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65章 处置平息

世子稳重点 第965章 处置平息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65章处置平息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对某些字词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

比如「民变」和「造反」这两个词,看似都是推翻统治的暴乱,实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

「民变」带着某种被动性,大约有点「官逼民反」的意思,而且是临时性的,事前没有首领,没有谋划,纯粹是一时冲动的临时暴动。

但「造反」就不一样了,造反一定有首领,有团伙,下面有明确的分工,事前有处心积虑的计划,也有规模庞大的跟随者。

南京留守李淮的奏疏上,对这次的暴乱定义为「民变」,其实是更坐实了一切都因刘泽宁下到地方后引发的,这是一场临时性的动乱。

这样定义下来,应天府官员的责任就能摘乾净了。

官家明鉴,刘泽宁下来之前,我们应天府啥事儿都没有,一切都在刘泽宁下来之后才发生的,所以责任人只能是他,与我们应天府官员无关。

请苍天,辨忠奸。

简单一个词的定义,其中就暗藏了这麽多小心思,可见官场人心是何等的复杂。

赵孝骞很愤怒,不管这场民变的背后究竟藏着什麽阴谋,还是说它真的就是表面上的原因,赵孝骞都无法遏制愤怒的心情。

李淮的奏疏通篇只是平静地阐述事实,可字里行间却分明在打官家的脸。

因为罪魁祸首刘泽宁是监察官员,而监察府,是当初官家不顾群臣阻拦反对,不惜处置了一大批官员,在天下一片激烈反对声中坚持设立的。

如今监察府刚设立不久,监察官员在地方上就惹出了这麽一桩大祸,所以,归根结底,最后脸都被扇肿的人只能是官家,群臣都在静静地看着他,看他的脸肿到什麽地步。

此事幕后的真实原因,现在来不及查实,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消弭民变。

盯着手中的奏疏看了许久,赵孝骞铁青着脸,冷冷道:「散朝!政事堂,监察府和枢密院主官留下,文德殿议事。」

说完赵孝骞起身就走。

朝会散去,朝臣们表情各异,沉默地走出了延福宫。

知道这场民变令官家非常震怒,朝臣们自然也不敢私下议论,大家难得安静地走着,没人敢说话。

大庆殿后殿,散朝后的赵孝骞甚至都没更衣,而是阴沉着脸匆匆步行走向文德殿。

郑春和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挥手,让前方挡路的宫人赶紧避让。

赵孝骞的脚步很快,快走到文德殿时,突然道:「老郑,急召皇城司甄庆来见。」

「还有,朕的丈人狄谘也叫来文德殿。」

郑春和赶紧领旨,匆忙转身离去。

文德殿内。

赵孝骞依然脸色铁青,章惇,蔡京,韩忠彦,李清臣和许将等人坐在面前,也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样子。

龙颜大怒的皇帝没人敢招惹,性格强势的宰相也不敢。

许久后,殿内的君臣还没说话,甄庆和狄谘便已奉诏入殿。

赵孝骞隐怒的目光盯上甄庆,冷冷道:「应天府辖下民变,皇城司知情否?」

甄庆还没入殿就知大事不妙,应天府民变的消息他也是刚刚收到,结果却比李淮的奏疏慢了一步。

这显然是皇城司的失职,他这个一把手是要被问责的。

于是甄庆神色惶恐扑通跪下,道:「臣万死!皇城司刚刚才收到民变的消息。」

赵孝骞冷冷道:「如此说来,民变的起因,肇事的人,等等这些你们皇城司也不知道了?」

听出赵孝骞话里不善的语气,甄庆愈发惶恐,低声道:「此次陪同刘泽宁赴应天府的,是皇城司勾押官赵信。」

「按照规矩,刘泽宁在明,赵信在暗,但不知何故,应天府民变发生后,直到现在臣也没收到赵信的奏报,赵信和属下十数人仿佛凭空消失在应天府地面上似的,臣以为,此事其中或许另有内幕。」

赵孝骞咬牙道:「搞出如此严重的事,满朝文武都在盯着朕,天下人都在看朕的笑话!他们都在私下议论,说监察府的设立是朕倒行逆施,故得此恶报!」

「甄庆,你的皇城司难道不想为朕做点什麽吗?」

甄庆猛地将头磕在冰凉的地板上,沉声道:「臣知道怎麽做了!皇城司马上将人手散布到应天府辖下各地,不仅要找到赵信和刘泽宁的下落,也会找出民变的幕后真相!」

赵孝骞的目光一凝:「李淮的奏疏上说,刘泽宁已死在乱民之中……」

甄庆接口道:「官家,奏疏是奏疏,真相是真相,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城司的规矩就会默认他没死。」

在座众人神情错愕之后,仿佛明白了什麽,各自捋须不语。

甄庆这话看似含蓄,实则立场已经很鲜明了。

站在皇城司勾当公事的立场上,甄庆不信李淮奏疏上的内容,他更相信找到赵信后,从赵信嘴里说出来的才是真相。

赵孝骞点了点头:「那就去找,需要任何帮助朕都给你,这件事必须查清楚,不能稀里糊涂把民变镇压下去,事情就算完了,这件事完不了!」

甄庆领旨退下,走出文德殿,甄庆的脸上已是一片骇人的杀意,他的目光阴森地扫过每一个路过的宫人,然后咬着牙匆匆朝皇城司官署快步走去。

文德殿内,赵孝骞又将目光望向他的老丈人狄谘。

狄谘如今是宫里的禁军诸班直都指挥使,负责拱卫皇宫的安全,赵孝骞和他后宫一众妻妾的个人安危也全交给了他。

自家老丈人自然是信得过的,应天府民变这件事实在太恶劣,影响太大,对皇权威严是严重的挑衅,赵孝骞必须让最信任的人去解决。

「老丈人,接下来恐怕还是要辛苦您走一趟应天府。」

狄谘躬身抱拳:「官家但有差遣,臣赴汤蹈火。」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调拨汴京殿前马军司两万,由您亲自率军,直奔应天府辖下下邑县和楚丘县,如今民变人数已有四万馀,他们已占据了两个县城,老丈人的任务就是平息民变。」

狄谘有点迟疑地道:「官家说『平息』的意思是……」

赵孝骞点头:「没错,是『平息』,不是『镇压』,这两个字眼儿的区别,老丈人应该清楚。」

「朕深信,民变是极少数人居心不良的煽动,那四万百姓不过是听信了谣言,或是因愚昧而盲从。」

「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愿对普通百姓下杀手,所以辛苦老丈人平息民变,兵围两座县城,以兵威吓之,以律法慑之,以道理动之,但尽量不要动刀兵,以劝降安抚为主。」

「平息民变后,普通百姓概不追究,释归故土,朝廷只究首恶。」

狄谘明白了,于是抱拳道:「臣领旨。」

赵孝骞见狄谘一脸苦色,不由同情地道:「老丈人为难了,这场仗打得没那麽痛快,但天下人都在盯着朕,若是镇压民变,大造杀孽,难免动摇社稷国祚,老丈人是自家人,还请勉为其难帮愚婿解决这个麻烦。」

狄谘点头:「官家放心,臣尽量不动刀兵,以攻心为主,劝降民变的百姓放弃抵抗,释归故土。」

「事不宜迟,老丈人这就调兵出城吧。」

狄谘匆匆领旨而去。文德殿内此刻只剩了政事堂,监察府和枢密院的几位大佬。

蔡京这马屁精顿时现出了原形,立马拱手恭维道:「臣观官家处置事态沉稳睿智,有理有据,有条不紊,足可见官家之圣明,臣不由钦敬万分,拜伏仰叹,大宋有官家掌舵,盛世可期矣。」

事发突然后的恶劣心情顿时松快了不少,赵孝骞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就是重用奸臣的好处了,看看人家这情绪价值提供的,不偏不倚,无论时机还是力道,都把握得非常精确巧妙。

那些自我标榜的道德君子可拉不下脸干这事儿,不信让章惇现在试试,这老货能把自己憋到窒息,也放不出一个囫囵屁。

「元长先生会说话,以后多说一点。」赵孝骞对蔡京毫无下限的马屁行为表达了充分的赞许。

蔡京两眼放光,他知道,自己遇到明主了!

然而在座的章惇,许将,韩忠彦等人,却纷纷朝蔡京投去不易察觉的鄙夷目光。

都已是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了,马屁拍得如此不知羞耻,特麽的一把年纪脸都不要了。

章惇清咳了一声,沉声道:「官家,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弄清楚民变发生的真正原因,南京留守李淮的奏疏是否属实,其中有怎样的内幕,都必须查清。」

旁边的监察左丞李清臣缓缓道:「禀官家,刘泽宁此人,是臣亲自召进监察府的,臣可以担保,刘泽宁的品行没有问题。」

「无论是当年他任翰林院编撰时的秉公修史一字不改,还是后来通过的监察府考验,都足以证明刘泽宁的品行毫无瑕疵。」

「说实话,臣不相信李淮说的话,刘泽宁下到地方后勒索贪墨,逼反当地百姓,以至酿成民变,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赵孝骞冷着脸道:「现在一切下不了定论,李淮说刘泽宁死在乱民之中,更是死无对证,只能等皇城司找到刘泽宁和赵信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