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549章 出征在即

世子稳重点 第549章 出征在即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6 23:42: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49章出征在即

战事突发,事实上宋辽双方都存在战略误判。

大宋认为辽国刚经历了两次战败,八万辽军被歼,对辽国是沉重的打击,一两年内应该没有能力再次挑起战争。

而辽国君臣,则认为赵孝骞被罢官,对辽国来说是天赐良机,大宋在内订中消耗实力,罢免赵孝骞便是自毁长城,辽国收复失地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两国同时的误判中,这场意外的战争来临了。

双方都有些仓促地备战应战,辽国在紧急调动举国兵马的同时,大宋的君臣也忙着商议战略战术。

当然,无可否认,这次的误判赵孝骞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误判了形势,主要是因为他误判了自己的对宋辽两国的重要性。

可以说,这场意外来临的战争,导火线就是赵孝骞本人。

他的去与留,他的宠与辱,直接决定了这场战争起与息。

直到赵孝骞然听说耶律洪基因为他的罢官而发起此战,这才知道自己居然如此重要。

显然,他还是太不自信了,如果他有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明日起床后一定要问自己一句,「吾是不是太不给自己脸了?」

「罢了,朕早知子安懒散的性子,责怪你没有意义———」赵煦叹了口气,又道:「现在汴京上三军挑选的兵马里,能马上出征的人数有多少?」

赵孝骞想了想,道:「大约三万人左右,臣巡视过汴京诸营,挑选出来的三万兵马已装备了火器,并且操练阵列和火器使用已有数月之久,能够直接上战场杀敌。」

赵煦沉吟片刻,道:「三万人,再加上驻军拒马河的三万龙卫营,我大宋共计六万兵马,可挡辽军否?」

赵孝骞点头:「战术无误的话,可挡。」

赵煦叹了口气:「还是太仓促了,辽帝就这麽沉不住气吗?」

一旁的章惊微笑道:「辽帝兴许是害怕郡王殿下被重新起复,对他们来说,

辽国收复失地的机会或许一瞬即逝,必须马上抓紧。」

赵煦沉默半响,突然看着赵孝骞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些得意,有些自豪,也有些庆幸。

「耶律洪基错判了子安,也错判了朕,哈哈!他以为朕昏庸糊涂,猜忌功臣,他以为抓住了机会,没想到吧,看似是机会,实则是个大坑!」

赵孝骞起身朝他长揖一礼:「官家圣明,善待功臣,天下遂安,群丑难遥。」

赵煦坐直了身子,正色道:「当着诸公的面,朕这便下旨,即令河间郡王赵孝骞,官复签书枢密院事,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真定府,节制河北西路辖下兵马,主师抗击辽军一切事宜,可授临机决断之权,先战后奏之权,两日后率汴京三万兵马北上。」

赵孝骞神情一凛,双膝跪拜:「臣愿为社稷效死。」

赵煦点了点头,扶起了他,语气加重道:「朕的北疆,便托付子安了。」

「臣必不负官家,除非战死沙场。」

「胚!还没出征,莫说不吉利的话,好好活着,纵是败了,朕也希望你无恙平安归来,你我还年轻,有失败的资本。」赵煦含笑道。

说着赵煦又望向章惊和曾布,道:「政事堂和枢密院也要配合起来,后勤辐重,粮草军械,战马甲胄等诸多方面,全力支持子安,莫给前方的将士们拖后腿,此战关乎大宋国运,愿诸君协力,一战定乾坤!」

章惊和曾布也起身行礼:「臣领旨。定全力支持郡王殿下,免三军将士后顾之忧。」

赵孝骞上前一步,垂头道:「臣再请旨,请官家选任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随臣一同出征。」

在座诸臣皆有些然,纷纷注视赵孝骞,见他神情平静,眼神清澈,章惊和安焘互视一眼,方才有几分隐忧之色的脸上,突然间释然,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

赵煦倒是并不意外,这是他与赵孝骞私下说好的事。

沉吟半响,赵煦的目光突然落在许将身上。

许将是嘉佑八年的科考状元郎,官路可谓平步青云,从翰林编撰,到外派地方,后来辽国陈兵二十万进犯代州,许将出使辽国,据理力争,迫使辽国退兵,

后来出任吏部尚书,又迁中书侍郎。

今年初,许将从政事堂迁枢密院副使,是枢密院的二号人物,位在赵孝骞之上。

无论学历,履历,个人功绩,许将都非常完美,而且根正苗红,是典型的大宋忠臣。

这样的人,出任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辅佐赵孝骞抗击辽国,实在太合适了。

见赵煦的目光落在许将身上,赵孝骞也露出了微笑。

他对许将的印象不差,虽然只打过两次交道,可许将温润君子的形象还是赢得了赵孝骞的好感,有他当副使,至少不会给自己添堵。

心中不由对赵煦愈发感激,显然赵煦是个知利害的帝王,他深知抗击辽国关乎国运兴衰,如此重要的时刻,千万不要给主帅找麻烦,许将这个人选简直是完美无瑕,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枢密院二号人物当经略安抚副使,满朝文武也无话可说,朝堂上应该没人再议论什麽宗亲兵权过大,后患无穷之类的屁话了。

赵煦微笑看着许将,道:「冲元先生,朕欲任先生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辅佐赵子安抗辽,先生意下如何?

1

许将愣了一下,没想到赵煦竟然会选中他,半响,许将起身长揖:「官家所遣,臣愿使之。」

赵煦很满意他的回答,然后环视诸臣:「诸位先生可有异议?」

章惊曾布等人纷纷赞许:「臣无异议。」

赵煦笑道:「那就这样决定了,愿子安和冲元先生合力无间,共击敌寇。」

赵孝骞朝许将拱了拱手,笑道:「与冲元先生同僚共事,臣之幸也,日后还请冲元先生多多照顾指教,发发发发发!」

许将老脸一僵,指了指他:「你这———」

许将是胡建人,大约赵孝骞的笑声勾起了他久违的乡愁。

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赵煦扭头瞪了赵孝骞一眼,道:「冲元先生德高望重,子安切莫无礼!」

许将也没法反击,毕竟当着赵煦的面,总不能用中原方言骂他「打死你个鳖孙儿—.

君臣议定后,当即便各自散去。

章怀和曾布出宫后匆匆回到政事堂和枢密院,开始筹备粮草军械等后勤。

两日后大军就要出征,这两日里只能筹备少部分的后勤辐重,后面的任务还很繁重,首先要徵调开封府附近的粮仓,优先供应赵孝骞所部大军,火器监和兵部库房的军械也要全部拿出来。

赵孝骞回到楚王府,先进后院书房见了赵颢,告诉他自己马上要出征了。

赵颢神情证松,有些失落,有些不舍。

但终究还是洒脱一笑,嘱咐赵孝骞安心抗击辽军,汴京有赵颢在,朝野任何风浪都能为他平定。

回到自己的院子,赵孝骞不得不告诉狄莹三女,自己又要出征的消息。

三女惊半响,她们不像赵颢那般会隐藏情绪,当即便哭了起来。

安慰她们许久后,狄莹平复情绪,突然道:「官人,妾身的父亲昨日托了话过来,想请官人帮个忙—

赵孝骞当即笑道:「老丈人需要帮忙,没二话,他要什麽你给便是了。」

狄莹严肃地道:「不,父亲的忙需要官人答应。」

赵孝骞好奇道:「他要什麽?」

狄莹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父亲想随官人出征抗辽。」

赵孝骞愣住了。

狄莹的父亲狄咨,如今官拜班直西上阁门副使,官名有点绕口,用通俗的话来说,大约属于大内禁军副统领之类的官职,算是武将。

狄咨是名将狄青的次子,他可不是庸碌之辈,真实的史书上对狄谘此人交代不多,但也有过定论,「数有战功」。

一个有战功的武将,为何史书上对他的记录如此少?

原因自然是因为狄青。

毕竟狄青这个人对大宋天家来说有点敏感了,曾经的常胜将军,终究被帝王猜忌,后来的历代帝王也有点忌讳,这种帝王的忌讳影响了整个狄家后代子孙。

如今狄谘是赵孝骞的老丈人,年纪不过四十多岁,正是一个武将人生的黄金年龄,他有奋发进取之心当然不是坏事。

但赵孝骞还是久久没说话。

这事儿赵孝骞拍板容易,可赵煦那里却不知如何开口,他更不清楚赵煦是否还忌讳狄家后人。

见赵孝骞神情犹豫,狄莹失落地一笑,道:「罢了,妾身不能让官人为难,

这就回了父亲吧。官人安心抗敌,莫把此事放在心上。」

赵孝骞摇摇头,道:「官家非猜忌之人,他连我这个宗亲兄弟都敢重用,狄家的事,也该揭过去了。」

想了想,赵孝骞进了书房,亲笔写下一道奏疏,令人送去延福宫。

两个时辰后,宫里来了人,带来了赵煦的亲笔批示。

批示只有一个字,「允」。

赵孝骞心中一定,笑着将赵煦的批示给狄莹看。

「离出征还有两日,明日上午,我陪夫人回一趟娘家,拜会老丈人。」

狄莹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眼波柔意流转。

「官人对妾身和娘家这般恩重,妾身———真不知如何报答官人才好。」

赵孝骞精神一振,说到报答,他可就不困了。

他是那种施恩不图报的人吗?

当然不是。

「夫人稍候,为夫这就去找春宫图册来,你的报答姿势全画在图册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