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32章 突发!太子标赶来撑腰!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32章 突发!太子标赶来撑腰!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8 16:32:23 来源:源1

第532章突发!太子标赶来撑腰!(第1/2页)

接下来的日子里,芦台盐场的空气里总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期待。

所有灶户、工匠乃至官员,目光都时不时飘向那些刚注满海水的蒸发池——池边插着的木杆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从“海平面”到“浓缩线”,每一道横线都标注着精确的水位,旁边还挂着小黑板,记录着每日的日照时长、风力大小和水位变化。

清晨天不亮,老陈就会拄着拐杖走到蒸发池边,眯着眼睛看木杆上的水位,嘴里还念叨着:“再降点,再降点就到浓缩线了。”

年轻的灶户们则会围着负责记录的工匠,追问什么时候能把水引入结晶池,什么时候能加“除杂质的东西”。

连王怀安三人也每天都来盐田转悠,看着蒸发池里的海水一点点减少,心里的忐忑比灶户们还多——这改革若是成了,他们便是功臣;若是败了,之前掏的“买命钱”怕是都要打水漂。

朱高炽倒是显得沉稳,每天除了查看水位记录,就是和工匠们调整结晶池的坡度,或是给灶户们讲解下一步的操作流程。

可只有朱雄英知道,他夜里也会悄悄去盐田,借着月光看那些蒸发池——这不仅是灶户们的希望,也是他向朝廷证明新法可行的关键,容不得半分差错。

这样“熬日子”的时光格外漫长,尤其是对灶户们来说。

他们每天摸着蒸发池边的刻度,像是在摸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命运——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摆脱“灶户”的枷锁,第一次敢想象“吃饱穿暖、孩子能读书”的日子,若是失败了,他们怕再也没有勇气去期待改变。

就在众人惴惴不安,连黑板上的水位记录都显得格外刺眼时,远处的官道上突然扬起一阵尘土,紧接着传来整齐的马蹄声和仪仗声。

负责警戒的羽林卫连忙来报:“殿下!太子殿下驾到!还带着盐运司的诸位大人!”

朱高炽和朱雄英对视一眼,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刚到盐场入口,就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走来——为首的人穿着明黄色常服,面容温和却自带威严,正是当朝太子朱标。

他身后跟着数十位官员,个个穿着青色或蓝色官袍,腰间挂着不同的印信,竟是两淮、两浙、芦台、山东、福建、河东六大盐运司的都转盐运使,还有几位巡盐御史。

“哟!丧标你怎么来了?”朱高炽见到太子标也颇为惊讶。

朱标上前笑着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听说你在这儿搞了大动静,连南京的奏章都堆成山了,索性带这些大人来看看,你到底把芦台盐场改成了什么样。”

朱高炽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芦台盐场“改煎为晒”的消息早就传到了京城,不少官员以“不顾民生”、“擅改成制”为由上奏弹劾,说他强行推行新法,导致盐税锐减,灶户们没了生计。

太子朱标不愿听一面之词,更想为两个孩子撑腰,便索性召集了全国六大盐运司的高官和巡盐御史,亲自带着他们来芦台盐场“眼见为实”。

那些盐运使和巡盐御史们下车后,目光扫过盐场,脸上满是惊讶——原本密密麻麻的土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盐田堤坝,蒸发池里的海水泛着波光,灶户们虽忙碌却不见往日的麻木,反而个个眼神发亮,这哪是“灶户无以为生”的样子?

两淮盐运使李成谦是出了名的保守派,之前弹劾朱高炽最积极,此刻他皱着眉问:“皇孙殿下,老臣听闻您废除煮盐旧法,推行什么晒盐法?可祖制沿用千年,您这样贸然改动,万一晒不出盐,耽误了全国的盐税,可不是小事啊!”

芦台盐运使张文华也附和道:“是啊殿下,煮盐虽苦,却能保证产量。这晒盐全看天候,若是遇上阴雨天,盐田岂不是要荒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2章突发!太子标赶来撑腰!(第2/2页)

朱标没等朱高炽开口,先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大人、张大人,本宫今日带诸位来,不是来质疑的,是来看看实情。诸位不妨先随朕走走,看看这盐田,问问这灶户,再下结论不迟。”

说着,朱标率先走向盐田,朱高炽连忙跟上,为众人讲解:“诸位大人请看,这些盐田都是按统一规格建造,蒸发池负责浓缩海水,结晶池负责析出盐分,池边的刻度能精确计算水位,确保海水浓缩到最佳程度再转入结晶池,绝不会浪费。”

他指着一块即将达到“浓缩线”的蒸发池:“这块池的海水引入已有五日,如今水位已降过半,按当前的日照和风力,再过三日就能转入结晶池,不出十日,就能晒出第一批盐。”

李成谦还是不信,走到一个正在清理引水道的灶户身边,问道:“你老实说,这晒盐法是不是让你们没了活路?之前煮盐还能换口饭吃,现在是不是连饭都吃不饱了?”

那灶户正是老陈,他直起腰,看着李大人,声音洪亮地说:“大人这话说的不对!以前煮盐,咱们从早到晚守着铁锅,累得半死也只能换点掺沙子的粗粮;现在殿下让咱们修盐田,不仅管饱饭,还说以后晒出盐来,给的盐价比以前高两倍!咱们现在干活有盼头,哪会没活路?”

旁边几个灶户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

“是啊大人!殿下还给咱们发口粮,顿顿有白面馒头!”

“以后晒盐轻松,咱们还能种点地,再也不用守着铁锅了!”

巡盐御史王芳见状,忍不住问:“可若是晒不出盐怎么办?你们就不怕吗?”

老陈梗着脖子道:“怕!怎么不怕?可殿下说了,就算失败了,也不让咱们受苦!再说了,咱们这辈子苦够了,就算为了孩子,也得试试!总不能让孩子跟咱们一样,一辈子当灶户!”

官员们听着灶户们的话,看着盐田规整的布局,又看了看黑板上详细的水位记录,脸上的质疑渐渐变成了惊讶。

之前弹劾朱高炽的几位官员,此刻也有些尴尬——他们本以为朱高炽是“年少轻狂”,却没想到他不仅有章法,还真的赢得了灶户的支持。

朱标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众人说:“诸位都看到了,也听到了。高炽推行晒盐法,不是不顾民生,而是为了让灶户们过得更好;不是擅改祖制,而是为了让盐业更有效率。”

“本宫带诸位来,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治国不能墨守成规,要敢想敢做,更要心系百姓。”

他转头看向朱高炽,眼神里满是信任:“接下来,芦台盐场的改革,本宫会向父皇上奏,全力支持。诸位盐运司的大人,也该学学这里的做法,想想怎么让各地的灶户都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只会在朝堂上写弹劾奏章。”

六大盐运使和巡盐御史们连忙躬身应道:“臣等遵太子殿下旨意!”

朱高炽看着朱标,心里满是感激——丧标不仅为他挡了弹劾的压力,还带全国盐运司的高官来为他“站台”,这既是撑腰,也是在帮他推广晒盐法。

有了太子标的支持,接下来的改革会顺利很多,而灶户们的希望,也终于有了坚实的后盾。

朱雄英走到朱高炽身边,小声说:“还是爹疼咱们。这下,没人敢说你不顾民生了。”

朱高炽点头,目光望向那些蒸发池——池里的海水还在慢慢浓缩,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是撒了一层金粉。

“出盐了!高炽出盐了!”

恰在此时,康铎的欢呼声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