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529章 仗义屠狗

世子稳重点 第529章 仗义屠狗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12 23:18: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29章仗义屠狗

汴京的舆情,一夜之间爆发了。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早在赵孝骞上朝会之前,父子俩便已定下。

擅杀犯官的事,确实犯了法,赵孝骞被拿捏住了这个把柄,无论如何都洗不白的。

但是赵孝骞抓住的是民众的心理。

即「法理不容,情有可原」。

大宋的百姓都是朴实且单纯的,他们眼里善恶是非分明,好就是绝对的好,

干了违法的事也是好,坏就是绝对的坏,浪子回头也得打个问号。

这种朴实的观念,直到千年以后都未曾改变过。

一个人的好,能掩盖千百种坏,哪怕他恶贯满盈,他仍是个好人。

赵孝骞做的事确实犯了王法,但他问心无愧。

说书先生将真定府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说出来后,百姓们民怨沸腾了。

郡王殿下只不过杀了一批坏人,他做错了什麽?

朝廷的法度难道连情理也不讲了吗?把人犯押回汴京杀,跟在真定府杀,有什麽区别?

现在为民除害的大功臣,就因为这麽一件小事而下了狱,据说朝廷还要问罪,这岂不是颠倒黑日?

功臣被问罪了,谁帮大宋抗击辽国?好不容易争来的大好局面,难道又要退回到以前那段屈辱的时光?

当天夜里,汴京的勾栏瓦舍灯火通明,说书先生一夜不眠,赵孝骞的故事说完了,一批看客走了,另一批看客闻讯而来,坐在勾栏里要求说书先生重新说。

说书先生们真就整整说了一夜,一遍又一遍来回反覆的说,快天亮时,看客们终于散尽,而说书先生们也都哑了嗓子,一点声音都发不出了。

当然,这一夜,说书先生们也赚大发了,一批批的看客毫不吝啬,尤其说到赵孝骞被冤下狱这段时,看客们义愤填膺,不知如何发泄,于是大把的铜钱朝说书先生身上砸。

天亮之后,民间舆情的影响力很快便蔓延到了朝堂。

新的一天,汴京的百姓商人们继续为生计奔波,闲汉们三五成群聚集,但今日的汴京气氛却与往常大不一样。

人们各自聚堆,纷纷议论着关于赵孝骞的故事。

市井民间的反应颇为一致,百姓商人们都为赵孝骞鸣不平,认为朝廷不公,

不该如此草率处置,令功臣寒心。

仗义每多屠狗辈。

当民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时,终究有人站了出来,发出了愤怒的高呼。

上午时分,三五名闲汉聚集一处,一同来到开封府堂,取过府堂外的鼓槌,

用力敲起了鸣冤鼓。

那面鸣冤鼓,多年未曾被人敲响过,上面已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今日骤闻鼓声,整个汴京城都地动山摇。

开封府衙内,官吏差役被吓坏了,气急败坏地穿戴官服跑出来。

鸣冤鼓响,衙内上下官吏人等,必须马上开堂问案,不得延误怠情,这是朝廷铁打的法律。

鸣冤鼓被闲汉们敲得起劲,开封府尹吕嘉问匆忙穿戴官服来到公堂,堂上已有两列差役静候。

吕嘉问抬眼扫了扫堂外那群还在敲鸣冤鼓的闲汉,一看那些人的穿着就知,

这是一群汴京城里的混子。

但混子也是百姓,百姓鸣冤,府尹必须开堂。

吕嘉问只好无奈地下令将鸣冤之人带上堂来,惊堂木一拍,喝问堂下何人,

何事告官。

三五名闲汉昂首挺胸站在公堂上,大声回道:「无他,只为河间郡王鸣不平,朝廷不公,朝堂有奸人蒙蔽圣听,残害忠良,我等虽市井屠狗之辈,亦当为郡王殿下叫一声冤屈。」

吕嘉问重重叹气。

百姓无知,却偏偏有一股莫名其妙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居然敢为赵孝骞出头,百姓有此胆魄,是因为无知者无畏,可他这位开封府尹难道也无知?

河间郡王这事儿,水深得很,莫说这几个百姓,就连他这个开封府尹也不敢轻易掺和,你们这几个货,饭都吃不饱,何德何能敢掺和这事儿?

所以—

百姓你好,百姓再见!

吕嘉问连话都懒得回,猛地一拍惊堂木:「退堂!」

鸣冤的闲汉们大怒:「是非不问,黑白不分,有案不审,有冤不伸,你这开封府尹也是坏人!」

吕嘉问勃然大怒,本不想跟你们这些社会闲散人员计较,结果你们还敢骂官,这就不能忍了!

「来人,拿下,杖责二十,拘役十日!」

此时的开封府衙外,已聚集了无数看热闹的百姓,而鸣冤的闲汉们显然也都是人来疯,见吕嘉问问罪,闲汉们不怒反喜,一副英勇不屈的模样,也毫不挣扎,任由差役们将他们反剪双臂押下。

他们的脸上带着光荣就义的表情,一个个昂首挺胸走出府衙。

外面围观的百姓突然爆发出一阵轰然喝彩声,都在为这些路见不平的闲汉们叫好。

闲汉们一听,愈发觉得光荣,觉得自己的苦难和仗义都是有意义的,不说族谱单开一页吧,至少逢年过节家里的祠堂能烧头香。

于是闲汉们激动得情难自已,眼眶通红地迎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时他们都没怂,出门就趴在府衙外备好的门板上,大大方方地脱了自己的裤子,扭头不屑且高傲地警着差役。

「来吧,叫一声疼就不配称好汉!」

这句话又迎来一阵喝彩,闲汉们激动得尿颤,暗暗下定决心,待会儿行刑时,哪怕疼死也不叫唤,否则这好汉的名头就蒙上污点了,将来在汴京市井里不好混。

杖责二十,闲汉们伤痕累累被热心群众抬回去了,抬走时把他们高高举起像过年祭祀待宰的三牲似的招摇过市。

闲汉们却满面荣光,一脸得瑟,痛并快乐着。

看着闲汉们甘之如怡地享受人生的高光时刻,市井里其他的闲汉们又嫉文美。

他们何德何能?不就敲几下鸣冤鼓,挨几十下棍子麽?这就成英雄好汉了?

这样的好汉,我也能当!

于是,一批闲汉挨了杖责后,另一批闲汉前赴后继,开封府衙外的鸣冤鼓再次被敲响.

府尹吕嘉问快疯了,治下的汴京百姓原本多麽的朴实善良,今日方知,原来这些刁民竟如此作死。

开封府今日注定很忙碌,闲汉们一批又一批,不要命似的敲鼓,吕嘉问不断将刑罚加重,从最初的责杖二十,到后来加码到三十,四十,最后索性不开堂了,有人敲鼓就直接拿下,关进大狱冷静。

因为这件事,关于赵孝骞的种种事迹再次被汴京百姓熟知,民间的议论声更大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内堂,另一场相关的审讯也开始了。

审讯的规模非常隆重,主审官竟是当朝宰相章,其馀的陪审官员是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三人。

宰相与三法司的首官,组成了大宋的梦幻审案组合。

大宋立国至今,无人得此殊荣。

能被宰相和三法司首官亲自审讯,斩首都是一件光荣的事了。

受审的人规模也很庞大,共计三十馀人,为首者刘贤真,陈涣,乔荣之。

天亮时分,章惊便来到大理寺内堂,下令提神刘贤真等人。

审讯的过程已持续了一上午,然而却进展不大,刘贤真昨日朝会上亲耳听到赵孝骞承认擅杀韩维等官员,情知此案已死无对证,于是打死不认罪,坚称是赵孝骞伪造证据,炮制构陷官员。

进展如此艰难,令章感到很没面子。

我堂堂宰相,一分钟几十万上下,那麽多朝政国事都放下了,亲自跑来审案,结果你却不招供,吾是不是给你脸了?

主审官脸色不好看,旁边几位陪审的自然也很尴尬。

刑部尚书邢恕悄悄凑了过来。

没错,邢恕,当初的刑部侍郎,在赵孝骞赴任真定府成边时,他已被升任为刑部尚书了。

不是因为业务能力出色,而是紧紧抱住了章惊的大腿。

被赵孝骞打脸了那麽多次,居然还能升官,跟谁说理去?

凑到章惊耳边,邢恕皱眉道:「章公,刘贤真等人打死不认,今日审问怕是难以继续,不如先关进大狱,从三法司调集高手,慢慢跟他们磨,三五日内,总会拿到供状的。」

章怀沉着脸摇头。

三五日,时间不长,但章惊等不了,对宰相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小案子,他也没耐心等。

再说,官家昨日单独召见他,已有过旨意,三日内要让赵孝骞出狱,时间这麽紧,谁有功夫跟这群犯官慢慢磨?

更重要的是,此案还涉及到一批旧党官员,章更着急了,旧党一日不除,

本相一日不得安寝,慢慢磨?没空!

冷淡地警了邢恕一眼,章惊没出声。

但邢怒却后背一凉,抱大腿多日,邢恕对章怀也算比较了解了,此刻章投来的这一记眼神,里面的含义邢恕立马读懂了。

章相公对他的建议表示很不爽,并且还想朝他脸上吐唾沫。

识时务的邢恕顿时决定纠正自己的错误,于是马上道:「如若要拿到刘贤真等人的供状,下官以为,可能要用点手段了。」

章惊听懂了他的意思,「用点手段」的意思,就是用刑。

章顿时有些意动。

他对审案并无兴趣,不过这是官家交代下来的任务,他不得不执行,既然官家已有授意,或许就不必太讲规矩了吧。

用刑,不是不可以,章惊现在只想赶快完成任务,尽快结束这桩案子,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继续对旧党穷追猛打。

于是章从鼻孔里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嗯」的一声。

这一声嗯,别人都没听见,唯独邢恕听见了,心中不由一定。

作为铁杆心腹,章相公,我懂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