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 第517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第517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簡繁轉換
作者:花开花花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04:24:44 来源:源1

第517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第1/2页)

听着马展的描述,杨林不禁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对他来说,只要能让大隋变得更好,那他便愿意尝试。

先前大隋的困境,已经让杨林意识到,想要让大隋维持稳定,甚至是长时间的稳定下去,那就必须求变。

如果杨林不做,那后世之人迟早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杨林来说,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事情。

那他便无怨无悔了。

很快,杨林若有所思道:

“那展儿你的意思,便是从全天下选拔人才,那岂不是要建立科举一般的选拔制度?”

杨林这样说倒也没什么问题,科举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关系到大隋的发展。

但马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

“父王,虽然这二者也有相同之处,但情况又不太一样。

读书人可以根据科举,来排个高低前后,但科研之事却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的能力强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评判。

或许一架耕犁,一项技术的改变,都需要长年累月的钻研,也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用科举之法,自然是不合适的。”

马展认真解释着,他继续说道:

“但是,朝廷统领天下,想要引导此事,却并不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提高这些工匠,或者说科研人员的待遇。

如果只知道模仿的工匠,自然称不上科研人员,唯有那些喜欢钻研,能够开拓进取的人,才当得上这个称号。

天下人都说这些新奇之物乃是奇技淫巧,不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才能出头,做工匠只是贱籍而已。

若是从事这个行业,一样能够获得朝廷认可和赏赐,也能获得天下人的尊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人投身其中。

当有足够的人才加入,那我大隋的发展,也将不再停歇,高歌猛进。”

在讲述之际,马展的脸上亦是浮现期待之色,当初他对杨广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多有不满。

可现在,马展在这个位置上,看到这天下的百姓,他也想多做一些事。

杨林并非愚钝之辈,在马展的讲述下,他很快明白过来。

人皆趋利避害,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但只要有利可图,那就必然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此。

反之,要是工匠以及相关的行业都是贱籍,那这些东西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明白这一点后,杨林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决,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展儿,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此事就交给本王吧,等回去之后,本王便是召集群臣商讨取消贱籍之事。

同时,接下来本王会公布政令,只要我大隋百姓,不论是何等身份,能够研究出对天下有利之物,都将获得朝廷嘉奖。”

马展点了点头,对于杨林这样的想法他很满意。也正因如此,当初马展才会要求,让杨林统领天下。

如果是其他人,马展可不放心。

因为不是谁都能像杨林这般,以大隋利益为先,为了大隋的发展,他也可以殚精竭虑,不惜一切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7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第2/2页)

不过,这件事还没有说完,马展立刻补充道:

“父王,如果只是嘉奖恐怕还不够,因为一项技术的发明创造,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大隋未来的发展和国运。

对于那些贡献足够大的人,除了钱粮赏赐之外,官职,爵位这些,同样可以赏赐,这才是彰显朝廷诚意的关键。”

“官职爵位?”

杨林愣了一下,显然对马展所言有些错愕。

但马展却很坚定,沉声道:

“没错,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那我大隋百姓,又为何不能通过其他道路,为我大隋做贡献,成为朝堂一员?

当然了,因为这些科研人员的任务,不在朝堂治理天下,所以给他们的官职,可以额外创造,只要能表明朝廷重视即可。

相信到时候,我大隋肯定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他们将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为朝廷,为天下人带来更多的变化。

或许有朝一日,父王你也能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往来各地了。”

马展自然知道,以大隋现在的水平,想要研究出这些东西,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可他仍旧这样做了。

多一些期待总归是好的,就算杨林真的无法看到,他的后来人也能看到。

听到此处,杨林的眼睛越发明亮起来,他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就算他不知道所谓的火车和飞机是什么东西,他也能想象的未来大隋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场景。

他又有什么不知足呢?

就这样,杨林立刻做出决断,他认真道:

“展儿你说的没错,本王明白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本王吧!”

杨林自信满满,就算他想要推行新政,取消贱籍,提升工匠或者马展所说的科研人员地位,会面对巨大的阻力,也无关紧要。

因为有马展在此。

那些世家大族,在马展的强势打压下,都只能选择臣服,更何况此事了?

他和马展,属于是互为后盾。

有些事情,正因为有马展存在,才能顺利推行下去。但马展又需要杨林的配合,才能让新政付诸实施,真正改变大隋。

大隋能够恢复如今稳定,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们齐心协力的结果。

话都说到这份上,马展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他很快说道:

“父王做事,儿臣自然放心。”

正当杨林起身,打算赶回府衙办事时,忽然有人匆忙而来,向二人行礼道:

“见过镇国王、靠山王,漠北都护府传来急报。”

“漠北?”

此言一出,杨林和马展皆是神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杨林率先说道:

“急报何在,快给本王看看?”

这士卒不敢怠慢,连忙取出刚送来的急报,递到了杨林手中。

杨林捋了捋思绪,便是认真查看起来,不看不知道,随着消息逐渐映入眼帘之中,杨林的神色不免有些凝重。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马展,不由得好奇问道:

“父王,漠北都护府到底出什么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