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一百二十三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七)

天狼诀2 第一百二十三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七)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2 04:43:35 来源:源1

第一百二十三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七)(第1/2页)

他摸了摸口袋,只有三文钱。他有些窘迫地笑了笑:“今日没带够钱,明日再买吧。”

小姑娘却把一朵最大的栀子花递了过来:“送给相公吧,我娘说,读书人都喜欢香的东西。”

萧琰生愣住了,接过那朵栀子花,花瓣上还带着水珠,清香扑鼻。“谢谢你。”他轻声道。

小姑娘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缺了的门牙:“不客气!”说完,便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他把栀子花凑近鼻尖,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清香仿佛钻进了心底,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

那笛声很轻,很柔,像是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涟漪,又像是情人在耳边的低语。调子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他循着笛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艘画舫上,一个穿着素白衣裙的女子正凭栏而立,手里握着一支玉笛。她的长发被风吹起,拂过脸颊,看不清容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冷。

画舫随着水波轻轻摇晃,笛声也跟着起伏,带着些微的惆怅。

萧琰生看得有些痴了。他想起汴京的上元节,也曾在画舫上听过这样的笛声,只是那时的笛声里,满是喧闹与繁华,不像此刻,带着些微的孤寂。

笛声渐渐停了。那女子转过身,似乎朝他这边望了一眼,然后便走进了船舱。

萧琰生这才回过神来,发现手里的栀子花不知何时已经蔫了。他有些怅然地把花扔进江里,看着它随着水流,慢慢漂向远方。

回到文宝斋时,王老板正在柜台后算账。见他回来,抬头道:“萧相公,今日有位客人来找你。”

“找我?”萧琰生有些意外。

“是啊,”王老板点点头,“是位年轻的公子,说有要事相商。我让他明日再来。”

萧琰生心里纳闷,他在大渊没认识什么人,会是谁找他呢?

第二天一早,那位年轻公子就来了。

他穿着一件湖蓝色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把玩着一把折扇,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只是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在下苏慕言,见过萧相公。”年轻公子拱手道,声音有些沙哑。

“苏公子客气了。”萧琰生回礼,“不知苏公子找在下,有何要事?”

“萧相公的字,在下昨日有幸得见,”苏慕言开门见山,“实在是仰慕得很。在下想请萧相公代笔,写一封书信。”

“代写书信,本是常事,”萧琰生有些疑惑,“苏公子为何不找旁人,偏偏找我?”

苏慕言苦笑了一下:“不瞒萧相公说,这封信,关系重大,不能有半点差池。在下听说萧相公不仅字写得好,为人也极是可靠,所以才冒昧前来。”

萧琰生沉吟片刻:“不知是写给谁的?”

“家母。”苏慕言的声音低了些,“家母卧病在床,思念家父得紧。家父……家父去年去了岭南,至今未归,也没有书信传来。家母每日以泪洗面,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下想……想请萧相公模仿家父的笔迹,写一封家书,好让家母安心。”

萧琰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他皱了皱眉:“苏公子,模仿他人笔迹,乃是欺瞒之举,在下不敢从命。”

“萧相公,”苏慕言急忙道,“在下并非有意欺瞒,实在是无奈之举。家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只要能让她安心,在下愿意出十倍的价钱!”

萧琰生摇了摇头:“并非钱的问题。苏公子,孝道有多种,欺瞒却不是其中一种。若是令堂日后得知真相,怕是会更加伤心。”

苏慕言的脸色黯淡下来,沉默了许久,才低声道:“萧相公说的是。是在下糊涂了。”他顿了顿,又道,“只是……家父久去不归,音信全无,家母日夜思念,在下实在是束手无策。”

萧琰生看着他焦急的样子,心里有些不忍:“苏公子,令尊去岭南做什么?为何会久去不归?”

苏慕言叹了口气:“家父是个商人,去年去岭南贩卖茶叶,本来说好半年就回来,可谁知……”他哽咽了一下,“至今杳无音信。有人说他遇上了海盗,也有人说他在岭南得了重病……在下派人去找了好几次,都没有消息。”

萧琰生沉默了。这乱世之中,多少人骨肉分离,生死不知。他想起自己的父亲,虽然严厉,却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为他操心。

“苏公子,”他开口道,“模仿笔迹,在下确实不能从命。但若是苏公子信得过在下,在下可以代笔,写一封劝慰令堂的书信。不必模仿令尊的笔迹,只以苏公子的名义,说说对家父的思念,讲讲家里的近况,或许能让令堂宽心些。”

苏慕言眼睛一亮:“多谢萧相公!多谢萧相公!”

萧琰生取来纸笔,让苏慕言说说家里的近况,还有他父亲的一些喜好。苏慕言一一说来,言语间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

萧琰生听着,心里渐渐有了谱。他提笔写道:“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日天气转凉,母亲身体是否安康?……父亲离家已有年余,儿日夜思念,想必父亲亦念及家中。儿每日打理生意,虽有些辛苦,却也安稳。前日家中的桂花开了,香气满院,儿想起父亲最爱桂花酒,便酿了几坛,待父亲归来,便可畅饮……”

他的笔触温和,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苏慕言站在一旁看着,不知不觉间,眼眶已经红了。

写完信,萧琰生把信笺吹干,递给苏慕言。“苏公子看看,是否合意?”

苏慕言接过信,颤抖着声音读了一遍,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好,好……多谢萧相公,这封信,比我自己写的还要好。”

他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约莫有五两重,递给萧琰生:“萧相公,这点心意,还请收下。”

萧琰生连忙推辞:“苏公子,不过是一封信而已,不必如此。”

“萧相公若是不收,便是看不起在下了。”苏慕言把银子塞进他手里,“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在下帮忙的地方,萧相公尽管开口。”

萧琰生无奈,只好收下银子。“多谢苏公子。”

苏慕言又谢了几次,才拿着信匆匆离去。

王老板在一旁看了,笑着道:“萧相公这字,还真是值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三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七)(第2/2页)

萧琰生笑了笑,把银子收进怀里。他看着那锭银子,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他写的是安慰人的话,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呢?

自那日后,苏慕言时常来文宝斋坐坐。有时是买些笔墨纸砚,有时只是来和萧琰生聊聊天。

通过聊天,萧琰生得知,苏家是大渊的望族,世代经商,主要做茶叶和丝绸的生意。苏慕言的父亲苏长风,是个极有胆识的商人,不仅在江南一带颇有声望,还与京城的一些官员有往来。

“说起来,家父还认识令尊呢。”一日,苏慕言忽然说道。

萧琰生愣了一下:“令尊认识家父?”

“是啊,”苏慕言点头,“家父说,当年在汴京,曾与萧御史共事过一段时间。说萧御史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是个难得的好官。”

萧琰生心里一震。他的父亲萧仲淹,曾任御史中丞,因弹劾权贵被贬斥,如今赋闲在家。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苏长风竟然知道,还说与父亲共事过,这让他很是意外。

“苏伯父……是在汴京做什么?”他试探着问。

“家父那时在汴京开了家绸缎庄,”苏慕言解释道,“时常要与官府打交道,所以认识了不少官员。萧御史为人清正,家父很是敬重。”

萧琰生点了点头,心里却更加疑惑。父亲从未跟他提起过认识一个叫苏长风的商人。

“对了,萧相公,”苏慕言像是想起了什么,“明日是我家的家宴,不知萧相公是否有空?家父虽然不在,但家母说,想请些朋友来热闹热闹。萧相公若是不嫌弃,就请赏光。”

萧琰生有些犹豫。他不太习惯参加这种热闹的场合。

“萧相公不必拘谨,”苏慕言看出了他的顾虑,“都是些熟人,随便聊聊而已。再说,家母听了萧相公写的信,很是感激,说一定要见见你。”

盛情难却,萧琰生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傍晚,苏慕言派了马车来接萧琰生。苏家的府邸在大渊的城西,是一座气派的宅院,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朱漆大门上挂着“苏府”的匾额。

进了府,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花园。花园里张灯结彩,摆着几张圆桌,已经有不少人在了。男女老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苏慕言把萧琰生介绍给众人。大家听说他是汴京来的书生,都很客气。

“这位就是萧相公吧?”一个穿着华丽的中年妇人走了过来,面容憔悴,但眼神很温和,想必就是苏慕言的母亲。

“见过苏夫人。”萧琰生拱手道。

“萧相公不必多礼,”苏夫人笑着说,“多谢萧相公那日写的信,让我这老婆子宽心了不少。”

“夫人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萧相公快请坐,”苏夫人拉着他的手,走到一张桌子旁,“尝尝我们家厨子做的菜,都是些江南的家常菜,不知合不合萧相公的口味。”

席间的菜肴很丰盛,有清蒸鲥鱼、松鼠鳜鱼、龙井虾仁,还有一些萧琰生叫不上名字的点心。大家推杯换盏,气氛很是热烈。

萧琰生不太会喝酒,几杯下肚,就有些头晕了。他起身想去花园里透透气,苏慕言跟了出来。

“萧相公,还好吧?”

“没事,只是有些头晕。”萧琰生笑了笑。

两人在花园里慢慢走着,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泛着一层银辉。

“萧相公,”苏慕言忽然开口,“家父的事,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我想亲自去岭南一趟,找找他。”

萧琰生愣了一下:“苏公子要去岭南?那里路途遥远,而且……”

“我知道路途遥远,也知道可能会有危险,”苏慕言打断他,“但我不能就这样等着。家父若是真的出事了,我也要把他的尸骨带回家。若是他还活着,我更要去接他回来。”

萧琰生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有些敬佩。“苏公子有这份孝心,实在难得。不知打算何时动身?”

“再过几日吧,”苏慕言叹了口气,“我想把家里的事安排妥当再走。只是家母这边……”

“苏夫人是明事理的人,想必会理解苏公子的。”

两人沉默地走了一会儿,苏慕言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假山:“萧相公,你看那里。”

萧琰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假山后面,隐约有两个人影。月光下,能看到其中一个是女子,穿着素白衣裙,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

“那是……”

“是我妹妹,苏晚晴。”苏慕言解释道,“她性子有些孤僻,不太喜欢热闹,总是一个人待着。”

萧琰生想起那日在码头画舫上见到的女子,心里忽然一动。“令妹……会吹笛吗?”

苏慕言愣了一下:“是啊,晚晴的笛子吹得很好。萧相公见过她?”

萧琰生点了点头:“前几日在码头,曾见一位女子在画舫上吹笛,想必就是令妹。”

“应该是她,”苏慕言笑了笑,“她总喜欢去码头的画舫上待着,说那里安静。”

正说着,假山后面的人影动了一下,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目光。那女子转身往回走,经过他们身边时,低着头,匆匆行了一礼,便快步离开了。

萧琰生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觉。她的身影,她的气质,都让他觉得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苏慕言最终还是决定去岭南。

出发前一日,他来文宝斋找萧琰生,把家里的一些事托付给他。

“萧相公,我走之后,家母和舍妹,还要劳烦你多照看一二。”苏慕言恳切地说。

“苏公子放心,”萧琰生点头,“若是有什么事,在下定会尽力帮忙。”

“还有,”苏慕言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萧琰生,“这是家父最喜欢的一块砚台,说是当年萧御史送给他的。我想请萧相公代为保管,等我找到家父,再亲手交给他。”

萧琰生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方端砚,砚台的一角刻着一个“萧”字,笔迹苍劲有力,正是他父亲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