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39章 开始反击!好狠的皇帝陛下!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39章 开始反击!好狠的皇帝陛下!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5 来源:源1

第439章开始反击!好狠的皇帝陛下!(第1/2页)

翌日清晨,奉天殿的铜钟刚过卯时三刻,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朝服上的补子在晨光中泛着肃穆的光泽。

昨日那场针对朱高炽的弹劾余波未平,不少人都在暗自揣测今日的风向,尤其是詹徽、刘三吾等人,脸上带着几分隐秘的期待,仿佛笃定皇帝终将向“宗法礼制”让步。

朱元璋高居龙椅,目光如古井般深邃,扫过阶下群臣时,带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沉静。

待鸿胪寺官唱赞“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话音刚落,他便直接开口,声音透过殿内的梁柱,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昨日众卿提议,需遣宗室镇守海外,以全宗法,以固疆土。朕思量一夜,觉得此议可行。”

詹徽、刘三吾等人闻言,心头一喜,正要出列附和,却听老朱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既然要镇守海外,自当遣最得力的宗室亲贵前往。传朕旨意——晋王朱棡,改封倭国,即刻启程,与燕王朱棣共掌东瀛都护府军政要务,务必肃清当地叛乱,安定民生!”

“周王朱橚,改封琉球,领琉球经略使一职,统筹东海贸易与岛屿开发,三年内需让琉球贡赋翻倍!”

两道旨意如惊雷般炸响在奉天殿内,瞬间击碎了文臣们的期待。

詹徽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像是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冰水,从头顶凉到脚底。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象牙朝笏,指节用力到发白,朝笏边缘硌得掌心生疼——他们费尽心机串联,唾沫横飞地念叨宗法礼制,图的是把朱高炽那个碍眼的死胖子赶到倭国去,断了他在朝堂上的根基,怎么眨眼间就变成了晋王、周王?

这两位可是货真价实的藩王,是陛下的亲儿子,论身份、论分量,比一个尚未袭爵的藩王世子重得多!

把他们派去海外镇守,这哪里是妥协?分明是借着他们“宗室当守边疆”的由头,硬生生给“宗室镇守海外”镀上了一层金光,坐实了这事的合理性、必要性!

往后谁再想拿“就藩”说事,岂不是得先掂量掂量——连亲王都去了,你一个官员,还有什么资格抱怨?

刘三吾的花白胡须剧烈地颤抖着,稀疏的眉毛拧成了疙瘩,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等人抛出的“礼制”由头,就像递了一把刀给皇帝,反倒被他反手用来推行如此激进的藩王改封计划。

老朱哪里是在让步?分明是借着他们的话头,顺水推舟,把内地那些手握兵权、盘根错节的藩王一股脑往外赶!

这步棋又狠又绝,既堵住了文臣的嘴,又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一箭双雕!

更让他们心头冰凉的是,偏偏他们最为忌惮的朱高炽,那个搅动风云的胖殿下,此刻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好端端地站在朝堂之上,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没被赶走,没受丝毫影响,反倒是他们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情况有些不对啊!

詹徽偷偷用眼角余光瞥向刘三吾,只见这位平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儒,此刻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惊惶和难以置信。

周围的文臣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先前的兴奋和期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恐慌。

他们隐隐感觉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而那个始作俑者,正坐在龙椅上,用一种近乎嘲弄的目光看着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9章开始反击!好狠的皇帝陛下!(第2/2页)

“宗室镇守海外”成了祖制,藩王们被打发去了海外,朱高炽却稳稳地留在京师……这哪里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分明是皇帝借他们的手,扫清了朝堂上的障碍,还顺便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詹徽只觉得喉咙发紧,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爬上来,让他浑身发冷——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结束。

还没等他们消化这两道旨意,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另,着礼部即刻修订《大明集礼》,将‘宗室镇守海外,以为藩屏’列为祖制,传之后世,永为遵守!凡我大明宗室,年满二十者,皆可请缨前往海外开疆拓土,有功者,爵禄加倍,载入国史!”

这句话如同一道铁闸,彻底断绝了文臣们的退路。

他们原本以为,即便这次没能把朱高炽赶去倭国,日后还能借着“就藩”的由头反复发难,总能找到机会逼他离京。

可皇帝一句话,直接将改封海外定为祖制,等于给这件事套上了法理的枷锁——从今往后,“宗室去海外”不再是临时举措,而是写入典章的规矩,是后世必须遵循的范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后他们再想拿“就藩”说事,非但动不了朱高炽,反而会给皇帝提供更多理由,把其他宗室子弟派往海外。

毕竟祖制已定,“开疆拓土”有功可赏,皇帝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更多藩王、世子去海外“建功立业”,而不是盯着朱高炽一个人。

他们费尽心机掀起的“礼制之争”,到头来竟成了皇帝扩张宗室影响力、巩固海外疆土的工具。

更让他们心头发凉的是,祖制一旦确立,朱高炽留在京师便有了天然的合理性——既然祖制鼓励宗室去海外,那留下一个皇孙在中枢辅佐皇帝,岂不正好体现“内外相济”?

他既是“留守”的典范,又是宗室与朝廷连接的纽带,再想挑他的错处,只会显得自己不懂祖制、不顾大局。

詹徽握着朝笏的手微微发颤,刘三吾的脸色更是灰败如土。

他们这才彻底明白,老朱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步,所谓的“思量一夜”,不过是在酝酿一场更彻底的反击。

用祖制堵死他们的嘴,用藩王改封瓦解他们的攻势,最后把朱高炽稳稳地护在羽翼之下——这步步为营的算计,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狠辣。

殿内的文臣们个个如坠冰窟,先前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

他们知道,这场围绕“就藩”的博弈,自己已经输得一败涂地。

皇帝不仅守住了朱高炽,更借机巩固了皇权对宗室的掌控,而他们,除了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再无任何转圜的余地。

詹徽看着站在武将队列中的朱高炽,对方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温和的笑容,可在他眼里,却比任何嘲讽都更刺眼——他们费尽心机布下的局,到头来竟成了对方巩固地位的垫脚石。

殿内的气氛凝滞如铁,文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朱元璋会如此决绝,为了留住一个皇孙,竟不惜把亲生儿子全都打发去海外。

武将勋贵们则暗自叫好,藩王改封海外,意味着内地兵权将逐步收归中枢,他们这些军校出身的军官,日后的路只会更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