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41章 震撼人心!全新招标模式!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41章 震撼人心!全新招标模式!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8 16:32:23 来源:源1

第541章震撼人心!全新招标模式!(第1/2页)

招标大会正式开始前,朱高炽与朱雄英亲自领着众商人参观盐场。

一行人沿着堤坝缓缓前行,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商人都惊呆了——绵延数十里的盐田顺着海岸线铺开,田埂划分出的蒸发池、结晶池整齐划一,如同被精心裁剪过的绸缎;蒸发池里的海水在日光照射下,泛着细碎的粼粼波光,随着水分蒸发,水面渐渐泛起一层薄盐;结晶池底更是铺着厚厚的雪白精盐,颗粒均匀细腻,像冬日里未经踩踏的细雪,一眼望去晃得人睁不开眼。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盐田周边干干净净,没有煮盐时必然会有的滚滚黑烟,也没有堆积如山、散发着腐味的柴火垛,连煮盐用的大铁锅、柴火灶都不见踪影。只有几个工匠拿着工具,在引水道旁有条不紊地调整阀门,控制着海水流入各池的速度,偶尔有风吹过,带来的只有海水的咸腥味,而非煮盐时呛人的烟火气。

有商人忍不住凑近池边细看,发现结晶池旁还铺着细密的竹子席,精盐落在上面,轻轻一刮就能收集起来,比煮盐后费力刮锅的工序简单太多;还有人注意到,盐田旁挖有排水沟,多余的海水顺着沟渠排出,既不会浪费,也不会淹没盐田,整个流程井然有序,透着一股巧思。

“诸位请看,”朱高炽指着盐田,笑着介绍,“这便是咱们的晒盐法,不用烧柴火,全靠日光和风,一亩盐田一天能出盐两百斤,成本比煮盐低四成。”

“两百斤?”江南来的盐商沈庄忍不住惊呼,他在两淮盐场有自己的作坊,最好的煮盐工匠一天也就能煮出五十斤盐,这里的效率竟高出四倍!

旁边的刘老三更是凑到结晶池边,小心翼翼地捻起一点盐,放在嘴里尝了尝,随即眼睛一亮:“这盐又白又细,比江南运来的精盐还好!价钱肯定能卖得更高!”

朱高炽接着说:“咱们芦台盐场年产盐量能达到一百万斤,这次招标,咱们按区域划分经销权,北平府、天津卫、山东德州等二十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总经销商,负责当地的食盐销售。朝廷会定下明确的售价上限,既保证大家有三成以上的合理利润,让诸位能安心经营,也绝不会让盐价高到百姓难以承受,真正做到商、民、朝廷三方共赢。”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商人,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另外,有件大事要告知诸位——此次芦台盐场的招标,并非特例,而是朝廷盐场改制的开端。陛下已同意,从今往后,全国大部分官办盐场,都将逐步‘改煎为晒’,舍弃以往耗费柴火、成本高昂的煮盐之法,全面推广咱们芦台盐场的晒盐技术。待各地盐场完成改制后,都会参照今日芦台的模式,对外公开招标,选拔区域总经销商。”

这话一出,在场商人瞬间炸开了锅,连之前沉稳的江南盐商也忍不住交头接耳。

朱高炽稍作停顿,等众人情绪稍缓,继续说道:“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不仅北直隶、山东的盐场会开放竞标,两淮、两浙等传统盐区的盐场,也会打破以往的垄断,让所有守法经营的商贾,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朝廷要的,是让盐业回归正轨,既让大家能靠着盐业踏实赚钱,更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平价、优质的食盐。”

他看着眼前神情激动的商人,补充道:“所以今日的招标,既是诸位抢占北方盐业市场的机会,也是熟悉朝廷盐业新规、积累经验的契机。往后不管是北方商人想南下拓展,还是南方商人想北上布局,只要遵守朝廷规矩,都能在盐业这门生意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1章震撼人心!全新招标模式!(第2/2页)

话音刚落,商人堆里便炸开了锅。

“按区域划分?那岂不是每个地方只有一个总经销商?”

“一百万斤盐,够咱们卖好几年了!”

“胖殿下,竞标需要啥条件?咱啥都不求,就想拿下北平府的经销权!”

朱高炽抬手压了压,待现场安静下来,继续说道:“竞标条件很简单,就三条,条条都摆在明面上,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第一,需缴纳十万两白银作为保证金。这笔钱不是朝廷要占为己有,而是为了确保大家能严格按协议售盐——若后续出现擅自断供、囤积居奇等违约行为,保证金直接没收;若整个经销期都合规经营,合同到期后,保证金会连本带少量利息一并退还,这既是约束,也是让大家拿出合作的诚意。”

“第二,必须签下书面承诺,严格遵守朝廷定下的食盐售价上限。各地的售价标准,会根据运输成本、仓储费用等核算后公示,比如北平府的零售价不得超过每斤十五文,天津卫不得超过每斤十四文,谁都不能私自哄抬价格。盐运司会派专人在各地巡查,一旦发现加价售卖,第一次警告罚款,第二次直接取消经销权,下狱论罪,绝不姑息。”

“第三,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择有往边关运粮记录的商人。过去那些年,不少商贾千里迢迢往北疆、西北运送军粮,为充实边疆立下了功劳,朝廷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只要能拿出卫所开具的运粮凭证,证明近三年内有两次以上合格的运粮记录,竞标时就能享受‘保证金减免两千两’的优待,若是运粮规模大、从未出现延误,还能直接获得优先竞价权。”

“大家记住,只要符合这三条,不管你是北方的粮商、布商,还是南方来的盐商,不管你是身家百万的大贾,还是刚入行的小商贩,都能公平参与竞标。朝廷要的是守规矩、能做事的经销商,不是看谁的人脉广、背景深,往后盐业经营,只看实力和诚信。”

这话让北方商人彻底安了心,脸上的焦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要知道,过去这些年,他们想涉足盐业,简直比登天还难——南方商人靠着与江南士林、盐运司官员的千丝万缕关系,早早垄断了盐引发放渠道,每次盐引配额下来,南方盐商总能第一时间拿到足额额度,甚至还能通过私下运作多拿份额,而他们这些北方商人,要么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要么递上去的文书石沉大海,偶尔拿到少量盐引,也都是质量差、运输成本高的“残次配额”,根本赚不到钱。

多少次,他们眼睁睁看着江南盐商靠着垄断的盐引,把低价官盐高价卖给北方百姓,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只能在粮米、布匹等薄利行当里挣扎,心里满是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在官场上,南方士林势力庞大,盐运司的要职几乎被南方官员包揽,他们这些北方商人既没人脉,又没门路,根本斗不过对方。

如今胖殿下明确说“一视同仁”,不管是北方商人还是南方商人,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参与竞标,彻底打破了以往靠关系、拼背景的垄断模式;更让他们振奋的是,朝廷还优先考虑有往边关运粮记录的商人,而北方商人常年与边关打交道,不少人都有过运粮经历,这正是他们的优势。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再看南方商人的脸色,不用再被盐运司的官员刁难,终于能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过往的功劳,公平地争夺盐业经销权,真正有了在这门暴利生意里分一杯羹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