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一百二十七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二)

天狼诀2 第一百二十七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二)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2 04:43:35 来源:源1

第一百二十七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二)(第1/2页)

陈小荣完成使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即刻启程返回临安。李新宇派了一队禁军护送他们,还赠送了一批战马和兵器,以示友好。然而,归途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行至河北境内时,遇到了南乾的游骑兵。

这支游骑兵约有百人,个个骑术精湛,手持弯刀,见到陈小荣一行人,便立刻发起了攻击。护送的盛唐禁军虽奋力抵抗,但人数处于劣势,渐渐难以支撑。陈小荣见状,命人将随身携带的文书和礼物藏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然后亲自率军突围。

他手持长枪,身先士卒,与南乾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混战中,一名南乾兵的弯刀朝着他的胸口砍来,陈小荣急忙侧身躲避,却被另一名南乾兵从背后踹倒在地。就在这生死关头,王敬之冲了上来,挡在陈小荣身前,与南乾兵厮杀。李顺也率领几名护卫,拼死掩护陈小荣撤退。

经过一番激战,陈小荣一行人终于突出重围,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护送的禁军死伤过半,王敬之身受重伤,昏迷不醒,李顺也被砍伤了一条腿。陈小荣看着受伤的同伴,心中悲痛不已,他知道,若不是大家拼死保护,他恐怕早已命丧南乾兵之手。

他们不敢停留,带着受伤的同伴,日夜兼程地向南赶路。途中,他们遇到了一支南宋的边防军,才得以安全返回临安。回到临安后,陈小荣立刻进宫,向高宗赵不疑禀报了出使盛唐的经过和结盟的结果。赵不疑听闻结盟成功,大喜过望,对陈小荣大加赞赏,封他为礼部侍郎,并命他负责筹备出兵北伐之事。

然而,陈小荣并未因此而高兴。他深知,宋唐结盟只是抗南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北伐战争将会更加艰难。南乾的实力远胜于宋唐两国,若两国不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恐怕难以击败南乾。而且,盛唐内部对南宋仍有疑虑,若在战争中出现矛盾,结盟随时可能破裂。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小荣积极筹备北伐事宜,与盛唐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两**队的行动。他多次前往江淮前线,视察军队的训练情况,鼓舞士气。然而,南宋的军队长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将领们也大多贪生怕死,不愿北上作战。盛唐方面也出现了问题,李新宇在派遣军队时,对南宋军队处处提防,不愿将主力部队交给南宋将领指挥。

就在宋唐两**队准备会师太原时,南乾又派使者前往临安,向高宗赵不疑求和,许诺只要南宋停止与盛唐结盟,南乾愿意归还淮河以北的部分土地,并减少每年的贡银。赵不疑本就对北伐心存疑虑,听到南乾的求和条件后,便动摇了,想要放弃结盟,与南乾议和。

陈小荣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多次进宫劝谏赵不疑:“陛下,南乾向来言而无信,此次求和只是缓兵之计。若陛下此时放弃结盟,与南乾议和,不仅会失信于盛唐,还会让南乾得以喘息,日后南乾必将再次南下,攻打我朝。陛下千万不能被南乾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啊!”

然而,赵不疑心意已决,他认为南宋的实力不足以与南乾抗衡,与其冒险北伐,不如接受南乾的求和条件,保住江南的安稳。他不顾陈小荣的反对,下令停止北伐筹备,并派使者前往南乾议和。

陈小荣见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心中悲愤交加,却又无能为力。他知道,南宋失去了这次抗南乾的大好机会,日后必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他自己,也因反对议和,被赵不疑贬为地方知州,离开了临安的政治中心。

陈小荣被贬到江南的一个小州担任知州,这里远离战火,风景秀丽,但他却无心欣赏。他时常站在江边,望着北方,心中牵挂着抗南乾大业和国家的命运。他听说,盛唐因南宋单方面撕毁盟约,大怒之下,独自出兵北伐南乾,却因兵力不足,在太原城下被南乾军击败,损失惨重。此后,盛唐国力大损,再也无力北伐,只能固守中原,与南乾形成对峙之势。

而南宋,虽然与南乾达成了议和,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但南乾并未遵守承诺,不仅没有归还淮河以北的土地,反而增加了每年的贡银。南宋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怨声载道。高宗赵不疑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朝中奸臣当道,政治**不堪。

陈小荣在地方上尽职尽责,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努力改善当地的民生。他还时常召集当地的文人雅士,谈论国事,抒发自己的忧思。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却引起了朝中奸臣的不满,他们多次向赵不疑进谗言,诬陷陈小荣勾结盛唐,图谋不轨。赵不疑虽未加罪于他,但也对他更加疏远。

被贬至越州的第三年,陈小荣已鬓角染霜。越州虽地处江南腹地,远离宋南乾交战的前线,却也难逃乱世的阴霾。城中粮价一日三涨,流民顺着鉴湖沿岸的官道涌入,饿死的孩童尸体时常漂浮在湖面上,被往来的乌篷船桨划开,留下一道浑浊的水痕。

这日清晨,陈小荣刚在州衙处理完流民安置的文书,州通判周显便带着两名身着锦袍的官员闯进大堂。周显是当朝宰相秦桧的门生,自陈小荣被贬到越州,便处处与其作对,此刻他脸上堆着假笑,指着身后两人道:“陈知州,这位是京城来的转运使王大人,这位是户部主事李大人,特来核查越州的粮库账目。”

陈小荣起身拱手,心中却泛起警惕。越州粮库由周显分管,账目混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如今京城突然派人核查,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果然,王大人接过周显递来的账册,翻了几页便拍案怒斥:“陈小荣!越州账册上记载的存粮与实际库存相差三千石,你竟敢私吞军粮,该当何罪?”

“大人明察!”陈小荣上前一步,将一份流民安置名册递过去,“去年秋冬之际,越州遭遇水灾,数千流民涌入城中,下官为安抚百姓,只得挪用部分存粮赈灾,此事已上报户部,只是尚未收到批复。”李大人接过名册,草草扫了几眼,冷笑道:“一派胡言!赈灾需有朝廷勘合,你私自挪用粮库,便是欺君罔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七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二)(第2/2页)

周显在一旁煽风点火:“王大人、李大人有所不知,这陈小荣当年在盛唐为使时,便与盛唐宰相张镐过从甚密,如今私吞军粮,说不定是想勾结盛唐,图谋不轨啊!”这话如同一把尖刀,直戳陈小荣的痛处。他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周通判休要血口喷人!我陈小荣忠心报国,绝无半点通敌之心!”

争吵间,州衙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驿卒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手中举着一份染血的文书:“陈知州!不好了!鉴湖西岸发现一队盛唐骑兵,他们……他们还带着您当年出使盛唐时的信物!”陈小荣心中一沉,他认出那信物是当年张镐赠予的玉牌,如今盛唐骑兵突然带着玉牌出现在越州,无疑是将他推向了“通敌”的深渊。

王大人当即下令:“来人!将陈小荣拿下,打入大牢,待查明通敌真相后再行处置!”两名衙役上前,就要捆绑陈小荣。陈小荣挣脱开来,目光如炬地盯着众人:“我身正不怕影子斜!盛唐骑兵之事定有蹊跷,若你们此刻将我定罪,便是中了他人的圈套!”可没人听他辩解,衙役们强行将他押入大牢,沉重的铁门“哐当”一声关上,将他与外界彻底隔绝。

越州大牢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青苔,角落里堆放着发霉的稻草。陈小荣被关在最深处的牢房,手脚都戴着镣铐,每走一步都发出“哗啦”的声响。夜幕降临,牢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提着食盒,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牢房外。

“陈大人别来无恙?”男子压低声音,从食盒中取出一把钥匙,打开了牢门。陈小荣认出他是当年盛唐禁军的校尉赵毅,曾在汴梁驿馆刺杀事件中保护过自己。“赵校尉,你为何会在此地?”陈小荣疑惑地问道。赵毅将食盒递给陈小荣,叹道:“大人有所不知,自南宋撕毁盟约后,我朝皇帝李烨便一直忧心南乾南下,此次派我前来,是想告知大人一件大事——南乾已与西凉结盟,计划明年开春从东西两路夹击南宋,越州正是西路军的必经之地。”

陈小荣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险些掉在地上:“南乾竟与西凉结盟?此事当真?”赵毅点头道:“千真万确。我朝细作在南乾上京亲眼目睹乾凉两国签订盟约,还带回了盟约副本。此次我带着大人的玉牌前来,本是想与大人商议应对之策,却没想到大人竟身陷囹圄。”

“周显与京城来的官员定是受了秦桧的指使,想借此事除掉我。”陈小荣咬牙道,“如今越州粮库空虚,流民遍地,若南乾大军真的南下,越州必破无疑。赵校尉,你能否帮我将消息传递给临安的兵部侍郎张浚?他是少数主张抗南乾的大臣,定会相信我的话。”

赵毅面露难色:“临安城守卫森严,秦桧又派人四处监视主张抗南乾的官员,我恐怕难以接近张侍郎。不过,我可以将乾凉结盟的副本交给大人,大人若能设法将副本送出大牢,或许还有转机。”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纸,递给陈小荣,“这是盟约副本,上面有南乾皇帝和西凉皇帝的印玺,绝无虚假。大人多保重,我会在外接应你。”说完,赵毅便迅速离开了牢房,仿佛从未出现过。

陈小荣将羊皮纸藏在稻草堆下,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是南宋最后的机会,若不能及时将消息传递出去,不仅越州百姓会惨遭涂炭,整个南宋都将陷入灭顶之灾。可他被关在大牢中,四周都是周显的人,如何才能将消息送出呢?

次日清晨,牢卒送饭时,陈小荣故意打翻了饭碗,与牢卒发生争执。吵闹声引来了负责看守大牢的狱卒头目,此人是周显的亲信,平日里对陈小荣百般刁难。“大胆陈小荣,竟敢在大牢中撒野!”头目扬起鞭子,就要抽打陈小荣。陈小荣趁机压低声音,对他说:“头目且慢,我有一事相告。周通判私吞粮库的三千石粮食,都藏在他城外的庄园中,若你能帮我将一封信送出大牢,我便告诉你粮食的具体位置,到时候你不仅能得到赏赐,还能扳倒周通判,取而代之。”

头目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他早就对周显的位置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你此话当真?”头目停下手中的鞭子,疑惑地问道。陈小荣点头道:“绝无虚言。我只需你将这封信交给城外鉴湖边上的流民首领刘七,他是我的旧部,定会将消息传递给临安的官员。事成之后,我保证你能得到你想要的。”

头目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答应了陈小荣的请求。陈小荣从稻草堆下取出羊皮纸,将其裹在布条中,写下一封书信,一并交给头目。头目趁着换班的机会,悄悄离开了大牢,前往鉴湖边上寻找刘七。

刘七本是南宋的一名士兵,因不满朝廷的议和政策,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士兵和流民在鉴湖边上落草,平日里靠劫富济贫为生,与陈小荣素有往来。当他收到书信和羊皮纸后,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连夜召集手下,决定亲自前往临安,将消息传递给张浚。

然而,就在刘七准备出发时,周显的人却突然包围了流民的营地。原来,头目在离开大牢后,担心事情败露,竟向周显告了密。周显得知陈小荣想传递消息,立刻派人前来抓捕刘七,抢夺羊皮纸。“刘七,速速交出陈小荣给你的东西,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周显骑着马,站在营地外,嚣张地喊道。

刘七将羊皮纸藏在一名流民孩童的身上,然后手持长枪,带领手下与周显的人展开厮杀。流民们虽没有精良的武器,但个个奋勇杀敌,凭借着地形优势,与周显的人僵持不下。激战中,刘七瞅准机会,带着几名亲信突围而出,朝着临安的方向疾驰而去。周显见状,气急败坏地下令:“给我追!一定要抓住刘七,夺回羊皮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