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天狼诀2 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2 04:43:35 来源:源1

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第1/2页)

刘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临安。他不敢耽搁,立刻前往兵部侍郎张浚的府邸。张浚听闻刘七是陈小荣派来的,且有重要消息禀报,便立刻接见了他。当刘七将羊皮纸和书信交给张浚后,张浚看完,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乾凉结盟,夹击南宋,此事非同小可!”张浚急忙进宫,将消息禀报给高宗赵不疑。

赵不疑看完羊皮纸,吓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南乾竟会与西凉结盟,更没想到南宋已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张爱卿,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赵不疑慌乱地问道。张浚躬身道:“陛下,如今唯有立刻释放陈小荣,让他回到越州主持防务,并派大军增援越州,同时与盛唐重新结盟,共同抗击乾凉联军。若再迟疑,后果不堪设想!”

可就在此时,秦桧却站出来反对:“陛下,陈小荣通敌之事尚未查明,若贸然释放他,恐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而且,盛唐与我朝已有嫌隙,如今再想结盟,恐怕难如登天。依臣之见,不如派使者前往南乾议和,答应南乾的条件,以换取和平。”

“秦桧!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张浚怒不可遏,“南乾向来言而无信,此次若再议和,只会让南乾得寸进尺,最终亡国!”两人在朝堂上争执不休,赵不疑犹豫不决,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越州的局势已愈发危急。周显因未能抓住刘七,迁怒于陈小荣,下令将他从大牢中提出,准备押往刑场处决,以“通敌”的罪名斩立决。刑场上,陈小荣被绑在柱子上,周围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周显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陈小荣勾结盛唐,私吞军粮,今日我奉旨将其处决,以儆效尤!”

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驿卒骑马飞奔而来,手持高宗的圣旨,高声喊道:“陛下有旨!即刻释放陈小荣,恢复其越州知州之职,主持越州防务!不得有误!”周显脸色煞白,他没想到高宗竟会突然改变主意,释放陈小荣。但圣旨在前,他不敢违抗,只能下令将陈小荣松绑。

陈小荣接过圣旨,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是张浚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结果,也是南宋最后的希望。他立刻赶回州衙,召集越州的官员和将领,商议防务之事。“如今乾凉联军即将南下,越州兵力空虚,我们必须尽快加固城防,召集流民中的青壮参军,同时派人前往盛唐,请求他们出兵支援。”陈小荣对众人说道。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开始各司其职,加固城防的加固城防,招募士兵的招募士兵。陈小荣则亲自写信给盛唐皇帝李新宇,请求盛唐出兵支援,并承诺若此次能击退乾凉联军,南宋愿意重新与盛唐结盟,共同抗击南乾。

半个月后,盛唐的援军终于抵达越州。率领援军的是盛唐的大将军李光弼,他曾在太原之战中大败南乾军,是盛唐著名的抗南乾将领。李光弼见到陈小荣后,开门见山地说:“陈大人,我朝皇帝已答应出兵支援,但也有一个条件——此次抗击乾凉联军,由我朝军队主导,南宋军队需听从我朝的指挥。”

陈小荣毫不犹豫地答应:“只要能击退乾凉联军,保卫越州百姓,我朝军队愿意听从李将军的指挥。”李光弼满意地点点头,开始部署防务。他将盛唐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驻守越州城外的制高点,一部分在鉴湖沿岸布防,还有一部分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处。南宋军队则负责加固城防,运送粮草,协助盛唐军队防守。

几日后,乾凉联军果然抵达越州城下。南乾军将领耶律不歌骑着马,站在阵前,高声喊道:“陈小荣,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否则我攻破城池后,定将你等斩尽杀绝!”陈小荣站在城楼上,冷笑道:“耶律不歌,你勾结西凉,侵犯我大宋领土,今日我定要让你尝尝我宋唐联军的厉害!”

耶律不歌大怒,下令攻城。南乾军士兵推着云梯,朝着城墙冲来,西凉军队则在一旁射箭掩护。城楼上的宋唐联军奋勇抵抗,弓箭、滚石、热油纷纷朝着南乾军士兵砸去,城下瞬间堆满了尸体。李光弼亲自指挥盛唐军队,利用火炮轰击南乾军的阵地,南乾军士兵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撤退。

接下来的几日,乾凉联军多次攻城,但都被宋唐联军击退。耶律不歌见越州久攻不下,心中焦急,决定改变战术,派一部分军队绕过越州,进攻临安,逼迫宋唐联军回援。李光弼识破了耶律不歌的计谋,派陈小荣率领南宋军队驻守越州,自己则率领盛唐的机动部队,追击南乾军的迂回部队。

陈小荣深知责任重大,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南宋军队防守。南乾军趁机再次攻城,攻势比以往更加猛烈。城墙上的南宋士兵伤亡惨重,城墙也被南乾军的火炮轰出了几个缺口。就在这危急关头,刘七率领流民组成的义军赶来支援,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冲向南乾军士兵,与南乾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流民义军的加入,给南宋军队注入了新的力量。陈小荣见状,亲自率领一队士兵,从城门杀出,与南乾军展开巷战。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陈小荣手持长枪,奋勇杀敌,身上多处受伤,但他依旧坚持战斗,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与此同时,李光弼率领的盛唐机动部队在临安城外与南乾军的迂回部队相遇。李光弼利用地形优势,将南乾军引入一处山谷,然后下令封锁山谷两端,用火炮和弓箭轰击南乾军。南乾军士兵被困在山谷中,进退两难,死伤无数。耶律不歌得知迂回部队被围,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撤军,回援迂回部队。

陈小荣见南乾军撤退,立刻率领宋唐联军追击。南乾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溃逃。宋唐联军乘胜追击,斩杀南乾军士兵数万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耶律不歌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南乾,西凉军队也随之撤退。

越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越州百姓欢呼雀跃,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陈小荣和李光弼站在城楼上,看着欢庆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越州,也为南宋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战后,陈小荣派人将胜利的消息禀报给高宗赵不疑,并再次请求与盛唐重新结盟。赵不疑收到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使者前往盛唐,与李新宇商议结盟之事。李新宇见南宋有抗南乾的决心,且宋唐联军在越州保卫战中配合默契,便答应了重新结盟的请求。两国签订盟约,约定共同抗击乾凉联军,平分南乾的领土。

陈小荣因在越州保卫战中立下大功,被高宗召回临安,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全国的军事防务。他回到临安后,积极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与盛唐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两国的军事行动,为抗击乾凉联军做准备。

然而,南乾和西凉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在越州保卫战中遭受重创,但仍有很强的实力。耶律不歌回到南乾后,积极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南下。西凉也在暗中扩充兵力,等待时机。南宋和盛唐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

陈小荣站在临安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绝不会退缩。他将带领南宋军队,与盛唐联手,共同抗击乾凉联军,保卫中原的故土,恢复大宋的河山。

越州保卫战结束后三月,陈小荣奉高宗之命,再次出使盛唐都城汴梁。此次出行,他不仅要敲定宋唐联军南征的具体部署,更要解决两军粮草调配的争议——自盟约重启,盛唐始终以“南宋战力较弱”为由,要求南宋承担七成粮草供应,这对刚经历战乱的南宋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汴梁城的秋意比江南更浓,朱雀大街两侧的梧桐叶已染成金黄,却挡不住街头士兵们急促的步伐。盛唐将全国精锐集结于汴梁周边,城墙上新增的火炮阵列泛着冷光,处处透着备战的紧张。陈小荣一行刚到驿馆,便被盛唐枢密使郭子仪请往枢密院,不同于上次的轻视,此次郭子仪竟亲自在府门外等候,只是眉宇间的凝重难掩。

“陈大人,越州一战,你以流民义军破南乾军队,这份胆识,郭某佩服。”郭子仪引着陈小荣步入议事厅,厅内已坐满盛唐将领,目光齐刷刷落在陈小荣身上,有赞许,更多的却是审视。主位上,盛唐皇帝李新宇身着戎装,比去年相见时多了几分锐气,他开门见山:“今日请陈大人前来,是要定南征之策。我朝计划下月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光弼将军率领,从太原攻南乾西京大同;另一路由我亲自领兵,直取南乾南京开封。宋廷需派五万兵马,从江淮北上,牵制南乾东路军,同时将粮草准时运至汴梁粮仓,此事能否办到?”

陈小荣心中一紧,五万兵马已是南宋可调动兵力的三成,而粮草供应更是难题——越州战后,江南粮库空虚,若强行征集,恐引发民变。他定了定神,拱手道:“陛下,五万兵马我朝可凑齐,但粮草供应需容我辩解。江南近年遭水灾、战乱,百姓已无余粮,若承担七成粮草,恐难按时交付。依臣之见,可按两军兵力比例分摊,宋唐各担五成,同时开放两国边境互市,南宋以丝绸、茶叶换取盛唐粮食,既解燃眉之急,也能长久保障军需。”

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议论声。盛唐将领秦昊猛地拍案:“陈小荣,你这是故意推诿!越州一战若不是我朝援军,南宋早已丢了半壁江山,如今让你们多担些粮草,竟还讨价还价!”秦昊是盛唐主战派核心,素来轻视南宋,此番话瞬间点燃火药桶,几名将领纷纷附和,指责南宋“忘恩负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第2/2页)

陈小荣毫不退让,直视秦昊道:“秦将军此言差矣。宋唐结盟,本是平等合作,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越州之战,我朝流民义军伤亡逾万,江南百姓捐粮捐钱,亦付出巨大代价。若只谈盛唐之功,不提南宋牺牲,何来‘盟约’可言?”他从怀中取出江南粮价清单与流民安置册,递至李新宇面前:“陛下可看,江南粮价已涨至战前三倍,多地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强行征粮,恐激起民变,届时不仅粮草难供,南宋内部动荡,反而会拖累南征大计。”

李新宇翻看清单,眉头越皱越紧。郭子仪见状,适时开口:“陛下,陈大人所言有理。粮草之事若处理不当,确实会动摇根基。臣以为,可先按五成比例分摊,同时派官员前往江南,协助南宋疏通粮道,开放互市之事也可试行。”李新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就依郭枢密使所言。陈大人,五万兵马与粮草需在下月十五日前抵达汴梁,切勿延误。”陈小荣松了口气,躬身应下,却未察觉秦昊眼中闪过的冷光。

离开枢密院,陈小荣即刻派人回南宋传信,催促兵马与粮草筹备,自己则留在汴梁,协调粮草运输路线。按照约定,南宋粮草将从江淮经黄河水运至汴梁,盛唐需派船队护送。可三日后,负责护送的盛唐将领却突然换成了秦昊的部将吴谦——此人素来蛮横,与秦昊一样敌视南宋,陈小荣心中隐隐不安,却也只能叮嘱随行的南宋粮官小心应对。

半月后,陈小荣接到急报:粮船行至黄河中段时,遭“水匪”袭击,三船粮草被劫,两名南宋粮官遇害。他急忙赶往汴梁码头,只见归来的粮船伤痕累累,船夫们惊魂未定,南宋粮官李福浑身是血,跪在地上哭诉:“陈大人,那些根本不是水匪!他们身着盛唐军服,行动有序,分明是故意劫粮!吴谦将军不仅不阻拦,反而率军退至下游,眼睁睁看着粮船被劫!”

陈小荣心头一震,立刻前往枢密院找郭子仪。刚到府门外,便见秦昊与吴谦并肩走出,秦昊冷笑:“陈大人这是来告状的?不过是些水匪劫粮,竟要惊动枢密院,南宋怎如此不堪?”陈小荣强压怒火:“秦将军,粮船遇袭时,吴谦将军的船队就在附近,为何不救援?况且‘水匪’身着盛唐军服,此事定有蹊跷,还请郭枢密使彻查!”

郭子仪将陈小荣请入府中,叹道:“陈大人,实不相瞒,秦将军已向陛下进言,称是南宋粮官私通水匪,监守自盗。陛下虽未轻信,但朝中非议颇多,若无证据,恐难彻查。”陈小荣深知秦昊是要借此破坏盟约,若不能自证清白,不仅粮草之事会被刁难,南征大计也可能泡汤。他沉思片刻,道:“郭枢密使,能否借我一队人马?我亲自前往事发地,定能找到证据。”

次日,陈小荣带着二十名亲信,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至事发水域,岸边芦苇丛中仍留有打斗痕迹,他命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浅滩发现几具“水匪”尸体——他们的军服虽被涂改,但领口处仍绣着盛唐禁军的徽记,腰间还挂着秦昊部将的令牌。陈小荣心中一喜,正欲带人将尸体带回汴梁,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吴谦率领数百骑兵疾驰而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陈小荣,竟敢私闯禁地,还想伪造证据污蔑我朝将领,今日定要将你拿下!”吴谦手持长枪,下令进攻。陈小荣等人虽奋勇抵抗,但兵力悬殊,很快便被逼至黄河边。危急时刻,远处传来一阵号角声,郭子仪率领禁军及时赶到,喝止了吴谦:“吴将军,陛下有旨,命你即刻回营待查,不得阻拦陈大人!”吴谦脸色煞白,只得悻悻撤军。

回到汴梁,陈小荣将“水匪”尸体与令牌呈给李新宇,真相大白。李新宇震怒,下令将吴谦革职查办,秦昊也因“治军不严”被训斥。经此一事,李新宇对陈小荣多了几分信任,南征部署得以继续推进。可陈小荣深知,秦昊等主战派并未善罢甘休,未来的阻碍恐怕只会更多。

距离南征仅剩十日,汴梁城外的联军大营已集结二十万兵马。宋唐将领每日召开军事会议,敲定战术细节,可分歧却在此时凸显——盛唐计划集中兵力直取开封,一举摧毁南乾在中原的统治中心;而陈小荣则认为,南乾东路军仍驻守山东,若贸然进攻开封,恐遭东路军偷袭,建议先派部分兵力牵制山东南乾军队,再全力攻打开封。

“陈小荣,你这是畏敌怯战!”军事会议上,秦昊再次发难,“我朝大军已备好,只需一举拿下开封,南乾必乱,山东南乾军队不足为惧!你南宋军队本就战力薄弱,若分兵牵制,只会分散兵力!”南宋将领张宪立刻反驳:“秦将军此言太过自负!山东南乾军队有五万之众,若不牵制,待我军攻打开封时,他们从背后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争执不下,李新宇看向郭子仪与陈小荣,等待两人表态。郭子仪沉吟道:“陛下,陈大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山东南乾军队虽不如我朝精锐,但突袭之患不可不防。依臣之见,可派两万骑兵,由秦将军率领,前往山东牵制南乾军队,主力部队仍按原计划攻打开封。”秦昊闻言,脸色铁青——他本想率军参与主攻,立下定国之功,如今却要被派去牵制偏师。

陈小荣看出秦昊的不满,补充道:“秦将军若能牵制住山东南乾军队,便是大功一件。待攻克开封后,我朝愿将缴获的南乾珍宝,分三成给秦将军的部队。”秦昊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却仍不甘:“若我去了山东,开封之战的功劳岂不全归他人?”李新宇见状,沉声道:“秦将军,南征是为恢复中原,而非争功夺利。若你不愿前往,朕便另派他人。”秦昊不敢违逆,只得悻悻领命。

可谁也没想到,秦昊虽领命,却暗中做了手脚。他率两万骑兵离开汴梁后,并未前往山东,而是故意放慢行军速度,还派人向山东南乾军队透露联军动向。陈小荣得知后,心急如焚——若南乾军队提前知晓计划,不仅牵制任务失败,攻打开封的主力部队也会陷入险境。他立刻向李新宇请命,亲自前往山东,督促秦昊出兵。

李新宇犹豫再三,最终同意:“陈大人,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让秦昊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切勿延误南征大计。”陈小荣领命,即刻率轻骑追赶秦昊。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去,不仅要面对秦昊的刁难,还要遭遇南乾的伏兵,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第十六章绝地反击

陈小荣率轻骑追了三日,终于在山东境内追上秦昊的部队。此时秦昊正驻军于一座小镇,每日饮酒作乐,丝毫没有进军的打算。陈小荣闯入营帐,见秦昊正与部将猜拳,怒声道:“秦将军,陛下命你牵制山东南乾军队,你却在此饮酒作乐,若误了南征大计,你担待得起吗?”

秦昊斜睨着他,不屑道:“陈小荣,这里是我军营地,轮不到你一个南宋使者指手画脚。山东南乾军队早已察觉我军动向,如今固守城池,我若贸然进攻,只会损兵折将,不如在此休整,等待时机。”陈小荣知道他是故意拖延,拿出李新宇的手谕:“陛下有旨,若你拒不进兵,便革去你的兵权,由我暂代指挥。你若再拖延,休怪我不客气!”

秦昊见手谕,脸色骤变,却仍不甘示弱:“你不过是个南宋使者,怎敢指挥我朝军队?若你能打赢南乾军队,我便听你的!”陈小荣毫不退让:“好!明日我便率军攻打南乾军队驻守的济州城,若我能破城,你需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若我不能,任凭你处置!”

次日清晨,陈小荣挑选五千精锐,直奔济州城。济州城南乾军队守将耶律亮早已接到秦昊密报,设下伏兵,待陈小荣部队入城后,立刻关闭城门,四面围攻。宋军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张宪也身负重伤。陈小荣沉着指挥,命士兵依托街巷抵抗,同时派人突围,向秦昊求援。

可秦昊却在营中坐视不理,部将劝他出兵,他却冷笑道:“让他吃些苦头也好,免得以为我朝军队好指挥。”直到日落时分,济州城内的宋军已不足两千,陈小荣也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郭子仪竟亲自率军赶来,他得知秦昊拖延军情,担心陈小荣出事,便星夜驰援。

郭子仪的援军一到,战局立刻逆转。南乾军队腹背受敌,耶律亮只得率军突围,济州城被攻克。秦昊见郭子仪到来,再也不敢嚣张,只得低头认错。郭子仪怒斥秦昊:“若不是陈大人拼死抵抗,若不是我及时赶到,济州之战早已惨败,南征大计也会毁于你手!陛下若知晓,定斩不饶!”

经此一事,秦昊虽未被革职,却也收敛了许多,乖乖按计划牵制山东南乾军队。陈小荣虽受伤,却也用行动赢得了盛唐将士的尊重。回到汴梁后,李新宇亲自探望陈小荣,感慨道:“陈大人,此次若不是你,南征恐难成行。宋唐结盟,有你这样的使者,是两国之幸。”

陈小荣躬身道:“陛下过奖。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南征成功,还需两国将士同心协力。”此时的他,心中虽仍有担忧,却也多了几分信心——只要宋唐能摒弃分歧,携手抗金,恢复中原故土,或许并非遥不可及。而一场决定四国命运的南征之战,也即将在开封城外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