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566章 消极对峙

世子稳重点 第566章 消极对峙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6 23:42: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66章消极对峙

在赵孝骞不知道的地方,他的老丈人和宗泽一推算,居然发现了一桩了不得的秘密。

辽军进攻目标的不合理,令二人生了疑窦。

正常情况下,如果要攻打大名府,辽军至少要有十万以上的兵马,而且一旦出兵,宋辽两国都会发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两国所有的兵马都会围绕这个城池展开惨烈的争夺。

现在区区三万辽军,居然就敢南下直奔大名府而来,这显然不合常理。

「耶律斡特剌的主意?打算来个声东击西?」宗泽喃喃自语。

帅帐内,狄谘沉思半晌,缓缓道:「这主意恐怕耶律斡特剌没那胆魄敢想,多半是耶律洪基的主意,只有他才有此野心和魄力,而且,作为辽帝,他所站的位置是全局,而非一城一地。」

「只有攻下真定城,辽国的被动局面才有可能改变,咱们宋军也将陷入辽国四面八方的进攻和袭扰,宋辽的攻守之势又将恢复当年的情势,这才是耶律洪基的野心,他不甘大宋的崛起,他要扭转局面。」

宗泽点头:「狄将军所言有理,我也十分认同。」

「我现在就向郡王殿下八百里传书,将此事言明。」

狄谘又道:「传书是当然的,但我军也要马上开拔,向真定府方向急行军,留给我们的时间顶多只有一天。」

「咱们要赶在耶律斡特剌率部改道之前,将三万辽军截留在通往真定城的半路上,毕一役而终结这场麻烦。」

宗泽毫不犹豫地道:「好,我这就下令,另外也给大名知府吕惠卿传书一封,将此事言明,大名府的防务就交给本地驻军,若是三万辽军真去攻打大名府了,以大名府的兵力,固守一个月问题不大。」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我军缓过劲,将他们围而歼之了。」

狄谘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低声道:「宗将军,这一切都是咱俩猜的,如果猜错了咋办?未经请令,擅自将大军调走,若是贻误了战机,造成大名府或附近百姓伤亡,郡王殿下怕是……」

宗泽咬了咬牙,道:「我是主将,若是贻误战机,一切责任在我,我自领军法,毫无怨言。」

狄谘急忙道:「我与将军同领军法。」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不由有了一些压力。

若是推算错误,料错了敌人的意图和目标,可就出大事了,郡王殿下纵是有心饶他们,也无法帮他们找到推脱责任的理由。

宗泽突然狠狠一拍桌子,怒道:「为将者,当杀伐果断,说干就干,想那麽多没用的事作甚?我若料敌错了,是我没资格吃这碗饭,杀剐由便!」

「来人,传令,大军现在启程,开赴真定城!」

「此营地内,营帐旌旗不必动,留下一千兵马,以为疑兵,迷惑辽国斥候。」

…………

东路,大同府与太原府之间的一座无名山脚下。

大宋东路军两万兵马,与辽国三万兵马在山脚下遥遥对峙,双方相距二十里,各自扎下营盘。

对峙的情况已僵持了两天两夜,期间双方斥候相遇,发生了几次极小规模的斥候之间的战斗,除此之外,双方并无大冲突,主力皆在营盘中按兵不动。

宋军东路主将折可适,辽军主将萧兀纳,还有他那不争气的犬子萧光敬。

与其说是两国大军的对峙,还不如说是这三个人之间的对峙。

此战临行前,赵孝骞单独交代折可适,要给萧兀纳这支兵马放水。

折可适记在心里,直到两军遭遇后,他还真就未动一兵一卒,只是扎下营盘,消极地与辽军对峙。

很多部将不解,纷纷询问,脾气暴躁一点的索性直接请战,被折可适一一骂了回去。

折可适也憋屈得很,不明白自己怎麽摊上这麽一桩莫名其妙的任务,对面就是不共戴天的辽军,遭遇上了自然是手下见真章,谁拳头大谁获胜,回去趾高气昂请功便是。

结果赵孝骞一句放水,折可适和麾下两万宋军便如同被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这两日来,折可适不知在帅帐里摔了多少酒坛酒盏,麾下部将也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这麽多将领的祖上女性先人,也都先后在折可适嘴里与她们发生了无数次超友谊关系。

打不打?当然是要打,放水归放水,郡王殿下可没说一个不杀全放了。

可是,怎麽打?难不成派人跟萧兀纳说,你们三万兵马,不如先遣一万人往后撤,剩下的两万人我就包圆了,请你配合一下,不要不识抬举……

对峙这两日,折可适发了无数次脾气后,最后好像明白了点什麽。

郡王殿下为何要对萧兀纳放水,必然有他的道理。

所以,萧兀纳这个人莫非……

折可适也不是只知道带兵打仗的兵混子,对军营外的一些事情多少有些耳闻。

听说两年前,萧兀纳的儿子萧光敬,作为辽国使臣来过汴京,好像当时郡王殿下也只是楚王世子,那时满城的权贵子弟们,多多少少与萧光敬有过交集……

那麽推算一下的话,萧兀纳这对父子的真实身份,莫非……

折可适隐隐好像明白了赵孝骞为何要对他们放水。

但这事儿太敏感,折可适不可能对任何人提起,如果萧家父子是大宋的自己人,这场仗如何打,就应该好生琢磨一下了。

郡王殿下给萧兀纳放水,应该是想让他保存部分实力逃回去,说不定能升官,更接近辽国的权力中枢……

与宋军大营相距二十里的辽军大营里,萧兀纳的心情倒是颇为淡定。

自从两日前遭遇宋军后,对面的两万宋军居然没有直接对辽军动手,而是好整以暇扎下营盘,摆出一副长期牵制对峙的态势。

从那时起,萧兀纳便隐隐明白了宋军的态度,宋军的态度兴许就是赵孝骞的态度,事前他所料不差,赵孝骞是打算送他一桩功劳的。

说是功劳,其实也算不上,顶多算是让其他两路绿叶,衬托出他这朵大红花而已。

败是肯定要败,败到什麽程度,能保留多少实力败退,这就很微妙了,回去以后辽帝心中自然也会有评判,萧兀纳便脱颖而出。

最⊥新⊥小⊥说⊥在⊥⊥⊥首⊥发!

有点可笑,但又有点可悲。

一场国家层面的战争,居然不靠军功被器重,而是靠少死点将士就能升官,这已很清楚地说明,辽国正在朝下坡路一路狂奔,九头牛都拉不回了。

今晚的辽军大营很安静。

萧兀纳坐在帅帐内,独自沉思良久,突然下令擂鼓聚将。

片刻后,麾下辽军将领纷纷聚于帅帐内。

萧兀纳起身环视众将,沉声道:「与宋军对峙已两日,显然宋军已察觉了我军的意图,宋国的太原府恐怕已打不成了。」

众将默然,但也都认同萧兀纳的话。

本来打算出奇兵突袭大宋太原府,现在这支两万人的兵马横截在辽军的必经之路上,所谓的突袭当然已宣告失败,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摆在辽军面前的问题是,究竟是马上撤军,还是与宋军打一场再走?

萧兀纳眼中闪过莫测的光芒,沉着脸缓缓道:「突袭不成,我们与宋军交战毫无意义,不过,我们不能撤。」

众将愕然。

萧兀纳接着道:「此战,是陛下亲自下旨而定,目的不仅仅是突袭太原府,尔等应知,我们有三路兵马齐发,主要的目的是宋国的真定城……」

「真定城自有中路兵马解决,那是南京留守耶律淳的事,我们东路军的任务,不仅是太原府,同时也要牵制宋军兵马,不让他们回援真定城。」

「我们若撤走,势必影响整个战局,那时陛下若问罪,在座诸位谁担当得起?」

众将面面相觑,纷纷哑然。

是啊,他们这支兵马可不单单为了太原府而来,另一个任务同时也是牵制宋军,如今太原府突袭不成,牵制宋军的任务若是也没完成,在座的所有人都难免会被上京问罪。

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萧兀纳缓缓道:「以我的意思,既然无法突袭太原府,不如就在此地,与宋军对峙,直到真定城被耶律淳击破,与我们对峙的宋军必然惊慌回援,那时咱们就追击……」

一名将领忍不住道:「若是对面的宋军首先对咱们发起进攻,当如何处之?」

萧兀纳叹了口气,道:「宋军若先攻,我们当然只能应战,阵前脱逃也是大罪,想必各位也担当不起,对吧?」

将领们沉默不语,脸色变得很难看。

对面的宋军尽管人数少于辽军,可他们都装备了火器,宋军火器的厉害,辽将们是都听说过的,宋军如若发起攻击,他们这支兵马很难不败。

现在退也不是,攻也不是,就连被动应战都没有信心,辽军仿佛陷入了一个古怪的无法逃脱的漩涡里。

萧兀纳这时又道:「依我之见,不如调拨一万兵马,后撤三十里,留下两万兵马应对宋军,就算赢不了,终归要带一批兵马逃回去,不至于全军覆没,诸位意下如何?」

众将犹豫半晌,觉得萧兀纳的决定已然是最合适最正确的了,至少兵败之后惩罚也不会太严重。

于是众将纷纷点头赞同。

萧兀纳笑了笑,起身道:「那麽,就这样决定了,现在就调拨一万兵马,后撤三十里扎营,本部大营一旦起了战事,这一万兵马不必救援,马上北撤回大同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