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11章 环环相扣

世子稳重点 第911章 环环相扣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11章环环相扣

欲灭其国,先烂其根。

目前大宋国库空虚,赵孝骞刚登基不久,忙着整顿吏治,解决内患,无法兴王师北伐灭辽。

但宋辽有远见的明智之士都看得很清楚,大宋迟早会北伐灭辽的,只要等大宋内部缓过气来,

官家的皇权巩固,国库恢复了元气,那时就是辽国灭亡的日子,没有任何悬念。

就算现在大宋腾不出手灭辽,但大宋官家已经开始铺垫灭辽的前期工作了。

萧兀纳和萧奉先,在其中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作用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辽国内部制造混乱,进一步削弱辽国的国力,让统治阶层更腐烂,让辽国的政局更动荡。

赵孝骞交代萧兀纳和萧奉先做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来进行的。

辽国越乱,政局越动荡,将来大宋灭亡辽国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若是耶律延禧曾被宋军俘虏的事传遍上京,对他来说,恐怕真是一场大麻烦。」

萧兀纳沉声道:「事情传开,朝野皆知,耶律延禧若要压下这些传闻,只能以铁血手段强势镇压。」

「可是朝堂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气,甚至谋算废,耶律延禧若欲平息,只能杀人,杀朝臣,而且会杀掉不少,如此一来,势必引起朝堂不满,君臣离心离德,他的皇权将会摇摇欲坠———」

萧兀纳抬眼看着萧奉先,叹道:「大宋官家的谋划,老夫心服口服·——

「此事需要你我配合,这几日就安排人手,把这个传闻散遍上京,那时再看耶律延禧如何应对吧。」

萧奉先冷笑道:「他能如何应对?如今的他,整日沉迷后宫美色,朝政国事尽托付于你「以他的手段,想要平息此事,除了杀人,他还能怎麽办?那时你就配合他杀人便是,最好煽风点火,杀几个重要的人,哈哈,现在就能想到将是多麽的热闹。」

萧兀纳嗯了一声,又道:「此事老夫已知道了,官家吩咐的第三件事呢?」

萧奉先低声道:「第三件事,官家让你我想办法挑起辽夏战端。」

萧兀纳赫然一惊。

大宋这位官家交代的每一件事,都足够令人震惊,而且都是奔着削弱辽国,制造内忧外患的目的去的,简直是步步追魂,招招诛心。

大家都是朝堂重臣,基本的政治素养都不缺。

不用萧奉先解释,萧兀纳立马便明白了官家的目的。

「如何挑起战端?」萧兀纳问道。

萧奉先嘿嘿一笑,道:「挑一批心腹亲信,秘密远赴辽夏边境,乔装成西夏部落牧民,主动启畔杀戮辽国边民——」

「这样的事多干几件,事情传到上京,你我再到耶律延禧面前煽风点火,一脸正义地要求报仇雪恨,战端这不就开启了吗。」」

萧兀纳深吸了口气,又是一记毒招。

是的,很毒。

辽国如今的军事实力,已远不如大宋,这样的情势下,辽国是不敢对大宋轻易启的。

但辽国惹不起大宋,还惹不起西夏吗?

辽夏因此开战,坐山观虎斗的是谁?渔翁得利的是谁?

大宋不费吹灰之力,袖手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辽夏两国打得你死我活,等到大宋国力积攒足够的时候,辽夏两国已打得奄奄一息了,大宋灭掉两国岂不是十拿九稳,根本不必付出什麽代价。

萧兀纳思付半响,皱眉道:「不对,如此明显的计谋,辽国朝堂上必然有人能看出来,也一定有人阻止,辽夏不一定打得起来。」

萧奉先笑吟吟地道:「官家早已算定了,记得我刚才说的第二件事吗?因为耶律延禧被宋军俘虏的传闻,为了压下事态,耶律延禧必然要杀人,而且在咱们的煽风点火之下,肯定要杀不少朝臣。」

「辽国君臣的予盾达到顶点,耶律延禧的皇权发发可危,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挑起一件大事,

来转移朝野所有人的注意,以此巩固皇权,就算他看出辽夏开战对辽国没有好处,但这个时候他只能选择开战。」

「因为在耶律延禧看来,巩固皇权,比辽国的国祚更重要,国祚可以事后想办法延续,但皇权若是不稳,他这个皇帝很快就当不成了,所以就算所有人都不答应辽夏开战,耶律延禧是一定会答应的。」

萧兀纳的神情陷入呆惬,只觉得浑身冰凉。

「远在数千里之外,官家已算准了辽国君臣的人心—」萧兀纳失神地喃喃道。

萧奉先也叹道:「这是一位有野心,有谋略,有横扫天下志向的皇帝,大宋有幸,让这样一个人即位,未来大宋一统江山已是必然的结果,不可能有悬念。」

「咱们能及时弃暗投明,归顺大宋,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跟着如此雄才伟略的帝王,你我不愁才能没有用武之地。」

萧兀纳嗯了一声,叹道:「老夫看明白了,官家交代的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其实是一环扣一环的。」

「辽国朝堂君臣内乱,皇权危急,第三件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个没有危机的皇帝,是不可能答应如此损己的建议的,而第三件事,又是第二件事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第三件事,那麽纯粹制造君臣矛盾,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萧兀纳叹道:「大宋经过数年征战,国力上自然有些空虚,所以北伐的准备不足,有了官家吩附的这三件事,就能极大地制造辽国的内忧外患,兵不血刃的前提下,削弱辽国的国力,激化君臣的矛盾。」

「官家高明,老夫心服口服。」

萧奉先开心地笑了:「不仅如此,还要加上萧兄一力主持的变法,在你的谋划下,变法越变越乱,国内已是怨声载道,朝臣对耶律延禧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不得不说,萧兄主持变法这一招,也很高明。」

萧兀纳神色一僵,久久沉默。

萧奉先发现他的表情不对劲,问道:「萧兄怎麽了?可是愚弟说错话了?」

良久,萧兀纳沉沉叹了口气,道:「其实,老夫主持变法没有坏心思,我是真打算试试,看能不能通过变法,挽回辽国即颓的国运,为辽国续命—.」

「没想到变法如此之难,太难了!」

「结果,老夫越变法,辽国越糟糕,搞得现在天怒人怨,实非我所愿也。」

萧奉先目瞪口呆看着他。

所以,你主持变法不是故意搞坏辽国,而是真打算通过变法让辽国重新伟大?

结果因为能力不行,反倒把辽国祸害得更深了,于是狠狠在大宋官家面前立了一大功?

萧奉先神情木然地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无话可说。

莫名感觉咱们两个辽奸很掉价是怎麽回事?心里堵得慌·

目前二人在辽国,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让辽国陷入内忧外患。

可是将来大宋灭辽之后,二人进入大宋朝堂当官,官家或许很快就会发现,什麽叫「便宜没好货」了气氛有点尴尬,萧奉先和萧兀纳二人对视,相顾无言。

良久,萧奉先突然幽幽地道:「萧兄啊,从今以后,我们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啊———」

萧兀纳郑重地点头:「此言甚善!」

汴京,政事堂。

君无戏言,官家说出来的话,下面的朝臣是一定要照办的,这叫「圣旨」。

在赵孝骞的旨意下,政事堂新设了一个名叫「新政司」的机构,它基本没有权力,只是一个临时的官方机构,专门用来研究新政修正工作的。

别看它只是临时的,但它的首官却来头不小。

章惊和韩忠彦。

一个是当朝宰相,一个是监察大夫,两位都是万人之上的大佬,

而新政司的成员组成,除了政事堂的宰相外,还包括下放乡村,刚刚被调任回京的数十名官员。

是的,原来的一百名下放的官员,被召回京的只剩数十名,几乎少了一小半。

那些没被召回京的,已经原地罢官免职了。

被免职的官员都是态度上有问题,没有认真对待下放乡村,体察民间疾苦这件事。

都以为是官家为了立政绩,博名声而搞的形象面子工程,结果没想到官家居然是玩真的,于是一小半官员当即就被官家罢免了。

大宋什麽都缺,唯独不缺官儿。

大宋的官儿实在太多,太臃肿了,及时罢免一批官员,对大宋来说不是坏事。

被罢官的官员们悔恨万分,托人找关系也好,上疏陈情也好,都被政事堂当即驳回。

官家的态度很坚决,此事已无转圜的馀地,这些态度不端正的官员不仅被罢免,而且是终生不再叙用。

惩罚力度之强,又令朝堂群臣狠狠震惊了一回,对这位官家愈发感到敬畏。

有惩罚,自然也有奖赏。

这次下放一百名官员到民间,所有官员里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奉议郎郑朝宗了。

曾经籍籍无名的寄禄官,就因为摆正了态度,在奏疏中说了实话,被官家一眼看中,不仅调回了汴京,而且普升为资政殿学土,京畿路观察使留后。

这升官的速度,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不仅如此,郑朝宗还被调入了新政司,参与商讨研究新政条款修正工作。

一步登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