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526章 各方涌动

世子稳重点 第526章 各方涌动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08 23:13: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26章各方涌动

楚王府。

世子入狱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赵耳中。

陈守一脸气急败坏凛报时,赵却神情淡然,坐在银安殿内一动不动,阖目不知沉思着什麽。

楚王府唯一的独苗出了这麽大的事,亲爹却如此淡定,陈守不由急了。

「殿下!世子身娇肉贵,怎受得牢狱之苦,大理寺监牢那地方潮湿恶臭,世子享惯了富贵,在大牢里会生病的呀!请殿下速速营救,殿下但有吩咐,末将愿为殿下和世子赴死!」

赵颢终于睁开眼,打量陈守一番,突然笑了:「我儿身边有你们这些忠直之士,倒也是幸运,陈守,你本隶属汴京殿前步军司,怎会对我儿如此死心塌地?」

陈守顿时垂下眼脸,道:「末将不懂什麽大道理,我只知道世子对大宋很重要,他不能有事,再说世子平日待我如亲兄弟,只为这份知遇善待之情,已足够末将为世子赴死了。」

赵颢欣慰地一笑,道:「记住你的话,以后好好保护他,莫让他伤着一根汗毛,今日孝骞入狱,你不必焦急,本王自有分寸,淡定一点,沉稳一点,事情才刚开始呢。」

赵颢说得云山雾罩,陈守根本没听懂,但见赵颢确实不急,大约是心里有数,世子的安危或许无碍,陈守也就稍微放下了心。

一名王府下人匆匆赶来禀道:「殿下,王府外数百上千百姓聚集,世子入狱的消息全城皆知,百姓们都在王府外为世子请愿声援,其中还有许多国子监学子.....」

赵颢一愣,叹了口气喃喃道:「这些人添什麽乱呀,还嫌本王不够头疼吗?」

接着赵颢吩咐道:「王府大门关紧,不准任何人进出,府内日常出入采买都走后门,另外,给大理寺监牢送些吃食衣裳和新被褥,莫真让我儿受了委屈·—..」

下人匆匆领命而去。

赵颢又对陈守道:「跟李意忠说一声,从帐房支取一些银两,由他出面打点一下大理寺的官员和狱卒,让他们识相点,我儿很快就会脱困,这些人最好在监牢里善待我儿,别把自己的路走死了。」

陈守急忙抱拳领命。

银安殿刚恢复平静,赵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一名下人惶恐地跑来。

「殿下,不好了!世子的母亲—打上门来了!还有郡王妃陪着。」

赵颢一惊,接着脸上露出怒色:「这恶妇来作甚?不见不见!不准她进来!」

「可是郡王妃她们.——」

赵颢烦躁地挠头,怒道:「一家子没一个让本王省心的!告诉她们,骞儿无碍,本王自会搭救,叫她们别添乱,赶紧打发回去!」

话没说完,王府后院方向已传来一阵喝骂声,是一道尖利的女声。

「滚开!我乃骞儿生母,谁敢拦我?赵颢,你出来!好好的儿子交到你手上,你是如何照顾的?竟把我儿弄进了大理寺监牢,你不仅不配为夫,更不配为父,我们母子瞎了眼,摊上你这麽个不争气的东西!」

赵颢勃然大怒,一旁的下人哭丧着脸道:「殿下,王府怕是拦不住她,没人敢对世子的母亲动粗—」

赵颢恨恨脚:「毒妇!恶妇!泼妇!本王简直——」

语气一顿,赵颢一身的气势却陡然一颓,起身就往王府前庭西院偏厅跑去,

圆滚滚的身材像一只弹跳的皮球,蹦蹦哒踏地跑远,一边跑一边扔下一句话。

「本王避一避,不与妇道人家一般见识!」

赵孝骞突然入狱的消息,牵动着各方人马的心思。

今时不同往日,赵孝骞如今的地位与当年不一样,扭转宋辽形势的盖世之功,已令他的声望在大宋暴增,他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楚王世子,而是渐渐成为一种图腾似的代表人物。

他改变的不仅是大宋的国力军力,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看大宋的人心。

人心思定之时,功臣下狱,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引发了人们情绪的强烈反弹,这种反弹情绪以瘟疫般的速度在全城蔓延,

今日朝会结束后,民间顿时引发了一阵铺天盖地的痛骂声。

如今大宋的政治环境宽松,没有所谓的因言获罪,民间市井议论朝政,针砭时弊,极少有被问罪的,所以赵孝骞入狱后,市并百姓痛骂朝廷的人特别多。

骂得最多的词汇,便是「自毁长城」。

四个字,道出了事实。

大宋好不容易扭转了国势,结果你们把功劳最大的功臣抓起来了,满朝君臣文武,都忘了辽国还未被灭,还在边境对大宋虎视耽耽,干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大宋药丸!

民间情绪沸腾,朝堂上也不安宁。

今日散朝后,许多官员出了宫门,自动自觉地找了一处僻静之地,众人聚集起来议事。

神奇的是,这次聚集的朝臣官员甚多,而且这些人里有新党也有旧党。

自元丰改制以来,大宋原本水火不容的新旧两党,这次居然难得平静地齐聚一堂,今日再无党系政见之争,所有人的聚集只有一个目的,为赵孝骞联名上疏,求情鸣冤。

大宋的朝臣,或许为了政见,为了党系,为了利益打得头破血流,但朝堂里终归还是存在一些正义之土,他们是真心想为这个国家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什麽。

历朝历代,永远不缺这一类无私纯粹的人。

群臣聚集之地,苏辙苏轼俩兄弟挺身而出,慷慨陈词。

外敌未灭,国不可虐士,尤其是,虐的还是这样一位对大宋有盖世之功的大功臣,英雄北定之功未远,今日却骤然蒙冤下狱,此举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对待功臣若如此无情,未来抗击外侮,大宋将士谁人还敢豁命以赴,谁人还愿浴血杀敌?

千载难逢的国势扭转,只因赵孝骞一人下狱,整个国势或将重新回到当初屈辱的原点,这怎能接受?在座但凡稍有报国之心,天良未泯者,当为河间郡王鸣冤鼓呼,奔走营救,莫使英雄流血又流泪。

苏家兄弟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大文豪,一番陈词颇具煽动性,聚集的群臣顿时被点燃了,纷纷举臂扬拳附和。

众人商议之后,苏轼亲笔疾书,一道联名奏疏新鲜出炉,奏疏措辞激烈,直贬官家赵煦猜忌功臣,自毁长城,而令亲者痛,仇者快,此非仁君之道,请官家纳良谏,纠错非,正己身,省功过。

三十馀朝臣最后具名于奏疏之上,一同为赵孝骞鸣不平。

新旧两党官员,为了同一人而摒弃前嫌,难得保持立场一致,这大约是大宋历史上百年方见的奇迹了。

汴京城沸反盈天,朝野间的骂声传荡云霄,街头巷尾皆可闻。

延福宫,福宁殿内,赵煦一脸晦气地坐在椅子上,眼神里透着深深的烦躁之色。

目光一警,望向旁边的章惊,赵煦冷冷一哼。

不争气的老东西,做人做官真就四平八稳,谁都不得罪。

今日若是章惊拿出宰相的威严出来弹压一下,刘贤真他们是什麽下场或许不知,但赵孝骞兴许却能免了这场牢狱之灾,而赵煦这位官家,也能少挨多少骂。

刚才章被召见之前,皇城司的魏节已进宫密奏,汴京城此时已是全城沸腾,朝野上下人人皆在痛骂朝堂君臣,尤其是他这个官家,被骂得更惨。

外敌未灭,先猜忌功臣,自废武功,这不是昏君是什麽?

天知道赵煦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天知道赵煦根本没有猜忌之心,谁教事情偏就那麽巧,即将要拿下刘贤真等人的时候,赵孝骞杀犯官的消息恰好就到了汴京呢。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赵煦自已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反应,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除了把赵孝骞拿问下狱,赵煦还能怎麽办?

四十二名官员,未经汴京三法司审断就擅自斩首,这本就是一件要命的大祸,赵煦作为官家,总不能视而不见毫无表示吧?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赵孝骞免职下狱,这是赵煦唯一的选择,否则朝臣们岂会放过他?

福宁殿内,赵煦和章惊相对而坐,互视无言凝壹。

良久,赵煦叹道:「子厚先生,你还是快想想办法吧,朕听说汴京市井百姓已将朕骂得狗血淋头了,说朕是什麽昏君—」

赵煦露出委屈之色:「朕真是昏君麽?一切皆是不得已,事情逼到这个份上,朕能怎麽办?」

「子厚先生想想办法,找个由头先把赵子安放出来再说,若是在大理寺多关上几日,朕在史书上的名声都臭不可闻了。」

章怀却叹道:「官家,事情来得太突然,臣也在想办法,说到底,还是郡王殿下太冲动,若是他当时没杀那些官员,如今也不至于这麽被动。」

赵煦冷哼道:「他若不杀,四十二名官员回到汴京,岂不是逃出生天了?子厚先生想必比朕更清楚,有刘贤真这些人的庇护,韩维他们定然无事,赵子安杀了他们,正是为了先绝祸患。」

「法理或许有错,但情理上来说,赵子安没错。」

赵煦说着望向章,无形中散发出一股迫人的压力。

「你是宰相,事情赶快解决,朕不想挨骂了,猜虐功臣的恶名,朕也担不起,三日内,找个由头让赵孝骞出狱。」

章授须皱眉冥思许久,方才缓缓道:「为今之计,官家和臣不宜妄动,我们不动,别人会有动作。」

「朝野舆情四起,马上会有各路朝臣联名上疏,为赵孝骞求情,官家稍安勿躁,臣以为,事情很快会有转机。」

顿了顿,章又道:「另外,臣会亲自审理刘贤真等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如若坐实了刘贤真等人之罪,赵孝骞杀官一事,便有转圜的馀地了。」

「那时对赵孝骞的定性,只不过是流程上的不正确而已,他没杀错人,对朝野和天下人都有一个交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