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12章 干吏周显!天津的发展方向!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12章 干吏周显!天津的发展方向!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6 16:11:54 来源:源1

第512章干吏周显!天津的发展方向!(第1/2页)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人群中快步走来。

来人约莫四十岁上下,身着绯色从三品知府官袍,袍角干净平整,只袖口微微泛白,显然是常穿却精心打理过。

这人面容清瘦,下颌留着三缕短须,眼神明亮温和,透着股书卷气,却又带着常年处理实务的沉稳;手上没拿官样的手板,反而攥着一本线装的《天津商务辑要》,封皮上贴着小纸条,记着“海贸商号本月营收”、“漕运粮船到港记录”等字样,走路时步伐稳健,见人拥挤便侧身避让,没有半分官威,反而透着亲和。

“下官天津知府周显,参见胖殿下,参见太孙殿下!”周显走到近前,躬身行礼的动作标准却不僵硬,声音平和却清晰,“接到羽林卫提前传讯,下官已在码头等候,只是人多耽搁了些,还望殿下恕罪!”

此刻的天津早已升格为了府,并且因为经济中心的特殊情况,所以天津知府类似于应天府尹,秩从三品。

而周显则是当初卓敬离开天津奔赴上海时,亲自从吏部提供的候选人名单里面精心挑选而出,不过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常年在地方为官,政绩颇为突出,更擅长商贸之事。

正因为如此,周显才会得卓敬青睐,升任天津知府。

朱高炽扶起他,目光落在他手中的册子上:“周大人不必多礼,我此次前来未声张,是不想扰了地方。听闻你是户部侍郎卓敬举荐的人选?”

周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殿下消息灵通!下官前两年在户部任主事时,曾随卓大人梳理过江南漕运账目,卓大人见下官熟悉商税、漕运实务,又肯沉心做事,便在天津升格为府后,举荐下官来此任知府。”

他顿了顿,补充道,“下官到任至今,一直专注于理顺天津的商务——从海贸商号的登记,到漕运货物的核验,再到市井商铺的管理,都逐一梳理过,倒是对天津的商贸脉络摸得透彻。”

朱雄英接过周显递来的《天津商务辑要》,翻开一看,里面不仅记录着天津各行业的营收数据,还画着简单的“天津商贸分布图”,标注着“老城商铺区”、“新城工业区”、“码头货栈区”的范围,连“某铁匠铺擅长打造船用铁钉”、“某商号专营朝鲜特产”这样的细节都写得清楚,不由赞道:“周大人对天津商务的了解,倒是细致。”

“太孙殿下谬赞!”周显笑道,“天津刚升府时,商贸虽旺却杂乱,私商偷税、货栈哄抬物价的事常有发生。下官觉得,要管好事,先得摸清路,所以才花了两年时间,把天津的商务摸了个底。”

他话锋一转,看向朱高炽,“听闻殿下此次为盐铁而来,虽下官平日专注商务,但也知道盐铁是民生根本,若殿下需要,下官可随时调派府里熟悉商路的吏员,协助追查盐铁私贩的渠道——毕竟私盐、私铁要流通,多半要走商铺、货栈的路子,这些渠道下官都清楚。”

朱高炽心里暗赞——这周显不仅是卓敬举荐的干吏,还懂商务、知民情,更能主动对接盐铁改制的需求,倒是省了不少事。

他看向周显:“接下来要麻烦你带我们看看天津的情况,尤其是老城与新城的布局。”

“殿下有命,下官自然从命!”周显立刻应下,转身在前边带路,“咱们先去老城,老城是天津的商贸核心,商铺、商会、货栈都集中在那里;再去新城,新城是这两年新建的工业区,铁匠铺、造船厂、木器坊都在那边,跟盐铁改制也息息相关。”

一行人跟着周显往老城走,刚进老城街口,就见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的伙计在门口展示新到的苏绣,海产铺的老板大声吆喝着“刚到的墨鱼干”,街角的茶馆里坐满了商客,正讨论着“去倭国的商船该带什么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2章干吏周显!天津的发展方向!(第2/2页)

周显指着一处挂着“天津商会”牌匾的院子:“那是卓侍郎牵头成立的商会,把天津的大商号都纳了进来,平日里商量商规、调解纠纷,也能帮官府传递商贸消息——比如上个月,就是商会报信,说有私商想囤积盐引抬价,下官提前调配了官盐,才没让盐价涨起来。”

朱高炽看着街上往来的百姓,衣着虽不奢华却干净整齐,买东西时与商贩讨价还价,气氛热闹却不混乱,不由点头:“看来你们把老城的商贸管得不错。”

“都是百姓配合!”周显笑着摆手,“下官没搞过强管,只是定了‘明码标价’、‘公平称重’的规矩,又让商会监督,百姓觉得公道,自然愿意遵守。”

穿过老城,眼前的景象渐渐变了——不再是热闹的商铺,而是一座座冒着黑烟的作坊:左边是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门口堆着刚打好的船用铁锚、犁铧;右边是造船厂,几艘半完工的沙船停在船坞里,工匠们正忙着安装甲板;远处还有木器坊、绳索铺,都是为水师和商船服务的作坊。

“这就是新城工业区了。”周显指着作坊群,“下官到任后,觉得老城商铺多,作坊占地广、噪音大,便奏请朝廷划了这块地,把铁匠铺、造船厂都迁到这里,既不扰百姓,也方便集中管理。”

他指着最大的一座铁匠铺,“那是‘津铁坊’,能打造水师需要的火炮零件,只是一直缺好铁,造出来的零件精度总差些——若是盐铁改制能解决铁料问题,这津铁坊的产能还能再提一倍。”

朱高炽走到津铁坊门口,看着工匠们用简陋的熔炉炼铁,铁水颜色发暗,显然是铁料纯度不够。

他转头对朱雄英道:“雄英,你看,这就是咱们要改盐铁的原因——若铁料一直这么差,水师的船、军队的炮,都难有保障。”

朱雄英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造船厂:“等有了好铁,这造船厂就能造更大的船,北洋水师远征美洲,也能多几分底气。”

周显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说得是!新城的作坊,大多跟水师、海贸相关——津铁坊供铁器,造船厂供船只,绳索铺供船用缆绳,若是盐铁能跟上,这些作坊能撑起大明北疆的工业根基。”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到时候,天津不仅是商贸中心,还能成为大明的‘造船重镇’、‘铁器重镇’,那才是真的为大明助力。”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新城的作坊群上,给铁锚、船板镀上了一层金色。朱高炽看着眼前忙碌的工匠、整齐的作坊,又想起老城热闹的商铺、码头繁忙的船只,心里对盐铁改制的决心愈发坚定——天津有如此好的商贸、工业基础,只要解决了盐铁的问题,定能成为大明开拓海外的“桥头堡”。

“周大人,”朱高炽停下脚步,语气郑重,“接下来盐铁改制,还要靠你熟悉商务的本事,帮我们理清私盐、私铁的流通渠道。”

周显挺直脊背,眼神坚定:“殿下放心!下官虽不专管盐铁,但知道盐铁是商贸的根基——盐铁乱,民生乱;盐铁清,则商务兴。只要能为大明除弊,下官定当全力配合,哪怕要查遍天津的商铺、货栈,也绝不退缩!”

朱雄英拍了拍周显的肩膀:“有周大人这话,我们就放心了。接下来,咱们先回驿馆,把盐铁改制的章程好好议一议。”

周显应下,转身在前边带路。

朱高炽和朱雄英并肩走在后面,看着新城的作坊、老城的炊烟,心里都清楚——天津的盐铁改制,不仅是为了水师的远征,更是为了让这座新兴的府城,真正成为大明北疆的“支柱”。

而周显这样的干吏,就是撑起这根支柱的重要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