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3章 问策!如何开展贸易?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63章 问策!如何开展贸易?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63章问策!如何开展贸易?(第1/2页)

哈拉和林的临时帅帐里,炭火燃得正旺,将朱高炽藏青蟒袍上的暗纹映得愈发清晰。

他看着帐外踏雪而来的三人,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徐允恭依旧是一身素色铠甲,腰悬长剑,站在帐门处便带出几分凛然正气;詹徽裹着厚厚的狐裘,脸色却比狐裘的毛领还要白;刘三吾的棉袍沾着雪渍,手里还攥着半卷被风吹散的文书,显然是仓促赶来的。

“哟,这不是詹大人、刘学士吗?”朱高炽端起茶盏,指尖划过温热的杯壁,“岭北的冬天,可比咱金陵城爽快多了?听说詹大人前几日去巡查草场,冻得连笔都握不住了?”

詹徽的脸腾地红了。

他本是吏部侍郎,因得罪这朱高炽被发配岭北,原以为凭着笔杆子也能混个清闲,谁知前日跟着士兵去登记部落牲畜,刚在雪地里站了半个时辰,手指就冻得像胡萝卜,连账本都差点掉进冰窟窿。

此刻被朱高炽点破,他脖子都涨得通红,却只能躬身道:“殿下教训的是,臣……臣确实疏于历练。”

“刘学士倒是好兴致,”朱高炽又看向刘三吾,“昨日见您在断墙下写诗,‘朔风卷雪覆龙庭’,好句子啊。只是不知这‘龙庭’二字,指的是昔日的蒙古汗廷,还是如今的大明都司?”

刘三吾心头一紧。他本是翰林学士,因被御史台查出科举舞弊偏帮南方士子,才落得举家发配的下场。

昨日触景生情写了几句诗,没成想竟被朱高炽听了去。

这“龙庭”二字若是说不好,怕是又要招来祸事。

他连忙垂首:“臣愚钝,不过是见景生情罢了。如今岭北之上,唯有大明龙旗飘扬,自然是指我大明都司。”

看着两人羞愤交加却只能低头认错的模样,朱高炽终于收敛了玩笑的神色。

他知道这两人虽戴罪在身,却都是能臣——詹徽可是精英文臣,精通律法政务,正好用来规范商路秩序;刘三吾更是一代大儒,博古通今,熟悉各族习俗,可助朝廷安抚部落。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亲眷族人都跟着来了岭北,拖家带口的,比谁都盼着能立功回京。

果然,詹徽按捺不住,率先开口:“殿下,臣等虽有罪在身,却也想为大明效力。方才听闻殿下要开通草原商路,不知这章程究竟是何模样?臣在六部时曾处理过边贸纠纷,或许能略尽绵薄之力。”

朱高炽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帐内悬挂的舆图——那上面用朱砂标出了一条蜿蜒的红线,从辽东广宁卫一直画到西域哈密卫。

“你们来看,”他指着舆图,声音沉了下来,“这条商路,陛下与我早有规划。从广宁卫出发,穿辽西走廊,沿大兴安岭西侧向北,经兀良哈三部的牧地,把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串起来,这是第一程。”

他指尖向西移动,划过乌兰巴托的位置:“再往西,就是此地的和林旧城,沿杭爱山北麓到阿尔泰山南麓,直抵哈密卫,与西域的丝绸之路接榫。如此一来,辽东的铁器、江南的茶叶,就能顺着这条路抵到中亚;草原的战马、羊毛,西域的玉石、香料,也能源源不断运进中原。”

刘三吾凑近细看,忍不住插话:“沿途部落杂居,怕是多有阻碍。”

“所以要设官办榷场。”朱高炽敲了敲舆图上的几个黑点,“在克鲁伦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这些要害处,筑城驻兵,设茶马司、皮货局,由朝廷直接管理。茶叶、铁器、食盐这些命脉物资,只能由榷场专卖,蒙古人要换,就得用战马、皮毛来抵,想漫天要价?没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3章问策!如何开展贸易?(第2/2页)

詹徽眼睛一亮:“如此既能控制物资,又能充盈国库,只是……军费开支怕是不小。”

“这就要说到你们的差事了。”朱高炽看向詹徽,“所有来榷场互市的部落商贾,无论身份高低,一律征收三成商税。蒙古人来卖马,收;回回人来卖香料,收;就是咱们大明的商队,也得按规矩交。这笔税银,专款专用,全拨给岭北驻军当军饷。”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詹徽,你得把这税目订得清清楚楚,少一文钱,我唯你是问。”

詹徽连忙应下,笔杆子在袖中蠢蠢欲动,显然已在盘算如何制定税则。

“还有一条,”朱高炽转向刘三吾,“互市必须公平。蒙古人来换盐,不能给掺了沙土的;汉人商队卖茶,不许用陈茶充新茶。你们是文人,得把‘公平’二字刻在榷场的石碑上——对蛮夷不能歧视,对汉人也不能偏帮。这商路是下蛋的金鸡,谁要是敢坏了规矩,让部落觉得咱们仗势欺人,我先摘了他的乌纱,你们一辈子也别想回答大明。”

刘三吾躬身领命:“臣明白,民心比银子更重要。”

二人都被举族发配岭北了,拖家带口的老小全在这片冰天雪地里扎了根,每日看着帐外的寒风卷着雪沫子,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立功,尽快带着族人返回大明,哪怕在南京城当个编外小吏,也强过在这蛮荒之地喝风吃雪。

金银权力?此刻在他们眼里,远不如一张回京的赦令实在。

詹徽当年在吏部掌着生杀大权,见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可到了岭北才明白,那些所谓的权势不过是过眼云烟——在这里,能让儿子穿上干净棉袄、让老母亲喝上热粥,比什么都重要。

刘三吾更是将毕生积攒的书籍都带了过来,却夜夜梦见江南的杏花雨,哪还有心思琢磨什么文坛地位?

他们比谁都清正廉洁——不是他们突然成了圣人,是怕半点差错就坏了立功的机会。

这互市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别说有人敢伸手贪墨,就是哪个部落想少交一文税、哪个商队想掺点假货,他们都会像盯着猎物的鹰隼一样扑上去,拼着老命也要揪出来。

毕竟谁都清楚,这岭北的风雪能冻裂石头,也能磨掉人的锐气。

若是这商路办砸了,别说回京,怕是连子孙后代都得困死在这片草原上,连祖坟都归不了。

来了这么久,詹徽夜里常对着帐外的星空发呆,手里攥着小孙子画的南京城墙,心里头一遍遍念叨:可不能在这里待一辈子啊。

刘三吾则把妻儿缝的平安符贴身戴着,每次去榷场都要摸一摸,仿佛那符咒能保佑他早日踏上归乡的路。

所以甭管是汉人商贾想走后门,还是蒙古部落想耍滑头,只要敢碍着互市的事,就是挡他们回家的路。

詹徽能拿着律法一条条较真,哪怕对方是什么将军的亲戚;刘三吾能顶着寒风跟部落首领据理力争,哪怕冻得嘴唇发紫——为了能落叶归根,这点苦算什么?

这岭北的冰再硬,也硬不过他们想回家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