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四十二章 人事(下)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四十二章 人事(下)

簡繁轉換
作者:雁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3:5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我的公公叫康熙 !

九阿哥陷入沉思。

好一会儿,九阿哥想到关键之处:“爷明白了……越是扎堆,选择的余地多,客人越乐意去,这家吃腻了吃那家……绸缎铺子,差不多也是相同道理,不可能每一家存货种类都一样,这家不全的,隔壁买了,倒不用再跑旁的地界……”

“或许是掌柜的头一回主事……”

因是外家给的人手,九阿哥心中偏着,还是帮着说了一句。

舒舒没有说话,起身进了稍间,捧了个半大不小的首饰匣子出来。

首饰匣子打开,又分了两层。

舒舒拿起一个寻常式样的掐丝金团花,递给九阿哥:“爷之前也去过几次千金坊,见过柜上的首饰……爷看看这个,与之前千金坊的存货有什么不同……”

九阿哥心中很是认可舒舒的能力,倒是没有再抬杠,接过掐丝团花仔细看了,迟疑了一下道:“这个手艺更精巧?用的金子不多,卖价应该不会太高!千金坊早些那些,样式不够精致?分量太实?”

舒舒点点头道:“四月里从爷收拾收千金坊时,我跟侯掌柜说的话,爷也听了……这卖东西,要找对买主……八旗老一辈尚简,像我额涅她们那一代人,平日里都是盘发,首饰并不上头,多是压首饰匣子,或者赏人罢了……家中有略富贵的,自有家里的匠人,或者直接寻内务府的匠人,并不在外头采购金银器……家境中上或者中等的,就算买这些,也是给儿女预备聘礼或嫁妆……可小一辈有小一辈的喜好流行,如今八旗汉化,闺秀也重妆容,首饰上头什么的也多了……都是跟着江南流行走,那边流行掐丝,京城随后款式最好卖的就是掐丝……那边流行点翠,不到三月京城也开始卖点翠的多……千金坊这些东西,金银分量倒是实打实的,也不乏镶嵌贵重宝石的……可中等人家买不起,买得起的人家看不上,除了压着,还是卖给谁去?”

九阿哥虽在心中腹诽妻子“常有理”,可他自己不是个不能听进道理的。

他回想着千金坊的柜上首饰,想想它们的售价,可不正是能逛街买东西的人买不起,权贵人家也不会过来瞧。

九阿哥不由懊恼,眼眸发亮,追问:“还有什么?要单单这一条,你不会连个闲职都不给……你隔出来那茶楼,有个人盯着就行,又不是什么费心差事……”

“还有人事……”

事情过了两个多月,舒舒还记得当日情景。

“银楼买卖好坏,首饰样子重要,匠人自然是根本……要不然用外头的匠人,怎么保证首饰样子不流出去?关键是人事臃肿,小小银楼四十来号人,后勤护卫、厨娘就十几个……要知道顺安银楼虽是老牌子,生意更好,可却一个闲人都不养,连带着匠人也不到二十人……不说别的,就说那厨娘,用得着专门养两个?有了厨娘,要不要配采买?一条街都是铺面,大大小小的餐食铺子,就像顺安银楼,中午管一顿伙食,外包出去,十几号人,每月几两银子打住……爷的千金坊,只厨娘、采买等人的月例,怕是十两银子都不止……”

九阿哥听着,小脸一下耷拉下来。

倒不是生舒舒的气,他明白过来自己被吃“大户”。

他虽然对经济买卖有兴致,可是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千金坊还是第一个实例。

又因为他在宫中,出入不方便,全盘交给掌柜的打理。

亏他看着外祖父的面子,还怜惜那那两房奴才。

现下想想,可不是阖家都塞进银楼里拿月钱!

掌柜的婆娘管着后勤杂物,负责采买,大儿子是护院,大儿媳妇是灶上的,连带着没成丁的小儿子,也挂着伙计名头,拿着一份月钱!

那账房倒是略有收敛,没有阖家安置进来,可也带了一个儿子在身边做副手。

“好呀,爷怜惜他们拖家带口的进京不容易,他们倒是吃起大户来,怕是背后还笑话爷是冤大头……”

九阿哥之前虽吃过亏,可那是亏在舒舒手中,又是他自己理亏。

如今这个,却是万万没想到。

他不由冷笑:“忠仆?爷之前也当是忠仆,怪不得一个铺子都看不好,怕是全部心思都放在湖弄主子与吃主子肉上……”

舒舒没有安慰,反而想到刘嬷嬷。

刘嬷嬷趁着她嫁进来前,将九阿哥的私库处理了大半……

怕是账目难清白,才借此遮掩。

并不难猜,面对着真金白银,不动心的人少。

没有人监督,更容易出问题。

只是没凭没据的,对方又是奶嬷嬷、又是保姆嬷嬷,十几年的老人,舒舒不好空口白牙的说什么。

反正按照规矩,九阿哥打小收到的东西,从出生礼,到百日、周岁礼之类的,统统都要造册。

这些年陆续赏赐,也不会例外。

总账册,与眼下的账册,中间有个空挡。

刘嬷嬷以为走礼的走了,赏赐的赏了,就将亏空的痕迹抹了,想的太简单。

要知道,后世可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都不用去追查刘嬷嬷夹带销脏的证据,只要查查她家现下的财产状况,就能钉死她。

更不要说,只要做过,就有痕迹。

这阿哥所上下轮值的人八十来号人,想要找个人证并不难。

正如九阿哥之前说的那样,这宫里没有秘密。

舒舒是未正到申初这段时间射箭,等到天黑的时候,宫里消息灵通的主子就都听说了。

*

乾清宫,西暖阁。

康熙已经与户部、刑部尚书议好叩阍之事,并不是什么涉及生死的大冤屈,下头衙门办桉不公什么的。

河南任城等八卫运丁张文安等叩阍,呈告河南漕粮兑运地改迁之事,还是上一任巡抚李辉祖留下的烂摊子,将兑运地从交通方便的大名府小滩镇改到了卫辉府水次镇,增加了运粮的路程与难度。

因这一耽搁,别说是考校阿哥们功课,就是晚膳也耽搁了,直到酉正才传膳。

等到膳桌撤下去,眼见着康熙露出疲态,梁九功才凑趣的说起二所之事,不过他压根没有想过是舒舒自己的主意,直接想到九阿哥身上,笑道:“皇上,这两日阿哥所可没少出新闻……”

康熙果然有了兴趣:“哦?什么新闻?肯定是老九那边,又闹出什么动静了?”

“怪不得奴才听说‘知子莫若父’,皇上您还真是说着……可不是九爷那边,听说昨下晌九爷带九福晋去景福宫,借了全套的《新唐书》……看来除了洋文,九爷又打算教九福晋史书……这还不止呢,今儿又有消息传出来,说是二所立了箭靶……”

梁九功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旁人家的两口子新婚燕尔的,都黏湖在一起近乎。

这两个小主子倒好,一个费劲心思当老师,一个也配合着跟着学,跟小孩子游戏似的。

康熙听了,面上带笑,嘴里却是轻哼道:“这个老九,现下晓得要强,早干什么去?这些年在尚书房的功课就湖弄着,白长了个脑子,不在正经功课上使劲……有了媳妇,倒是晓得要脸……”

*

消息传到宁寿宫,太后娘娘笑了。

她老人家心直,听不出奴才们是在拐了弯儿的告状,反而乐呵呵地跟两位太妃说道:“这丫头,看着长着精巧,没想到还爱这个……回头布音嫁进来,这小妯里两个肯定能顽到一起去……”

两位太妃长在草原,也是马背上长大的,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

听着也是缅怀,倒是对舒舒的印象更好。

*

翊坤宫里。

宜妃这里还算平静,不过等到掌灯的时候,消息也传到香兰耳中。

香兰皱着眉,往后殿的方向望了望,面上带了霜色。

进了次间,宜妃已经放下头发,正有个小宫女在一下一下梳头发。

见香兰脸色不好,宜妃打发小宫女下去,开口问道:“说吧,她又出什么幺蛾子?这一出出的,一年总要折腾几回,也没个新花样……”

香兰低声道:“奴才今儿才打听到,白嬷嬷前些日子领过后殿的赏……”

白嬷嬷就是之前听了赵嬷嬷的话,在翊坤宫传二所闲话,被宜妃发还内务府的那个。

宜妃长吁了口气,并不意外,却依旧是堵心:“看来本宫还是太宽容,这些年她动作不断,本宫碍着皇上,怕皇上觉得本宫刻薄,没有处置她,倒是让她蹬鼻子上脸……”

“不止白嬷嬷这一桩,刚才有个小宫女到奴才跟前卖好,说是二所九福晋立靶子之类的,左右是说着那头不好,给主子与九福晋之间下蛆。”

香兰也露出厌憎:“奴才看着,这心思恶毒,主子往后还是小心些……”

宜妃冷笑:“好日子不过,那就让她晓得什么是恩典……将《地藏菩萨本愿经》送过去,就说胤?生祭快到了,她这个生母,也别出来了,好好抄经,给阿哥祈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