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57章 勘察加半岛!给大明整点活儿!

第557章勘察加半岛!给大明整点活儿!(第1/2页)

特林造船厂的海风,带着刺骨的寒意,日复一日地吹拂着码头。

朱高炽与朱雄英已在此等候两个月,码头的瞭望塔上,士卒换了一批又一批,可远方的海平面上,始终没有出现熟悉的船帆——李景隆与徐增寿的船队,连同其他几支探索队伍,依旧杳无音讯。

起初,二人还能靠着处理水师军务、查看战船建造进度平复心绪,可随着时间推移,焦虑像藤蔓般缠绕上心头。

朱雄英每日都会登上瞭望塔,拿着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眺望东方,手指因用力而攥得发白;朱高炽则时常坐在造船厂的工棚里,对着海图发呆,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凝重,偶尔还会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案上的茶盏,茶水凉了也浑然不觉。

“高炽,都两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不会出什么事吧?”这天清晨,朱雄英从瞭望塔下来,走到朱高炽身边,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朱高炽抬起头,望着远方灰蒙蒙的海面,沉声道:“不好说,但咱们不能再等了。勘察加半岛是水师探索的前沿据点,或许能收到些零星消息,我得亲自去一趟。”

话音刚落,朱高炽便让人叫来俞通渊,下令道:“俞将军,立刻准备三艘最快的战船,再挑选两百名精锐士卒,随我和雄英前往勘察加半岛。”

俞通渊闻言,连忙劝阻:“殿下,勘察加半岛天寒地冻,路途凶险,您二位身为皇孙,万万不可轻易涉险!不如由属下带人前去探查,一有消息立刻传回特林!”

“不必多言,”朱高炽摆了摆手,语气坚定,“景隆和增寿是我的兄弟,水师儿郎更是大明的骨血,我必须亲自去看看。你只需按令准备,其他的不用管。”

俞通渊见朱高炽态度坚决,知道阻拦无用,只能无奈应下:“属下遵命!只是此事需立刻上报京城,请示陛下与太子殿下。”

消息传到京城,朱元璋与朱标虽有些担忧,却也明白朱高炽的心思——既为兄弟安危,也为水师基业。

朱元璋当即下旨,命俞通渊全力护送,务必保证二位皇子的安全,同时调拨一批棉衣、药材与粮食,随船送往勘察加半岛,支援驻守的水师将士。

三日后,船队从特林港出发,朝着勘察加半岛驶去。

俞通渊亲自坐镇旗舰,安排士卒轮流值守,时刻留意海面情况;朱高炽与朱雄英则站在甲板上,任凭海风呼啸,目光始终望着东方,心中满是期盼。

经过十余日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勘察加半岛的北洋水师驻地。

刚踏上码头,一股凛冽的寒风便扑面而来,朱高炽忍不住裹紧了衣袍。放眼望去,驻地的营房是用木头与石块搭建的,简陋却结实,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水师将士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却依旧冻得脸颊通红,有的在修补战船,有的在加固营寨,还有的在劈柴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风霜,却眼神坚定,没有丝毫懈怠。

“天寒地冻的,他们却要常年驻守在这里,太辛苦了。”朱雄英看着将士们忙碌的身影,声音有些沙哑。

朱高炽也沉默着,心中五味杂陈——这些水师儿郎,远离家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只为给大明的海外探索打下根基,可朝廷能给他们的支持,却远远不够。

俞通渊看出二人的心思,连忙解释:“殿下,勘察加半岛虽冷,但除了冬天,春秋两季气温能回升到零度以上,将士们多穿些衣物,倒也能承受。只是物资运输困难,棉衣、粮食时常短缺,将士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打猎、捕鱼补充给养。”

“这怎么行?”朱雄英皱起眉头,转头对朱高炽说,“高炽,咱们得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就算条件有限,基本的生活物资总得配齐,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冻着身子守边疆吧?”

朱高炽点了点头,心中也在思索——勘察加半岛地处偏远,与中原相隔数千里海域,风浪、暗礁遍布航线,物资运输不仅耗时漫长,每一次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运输船,还要承担船只倾覆、物资损毁的风险,成本高得惊人。

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有限,既要支撑北疆防务、中原赈灾,又要拨款建设水师、支持海外探索,能分给勘察加半岛据点的经费本就有限,且常常因为漕运拥堵、天气恶劣等原因延迟送达,导致据点时常陷入棉衣短缺、粮食告急的困境。

长此以往,单靠朝廷拨款,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不仅会拖累朝廷财政,驻守的水师将士也难以安心戍边,甚至可能因生活困苦影响士气,动摇据点的根基。

必须找到一个能让据点自给自足的法子,让据点能够依靠自身资源解决物资供应问题,无论是粮食、衣物,还是修缮战船的木材、铁器,都能实现本地生产或通过贸易获取,不再完全依赖朝廷调拨,这样才能让勘察加半岛真正成为大明海外探索的稳固前沿,为后续的美洲探索提供持续支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57章勘察加半岛!给大明整点活儿!(第2/2页)

接下来的几日,朱高炽与朱雄英走遍了水师驻地周边。

他们看到将士们在结了薄冰的河边凿冰捕鱼,一网下去,能捕到不少肥美的海鱼;看到将士们在山林里砍伐树木,用来修缮营房、打造工具;还看到驻地旁的溪流里,布满了光滑的石头,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砾。

这天,二人沿着一条溪流散步,试图寻找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地。

朱高炽弯腰捡起一块石头,掂量了一下,又随手扔进溪水里,溅起一串水花。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溪水冲刷的沙砾上——阳光照射下,沙砾中似乎有几点微弱的金光闪过。

他心中一动,连忙蹲下身,用手拨开沙砾,仔细查看,虽未发现明显的金块,却想起了一件事,北方苦寒之地,常有金矿隐藏在山川河流之中,而勘察加半岛地处偏远,地貌原始,极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金矿。

“我想到了!”朱高炽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雄英,俞将军,咱们有办法让这据点好起来了!”朱雄英与恰好赶来的俞通渊一脸疑惑:“高炽(殿下),什么办法?”

“金矿!”朱高炽指着脚下的溪流,又环顾四周的山峦,激动地说,“这勘察加半岛,十有**藏着不少金矿!咱们只要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还用愁没人来建设据点、补充物资吗?”

朱雄英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睛瞬间亮了:“高炽,你的意思是……引那些士绅缙绅来这里?”

“没错!”朱高炽点头道,“那些士绅缙绅,最是看重金银财宝,只要听闻这里有金矿可挖,就算千里迢迢,也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赶来。他们来了,自然会带来人手、粮食、工具,还会修建房屋、开辟道路,咱们水师的驻地,不就能慢慢发展起来了吗?”

俞通渊闻言,也露出了欣喜之色:“殿下英明!若是真能引来士绅开发金矿,不仅将士们的生活物资能得到补充,咱们还能从金矿开采中抽税,充实水师的军饷,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此事得好好谋划一番,不能操之过急。”朱高炽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首先,得派人先探查清楚,确定金矿的大致位置与储量,不能空口无凭地喊‘有金矿’,那样只会引来骗子,反而误事;其次,要定下规矩——士绅前来开采淘金,必须服从水师的管理,缴纳一定比例的赋税,同时要保证矿工的基本生活,不能肆意压榨;还要划定开采区域,不能破坏驻地周边的环境与防御设施。”

朱雄英补充道:“高炽说得对,咱们还得派水师将士驻守金矿周边,维护秩序,防止有人争抢矿脉引发混乱,也防止士绅私下走私黄金,损害朝廷利益。另外,开采金矿需要大量水源与木材,得提前规划好,不能让他们乱砍滥伐,破坏这里的生态,否则日后将士们连打猎捕鱼的地方都没了。”

俞通渊连忙应道:“属下这就安排人手,挑选熟悉地质的士卒,跟着当地的向导,沿着溪流与山脉探查金矿!”

“好,此事就交给你了。”朱高炽嘱咐道,“探查时务必小心,勘察加半岛地形复杂,常有猛兽出没,让将士们多带些武器与干粮,注意安全。”

接下来的半个月,水师将士分成多支小队,深入勘察加半岛的山林与河谷,进行金矿探查。

起初,将士们只是在溪流的沙砾中发现零星的金砂,虽然数量不多,却足以证明这里确实有金矿。

随着探查范围扩大,在一处山谷中,将士们发现了一处露天金矿脉,岩壁上隐约能看到金黄色的矿层,消息传回驻地,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太好了!有了这处金矿脉,就不愁引不来人了!”朱雄英拿着将士们带回的矿石样本,激动地对朱雄英说。

朱高炽也笑着点头:“咱们可以先让人开采少量黄金,作为‘样品’,送到中原的各州府,再通过商行、驿站,把勘察加半岛有金矿的消息散播出去。那些士绅缙绅见了真金,肯定会心动。”

俞通渊则开始制定详细的管理章程:规定前来开采淘金的商户需向水师缴纳“矿税”,抽取开采所得的一成黄金;商户需为矿工提供棉衣、粮食与医疗保障,若发现虐待矿工,立刻取消开采资格;划定开采区域与禁采区域,禁采区域包括驻地周边五十里、水源地与军事防御要地,确保水师的安全与物资供应。

朱高炽笑呵呵地拿着黄金样品,嘴角掀起了一抹坏笑。

有了这东西,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给大明整点活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