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38章 家国大义!来自朱高炽的反击!

第438章家国大义!来自朱高炽的反击!(第1/2页)

老朱松了口,那就好办了。

朱高炽语气轻松,眼神却透着笃定:“孙儿敢保证,只要给他们些政策支持,让他们在海外自主经营,不出十年,倭国、琉球都会变成富庶之地。”

“到时候,叔叔们手握财权、兵权,在海外活得有滋有味,比在国内受朝廷掣肘舒服多了,又怎么会觉得被亏待?”

“再说了,他们虽是去海外镇守,却仍是大明的藩王,朝廷会给他们足够的体面和支持,既让他们能施展拳脚,又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事,他们感激皇爷爷还来不及呢!”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藩王在国内的束缚,又描绘了海外的前景,把“发配”说成了“机遇”,倒是让朱元璋心里的那点愧疚淡了不少。

毕竟哪个皇子没有野心?与其让他们在国内争权夺利,不如给他们一片海外天地,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保全家国,确实是两全之策。

朱标也反应过来,抚掌道:“高炽这招确实高明。文臣们本想借倭国打压你,结果反倒帮了父皇一个大忙,加速了藩王改封的进程,他们怕是要悔得肠子都青了。”

“悔?他们还没尝够教训!”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敢算计到朕的皇孙头上,敢借着礼制逼宫,真当朕是吃素的?”

他大步走到龙案前,一把抓起那支沉甸甸的朱笔,在一张铺好的空白奏章上重重一点,殷红的朱砂瞬间洇开一个醒目的圆点,仿佛是给这场博弈落下的定音锤。

“晋王改封倭国,周王改封琉球,此事就这么定了!”老朱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明日早朝,朕便当着满朝文武宣布旨意,倒要看看那些文臣还有什么话说!他们不是要宗室去海外吗?朕便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让他们知道,朕的儿子们,个个都能去海外开疆拓土,轮不到他们指手画脚!”

顿了顿,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像是想到了什么,又道:“还有,既然他们这么看重宗法礼制,一口一个‘祖宗家法’,那朕便给他们好好‘正正礼’——传朕的旨意,让礼部立刻牵头,把《大明集礼》再修订一遍!”

他猛地将朱笔顿在案上,溅起几点朱墨,“把‘宗室镇守海外,以为藩屏’明明白白列为祖制,再添一条‘藩王不得干预内地政务,不得私交朝臣’,白纸黑字写清楚,让他们往后再想拿礼制做文章时,先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违了朕定的规矩!”

“不止这些,”朱元璋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着,节奏越来越快,像是在盘算着一场周密的反击,“再传旨下去,让都察院和吏部联合督办,查一查近三年科举取士的名单!仔细核对籍贯、试卷,看看江南士绅是不是又在暗中结党,借着阅卷的由头排挤北方举子,把朝廷的取士名额都当成了自家的私产!”

他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讽,“刘三吾不是自诩文臣魁首,掌着科举的笔杆子吗?詹徽不是吏部侍郎,管着官员的升迁吗?朕倒要看看,他们手底下到底干净不干净!”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冷,像是淬了冰,在御书房里回荡:“刘三吾不是觉得自己懂礼制、能代表天下读书人吗?詹徽不是想借着礼制压人,给朕难堪吗?朕就让他们看看,这大明的礼制,到底谁说了算!朕定的规矩,才是真正的国法,才是他们该守的本分!”

他猛地一拍龙案,震得案上的玉玺都微微颤动:“朕要让他们知道,算计谁都行,就是不能算计到朕的头上,更不能动朕看重的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敢打高炽的主意,就得有承担后果的觉悟!”

老朱的眼神扫过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些正在暗中得意的文臣,“朕要让他们清清楚楚地记着,在这大明的天下,朕说的话,就是天条!算计朕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

这番话出口,御书房里鸦雀无声,连朱标和朱高炽都能感受到那股从老朱身上散发出的凛冽杀气。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敲打,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反击——借着文臣抛出的“礼制”由头,不仅要稳固朱高炽的地位,要推进藩王改封的大计,更要借机清洗朝堂上那些盘根错节的江南士绅势力,让他们明白,皇权的威严,绝不容许任何挑衅。

朱高炽看着老朱眼中那熟悉的狠厉,知道这群文臣这次是真的触了逆鳞。老朱看似是在顺着他们的话头布局,实则每一步都藏着反击的锋芒——既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又能借查科举之名敲打江南士绅,更重要的是,用“祖制”的名义,彻底堵死了文臣再拿“就藩”说事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8章家国大义!来自朱高炽的反击!(第2/2页)

不过,这是老朱的报复,带着雷霆万钧的帝王之怒,却还不是他朱高炽的反击。

看着老朱杀气腾腾的模样,朱高炽反而笑呵呵地补充道:“按照皇爷爷这法子,仔细一查,肯定能从科举名单里揪出不少猫腻,詹徽管着吏部铨选,刘三吾掌着阅卷笔杆子,这些人断然脱不了干系!”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惋惜”:“只是,真要直接将他们罢官去职,或是逐出朝堂,未免太便宜他们了。毕竟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啊,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才混到如今的位置,多不容易!就这么让他们回家种田,岂不是浪费了一身才学?”

这阴阳怪气的话语一出,老朱与太子标皆是一愣,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感到脊背发凉。

这小子看似在替文臣说话,可那语气里的算计,比老朱的怒火更让人心里发毛。

“兔崽子,你又在打着什么算盘?”老朱没好气地追问道,手指点了点朱高炽,眼里却多了几分好奇。

朱高炽也不绕弯子,直接朝墙上挂着的堪舆图努了努嘴,笑得像只偷腥的猫:“皇爷爷可别忘了岭北!那儿刚打下来,百废待兴,正愁没人手去打理呢!”

“他们不是张口闭口仁义道德,动辄便提家国大义嘛,”朱高炽的声音轻快起来,眼底却闪着狡黠的光,“那就把这些人发配去岭北,正好让他们践行自己的主张。刘三吾不是士林魁首,经义讲得头头是道吗?到了岭北,正好让他去教化那些草原蛮夷,把孔孟之道传遍漠北,也算是圆了他‘教化四方’的宏愿。”

“至于詹徽,”他顿了顿,笑意更浓,“那可是咱们大明的精英儒生,吏部的实务干得熟门熟路。到了岭北,就让他配合徐允恭打理布政司的事,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兴修水利,这些活儿正需要他这样‘懂规矩’的人来做。草原上缺文臣治理,他们去了正好能发光发热,总比在京师里勾心斗角强。”

他摊了摊手,一脸“为他们着想”的模样:“您想啊,让他们去岭北建功立业,既能体现皇爷爷的‘宽宏大量’,又能让他们把嘴上的‘家国大义’落到实处,岂不是比单纯罢官更有意义?而且岭北苦寒,民风彪悍,正好磨磨他们的酸腐气,让他们知道,治理天下光靠经书是不够的,还得有扛得住风沙的筋骨!”

老朱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好小子!这招比直接罢官狠多了!让他们去岭北喝风吃沙,在草原上跟蛮子打交道,可比在家待着舒坦多了!既解了恨,又能用他们的本事干活,一石二鸟!”

太子标也忍不住失笑,这朱高炽的法子,果然比简单的惩处更有“嚼头”。

把这些养尊处优的文臣扔到岭北那个苦地方,让他们在寒风里践行“仁义道德”,确实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

杀人诛心啊这是!

朱高炽见老朱认可,笑得更欢了:“这样一来,他们还能怨谁?毕竟是去‘为国戍边’,是去‘教化蛮夷’,都是光宗耀祖的事,他们要是敢抱怨,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承认自己说的都是空话!”

老朱看着他这副模样,又气又笑:“你啊你,年纪不大,心思倒比谁都深。行,就按你说的办!让刘三吾去教蛮夷念书,让詹徽去跟泥土打交道,朕倒要看看,这些‘大儒’、‘精英’,到了岭北还能不能端着架子!”

御书房里的气氛彻底缓和下来,先前的怒火被这对祖孙的“坏主意”取代。

老朱知道,朱高炽这招看似阴损,实则比单纯的报复更有远见——既能削弱朝堂上的文臣势力,又能为岭北输送治理人才,还能让这些文臣亲身体验边疆的艰难,日后再想对军务、边政指手画脚,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吃过的苦。

朱高炽则暗自点头,对付这群文臣,光靠老朱的雷霆手段还不够,得用他们自己标榜的“道义”困住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编织的牢笼里动弹不得。

岭北的风沙,迟早会磨掉他们的傲气,也让天下人看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他朱高炽,就是要做那个实干的人。

咱可不是睚眦必报,而是为了家国大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