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44章 惶恐不安!徐允恭回京!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44章 惶恐不安!徐允恭回京!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5 来源:源1

第444章惶恐不安!徐允恭回京!(第1/2页)

这日清晨,朱高炽刚在东宫处理完几份关于军校的文书,就见内侍来报,说是魏国公府的大公子徐允恭求见。

“徐允恭?”朱高炽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大舅父的本名。

历史上朱允炆即位称帝后,徐允恭为了避讳,所以才改名“徐辉祖”。

他怎么会突然回京?

来不及细想,朱高炽忙起身迎到东宫门口,远远就见一道挺拔的身影立在廊下。

来人穿着一身素色锦袍,未戴帽盔,却自有一股凛然气势:肩宽背厚,腰杆挺得笔直,面容刚毅,眉眼间竟与外祖父徐达有七八分相似,尤其是那双眼睛,沉静如渊,看人时不怒自威。

“果然是‘小徐达’的模样。”朱高炽心里暗赞。

早听说徐允恭少年时便随徐达征战,常年随徐达镇守北平,一手枪法出神入化,治军极严,深得徐达真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外甥朱高炽,见过大舅父。”朱高炽拱手行礼,脸上堆起真诚的笑意。

这是他头一回与这位大舅父正经见面——先前要么是各自忙碌,要么是徐允恭镇守外地,压根没机会深谈。

徐允恭连忙还礼,声音洪亮如钟:“殿下不必多礼,我此番回京仓促,未及通报便上门叨扰,还望殿下莫怪。”

他虽是舅父,却深知君臣之礼,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两人进了书房分宾主坐下,内侍奉上茶水,徐允恭捧着茶盏,指尖却微微收紧,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朱高炽看在眼里,主动开口打破沉默:“大舅父不是在北平镇守吗?怎么突然回金陵了?莫非有什么要事?”

提到正事,徐允恭放下茶盏,脸上露出几分复杂神色:“不瞒殿下,前日我接到了陛下的圣旨。”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却又掺杂着一丝惶恐,“陛下……陛下命我即刻出任岭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兼领岭北都护府军务,主持岭北一省军政要务。”

朱高炽故作惊讶:“哦?陛下竟有如此安排?那可真是天大的信任!”

“正是因此,我才心绪难平啊。”徐允恭苦笑一声,挺直的腰杆竟微微佝偻了些,“岭北刚经战乱,百废待兴,又是草原与中原的交界之地,民风彪悍,事务繁杂。”

“我虽在北平带过兵,可治理地方、安抚百姓这些事,实在没什么经验。陛下将如此重任交托于我,我……我心里实在没底。”

这个的徐允恭,不过才二十八岁!

尚未到而立之年,正是旁人还在官场摸爬滚打、仰望高位的年纪,他却已被委以主掌一省军政大权的重任,这等恩宠与信任,放眼整个洪武朝,也是屈指可数的殊荣。

哪怕是素来老成持重、在北平镇守时便以沉稳闻名的徐允恭,此刻心里面也有些发慌。

岭北不比内地,刚从战乱中收复,民心未附,部族杂居,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更何况军政一把抓,既要管军屯粮草,又要理民政教化,桩桩件件都是硬骨头,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罪过。

他虽随父亲徐达学过用兵,也处理过北平的军务,可这般独当一面、肩扛一省兴衰的担子,终究是头一回挑,说心里不打鼓,那是假的。

徐允恭深吸一口气,坦言道:“接到圣旨当晚,我便向父亲请教。父亲听后,只说‘此乃陛下与东宫的深意’,让我星夜赶回金陵,务必见见陛下,还有……还有殿下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4章惶恐不安!徐允恭回京!(第2/2页)

说到这里,徐允恭的目光落在朱高炽脸上,带着几分探究——父亲徐达戎马一生,极少推崇谁,可提起这位胖外甥,却总说“此子深谋远虑,胜过后辈诸人”,今日一见,他倒要看看,这位年仅十五六的皇孙,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朱高炽见状,知道不必再兜圈子,索性直言不讳:“大舅父,实不相瞒,举荐您去岭北的人,正是外甥我啊。”

徐允恭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竟是殿下……”

“不错。”朱高炽点头,语气沉稳下来,“皇爷爷早有经营岭北之意,那里不仅是抵御北元的屏障,更是打通西域商路的关键。可岭北苦寒,又需军政一把抓,寻常文臣镇不住场面,寻常武将又不懂治理,遍观朝野,只有大舅父您——既得皇爷爷信任,又能统兵,还出身将门,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与草原部族。”

他起身走到墙边,展开一幅早已备好的岭北舆图,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道:“皇爷爷的意思,是在岭北推行‘军屯与商屯并行’:让边军就地垦荒,自给自足;同时开放互市,允许大明商贾与草原部族交易,用丝绸、茶叶换他们的马匹、皮毛;再有就是组建草原铁骑,震慑草原的同时,也可为商路保驾护航……”

朱高炽一边说,一边在图上标注:“除了和林之外,这里,克鲁伦河流域,水土肥沃,适合种麦;这里,金山脚下,有铜矿铁矿,可设工坊;这里,居延泽附近,可建驿站,连接河西走廊……只要能把这几处盘活,不出五年,岭北就能从耗费军饷的包袱,变成给朝廷输血的粮仓与钱库。”

徐允恭站在舆图前,越听越是心惊。

他本以为经营岭北不过是屯垦戍边,没想到朱高炽竟有如此详尽的规划,连商路、矿产、流民安置都考虑到了。

这些想法看似大胆,细想却处处透着稳妥,尤其是“用互市利益牵制草原部族”的法子,比单纯的军事打压要高明得多。

“殿下……”徐允恭转过身,看向朱高炽的目光里已满是敬佩,“这些谋划,竟是殿下亲想的?”

“也不全是。”朱高炽笑了笑,“有些是跟皇爷爷请教时想到的,有些是曹国公他们的边策后琢磨出来的。大舅父您久在北平,对草原事务熟稔,这些规划还需您因地制宜去调整。”

徐允恭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腾的惶恐散去大半。

朱高炽勾勒的蓝图如此清晰,从屯垦到商路,从筑城到教化,环环相扣,连可能遇到的阻碍都提前想到了应对之法。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有朝廷的全力支持,有皇帝的亲口允诺,绝非空中楼阁。

这样一来,这事倒不是不能成。

他徐允恭自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在军中耳濡目染,骨子里哪没有建功立业的念头?

镇守北平虽也算尽责,却终究少了些开疆拓土的气魄。

如今岭北这摊子事,看似艰难,实则正是天赐的大好机会——若能让那片蛮荒之地变成稳固的疆土,这份功绩足以载入史册,足以对得起父亲的教诲,更足以证明自己并非只靠父辈荫庇的纨绔子弟。

先前的慌乱渐渐被一股豪情取代,他甚至开始琢磨起抵达岭北后该先从何处着手,是先整肃军纪,还是先勘察屯田之地。

原来,所谓的惶恐,不过是源于对未知的胆怯,一旦看清了前路,那股埋藏心底的壮志,便再也按捺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