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389章:终是对扶苏下了黑手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第389章:终是对扶苏下了黑手

簡繁轉換
作者:夏山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03:56:25 来源:源1

第389章:终是对扶苏下了黑手(第1/2页)

嬴政缓缓放下手中的笔,心中感慨万千。

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度,最初由法家巨擘商鞅提出,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君王的实践与打磨。

到了秦昭襄王时代,相国范雎又对其进行了重要的规范和细化。

而在他嬴政执政时期,李斯、尉缭、冯去疾等重臣更是呕心沥血,将爵位与具体的赋税减免、司法特权、田宅赏赐等紧密挂钩,编织成一张极其精密而庞大的罗网。

这套制度,早已如同钢铁骨架般深深嵌入大秦的躯体,成为了不可动摇的国本。

如今传到赵凌这里,已是第四代。

这小子竟然有如此魄力和眼光,要再次动刀改革。

想通改革之后带来的长远好处,嬴政心中不禁暗暗赞叹:“此子当真完美融合了朕的雄才与王家的将略,乃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四海共主!”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荡,抬眼看向儿子,语气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凌儿,方才你所阐述的这番改革构想,条理清晰,思虑深远。可曾已经命人用文书详细记录下来了?”

他知道,如此重大的国策,必须形成文字,反复推敲。

赵凌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放松的笑容:“回父皇,尚未形成正式文书。今夜所言,多还只是朕的一些初步想法。如此关乎国本的大事,还需明日早朝之后,召集丞相、太尉、治粟内史等相关重臣,组成专议,细细商讨,反复斟酌权衡利弊之后,才能拟定出详细的章程,再逐步推行天下。朕不敢独断。”

一听这话,嬴政的兴致反而更高了,眼睛里闪烁着当年熬夜批阅竹简时的光芒:“既如此,你今夜也劳累了许久,明日还要主持大朝会,须得保持精力。不如你先回去歇息,为父反正也无睡意,便替你将这些想法先初步整理归纳出来,草拟一个纲要,明日你们商议时,也好有个底稿,能省却不少功夫。”

赵凌抬眼看了一下殿外的刻漏,此刻已是丑时深夜,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凌晨一点多了。

老父亲竟然还要熬夜替他写草案?

赵凌听了只觉得鼻子一酸,连忙摆手:“父皇!这如何使得?您年事已高,岂能如此操劳?务必以身体为重,早些安歇才是!这些文书工作,其实完全可以交给长安侯明日来做啊!”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一本正经,仿佛全然是为国考虑:“长安侯乃朕之兄长,性情宽厚稳重,朕信得过他的品性和能力。反正他近来在咸阳也无甚要紧事务,若能时常在父皇身边侍奉,一方面可多聆听父皇教诲,增长些治国理政的真本事。”

“另一方面,也能为朕分忧,帮着批阅些不太紧要的文书,这岂非两全其美?既是尽孝,也是为国效力嘛!有何不可呢?”

赵凌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快要笑出声了。

他终于又把黑手伸向了那位老实巴交的扶苏。

之前扶苏发现赵凌坑他当苦力,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脱抗拒,后来甚至发展到连赵凌的直接命令都敢软性抵抗。

赵凌的话,扶苏可以不作理会……

若嬴政亲自发话,他扶苏还敢不听吗?

还敢躲清闲吗?

你跑得掉吗?

嬴政何等精明,一眼就看穿了小儿子那点祸水东引的小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9章:终是对扶苏下了黑手(第2/2页)

但他并未点破,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了然而又带着些许纵容的笑容,欣然点头:“嗯!如此安排,甚好!甚为妥当!”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仿佛早有默契一般。

一个随口一提,一个顺势答应,配合得天衣无缝。

归根结底,还是扶苏性格憨厚老实,最好欺负啊!

在嬴政看来,这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兄弟和睦,彼此信任的表现。

皇帝能如此看重和信任自己的兄长,让其参与核心政务,为国分忧,这本身就是一桩美谈。

“对了。”嬴政慢慢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像是随口问道,“如此庞大而系统的改革思路,你是如何想到的?绝非一时兴起吧?”

赵凌收敛了笑容,正色道:“父皇明鉴。军功授爵制在其创立之初,确实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它打破了旧贵族对权力的垄断,给了平民子弟上升的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我大秦的社会活力,更是我秦军战斗力冠绝天下的根本保证。”

“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首级计功之法极易引发杀良冒功、虐待俘虏,甚至为争功而内讧。而经过百年积累,我大秦的爵位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些泛滥,其珍贵性和激励效果自然随之下降。”

“朕以为,这套制度本身,也确实到了需要因时制宜,加以改良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巧妙地将功劳分了出去:“而今日晚宴之上,陈平关于大国当不兴无名之师,需争取人心的谏言,恰好点醒了朕,让朕顺着他的思路,往更深、更远处做了一些延伸和构想罢了。”

然而在赵凌心底,他比谁都清楚,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延伸一下?

他并非比商鞅、尉缭、李斯、陈平这些绝世聪明人更高明,他所倚仗的,是站在华夏文明后世两千年的历史经验肩膀上,是见识过无数王朝兴衰、制度更迭后的依葫芦画瓢。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权贵精英,包括许多能臣干吏,其思维都有一种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潜意识里并未将普通百姓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

那些通过杀敌立功,献计献策而爬上高位的权贵们,自己跨越了阶级后,便很难再将黔首视为同类。

在他们眼中,百姓或许如同家中饲养的牲畜。

牲畜吃不饱,长不壮,主人自然会心疼,因为这关系到自身的利益。

但若死上一头两头,对于坐拥数千万“牲畜”的帝国统治者而言,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损失。

他们从根本上就缺乏一种让所有百姓都过上真正好日子的动力。

而赵凌的改革思路,其最底层的逻辑,恰恰是基于“想让最普通的百姓也能过得好”这一朴素却超越时代的理念。

正因为出发点不同,他才能想到这些旨在藏富于民,休养生息,建立长期保障的制度改革。

“陈平……”嬴政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最终欣慰地笑了,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好,好啊!你手下能聚集如此多的能臣干吏,各具所长,能补你之不足,此乃大秦之幸,社稷之福!”

赵凌见嬴政高兴,趁此机会,连忙说道:“父皇,有关你临尘的事,朕已计划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