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75章 强烈信号

世子稳重点 第875章 强烈信号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6 03:41:15 来源:源1

第875章强烈信号

政事堂内,众人震惊哗然,皆目瞪口呆看着笑容满面的甄庆。

一个参知政事,一个尚书左丞,说拿问就拿问?

这可是政事堂的副宰相啊,一次就拿下两个,官家怎麽可能做出如此冲动的决定?

难不成甄庆这狗才敢矫诏?

显然又不像,韩忠彦和吕惠卿二人还直挺挺站在甄庆身后呢。

光天化日之下,甄庆若有矫诏的胆子,他全家都活腻了?

章惇赫然睁大了眼,眼神里透出不敢置信的光芒,半晌没出声。

随即章惇拂袖怒道:「胡闹!这里是政事堂,何等中枢之所在,岂容尔等胡作非为,政事堂内皆是当朝重臣,官家怎会无故拿问?」

甄庆的脸上仍然带着笑,但态度却无比坚持:「章相公,下官岂敢矫诏,官家真下了旨,而李邵和洪韬二位,也真犯了事。」

章惇下意识便朝李邵和洪韬望去,见二人脸色惨白,表情惶恐,明显一副底气不足的样子,再联想二人这几日魂不守舍的表现,章惇顿时心头一沉。

看来这二人是真犯了事,从他们的表情其实就能看出端倪。

章惇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一双隐含愤怒的眼睛死死盯着二人。

见章惇不说话,李邵和洪韬二人更慌了。

李邵立马站了出来,色厉内荏地指着甄庆道:「无故拿问重臣,你们皇城司行事愈发无法无天了!」

洪韬也壮着胆子道:「没错,我二人所犯何罪?无凭无据便空口白牙拿人,皇城司愈发跋扈,他日岂不是敢对满朝文武动辄诛戮?」

甄庆冷冷一笑道:「死到临头还敢张狂,下官倒是见识了。我再重复一遍,我等是奉旨行事,而且,我们也不是『无故拿问』,李邵,洪韬,要不要下官提醒你们,前日盐铁司副使朱珍被拿下了。」

此话一出,二人的脸色愈发苍白,身子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脸上布满了绝望。

章惇闻言立马明白了。

盐铁司副使朱珍煽动两百馀朝臣跪宫门请愿,事情就发生在前日。

当时福宁殿和政事堂对此事讳莫如深,当然,大家都是老狐狸,自然明白事情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麽简单。

章惇尤记得自己还对政事堂的同僚们含蓄提醒了一句,询问过此事究竟是何人的手臂。

显然真相大白,显然是李邵和洪韬二人在背后指使的。

章惇愈发痛心疾首。

怎麽敢的啊!真以为官家是个没脾气的好好先生?

人家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啊,在他的谋划和指挥下,歼灭了辽国十几万大军,也就是说,官家还没登基,手上便攒了十几万条人命。

这样一尊煞星,你们竟敢跟他玩弄心眼,寻他的晦气?

这时韩忠彦和吕惠卿也站了出来,韩忠彦淡淡地道:「没想到监察府还未立,本官办的第一桩案子,竟是对昔日的政事堂同僚下手,李邵,洪韬,争辩无益,此案证据确凿,已是铁案。」

「尔等老实配合,老实交代,兴许尚有转圜馀地,若仍百般抵赖,负隅顽抗,你们可就真没活路了,官家若无证据,岂会轻易对政事堂重臣下手?」

李邵洪韬二人面若死灰,乞求的目光同时望向章惇。

此时唯有指望章惇为他们进宫求情,把罪责减到最低。

章惇却神色淡漠,看都不看二人一眼。

他根本不打算为二人求情,此事不是指使煽动群臣闹事那麽简单,它的背后,是官家对政事堂的又一次出招。

它是君臣博弈的一部分,也是官家决定拿政事堂开的第一刀,根本不可能有转圜馀地了,帮他们求情,亦不过是自取其辱而已。

如今的情势,是官家一人独力对抗天下所有的官员,以及大宋成形百年的官制和顽疾。

李邵和洪韬犯的事,被官家利用起来,成了斩向天下官员的一柄刀。

这样的情势下,牵扯了如此重要的利害,官家怎麽可能因章惇的求情,而轻易饶过二人?

章惇不会那麽天真,更没有心情为二人解释求情。

事已成定局,二人的死活只在官家的一念之间,而章惇此刻思考的,是要不要向官家妥协,说服群臣同意设立监察府。

从最近几日官家的动作来看,他明显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逼群臣答应,先是朱珍和两百朝臣,后来是翻旧帐拿问三名犯官,今日又对政事堂官员下手。

一步一步进逼,一天更比一天狠辣。

此刻章惇的脑海里回想起苏辙昨日说过的话。

已经开始对政事堂动手了,说明官家的耐心已快耗尽,对他这个宰相和新党失望至极,若是再坚持与官家对抗下去,官家下一个要动的,可能就是章惇这个宰相了。

毕竟天下人才辈出,大宋的宰相并不是非章惇不可。

更严重一点说,皇帝也并不是非要推行新政,本来新政就是处处弊病漏洞,它与旧法还真说不上孰好孰劣。

若因为设立监察府一事,新党彻底与官家闹翻,那么元佑年的旧党复辟很有可能重演,章惇和新党这几年的努力皆付诸东流。

思及至此,章惇硬起心肠,转过身去,无视李邵和洪韬哀求的眼神。

见章惇都不出声了,政事堂内其他的官员自然不好再说什麽,大家都不是瞎子,从李邵洪韬二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是真犯了事,官家和皇城司定然掌握了铁证。

这时候若还无脑地站出来阻拦皇城司拿人,为二人求情,说不定会把自己都搭进去。

满堂寂静,甄庆却嘻嘻一笑:「李邵,洪韬,跟下官走一趟吧,官家有旨,此案由冰井务具审,最后交由大理寺和御史台发落。」

说完甄庆一挥手,身后几名禁军冲上来,出手便反扣住二人的双臂,将二人押出了政事堂。

办完了事,甄庆这才朝章惇和群臣躬身一礼,笑道:「惊扰诸位相公处理朝政,实在抱歉,诸位多包涵,下官这就告退。」

说完甄庆识趣地退出了政事堂。

堂内仍然死一般的寂静,章惇的双目却紧紧盯着韩忠彦和吕惠卿,二人也毫不示弱与章惇对视。

良久,章惇苦笑一声:「监察府还未设立,没想到二位已走马上任了。」

韩忠彦淡淡一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纠查监察百官,亦是监察府的职责所在,章相公,抱歉了。」

吕惠卿也沉声道:「以后对同僚下手的事,恐怕还会有,甚至不少,提前向章相公告个罪,您请多包涵。」

章惇浑身透出一股无力感,无奈地苦笑数声。

监察府,监察府……

果真是新朝新气象,今日章惇总算见识了。

被昔日的政事堂同僚们复杂的目光注视着,韩忠彦和吕惠卿却不卑不亢地朝众人拱了拱手,面无表情地告辞。

二人刚走,政事堂内一片窸窸窣窣的议论声,章惇还没来得及整理纷乱的思绪,又有脚步声传来,却是一名年轻宦官。

宦官很懂规矩,站在政事堂门外,也不进来,只是扬着尖利的嗓子道:「诸位打扰了,奴婢奉旨,请中书侍郎苏辙苏子由先生,赴福宁殿一叙,官家今晚赐宴,欲与先生畅饮叙旧。」

宦官说完,人群中一声不吭的苏辙缓缓站了出来,沉声道:「臣苏辙,领旨。」

说着苏辙便走出了政事堂,在宦官的带领下,朝福宁殿走去。

政事堂内一片沉寂后,突然轰的一声炸开了锅。

堂内群臣震惊了,新党官员惊讶地互相询问到底发生了什麽,而寥寥几名旧党官员却面露欣喜,眼神透着极度的雀跃之色。

官家单独宴请苏辙,这里释放的信号实在太强烈了!

官家欲与子由先生「畅饮叙旧」,叙的什麽旧,会聊到什麽?为何只宴请子由先生一人?

相比旧党官员的雀跃,占据政事堂大多数的新党官员却神情惊疑,纷纷望向他们的主心骨章惇。

而此刻的章惇却脸色苍白,身躯微微摇晃,一手使劲支撑着身旁的桌案才没倒下。

单独宴请苏辙,又是官家的一次进逼!

它到底释放了什麽信号,胡乱猜测没有意义,或许真的只是「畅饮叙旧」,或许官家打算先说服旧党答应设立监察府,更或许……官家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最后一个可能,才是最要命的!

苏辙是官家的旧识,官家与苏家俩兄弟的私交向来不错,几乎是忘年知己般的深厚交情,这几年官家不仅救过苏辙,也救过苏轼,他们之间相差数十岁,却如多年的同龄老友般互相打骂玩笑。

但如今君臣这般紧张僵冷的情势下,官家毫无预兆地宴请苏辙,显然不可能是畅饮叙旧那麽简单。

别忘了苏辙不仅是官家的好友,同时也是旧党的领袖,在设立监察府一事上,苏辙是立场最客观,思路最清醒的人。

昨日苏辙与章惇聊过几句,苏辙的每句话章惇都记在心里了。

现在看来,苏辙的话并没有说错,官家的耐心似乎真的快耗尽了。

若设立监察府一事成了导火索,导致官家的政治立场发生重大改变,决定废新复旧,那简直是新党的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章惇心头愈发沉重,呆怔半晌后,突然发了疯似的跑出了政事堂,朝福宁殿拔腿奔去,六十岁的老头儿跑得健步如飞,丝毫不顾当朝宰相的风度与仪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