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44章 无声通牒

世子稳重点 第944章 无声通牒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44章无声通牒

再三思虑后,赵孝骞终究还是决定任种建中为主帅。

大宋确实是将星凋零,长久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恶果,以至于国家要用人之时,却没有充足的人才备选,不得不把殿前司都指挥使调任为主帅。

赵孝骞登基以来,还有一件令他更难受的事,那就是国库空了。

这感觉很不好受,如果把国家比喻为人的话,那麽这个人很穷,没钱出门消费,没钱看病,连吃饭都成问题。

赵孝骞原本的踌躇满志,满心的灭辽平夏,结果登基半年了,连打个西夏都要抠抠搜搜的,明明有能力把周边这两个邻国全灭了,却因为国库空虚而不得不改变计划。

目前大宋能走的第一步,只能是先灭亡西夏,还不得不跟辽国联手。

这就像两个穷人出门吃个盒饭,都必须互相凑钱才能买一份,两人可怜兮兮地一人分一半。

想到这里,赵孝骞就不由觉得英雄气短。

一个穷国家,是真打不起仗啊。

史书上的汉武帝灭匈奴,那也是国家底子足够厚实,文景二帝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才有底气兴王师,击匈奴。

赵孝骞呢?

大宋的国力虽然富裕,可开支也巨大,每年国库所入用不了多久便花乾净了,更别提这几年大宋频频对辽国用兵,大军一旦发动,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以万石计。

幸好大宋的经济底子足够扎实,赵孝骞不用积累太久,更不需要像汉武帝那样,要积累两代帝王的家底才敢对匈奴动手。

「老种啊,西征西夏的主帅,就用你吧。」赵孝骞无奈地叹道:「原本朕是不打算把殿前司都指挥使调往他用的,可朝中实在无帅可遣,还有就是,毕竟当年的老弟兄们朕才用得放心。」

种建中大喜过望,伏地而拜:「臣谢官家器重,臣愿立军令状,此战不胜,臣提头来见!」

「虽说咱大宋王师火器无敌,足够碾压西夏,但你也不可轻敌,不管面对任何敌人,不管他们看起来多麽弱小,都应以狮子搏兔之姿倾力而击,必胜之馀,朕希望你尽量减少我大宋将士的伤亡。」

「是!臣明白。」

想到朝中缺少军事主帅一事,赵孝骞看着种建中,突然心中一动。

「你是不是有个弟弟,名叫种师中?」

种建中一愣,然后道:「不错,臣弟确实名叫种师中,如今在西北军中章帅麾下戍边效力。」

赵孝骞笑了:「你种家世代忠良,种家军更是名震西北边陲,名门良将之家,焉能不褒奖?」

「回头朕给你家亲笔题一面牌匾,让工匠做好了,送到你家府上,令尊种记,可追封延安郡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种建中一怔,接着眼眶泛红,跪拜伏地哽咽道:「臣,代种家上下,叩谢天恩浩荡!种家世代子弟,愿为大宋社稷死而后已,与国同戚!」

赵孝骞笑道:「种家世代忠良,以前大宋崇文抑武,让你们家族受委屈了,从朕开始,只要是忠良将门,朕必不吝封赏恩荫。」

顿了顿,赵孝骞又道:「你弟弟种师中,不如调来汴京吧,可任殿前步军司都指挥使,朕有意栽培他,将来或许跟你一样,也是一位帅才。」

种建中愈发惊喜,伏地道:「臣代种师中叩谢天恩!」

「好了,蹭饭也蹭饱了,你今日进宫的目的也达到了,没事就滚蛋吧,这几日多往枢密院走走,跟许将安焘他们商议一下灭夏的战略战术,然后在汴京上三军中挑选一下人才。」

种建中感激涕零地告退后,赵孝骞呼出一口气。

好吧,主帅的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就等苏辙出使辽国的消息,不出意外的话,结果应该不会让他失望。

耶律延禧但凡智商正常,就应该知道宋辽联手灭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汴京朝堂的国家机器日夜运转,筹备粮草军械,挑选禁军兵马等等,还需要一段时日。

趁着这段空档期,赵孝骞正好把另一件重要的事解决了。

坐在福宁殿内沉思许久,赵孝骞突然道:「老郑,庆寿殿还没动静吗?」

郑春和听到「庆寿殿」,便知官家是在指谁,于是立马道:「禀官家,太后仍无动静,不见传出任何话来。」

赵孝骞皱眉,眼神有了几分冷意:「朕有点不耐烦了……」

郑春和一凛,事涉宫闱争斗,他也不敢多说什麽,只是保持躬身的姿势。

…………

此时的庆寿殿内,向太后神情憔悴,目光呆怔,正盯着寝殿里堆满的贡礼。

贡礼是赵孝骞派郑春和送来的,东西很多很繁杂,有蜀地的织锦,有江南的苏绣,有汝窑的精瓷,也有亳州的丝帛。

能被选为贡品,进献给宫闱的东西,自然是世上最精美,质量最好的,都是大宋各个地方的特产。

向太后在宫中养尊处优多年,对这些东西自然是不陌生的,唯独今日,她却感到有些烫手。

她知道,这是官家对她无声的催促,是给她的最后一次体面。

方田均税法必须施行,没有任何商量的馀地,而向太后和外戚名下的十二万顷田产,也必须给个交代。

向太后很清楚,官家要推行方田均税法,就必须杀一儆百,找根最硬的骨头啃下去。

太后一家尊贵,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多年来向太后和她的家族确实做得过分了,竟不声不响侵吞圈占了十二万顷田产。

这麽大一只老虎若是打不下去,方田均税法推行天下时,地方上的官员豪强谁会服气?

于情于理,赵孝骞都只能找太后家族开刀。

如今的延福宫里,皇帝和太后之间还能维持最后的体面,二人的恩怨还没有公开化,但向太后已经深刻领教了赵孝骞的手段,她再也不敢天真地以为,自己太后的身份会令赵孝骞有丝毫忌惮。

我给你脸,你才是太后。

我若不想给你脸,你算个什麽东西?

反过来说,我给你的脸,你得小心兜着,别给脸不要脸。

十二万顷田产,这件事不给个交代,过不去的。

此刻向太后眼前的这堆贡礼,便是赵孝骞的最后通牒了。

想到这里,向太后既愤怒,又惊惧,更心急如焚。

家族庞大了,人心离散了,这种触及到族人利益的事,不是她这个太后能做决定的。

为了活命,向太后可以把自己名下的田产全部吐出来,可娘家族人名下的田产呢?

土地可是所有人的命根子,他们怎麽愿意吐出来?

在寝殿内来回踱步,无论面朝哪个方向,向太后都无可避免地看到堆积在殿中的贡礼,越看越刺眼。

终于,向太后停下脚步,咬了咬牙,道:「来人,请本宫的几位族人长辈进宫。」

两个时辰后,七八位老态龙钟的老者蹒跚走进庆寿殿。

老者们先朝向太后行了臣礼,然后向太后又朝几位行晚辈礼。

各自落座后,向太后也没心情寒暄闲聊,索性开门见山。

「诸位长辈,您几位名下的田产,怕是要交还给朝廷了。」

此言一出,这几名老者神情一怔,接着惊愕地对视。

「敢问太后,此为何故?」一名老者沉声问道。

向太后苦笑道:「官家势必推行方田均税法,本宫作为太后当以身作则,咱们家族圈占的田产太多,已被天下人诟言,方田均税法若欲推行,太后的家族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老者冷哼道:「他推他的方田均税,与我向家何干?我们名下的田产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官司无论打到哪里,我们也占着理,更何况你是太后,难不成还有人敢冤枉咱向家不成?」

旁边的几人纷纷附和,一脸的理直气壮。

向太后不由暗暗气苦。

说来向家也算是名门望族,向太后的曾祖父向敏中,真宗年间官至宰相,门下生员故吏上千,谓为一时显赫。

向太后的父亲向经,官至员外郎,知青州事,死后追赠侍中,赐九卿卤簿。

可以说,向太后的家族,至今仍然十分显赫,只要她这个太后在,向家的权势是不会倒的。

可是,权势再大,大得过皇权吗?

向家这几位长辈怕是老糊涂了,或者说,长久的权势熏身,让他们越来越自大了,到现在他们还没搞清楚状况。

现在是皇帝要搞咱们向家啊!

官家就连对她这个太后,都已很不客气了,更何况这些娘家外戚。

向太后垂睑,脸色渐渐冷硬起来。

按理说,她应该站在自己家族这一边,凡事要顾及家族的利益。

可如今赵孝骞等于在她头上悬了一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这个时候,家族利益难道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娘家外戚仗着她太后的权势,在外面跋扈惯了,他们哪里知道宫闱里的凶险,更何况是皇帝亲自动手。

向太后想活命,为了活命,她可以抛掉一切身外物。

但眼前这些外戚不答应,十二万顷田产就到不了位,向太后的危机仍然未能解除。

于是向太后有点急了:「今时不同往日,本宫在官家面前已说不上话了,你们还以为是神宗哲宗年间吗?快醒醒吧!」

「太后这是何意?」

向太后深呼吸,努力平复情绪,道:「官家已经盯上咱家的田产了,十二万顷,这个数字令官家震怒。」

「官家说过要咱们向家交出田产?」

「没说,但……等到他开口直说的那一刻,就不止是交出田产这麽简单了,此事必难善了,甚至会出人命!」

一名老者大怒,拍案道:「欺人太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