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九百六十四章 我还等着汗阿玛夸呢(第三更求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九百六十四章 我还等着汗阿玛夸呢(第三更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雁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3:5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我的公公叫康熙 !

四阿哥与七阿哥在旁,听着九阿哥的话,也是面面相觑。

换了旁人说这话未必是真的,换了老九这就是实话了。

打小爱记仇。

他们等着舒舒的反应。

舒舒点头,语气温柔,道:“嗯,爷说的对,若是好心没好报,那就别委屈自己个儿了。”

四阿哥与七阿哥觉得舒舒好像很护短。

不是该劝着些?

这可是真是贤妻了,夫唱妇随。

九阿哥立时支棱起来,翻身下了马车,招呼四阿哥与七阿哥道:“四哥,七哥,快走吧,别耽搁了,我还等着汗阿玛夸呢!”

四阿哥与七阿哥懒得搭理他,就翻身下马,准备进院子。

一行人是在小东门。

九阿哥走了两步,又回头催促舒舒,道:“快回吧,趁着天亮着,还能晒晒孩子。”

孩子……

舒舒不敢耽搁,忙道:“那我先回了,阿克丹要哭了!”

这么一说,九阿哥也不放心了,道:“快回快回,天热,别哭上火了!”

舒舒撂下马车帘,马车就离了小东门,往阿哥所去了。

四阿哥看着九阿哥,带了担心道:“是阿克丹不舒服么?”

真要那样,要赶紧传太医,不能耽搁。

九阿哥摇头道:“没有,就是开始认人了,每次醒了都要找额涅,找不着就哭,也就是看他小,但凡大些,一天揍两回,说什么也将这毛病改过来!”

四阿哥不赞成道:“到时候好好讲道理就是了,不兴打孩子。”

九阿哥看了四阿哥一眼,又看了七阿哥一眼,道:“您二位都当了几回阿玛了,都没打过?”

四阿哥道:“弘晖懂事……”

七阿哥道:“弘曙老实……”

九阿哥皱眉道:“那这哭包子怎么就我摊上了?”

四阿哥横了他一眼,道:“小孩儿不会说话,不顺心了自然要哭,哪有不哭的?多些耐心,等到学说话时就好了。”

七阿哥懒得搭理九阿哥。

随根儿,他不摊上谁摊上?

兄弟几个进了畅春园,就往清溪书屋去。

还没等到跟前,就见旁边的值房里出来一人。

是三阿哥。

三阿哥的视线在三人脸上转了一圈,重点看了看九阿哥,眼见着没有焦躁的样子,松了一口气,带了担忧,道:“阿克墩没事吧?自听了他病重,我就这悬着心,就想着过来打听打听消息……”

这是哥哥呢。

四阿哥就道:“太医开了通腑清热的药,高热退了,太子妃留在宫里照看。”

他虽晚到一步,可是也晓得九阿哥帮了忙,只是为了防麻烦,就澹化了此事。

三阿哥点头道:“如此就好,说起来,那不单单是太子爷长子,还是汗阿玛长孙,到底不一样……”

就如他那个可怜的胞兄似的,要是还在,就是真正的大阿哥,哪里轮得着老大牛气?

九阿哥虽说今天援手了一回,可对阿克墩的嫌弃依旧分毫不少,听了这话撇撇嘴。

这样的皇长孙,成色太差了。

寒碜!

不能给毓庆宫添彩,说不得还拉后腿。

有这样的胞兄立着,那个“聪慧”压了堂兄弟一头的弘皙,也起不来。

这样想着,九阿哥心里舒坦不少,脸上也带了欢喜。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留着阿克墩给太子添堵挺好的。

这会儿功夫,四阿哥已经跟门口的传话太监说了请见之事。

那太监进去禀告了。

夏日天热,清溪书屋也开着窗户,虽说不能听到外头的动静,可也能看见兄弟几个驻留。

康熙就点头,道:“传四贝勒、七贝勒与九阿哥进来。”

那太监应声出去,传了康熙口谕。

四阿哥、七阿哥与九阿哥应着,进了清溪书屋。

三阿哥有些尴尬。

怎么没传他?!

随即醒过神来,那三个是过来复命,方才让太监请上了。

自己是在这里守株待兔,等着毓庆宫的消息,还没有说陛见之事。

现在说也晚了……

清溪书屋中,康熙横了九阿哥跟七阿哥一眼,对两人有些不满。

九阿哥不知避嫌,稀里湖涂的,七阿哥也是,不拦着还被缠磨去了……

眼下不是训子的时候,康熙望向四阿哥。

四阿哥这回没瞒着,说了九阿哥过去帮着退热之事。

等到他带了太医过去时,阿克墩的高热已经退了大半。

太医直接下了去火的方子,顺利灌了药,剩下的热也退了,现在就清清肠胃,静养就行了。

康熙点点头,放下心来。

他不喜欢阿克墩,可阿克墩毕竟是太子的长子。

太子没有嫡子,在外人眼中,长子的意义就不同。

如今太子看重次子,康熙并不赞成。

那是阿克墩的同母弟,这就不妥当了。

只是看太子的意思,毓庆宫三阿哥资质寻常。

所以康熙打算顺了太子妃所请,明年选秀时给毓庆宫添人。

可是九阿哥……

他还是忍不住训道:“你又不是大夫,既是问你们退热的法子,你说了就是了,去添什么乱,还带了你福晋?”

董鄂氏虽坐完了双月子,可是看着单薄,明显还要好好休养些日子。

九阿哥道:“十四阿哥那回是高热刚起来,好退热,这次不一样,烧酒退热那个,大人不碍什么,对小孩来说也凶险,到底是酒,杀得慌,小孩肉嫩,起疹子;还有退热退快了,容易打摆子,着凉,回头烧起来更厉害,只是传话,太医不清不楚的再应对不明白,怕耽搁了……”

康熙晓得是这个道理,可还是觉得九阿哥有些缺心眼。

这是记仇么?

几个鸡蛋不给,这种容易惹上是非的时候,想不起前仇了……

四阿哥可还记得九阿哥在门口说的话,总不能真将他训毛了,往后冷心冷肺的。

兄弟之中,多一个这样赤子心肠的,不是坏事。

他就岔开话,道:“汗阿玛,这烧酒退热之法真是成效,可以叫太医院推广开来,高热凶险,不单单是对孩子,对成丁也是,每年换季的时候,常有时疫,引发高热……”

这是关系到民生的正事,康熙听了,望向九阿哥道:“烧酒为什么能退烧?比温水强在何处?”

九阿哥想了想,望向梁九功,道:“劳烦谙达取瓶烧酒过来,直接说,说不明白。”

梁九功望向康熙,眼见着康熙点头,退了下去。

九阿哥道:“烧酒劲儿不够,真烧起来,不顶用,还得蒸了几次出来的酒精,那个退烧快,可是正如儿子方才说的,会杀得慌,起疹子;还有就是醉人,不往肚子里喝,闻多了也不行,要防着人醉死过去;第三条需要小心的,就是退热太快,容易伤了人,落下寒症,再烧的时候更凶险,就是因为这些琐碎,儿子才不敢大撒手……”

“酒精”这个词儿,康熙并不算陌生。

前年北巡的时候,大阿哥与五阿哥在围场遇熊,五阿哥伤了脸,董鄂氏就蒸了几遍酒,弄出了酒精。

康熙后头也叫人看了,就是极烈之酒,喝上半口肚子里冒火那种。

这种烈酒,应该最合蒙古人的喜好。

本来粮食就不足,直隶颁了禁酒令,康熙担心上行下效,就没有叫人预备酒精,想着跟烈酒差不多。

现在听九阿哥这么说,他才发现酒精就是酒精,不能用烧酒代替。

他就看着魏珠道:“去阿哥所,找九福晋要一瓶酒精。”

魏珠应了,就要退下去。

九阿哥忙喊住魏珠道:“拿一瓶就行了,别拿多了。”

魏珠应道:“九爷放心,皇上吩咐的也是一瓶。”

九阿哥这才放心,点头道:“去吧……”

而后,他跟康熙解释道:“汗阿玛,不是儿子小气,而是家里就预备了四瓶,防着丰生他们几个用的,今儿去毓庆宫,拿了两瓶……”

康熙点点头。

这也是难得了,不是寻常的东西,能分出两瓶给毓庆宫,九阿哥不错,董鄂氏也不错。

九阿哥嘴巴笨些,不会说好话,可是心软。

即便病重的是阿克墩,跟他有嫌隙,可是他也没有束手旁观。

这会儿功夫,梁九功已经端了一个托盘上来,上面两个酒壶,几个酒盅,道:“皇上,这是两样烧酒,一瓶是寻常烧酒,一瓶是南城‘源升号’的二锅头,比较烈……”

康熙点点头,望向九阿哥。

九阿哥就上前,将那二锅头倒了一盅。

这酒水看着清澈,可是味道很冲,比不得酒精,可是也看着也不俗了。

九阿哥就端着酒盅,看着四阿哥与七阿哥道:“劳烦您二位谁撸下袖子,亮亮胳膊,试试看……”

四阿哥道:“我来……”说着,卷了袖子,露出胳膊来。

他看着九阿哥,微微满意,总算没傻到家,直接往皇父身上验看。

九阿哥就倒了小半盅酒水上去,用手抹开。

四阿哥立时就察觉不同,望向自己胳膊。

他们刚才骑马赶路,虽说是傍晚时分,可是依旧有些热。

他身上又穿了好几层,捂着够呛,身上都是滚烫的。

现在胳膊处却呼呼冒风似的,凉快不少。

胳膊上的酒水,肉眼可见的,也没了不少。

“酒飞了?”

四阿哥问道:“这退高热与这个有关系么?”

九阿哥道:“弟弟觉得有关系,就是这个飞了退的热,您摸摸看,是不是比其他地方凉了?”

四阿哥摸了一下,沾到酒水的地方与没有沾到的地方,冷热差了不少。

康熙起身,走了过来,也伸手指摸了一下。

而后,他看向九阿哥手中的酒盅,道:“来,朕也试试。”

九阿哥没拦着,大人擦全身都没事儿,更别说这么一丢丢。

见康熙卷好袖口,九阿哥就将剩下的半盅酒倒上。

康熙也明白这退热的原理了。

实际上,跟温水擦拭是一样的作用。

温水擦拭身体,也是降温,这个就是比那个速度要快,降温的力道要强的多。

怪不得老九说起这个退热法子,多有顾忌,不敢直接传话给太医使唤。

这么浓烈的酒气,真要擦拭全身,酒量浅的成丁都要熏醉了,更别说孩子。

还有这退热退得快的话,确实容易着凉,使得病情加重。

他看着九阿哥,心里赞了一句,也有心细的时候。

酒精确实可以列入御药房储备。

可是酒精,也是名副其实的酒之精华。

是烧酒再蒸馏数次才得到的,更费粮食。

有什么替代之法呢?

这会儿功夫,魏珠也回来了,拿了一瓶酒精。

又简单的做了验看,这个降温的速度确实比二锅头更快了。

康熙看着九阿哥,道:“你正好禁足,有时间看闲书,找找前朝酿酒的书,看能不能找到不费粮食的酿酒法……”

九阿哥脸上立时带了得意,道:“这个儿子早琢磨好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四阿哥道:“四哥,土豆高产,可以用那个酿酒,不过到底不是正经粮食,未必好喝,弟弟之前寻思的是等土豆推广开来,内务府就开几处官烧锅,用土豆酿酒,然后直接销到蒙古去,跟他们换羊毛跟牛皮,他们就是驱寒用的,只要是烈酒都爱;剩下的就能蒸出酒精,备着军需跟御药房……”

皇庄里的土豆是三月初的时候栽种的,六月中下旬就能起了。

四阿哥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个推广土豆的好方法。

只要能换上银钱,百姓也乐意种了。

康熙却听到“官烧锅”几个字。

多一个“官”字儿,也很直白了。

那跟羊绒织场一样,会成为内务府“开源”的产业之一。

他看着九阿哥就多了慈爱。

这个儿子整日里将银钱挂在嘴上,实际上真不是小气人。

要不然以他皇子的身份,直接安排门下包衣去其他几个不禁烧锅的地方弄几个酒坊,那就是源源不断的银子。

可是他却是一片公心,想着的是内务府的进账。

之前康熙还犹豫着,等到会计司的事情完了,让不让九阿哥回内务府。

十八了,不小了,要是去前朝学差事,也可以先在小九卿衙门轮一回。

现下看来,还是当因材施教,留在内务府也好,能腾挪得开……

*

下一更3月28日中午12点,欢迎来起点AP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