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71章:名垂青史的机会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第71章:名垂青史的机会

簡繁轉換
作者:夏山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1 14:05:44 来源:源1

第71章:名垂青史的机会(第1/2页)

“儒家愿先行一步,令门生前往各郡县乡里教人识字。”

孔鲋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教人识字,岂有单个教的?要使百姓明其理,潜移默化地就会引经据典,就算不能在当地立下功德碑,亦可在万民之中留下好的印象。

哪怕三年之后,赵凌编策典籍教化百姓,儒家依旧比起其他流派学说,占尽先机。

“孔老先生大德!”赵凌大喜,“新设博士御监,统领宫中博士,封孔鲋为博士御监,封孔鲋为儒家领袖,率领儒家教化百姓。”

“赐孔鲋笔墨纸砚一套,另赐宣纸十张,其余常丰府博士,宣纸各一张。”

“谢陛下!”孔鲋和一众博士儒生感恩戴德。

孔鲋本就是当今儒家领袖,赵凌新设博士御监,相当于给了孔鲋一个官方的职位,后面封他为儒家领袖,也只是相当于官方的认可,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赏赐。

后面赏赐的东西,在赵凌这里也是极其便宜的东西,但他知道,这东西只现世一套,那就是稀世珍宝,孔鲋必定会感恩戴德。

宣纸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的确有利于传播学说,教化百姓。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百姓大都食不果腹,靠着救济勉强度日,他们又要耕作垦地,这个时间节点,你叫他们去识字?

谁家百姓都快饿死了,还去学识字啊?

赵凌赐得少,便越显得宣纸的珍贵。

咸阳城中的勋贵世家那么多,满朝文武通过赵凌的赏赐得知宣纸的珍贵,今后宣纸还不在咸阳城内大卖?

西文彦正是负责售卖纸张的,这老狐狸此时眼睛里面已经开始放光了。

赵凌继续说道:“百姓耕种开荒依旧不可废,儒家此行,只教六岁至以十岁孩童,百姓若能开荒五亩良田,家中亦可有一人习字,再无年岁限制。”

“孩童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五石。”

“十岁以上,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十石。”

秦朝得低级官吏年俸也不过50到200石之间。

赵凌这样的奖励绝对算得上丰厚了。

那些家中没有六至十岁孩童的,必定也会加快开荒的步伐,读书就可以得粮食,不至于荒废了耕种。

赵凌宣布完这些之后,又问:“常奉西文彦何在?”

西文彦连忙拱手:“西文彦在!”

赵凌笑吟吟地望着他:“孩童习字,需得吃饱,一日两餐,爱卿可愿供应?”

朝堂之上的臣子大都不解地望着赵凌,孩童习字,竟然还供应餐食?

供应餐食,不该是国库出钱吗?

怎就找到西文彦了?

西文彦又不蠢,以一家之财富供应天下孩童一日两餐?

“臣……”西文彦也是一愣,脑中快速权衡利弊得失,不过片刻,就应道,“臣西文彦愿为陛下分忧,愿供天下孩童餐食。”

众人纷纷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西文彦。

不少正直之人更是当着赵凌的面,冲西文彦深深行了一礼。

“常奉大人忧国忧民,乃我等楷模!”

“常奉大人当真仁义!必当名垂青史!”

一家之财富供天下孩童识字,这是何等的格局,何等的慷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1章:名垂青史的机会(第2/2页)

就算是圣人来了,也得朝西文彦拜上一拜。

大臣们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后都用一种敬仰的眼神望着西文彦。

西文彦也在一声声赞美崇拜中差点迷失自我。

他哪里是心怀天下?他方才权衡了一番,只不过想的是,他全权卖宣纸,那不是赚得钵满盆盈?

天下儒生有多少?有学之士何其多。

赵凌今日赐给博士们宣纸,让满朝勋贵都知道这东西的珍贵,他独家出售,赚来的钱币再去买些粮食便是,那还不简单?

天下六至十岁的孩童又能有多少,每日两餐下来,他怎么都是赚的。

由此还能获得无尽的声望,以及赵凌的肯定,这一波赚麻了。

赵凌龙颜大悦:“史官何在?还不速速记下西文彦常奉的仁德壮举?”

“命人在咸阳城内,为西文彦常奉镌刻石像,立碑写传,以供百姓瞻仰。”

“微臣惶恐!”西文彦吓得连忙跪了下来。

他这次是真的惶恐了,他以为赵凌是觉得他抢了风头,已经大怒。

在咸阳城内为他一个臣子立石像,还立碑写传?史书留名!

自古以来都无臣子有这等待遇,赵凌这般做,若是假意,他怕离死不远了。

“爱卿有何惶恐?”赵凌笑道,“爱卿为天下计,不惜家财,不重己利,朕授你五年出售宣纸之权,天下仅此一家,为天下臣子,天下商人之表率。”

赵凌之前的确是有答应让西文彦独家出售纸张,但并未在朝堂上提及。

他提高商人的地位,却也不曾在这种正式的场合指认西文彦为商人。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让西文彦站出来。

这样德高望重的氏族组长都是商人,以后谁还敢说商人是贱籍,那你就等着跟西文彦干仗吧。

大秦如今人口在2600多万,六至十岁的孩童可有将近200万,儒生们去郡县乡里教人识字,但凡这条政令下去,满足条件的孩童就算不为了习字,为了吃口饱饭,也是要来的啊。

这可是长期的救济,每天都要疯狂撒钱,还有派人去买粮做粮。

其中耗费绝对不是小数目。

赵凌此番作为也是为了让大秦的经济活跃起来。

西文彦只要站出来,那么他的纸卖得再贵,那些权贵也会去买。

就算不用,道德层面上来说,他们算是间接性救济了那些孩童,在西文彦以及赵凌这里刷了存在感。

大秦的财富掌控在上层阶级手上。

只要纸高价卖出,钱通过他们的手落在西文彦手中,赵凌这边还要抽税流入国库,西文彦赚了钱就去买粮食,促进粮食买卖,他买了粮食又去救济百姓,也不存在屯粮。

别的贵族囤了粮,以西文彦今时今日的地位声望,找他们买粮也容易。

多么完美的一个循环啊。

赵凌仅仅是为西文彦雕像刻碑,西文彦名利双收。

想要宣纸的贵族找到了供货商,西文彦赚到了钱。

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国库也充盈了,孩童也能吃上饭,可以安心习字。

西文彦一时间竟没注意,赵凌说的独家售卖权是五年。

五年之后,局势可就又不一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