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00章 庆功宴!大封功臣将士!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00章 庆功宴!大封功臣将士!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2 15:28:04 来源:源1

第400章庆功宴!大封功臣将士!(第1/2页)

中秋佳节,紫禁城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张灯结彩,数十盏走马灯在晚风里缓缓转动,映得周遭的红绸彩带格外鲜亮。

老朱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端坐在殿外的主位上,太子朱标也坐在一旁,满朝文武按品级分列两侧,武将们甲胄上的鎏金在灯火下熠熠生辉,文官们的绯袍与周遭的节庆氛围相映成趣。

这场专为漠北大捷举办的庆功宴,从午后就开始筹备,此刻终于到了最隆重的封赏环节。

“传旨!”老朱的声音透过广场上的寂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捕鱼儿海一战,荡平北元汗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功在社稷,当论功行赏!”

司礼监太监展开明黄的圣旨,尖细的嗓音在夜空中回荡:“魏国公徐达,调度全局,坐镇岭北牵制元军主力,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食邑增三千户!”

徐达上前一步,跪地谢恩,声音沉稳:“臣谢陛下隆恩!此功乃将士用命,非臣一人之功。”

老朱笑着摆手:“天德不必过谦,你的功劳,朝廷记着,百姓也记着。”

徐达是大明军方无可争议的第一人,此战他也功勋卓著。

他亲率主力大军直逼岭北,摆出要与北元主力决战的架势,将脱古思帖木儿麾下最精锐的部队牢牢吸引在漠北东部,为李文忠率领的轻骑奇袭和林、奔袭捕鱼儿海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正是这两路配合,才让北元首尾不能相顾,最终陷入覆灭的绝境。

事实上,这个“主力牵制、偏师奇袭”的战略,正是当年岭北之役时朱元璋与徐达定下的策略。

可惜彼时北元还有王保保这根柱石将军——他深知明军的意图,没有被徐达的主力牵制,反而抓住明军分兵的破绽,亲率精锐突袭徐达的中路军,导致明军阵脚大乱。

那场战役,明军不仅没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而折损了数万将士,被迫后撤,错失了一举荡平北元的机会。

王保保的存在,就像北元的定海神针。

他懂谋略、善用兵,更能凝聚草原各部的力量,让北元在屡次受挫后仍能保持战斗力。

而如今,王保保早已病逝,北元再无这样能统筹全局的名将,脱古思帖木儿又是个耽于享乐的庸主,面对徐达的牵制战术,只会被动应对,根本想不到李文忠的奇袭部队会绕到捕鱼儿海。

这便是两次战役结果天差地别的关键。

同样的战略,遇上不同的对手,便有了不同的结局。

徐达对此感触最深——当年岭北战败的郁气,直到今日看到脱古思帖木儿被擒,才算真正烟消云散。

“曹国公李文忠,亲率精骑奔袭捕鱼儿海,生擒北元大汗,居功至伟!赏黄金二百两,玉带一围,赐免死铁券一枚,食邑增三千户!”

李文忠倒是习以为常,叩首时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臣能擒获脱古思帖木儿,全赖陛下天威,更赖皇太孙与皇长孙决断!臣不敢独揽大功!”

对于李文忠而言,赏赐什么的,他早就拿习惯了。

从少年时随朱元璋征战,到后来数次北伐,黄金、爵位、免死铁券得了无数,此刻站在庆功宴上,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得了多少封赏,而是该怎么为朱高炽与朱雄英请功。

他太清楚这场胜利的关键在哪里。

当初大军找到他们的羽林卫后,不见元军踪迹,军中多数将领都主张撤军,等明年开春草长马肥再做打算,他自己也动了这个念头——草原气候恶劣,冬季用兵风险太大,谁也不敢赌脱古思帖木儿是不是在前方。

正是朱高炽与朱雄英,两个半大的孩子,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搞出什么“经纬度算法”,硬是说服了他这个老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0章庆功宴!大封功臣将士!(第2/2页)

现在想来,若是真听了众将的话,等到明年开春再去搜寻,脱古思帖木儿要么早已远遁,要么已收拢残部设下埋伏,哪还有这“一网打尽”的奇功?

所以在李文忠看来,这份不世奇功,朱高炽与朱雄英理应占头功。

他们不仅有打破常规的胆识,更有看透战局的眼光,比自己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还要果决。

老朱闻言,目光转向站在太子身侧的朱高炽与朱雄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太监随即继续道:“定远侯王弼,力主追击,助成大功,赐免死铁券一枚,世袭罔替!赏黄金五十两,彩缎五百匹!”

王弼粗声谢恩,心中颇为感慨。

他常年担任皇帝陛下的宿卫,虽贴身保护天子安全,深得信任,但论起开疆拓土的战功,在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开国名将里,确实不算突出。

一辈子守在京城附近,虽安稳,却少了几分荡平天下的传奇,这始终是他心里的一点遗憾。

但这一次生擒北元大汗的不世奇功,足以弥补这所有的缺憾。

一个世袭罔替的定远侯爵位,足以让他的名字与那些战功赫赫的名将并列,让王家在大明的将门里站稳脚跟。

回想起在天津卫的时候,朱高炽与朱雄英找到他,说要悄悄带羽林卫大军北上,还拿出一套什么“经纬度算法”,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拒绝了——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体胖,一个年少,竟想跑到刀光剑影的草原上去冒险?这简直是胡闹!

他当时还劝了几句,让他们安分守己待在天津。

谁能想到,这两个被他视作“胡闹”的孩子,不仅真的寻到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踪迹,还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促成了捕鱼儿海的奇袭,最终竟真的成功了?

所以王弼起身时,特意朝着朱高炽郑重地拱了拱手。那拱手的力度,比对着任何勋贵都要恭敬——若不是这位胖殿下有如此胆识,又能坚持己见,他王弼顶多还是那个守在陛下身边的宿卫,哪能有今日这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

这份功,他得记在心里,更得让子孙后代知道,是胖殿下给了王家这份荣耀。

“郑国公常茂,随大军冲锋陷阵,斩将夺旗,骁勇善战;康铎,协防左翼,击溃元军残部,劳苦功高……赐免死铁券一枚,世袭罔替,黄金五十两,食邑增千户!”

常茂听后眼眶一红,重重地叩头谢恩,额头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

他心中的感触,比任何人都要复杂得多。

先前他仗着父亲常遇春的功勋,在军中恣意妄为,酗酒斗殴、不听调遣、凌辱军士是家常便饭,好几次险些坏了军国大事,惹得皇帝陛下龙颜大怒,直接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闲置在京城,明眼人都看得出,陛下已对他彻底失望,他自己也觉得这辈子再无领兵作战的机会,整日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

是朱高炽与朱雄英的劝说,让他不要给他爹常遇春丢脸,那几句话像鞭子一样抽醒了他。

现在,他不仅跟着朱高炽与朱雄英在捕鱼儿海立下战功,还袭了父亲的鄂国公爵位,彻底洗刷了先前的污点。

这份从谷底爬起的功成名就,背后藏着多少旁人不知的辛酸——被同僚嘲讽的难堪,被陛下冷落的惶恐,夜深人静时对父亲的愧疚……这些滋味,唯有他自己才懂。

所以领赏时,他看向朱高炽的眼神里,除了感激,更有一份发自肺腑的敬佩。

若不是这位胖殿下的提点与带携,他常茂恐怕这辈子都只能在悔恨与颓废中度过,哪有今日站在庆功宴上接受封赏的荣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