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32章 怨恨!刘三吾一语惊醒梦中人!

第432章怨恨!刘三吾一语惊醒梦中人!(第1/2页)

密室里面,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烛火的光晕都仿佛被冻住,照在每个人紧绷的脸上。

一连串的坏消息从不同人口中吐出:陛下追加了三百万两银子给军校修校舍、购书籍;海军学院已经定下章程,除了教授兵法,还要开设算学、测绘、海外诸国志等课程;第一批从军校结业的军官,将会被破格授予千户之职,直接派往岭北前线与东海水师……这些消息像一块块石头,层层叠叠压在众人心上,无一不在证明一件事情。

大明皇帝正在亲手改变延续千年的朝堂格局。

他不再满足于武将“凭军功上位、靠天吃饭”的旧例,而是要给他们铺设一条实打实的传承之路——陆军军校、海军学院就是明证。

这些学院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既懂军事又通政务的人才,让武将勋贵的势力有了持续生长的土壤,不再随着老一辈将领的逝去而式微。

而他们这些士绅缙绅,习惯了以“传承者”自居,靠着科举、门第垄断朝堂话语权,如今却眼睁睁看着武夫也要建起自己的“传承体系”。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皇帝还在背后推波助澜,用国库的银子给军校撑腰,用皇权给军官铺路。

照此下去,用不了十年,朝堂上便会挤满军校出身的武将,他们有皇帝做靠山,有同门做羽翼,行事再无需看文臣脸色。

到那时,他们极有可能被武将勋贵一直死死压制,连争夺朝堂话语权的机会都没有。

以往还能靠着“文治”、“礼制”与武夫分庭抗礼,将来怕是连开口的资格都要被剥夺。

毕竟,当武夫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处理政务,还能形成世代相传的势力时,士绅引以为傲的“读书人的优势”,便会变得一文不值。

这种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挤出权力中心的无力感,比任何斥责都更让人窒息。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还是那个朱高炽!”刘三吾猛地一拍桌子,案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响,花白的须发皆张,眼中满是压抑不住的怒火,“若不是他弄出什么东海贸易,打通海上商路,陛下哪来那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敢这般不把士绅放在眼里?若不是他力主经营岭北,以‘开疆拓土’为由头,那些武夫哪来的机会掌势,趁机扩充兵权?若不是他提议开办军校,要给武夫寻一条传承之路,咱们又何至于落到这般境地,连最后一点安稳都要被夺走?”

刘三吾这话,听着是替全体文臣鸣不平,实则藏着他根深蒂固的立场。

这位在文坛上声名赫赫的大儒,虽被视作文人领袖,肚子里的圣贤书读得再多,屁股却天生是歪的——他的心从来只向着文臣儒生,更准确地说,是向着江南一带的南方士绅。

他骨子里认定,朝堂权柄本就该由南方士绅掌控,科举取士也该以南方学子为重,至于北方武夫、藩王宗室,都该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地界,不该染指中枢。

也正因如此,他此刻痛骂朱高炽,既是恼恨对方动摇了士绅的根基,更是不满一个北方藩王之子竟敢插手朝政,打乱了南方士绅主导的格局。

这等偏私,早已刻入骨髓,日后那场赫赫有名的科举丑闻,他之所以敢冒着欺君之罪,在录取名单里只放南方学子,将北方举子尽数排除在外,根子便在此处。

只可惜,那时的他没能料到,自己的偏私会触怒龙颜,最终落得个被流放戍边的下场,算是为这份根深蒂固的立场付出了代价。

“对!就是这个胖殿下!”陈敬之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咬牙切齿的模样像是要将这几个字嚼碎吞下,“一个藩王之子,放着北平的封地不好好待着,守着自家的俸禄田庄过日子,偏偏跑到京师来指手画脚,对朝政说三道四,简直是祸乱朝纲!祖宗家法里哪条写了,藩王世子能在中枢掺和军国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2章怨恨!刘三吾一语惊醒梦中人!(第2/2页)

他这话像是一根火星,瞬间点燃了满室积压的怒火,众人顿时群情激愤,纷纷拍着桌子痛骂起来。

“他就是故意的!”户部主事李嵩猛地站起来,袍袖一甩,满脸愤懑,“咱们士绅的根基在土地,在田租,在州县里的宗族势力,他偏要绕开这些,搞什么东海贸易、岭北商路,把银子从海上、从草原弄进来,这不就是明摆着要断咱们的活路吗?等商税压过田赋,咱们手里的地还值几个钱?地方上的话语权还能剩几分?”

“年纪轻轻,心思却这般歹毒!”翰林院编修王显眉头拧成疙瘩,语气里带着后怕,“才二十出头,就把‘利’字玩得这么转,把文武平衡看得这么透,还懂得借陛下的势压咱们。将来若是真让他进了中枢,执掌了权柄,咱们这些人还有好果子吃?怕是连家里的商铺、田产都要被他借着‘富国’的由头,一点点刮走!”

“哼,仗着皇孙身份便无法无天!”一直沉默的都察院御史张谦也冷笑着开口,语气里满是讥讽,“以为有陛下护着,就能在朝堂上横着走?真当咱们文臣好欺负不成?别忘了,这大明的规矩、天下的文脉,还攥在咱们手里!他一个靠算商税、谈贸易上位的黄口小儿,也配跟咱们论经义、谈治理?”

“就是!他懂什么民生疾苦?不过是坐在温室里算着账本,就以为能看透天下事!”

“藩王之子干政,本就是大忌,咱们不能坐视不理!”

“若不趁早把他赶出京师,将来咱们这些人的下场,怕是比被武夫骑在头上还要惨!”

一时间,书房里骂声、怒声、恨声交织在一起,先前的压抑与焦虑,尽数化作了对朱高炽的怨毒。

这些平日里自诩“君子”“清流”的文臣,此刻却像市井泼皮般口不择言,只因在他们看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胖殿下,已经成了威胁他们世代存续的最大祸患。

远征倭国,这是朱高炽率先提议的。

虽说战事平定后,士绅缙绅借着倭国资源区的采买、运输分了杯羹,跟着发了一波财,但江南士绅损失的远比得到的多——他们世代垄断的海洋贸易被撕开一道大口子,以往靠着海禁政策私下掌控的走私渠道、对东亚航线的独家话语权,随着朝廷设立倭国镇军府、规范海贸管理,一夜之间成了泡影。

那些世代靠海上营生的江南大族,船只能被征调,贸易份额被官办商号挤占,等于被生生夺走了传家的聚宝盆。

东海贸易,更是朱高炽一手规划的得意之笔。

商船往来于大明、朝鲜、倭国与琉球之间,既让沿海百姓靠着装卸、贩运赚得盆满钵满,又让朝廷的关税、专营利润像潮水般涌来。

可士绅缙绅在这桩大生意里,只能跟着喝口汤——官办商号牢牢攥着丝绸、茶叶的专营权,海关官吏卡死了税收渠道,他们想插手,要么得向官府缴纳高额厘金,要么只能做些边角料的买卖。

江南士绅更是被剜了肉、断了骨,他们原本靠着内河漕运、近海走私积累的财富,在规范化的东海贸易面前大幅缩水,连带着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都弱了三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