「为何?」

苏轼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就写好的信,道:「转交此信给子安,

老夫不归之因,其中尽述矣。」

说完苏轼朝甄庆挥了挥手,道:「速回,莫引人注目,你我虽道不同,

但都是报国的汉子,身处龙潭虎穴,尔等当保重。」

甄庆说不出话来,将信妥善地收入怀中,然后沉默地朝苏轼长揖一礼,

正欲告辞,甄庆却突然转身,道:「郡王殿下还有一句话欲转告苏学士。

「说。」

「郡王殿下说,他在真定府亲自猎得一头壮年黑熊,特意为苏学士留了一只熊掌,而且是肉质肥美的前掌,熊掌已腌制风乾,就等苏学士归来,与您大快朵颐。」

苏轼哈哈一笑:「子安那文弱模样,居然能猎熊?骗鬼去吧,简直不知廉耻!」

说着说着,苏轼又流下泪来,脸上却强撑着笑:「告诉子安,熊掌给老夫留着,一口也不准动。」

飞狐兵马司。

赵孝骞坐在官署正堂,面前站着一名从真定府远道而来的文吏。

文更大约是真定府推官之类的人物,赵孝骞没仔细问。

他是被李清臣派来凛事的。

上月,赵孝骞率部与辽军激战之时,真定府来了一批官吏。

官吏是朝廷经政事堂诸位相公商定,由吏部从一批寄禄官中筛选了一批,补充到真定府各个官职位置上的。

自从赵孝骞以雷霆手段拿问了刘谦谅等官员后,真定府的官场几乎被清除了一半,涉案官员皆被拿问下狱,押送汴京治罪。

犯官拿下了,位置却空了,真定府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李清臣一人身兼数职,人都快累成狗了。

而朝廷的办事效率却奇慢无比,赵孝骞催请政事堂补充真定府官更的奏疏递上去两个多月了,直到今日那些官员才赴任。

这样的效率,赵孝骞也真是开了眼界,又不方便在奏疏里指着章的鼻子骂街。

面前的文吏凛报过后,便垂手安静地站在一旁,一脸恭敬地等候赵孝骞的吩咐。

赵孝骞没什麽吩咐,他这个真定知府如今是类似于精神领袖般的存在,

从来不管正事,都扔给牛马们去干。

牛马们倒也自觉,尤其是李清臣,身为真定府判官,大小事务仍老老实实派快马送到飞狐兵马司票报,生怕给赵孝骞留下擅专的坏印象。

其实赵孝骞根本没印象。

他放眼的地方,说是星辰大海未免有点夸张,但绝不止真定府的一亩三分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