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龘墨天机变 > 天下鏖战

龘墨天机变 天下鏖战

簡繁轉換
作者:kiss海底捞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2 02:20:30 来源:源1

天下鏖战(第1/2页)

七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关羽军团取得大胜,平定雍凉二州,北方一统。赵云军团出师大捷,击破襄阳,扼制刘表于江陵。夏烨军团略尽江东,取江夏、建邺、吴郡三地,围追孙策、周瑜于豫章郡,江东世家在陆逊的表率作用下尽先归附。

江东之地,山川似画,峰峦叠翠间云雾缭绕,江河如练般蜿蜒流淌,润泽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此地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人才辈出,文有经天纬地之智,武有拔山扛鼎之力。

夏烨,这位征战四方十五载的大将军,站在高岗之上,望着江东这片广袤的大地,心中涌现无数战意。江东地势复杂,有孙策、周瑜等豪杰统领,麾下兵精将猛。不过夏烨眼神坚定,信心十足,他深知自己的军团训练有素,且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士辅佐。

征战的号角再次响彻天际,雄浑的声音似滚滚惊雷,震撼着每一个将士的心灵。夏烨历经沧桑,十五年的磨砺,此刻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沉稳地指挥着三方面军团。太史慈、甘宁、张辽三位帅将,宛如三把利刃,各自率领着麾下的部众,如猛虎下山般,朝着江东地界迅猛冲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敌军阵营如铜墙铁壁般横亘在眼前,可太史慈毫不畏惧。只见他一马当先,双腿紧紧夹住马腹,手中那杆长枪闪耀着寒光,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一道银色的闪电。

太史慈身姿矫健,宛如一只敏捷的猎豹。他骑着的战马嘶鸣着,四蹄翻飞,朝着敌军阵营猛冲过去。长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上下翻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那些妄图阻挡他的敌人,在他凌厉的攻势下,就像脆弱的稻草人,被轻易地挑飞、击倒。

太史慈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畏,仿佛这片战场就是他的舞台,而他要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他大声呼喊着:“将士们,随我杀!为了主公的荣耀,为了胜利!”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穿透了战场上的喧嚣,传入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士兵们原本在战场上虽然奋勇作战,但面对敌军的强大阵容,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和不安。然而,太史慈的呼喊就像一针强心剂,让他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看着太史慈那勇往直前的身影,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士兵们的士气更加高昂,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前推进。

敌军被太史慈的突然冲锋打乱了阵脚,加之夏侯惇、夏侯渊的辅助,攻势更为凌厉。他们没想到会有这样三位勇猛的将领,如此不要命地冲入他们的阵营。一些胆小的士兵开始往后退缩,原本紧密的阵型出现了松动。

太史慈抓住这个机会,更加奋力地挥舞着长枪。他左突右冲,在敌军阵营中开辟出一条血路。他的长枪每一次刺出,都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他的战马也仿佛感受到了主人的斗志,在敌群中横冲直撞,将敌人撞倒一片。

就在太史慈奋勇杀敌的时候,一名敌军先锋将领发现了他的威胁。这名将领身材魁梧,手持大刀,朝着太史慈冲了过来。他大喝一声:“哪里来的狂徒,吃我一刀!”说着,大刀带着呼呼的风声,朝着太史慈的头顶砍去。

太史慈眼疾手快,他侧身一闪,同时用长枪挡住了大刀的攻击。“当”的一声,金属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太史慈趁机用力一推,将那名将领的大刀推开,然后长枪如毒蛇一般刺向他的胸口。那将领连忙后退,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斗。

太史慈越战越勇,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技巧。而那名敌军先锋将领也不甘示弱,他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试图寻找机会击败太史慈。

就在这时,双夏侯已经冲破了敌军的防线,赶到了他的身边。二人看到太史慈正在与敌军先锋将领战斗,立刻挥舞着武器加入了战团。敌军先锋将领见势不妙,心中开始慌乱起来。

太史慈抓住他的破绽,长枪猛地刺出,一下子刺穿了他的喉咙。那将领瞪大了眼睛,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然后倒在了地上。

看到将领被杀,敌军彻底失去了斗志。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太史慈站在战场上,看着这胜利的场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转身对着士兵们说道:“将士们,今日我们大获全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为了主公的荣耀,我们继续前进!”

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跟随着太史慈,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而太史慈那英勇无畏的身影,也永远地铭刻在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江面之上,波涛汹涌,狂风呼啸,卷起层层白浪。甘宁站在龟甲船的船头,身披黑色明光战甲,锦帆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头即将择人而噬的猛虎。他身旁,数百艘战船一字排开,船头的利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船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

“传令下去,全速前进!”甘宁一声令下,战船如离弦之箭般破浪前行。龟甲船和车船配合默契,龟甲船坚固异常,如钢铁堡垒一般冲在前方,为后面的战船抵挡敌军的攻击;车船则灵活敏捷,在波涛中穿梭自如,寻找着敌军的破绽。

对岸的孙策水军早已严阵以待,战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岸边,旗帜飘扬,刀枪林立。看到甘宁的水军逼近,蒋钦、周泰、凌统大声喝道:“弟兄们,不要害怕!甘宁不过是一介莽夫,我们有如此多的战船,定能将他击退!”

然而,当甘宁的战船靠近时,江东士兵们还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甘宁站在船头,手持长枪,眼神如鹰般锐利,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息。他身后的士兵们士气高昂,呐喊声震耳欲聋。

“放箭!”甘宁一声令下,箭雨如蝗般射向对岸的敌军。江东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但仍有不少人被射中,惨叫连连。甘宁看着对岸的敌军混乱不堪,不禁放声大笑:“江东小儿,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他的笑声回荡在江面上,让江东士兵们心生畏惧。一些胆小的士兵甚至开始退缩,战船也出现了混乱。江东将领见状,急忙大声喊道:“稳住阵脚,不要害怕!我们占据地利,一定能打败他们!”

在将领的鼓舞下,江东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开始组织反击。他们纷纷放下盾牌,拿起弓箭,向甘宁的战船射去。一时间,江面上箭如雨下,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战斗。

甘宁指挥着战船灵活穿梭,躲避着敌军的箭雨。他时而站在船头,用长枪挑落敌军的箭矢;时而冲到船尾,指挥士兵们调整战船的方向。在他的带领下,水军士兵们奋勇杀敌,越战越勇。

突然,一艘江东战船趁着混乱向甘宁的龟甲船冲了过来。甘宁眼神一凛,大喝一声:“来得好!”他纵身一跃,跳到了那艘战船上。江东士兵们看到甘宁跳上船来,纷纷围了过来。甘宁毫不畏惧,挥舞着佩剑,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长剑上下翻飞,剑影闪烁,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

在甘宁的勇猛攻击下,那艘战船上的江东士兵们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甘宁趁机控制了战船,将它掉转方向,向江东水军的阵营冲去。身后将士见甘宁独自一人竟夺船反杀,士气倍受鼓舞。甘宁站在船头,大声喊道:“弟兄们,跟我冲!”

在他的带领下,水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驾着战船向江东水军的阵营冲去。江东水军被甘宁的突然攻击打乱了阵脚,战船相互碰撞,士兵们惊慌失措。甘宁抓住时机,指挥水军展开了全面攻击。箭雨如注,刀光剑影,江面上一片混乱。

最终,江东水军抵挡不住甘宁的猛烈攻击,纷纷败退。甘宁站在船头,看着败退的敌军,放声大笑。他的笑声回荡在江面上,久久不绝。这场水战,甘宁大获全胜,他的威名也在江面上更加响亮。而江东士兵们,只要一看到甘宁的锦帆旗号,便会心生畏惧。

张辽身披明光铠甲,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手中的陌刀更是寒气逼人。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眼神坚定而锐利,扫视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兄弟们,勇往直前,莫要退缩!我们要让江东知道我们的厉害!”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空气中回荡。

随着一声令下,张辽率领的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马蹄声如鼓点般密集,仿佛是大地在颤抖。他们扬起漫天尘土,如同一股黄色的旋风,向着江东阵营席卷而去。八百陷阵营紧跟其后,他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每一个人都怀着必死的决心。

孙策军阵营被这突如其来的冲锋打乱了阵脚。他们没想到张辽竟敢以如此少的兵力发起攻击。孙权站在阵中,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镇定下来,下令军队迅速组织防御。

张辽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中的陌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他就像一尊战神,睥睨一切。江东的士兵们在他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骑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如同一把把利刃,在敌阵中穿插切割。陷阵营的士兵们也毫不逊色,他们配合默契,以一当十,将江东的防线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孙权看到局势不妙,急忙下令身边的将领前去抵挡张辽。宋谦拍马而出,手持长枪,向着张辽刺来。张辽冷笑一声,侧身躲过长枪,然后猛地挥出陌刀。宋谦没想到张辽的反应如此迅速,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咔嚓”一声,他的长枪被陌刀砍断,紧接着张辽的陌刀划过他的脖颈,鲜血飞溅,惨叫一声,坠马而亡。

此时,战场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张辽深知不能恋战,他的目标是要给孙策军队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曹军的厉害。于是,他一边战斗,一边指挥士兵们向敌军的中军冲去。只要能够打乱敌军的指挥系统,这场战斗就胜利了一半。

孙权的士兵们被张辽的勇猛所震慑,他们渐渐开始后退。孙权看着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心中又急又怒。就在这时,他身边的谋士张昭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孙权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下令让埋伏在两侧的军队出击。

一时间,伏兵从两侧涌出,将张辽的军队包围了起来。但张辽并没有惊慌,他大声喊道:“兄弟们,不要怕!我们是军中精锐,岂能被这些鼠辈困住!”士兵们听到他的话,士气大振,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与包围他们的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张辽在包围圈中左冲右突,他的身上虽然已经有了几处伤口,但他依然越战越勇。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突出重围。终于,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地突破了包围圈。

这一战,张辽以少胜多,威震江东。他的名字成为了孙策军士兵们心中的噩梦。而他率领的骑兵和八百陷阵营也成为了夏烨军团的骄傲。从此以后,江东军队只要听到张辽的名字,就会胆战心惊,民间居然传起了“张辽止啼”的童谣。

战场后方,营帐之中,荀攸正紧张地排兵布阵。他身着一袭青衫,眉头紧锁,手中的令旗不时挥动,眼神专注而锐利。

“报——”一名斥候匆忙闯入营帐,单膝跪地,急切道:“大人,敌军先锋部队已逼近我方左翼防线,来势汹汹。”荀攸微微皱眉,迅速走到营帐中的沙盘前,目光在沙盘上扫视,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时而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包抄,手指点在沙盘上的几个关键位置,对一旁的传令兵说道:“速派两队轻骑兵,从侧翼迂回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传令兵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与此同时,他又集中火力对敌军的关键据点发起强攻。“传令下去,让弓弩手和投石车准备,对敌军前方的堡垒进行密集攻击。”荀攸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每一个决策都恰到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天下鏖战(第2/2页)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看穿战场上的一切局势。身旁的亲卫忍不住问道:“大人,为何要先派小股部队包抄,再强攻据点?”荀攸微微一笑,解释道:“敌军此次来势凶猛,若直接正面强攻,我方损失必然惨重。先派小股部队包抄,可扰乱敌军军心,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再集中火力强攻据点,可一举破之。”亲卫们听后,恍然大悟,不禁对荀攸的智谋钦佩不已。

看着战场上局势的变化,荀攸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应对之策。此时,营帐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何仪、何曼两兄弟慌张地跑进来,说道:“大人,敌军突破了我方部分防线,情况危急。”荀攸却镇定自若,他拿起令旗,大声说道:“莫要惊慌,立即派出预备队,增援左翼防线。同时,让包抄的部队加快速度,对敌军形成合围之势。”

两兄弟领命而去,荀攸继续关注着战场上的动态。突然,一名士兵兴奋地跑来报告:“大人,包抄部队已成功截断敌军退路,敌军开始慌乱。”荀攸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但他并未放松警惕。“传令弓弩手和投石车,加大攻击力度,趁敌军慌乱之时,一举拿下据点。”

在荀攸的指挥下,战场上的局势逐渐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敌军在前后夹击之下,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防线开始崩溃,士兵们四处逃窜。荀攸看着这一切,心中松了一口气。

“大人,敌军已经全线溃败,我方大获全胜。”何仪满脸喜悦地跑来向荀攸报告。荀攸微微一笑,说道:“此次胜利,全赖将士们的奋勇杀敌。不过,不可掉以轻心,派斥候继续侦查,防止敌军有埋伏。”

营帐外,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荀攸走出营帐,望着战场上的硝烟,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依靠武力,更需要智谋和策略。而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为夏烨和百姓守护这片土地。

夕阳的余晖洒在荀攸的身上,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这场战役,充分的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此时,郭嘉和周瑜这两位智谋之士,正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营帐之中,郭嘉身着一袭素袍,手持羽扇,眼神中透着自信与睿智。他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地图和情报,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在豫章城的大营里,周瑜身着银甲,英姿飒爽,眉头却微微紧锁,他的营帐中同样堆满了作战方案和各方信息。

郭嘉深知周瑜的智谋非凡,此次较量不容小觑。他开始布局,先派出小股部队在周边进行佯攻,制造出大规模进攻的假象。周瑜果然中计,迅速调遣兵力去应对这看似汹涌的攻势。然而,郭嘉却在此时暗中指挥主力部队,向周瑜防守相对薄弱的侧翼移动。

周瑜在营帐中收到前方的战报,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郭嘉会使出这一招,连忙重新调整部署。他一面让应对佯攻的部队迅速回撤,一面加强侧翼的防守。周瑜在大营中来回踱步,眼神坚定,他不会轻易被郭嘉的计谋打乱节奏。

两人在各自的营帐中,谋略布局,你来我往。郭嘉不断派出细作去打探周瑜的军情,然后根据情报制定新的策略。他频繁地给手下将领下达命令,每一个指令都精准无比。而周瑜也不甘示弱,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天气,设置了重重陷阱。

唇枪舌剑之间,两人虽未谋面,却已在无形的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郭嘉每一次的计谋都被周瑜巧妙化解,而周瑜的防守也被郭嘉一次次地试探。周瑜眉头紧锁,他没想到郭嘉如此难缠,每一步都与对方同时料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方案,总是在即将实施时被郭嘉识破。

而郭嘉却面带微笑,悠然自得。他知道周瑜此时必定心急如焚,便频繁书信寄予周瑜:“公瑾,今日之战,你已落了下风。”书信送到周瑜手中,周瑜咬了咬牙,心中满是不甘。他亦回信说道:“郭奉孝,休要得意,若不是汝据众欺压,胜负还未可知!”

随着较量的深入,双方都到了关键时刻。郭嘉决定使出一记狠招,他打算用火攻来打破僵局。他安排士兵在夜间悄悄靠近豫章城池,使用刘晔发明的投石机,将易燃易爆的战斗物资投入城内。然而,周瑜早有防备,他察觉到了郭嘉的意图,提前布置了大量的水源和灭火工具。

当郭嘉的火攻部队点燃大火投掷入城时,周瑜的士兵迅速行动起来,将大火扑灭。周瑜站在军营帐外,看着被扑灭的大火,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两人的智谋较量仍在继续,战场上硝烟弥漫,而这两位智谋之士的头脑中,更是风暴不断。他们用智慧和谋略书写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个未知数。这场较量,不仅是两人之间的对决,更是智谋与勇气的较量,历史的天平,正等待着最终的倾斜。

“人性贪、嗔、痴、疑,若能善加利用,何愁江东不破。”贾诩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的脑海中各种计策层出不穷,此次他将目标锁定在了江东将领们的心理上。

于是,贾诩开始行动。他派出数批精明的细作,让他们乔装打扮混入豫章城内。这些细作们怀揣着贾诩的指令,如鬼魅般在大街小巷、军营驻地穿梭。他们散布着各种谣言,时而说老将程普居功自傲,想要独揽战功;时而又传黄盖与新将领蒋钦、周泰不和,暗中使绊子。

谣言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很快就在江东将领们之间引起了波澜。老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旧臣原本一心为孙策效力,却突然听闻自己被传成了居功自傲之人,他们气得吹胡子瞪眼:“我等一生为旧主孙坚出生入死,现又跟随少主孙策建立战功,如今却遭此污蔑,是何人如此险恶!”

蒋钦、周泰、朱然、凌统等数位新崛起的将领,也被谣言搅得心烦意乱。他们本与黄盖等老臣并无嫌隙,可外面却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他们之间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周泰握紧拳头,怒声道:“这谣言不知从何而起,搅得大家不得安宁!”

而黄盖更是有苦难言,他看着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如今都对自己投来怀疑的目光,心中满是委屈。他整日唉声叹气,战场上的英勇豪迈之气也消散了不少。

随着谣言的不断发酵,江东将领们彼此之间开始猜疑。每次在孙策、周瑜主持的军事会议上,气氛都变得异常紧张。大家表面上客客气气,可心里却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原本默契的配合也变得漏洞百出,作战计划的制定更是争吵不断。

不少江东将领被搞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既要应对战场上夏烨大军的压力,又要在内部的猜疑中小心翼翼地周旋。

一日,蒋钦、周泰、程普、黄盖等新旧两批江东将领聚集在一起,谈论起此事。蒋钦一脸愤怒地说道:“这贾诩实在可恶,我们防不胜防啊!他如此阴险,用这等下作手段离间我们。”

程普也跟着长叹一声:“是啊,这谣言一日不除,我们江东军心难稳。如此下去,如何能对抗夏烨?”

黄盖握紧拳头,眼中满是坚定:“不管他贾诩有何阴谋诡计,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大家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团结起来,定能识破他的奸计!”

周泰点头赞同:“黄将军说得对,我们不能让贾诩得逞。从今日起,大家摒弃猜疑,重新携手,共抗夏烨大军!”

于是,江东将领们决定放下心中的猜疑,共同面对贾诩的阴谋。他们开始彻查谣言的源头,加强内部的沟通和信任。而此时的贾诩,看着江东逐渐稳定的局势,心中也暗自佩服江东将领们的团结。一场智谋的较量,还在继续……

随着战斗的持续,夏烨的军团逐渐占据了上风。太史慈、甘宁、张辽三位帅将带领着士兵们不断突破孙策军的防线,荀攸的布阵让敌军陷入了混乱,郭嘉的谋略让周瑜难以施展拳脚,贾诩的计策让江东将领们自顾不暇。

此时,陆逊,这位江东陆家的青年才俊,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深知天下大势,汉室衰微,群雄并起,而夏烨的势力如日中天,统一江东已是大势所趋。陆逊意识到,陆家作为江东世家大族,自己亦是家主,为了家族着想,在此时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他心怀百姓,不愿看到江东因为这场战争而生灵涂炭。

于是,陆逊开始奔走于各个世家大族之间。他言辞恳切地劝说着:“诸位,如今大将军之军势不可挡,若我们继续与之为敌,只会让江东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我们应顺应潮流,归附于夏烨,如此方能保江东百姓的安宁,保我等家族的繁荣。”

江东世家大族各自的家主们围坐在一起,纷纷议论起来。有人担忧归附后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和权力,有人则考虑到战争继续下去家族的损失。陆逊看出了他们的顾虑,继续说道:“大将军心怀天下,有容人之量。他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若我们归附,既能避免战火,又能在新的秩序中保留家族的根基。”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世家大族们纷纷被陆逊说服,决定响应他的提议。他们派出代表与夏烨谈判,表示愿意归附。夏烨得知后,十分高兴,他承诺会善待江东百姓和世家大族。

仅仅数月之间,夏烨指挥的第三方面军团便势如破竹地攻略了江东五郡七十二县。夏烨的先锋部队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无数城池在他们的攻势下纷纷易主,百姓们在这场战火中虽心怀恐惧,但也感受到了夏烨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孙策和周瑜在接连的失利后,率领残军退守豫章郡。他们据城而守,企图负隅顽抗。豫章郡城墙高大坚固,又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孙策和周瑜凭借着这些优势,想要在此与夏烨的军团长久对峙。

很快,夏烨的指挥的第三方面军团,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第一路,太史慈率领夏侯惇、夏侯渊领兵五万从柴桑往豫章合围;甘宁率领曹仁、曹洪领兵五万从建邺乘船延海岸线南下向豫章郡合围;张率领乐进、李典、于禁领重骑兵五万迂回豫章南面,从南向北朝豫章合围;夏烨亲自领兵五万,在荀攸、郭嘉、贾诩、陈登等谋臣的配合下从丹阳朝豫章合围。陆逊率领的世家大族联军亦向豫章郡赶来。

这一消息传到了豫章郡,孙策和周瑜的处境十分艰难。原本他们想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坚守,如今世家大族纷纷倒戈,城内人心惶惶。他们深知,这场战争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夏烨的军团在世家大族的配合下,对豫章郡形成了更严密的包围。一场决定江东命运的最终对决,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

在豫章郡外,夏烨军团在太史慈、甘宁、张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于禁等将领的率领下,袭击豫章郡各处县城,城镇。缩小包围圈,慢慢将城池团团围住。数月后,凛冬来临,孙策和周瑜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军队,心中充满了忧虑,此刻的豫章郡只剩下豫章城在孙策手中,其余九个县城,早已被夏烨大军剪除占领。但孙策依然没有放弃抵抗的决心,准备与夏烨军团决一死战。然而,面对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的夏烨军团,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无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已经在关羽军团的努力下实现了一统,赵云军团牢牢扼制着刘表,而江东在夏烨军团和陆逊等世家大族的影响下,局势也逐渐明朗。这场七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的征战,即将迎来最终的结局。

公元203年初,历时两年,天下鏖战结束,夏烨一统华夏十二州,仅剩益州刘章幸免,天下归一,只差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