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66章 阵痛时期

世子稳重点 第966章 阵痛时期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66章阵痛时期

事态很严重,民变会牵扯很多条人命。

赵孝骞对李淮的奏疏深表怀疑,因为里面不合逻辑的地方很多。

刘泽宁这个人,赵孝骞并不认识,他是李清臣亲自提拔上来的。但赵孝骞相信监察府官员提拔的流程,品行不过硬根本不可能当上巡察使。

如果说刘泽宁之前的品行和考验都是装出来的,下放到地方便露出了本来面目,那麽赵孝骞不得不给他写个「服」字。

就算按照这个逻辑,一切都是刘泽宁装的,具有如此坚韧隐忍心性的人,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汴京,出巡南京,就暴露了本来面目,勒索贪墨,官逼民反,这也说不通。

在汴京忍了那麽久,下去就为了贪那仨瓜俩枣,还把百姓都逼反了,这合理吗?

所以,赵孝骞直觉地认为,南京留守李淮的奏疏有问题,有很大的问题。

所有的黑锅都扣到刘泽宁头上,偏偏刘泽宁还死无对证。

赵孝骞不由想起了猴子大闹地府,改了生死簿,结果平了地府五百年的烂帐,阎王和判官都恨不得把猴子供起来当祖宗。

现在的事态,是不是颇有相似之处?

可惜,刘泽宁不是猴子,李淮也不是阎王,赵孝骞更不是昏君,不会真就凭一道奏疏就信了他。

文德殿内,众人脸色凝重,相顾无言。

大宋发生民变,这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很罕见的,对皇权的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麽,天下人看到的只是「民变」这个事实,然后会产生各种猜测,最后质疑官家和整个朝堂的威信。

更严重的是,它让赵孝骞之前的一切谋划产生了动摇。

无论是监察府官员逼得百姓民变,还是朝廷草率推行方田均税法导致的结果,这都是对赵孝骞登基后的一切举动的否定。

你搞出来的新政和监察府,把天下百姓逼成了这个样子,要不要反省一下,然后废了这些不合适的新政和监察制度?

不用怀疑,群臣肯定会上疏这麽说的。

「韩忠彦,李清臣,你二人亲自去一趟南京,查清楚此事。」赵孝骞突然说道。

二人一怔,立马起身领旨。

「政事堂安抚朝臣,事情尚未查清,不必急着下定论。」赵孝骞又对章惇道。

章惇起身领旨。

「蔡京,你去查查南京留守李淮的履历,包括他是被何人提拔,汴京朝堂上何人是他的倚仗背景等等。」

蔡京起身,神情犹豫地看了看在座的众人,低声道:「禀官家,不必查了,臣对李淮略知一二。」

「说说。」

「李淮是元佑四年的进士,高中之后先在国子监任职博士一年,后来调任吏部为主簿,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庐州知州,最后在绍圣二年调任南京留守。」

赵孝骞颇为吃惊地道:「这升官的速度很快啊,他有什麽过人的政绩吗?」

蔡京缓缓道:「李淮在吏部和礼部任上时,倒也不太出众,后来下放地方,出任知州,在任时兴修水利,鼓励农桑,颇挣得了一些官声。」

赵孝骞眯起了眼:「『南京留守』之职非同小可,若没有过人的政绩和资历,怕是当不上吧?李淮背后的人是谁?」

蔡京再次瞥了章惇一眼,小心地道:「政事堂尚书右丞曾崇兴,曾是李淮的座师。」

「李淮在国子监求学之时,曾崇兴那时是国子监监判,对李淮多有提携点拨之恩,后来李淮高中进士后,入国子监任太学博士,也是曾崇兴的运作……」

赵孝骞恍然,原来李淮的后台如此强硬,当朝副宰相是他的恩师,难怪中进士之后,短短不到十年便就任南京留守。

「最后一个问题……」赵孝骞竖起了一根手指,看着蔡京道:「你说这些的时候,为何总是偷偷瞄子厚先生?他欠你钱没还吗?」

蔡京悚然一惊:「官家明鉴,绝无此事!」

章惇却沉声道:「禀官家,绍圣二年,李淮调任南京留守,是曾崇兴提的名,臣当时也答应了,上奏哲宗先帝最后确定。」

赵孝骞笑了笑,不再逼问了。

官场上的事,有时候宰相也难以免俗。

章惇与曾崇兴是政事堂同僚,互相总要给个面子人情,更何况想要章惇点头,李淮恐怕暗地里也付出了一点什麽。

章惇这人,看似铁面无私,在汴京的府邸也寒酸落魄得很,可是据皇城司调查,章惇可不是穷人,他只是财不露白而已。

别的不说,当初赵孝骞率军攻破河间府,种建中打开了河间府的府库,里面堆积如山的钱财,赵孝骞给汴京政事堂的大佬们都送去了一份,每一份足有数十万两。

李淮就任南京留守,付出的恐怕也不是小数目,毕竟章惇这位宰相大佬不点头,事情就办不成。

照李淮官场平步青云的速度,南京留守任上再历练个几年,就会调回汴京,那时他或许就直接进政事堂了。

尚书右丞曾崇兴……

赵孝骞点了点头,他记住了。

这桩民变里,李淮若是清白无辜的,一切还则罢了,若查出来是李淮的指使主谋,不知多少人要遭老罪喽。

如此严重恶劣的事件,按照大宋律法,是必须要连坐蔓引的,李淮的下场自不必说,包括曾崇兴在内,都会被清算。

「一切以事实说话吧,眼下就等着皇城司和监察府查清事实,不枉不纵。」

众人纷纷点头,然后告辞离去。

赵孝骞独坐在文德殿内,闻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檀香,神情陷入了沉思。

登基以来,总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件,说到底,这都是君臣之间的博弈,毕竟赵孝骞推行的新政,改变的制度,已经触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一段波诡云谲的时日,赵孝骞愿将它称之为「阵痛」。

改变扭转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必须要经历阵痛的,包括流血杀人。

眼下,阵痛仍然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自己错了吗?

不,没有。

赵孝骞的信念无比坚定。

大宋从朝堂到地方,必须要做出改变,而且迫在眉睫。

真实的历史上,宋徽宗亡国,表面的理由是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可是实际上,当时的大宋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金兵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君与臣,官与民,地主与农民,官僚集团与商贾集团等等各种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了。

赵孝骞如今在做的,是缓和这些矛盾,设立监察府也好,推行新政也好,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阵痛,自然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

但阵痛之后,便是天朗云清,大宋从垂垂病体,恢复到健康的体魄,那时盛世也就水到渠成姗姗而至了。

自我反省之后,赵孝骞再次坚定了决心。

是的,自己没错。

偌大空荡的文德殿内,赵孝骞双目微阖,突然喝道:「让赵歙来见朕。」

片刻之后,身姿袅娜的赵歙出现在文德殿内。

赵孝骞睁开眼看着她,眼中再次闪过一丝惊艳。

这女人,真的选错行了,她若愿意充入自己的后宫,赵孝骞愿打破祖制,再给她增一个妃号。

明明是天生的花瓶,偏偏要靠才华混饭吃,杀人的才华。

赵歙是赵孝骞手中的一张底牌,也是暗牌。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赵孝骞平日也不会轻易用她,一旦要用到她,必然发生了严重的大事。

「带你的手下去一趟应天府,查一查南京留守李淮,和应天府辖下所有的大小官员,朕想知道,这些人在南京究竟干了什麽。」

「另外,顺便查找一下刘泽宁和赵信的下落,甄庆已经带人去找了,但朕感觉他可能找不到,你去试试。」

赵歙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单膝跪地领旨,然后沉默地出了殿门。

「惜字如金,冷酷无情,妥妥的冰山女总裁范儿,朕更喜欢了!」赵孝骞盯着她的背影,目光很不善良。

如果将来有天能把她收入后宫,让她在自己面前跳擦玻璃,那感觉该是多麽的反差,多麽的美妙。

前提是,这女人不会把他当成一次性用品,用完一次就割。

活爹这些年都没敢对她伸出魔爪,大约也和他同样的顾虑。

这就像抱着一根狼牙棒睡觉,可以睡,但不提倡。

…………

南京留守府。

事态有点严重,李淮和一众南京官员都慌了。

没错,民变是李淮暗中挑起来的,挑起民变并不难,只要暗中授意一些豪强地主,带着自己的佃户庄丁,然后十里八乡的豪强地主一响应,民变就发生了。

佃户庄丁基本都是盲从者,直到他们跟着豪强地主占领了县城,许多人仍不知道发生了什麽。

可这些豪强地主呢?他们难道不知挑起民变的后果?

他们当然知道,只不过他们也过不下去了,有人被官员拿捏了要命的把柄,有人的亲眷家人被控制,总之,在这个时代,想要逼迫一些人干杀头的事,其实并不难,权力可以左右一切。

不巧的是,南京留守李淮有这个权力,所以他不缺帮他卖命的人,无论卖命的人愿不愿意。

只不过,现在的事态已经超出了李淮的掌控。

李淮太自信了,他并不知道,当民变发生之后,就已经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

那些身不由己的人,盲目景从的人,赶鸭子上架的人,最后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时,就会变成真正的乱民。

已经走上了死全家的不归路,所谓的南京留守在他们眼里,还算根毛。

李淮自己也没料到,他暗中挑起的民变,居然会发展到今日这个严重的地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