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69章 鸿门宴?原来是殷商后裔!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69章 鸿门宴?原来是殷商后裔!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69章鸿门宴?原来是殷商后裔!(第1/2页)

美洲金陵湾的沙滩上,篝火如星,将夜幕下的港湾映照得一片通红。

自李景隆、徐增寿率先遣队在此建立据点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大明水师与周边的“殷遗部”终于放下了最初的戒备,一场酝酿已久的盛大宴会,正在沙滩上热闹上演。

没错,他们接触的这个土著部落,疑似当年逃亡美洲的殷商后裔。

在美洲这片富饶广袤的土地上,确实生活着一批在殷商时期便迁移过去的殷商后裔,他们与大明人一样,同属炎黄子孙,血脉里流淌着华夏先民的基因。

关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起源,历来有两种主流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印第安人是古埃及地区的黄种人,沿着北大西洋暖流乘船抵达美洲后繁衍的后裔,且强调后世的埃及人多为外来族群后裔,与古埃及黄种人并无直接血缘关联。

另一种说法则指出,印第安人源自东亚地区,先祖通过亚洲与美洲之间狭长的白令海峡迁徙而来。

对比来看,第二种说法显然更具科学依据。首先,白令海峡最窄处仅几十公里,在第四纪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峡底部裸露,形成连接亚、美两洲的“陆桥”,即便在非冰期,寒冷季节海峡也会结冰,先民完全可徒步或借助简易工具穿越;而古埃及与美洲相隔万里大洋,在缺乏成熟航海技术、导航设备与大型船只的古代,仅靠原始船只顺着北大西洋暖流抵达美洲,可能性微乎其微,途中的风暴、洋流、物资短缺等问题,足以让迁徙队伍覆灭。

其次,从外貌特征来看,印第安人与东亚人高度相似——同属黄种人,拥有黑色直发、黑色瞳孔,面部轮廓平缓,颧骨略高,鼻梁中等,与古埃及地区留存的先民形象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外貌上的一致性,暗示着二者可能源自同一族群。

更关键的是,现代基因学研究为第二种说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对比印第安人与东亚人的基因序列,发现二者在Y染色体标记、线粒体DNA等关键遗传位点上高度吻合,存在共同的基因祖先标记,这意味着双方在血缘上有着紧密联系,绝非偶然相似。

此外,从文化遗迹与传统习俗中,也能找到诸多华夏文明的影子。考古人员在印第安人遗址中,发掘出与殷商时期相似的玉璋、玉璧等玉器,而印第安人自古便有崇尚玉石的传统,视玉石为神圣之物,这与华夏文明“以玉为礼”的文化内核高度契合;他们崇拜美洲虎,将其视为力量与守护的象征,类似华夏对虎的图腾崇拜;神话体系中,不仅有“龙”的传说(虽形象与华夏龙略有差异,但均为掌控风雨的神兽),还流传着“天狗食日”“大洪水泛滥后先祖重建家园”等故事,与华夏神话中的经典情节如出一辙。

正因如此,后世诸多历史、考古与人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印第安人与东亚人拥有共同祖先的可能性极大,而殷商后裔迁徙美洲的说法,更是为这种“同源性”提供了具体的历史脉络支撑——或许在殷商覆灭之际,部分先民为躲避战乱,历经千难万险,通过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在这片新大陆上繁衍生息,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了遥远的彼岸。

正是这种留存于基因深处的缘由,也让双方有了交往的机会。

殷遗部的首领名叫“子庚”,部落族人皆称他“庚首领”。

据部落长老口述,他们的先祖乃是殷商时期渡海迁徙的先民,历经数千年繁衍,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虽与中原断了联系,却仍保留着“子”姓等古老印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69章鸿门宴?原来是殷商后裔!(第2/2页)

子庚年约四十,身材高大,皮肤呈古铜色,腰间系着兽皮裙,脖颈上挂着用贝壳与兽牙串成的项链,眼神锐利却带着几分质朴——此前大明水师初到时,他曾率族人手持石矛、弓箭,在据点外与水师对峙,直到李景隆派人送上丝绸、瓷器等“中原奇珍”,又展示了铁器农具的妙用,才渐渐放下敌意。

此刻,沙滩上摆满了各式食物。

大明水师的士卒们支起铁锅,用带来的调料烹饪着海鱼、野鹿肉,浓郁的香气随风飘散;一旁的木桌上,摆放着从勘察加转运来的米酒、糕点,还有用面粉制作的馒头、包子。

殷遗部的族人们围在篝火旁,好奇地盯着这些从未见过的食物,不少孩童踮着脚,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冒着热气的铁锅,咽着口水。

“庚首领,尝尝咱们大明的美酒!这酒是用粮食酿的,绵柔醇香,喝了浑身暖和!”李景隆端着一个陶碗,走到子庚面前,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

他身后的徐增寿也拿起一碟糕点,递给身边的部落长老:“长老,这是江南的桂花糕,甜而不腻,您试试。”

子庚接过陶碗,学着李景隆的样子抿了一口,米酒的醇厚瞬间在口中散开,带着粮食的清香,与部落里用野果酿的酸涩果酒截然不同。

他眼睛一亮,忍不住仰脖又喝了一大口,笑着用生涩的中原话说道:“好!大明的酒,好喝!”

部落的族人们见首领夸赞,也纷纷围了上来,士卒们见状,连忙给他们分发米酒、糕点。

一个年轻的族人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大口,松软的口感让他眼睛瞪得溜圆,对着身边的同伴连连点头,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好吃”;还有的族人拿起烤鱼,尝了一口后,被调料的鲜香惊艳,干脆直接上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脸上满是满足。

看着族人们吃得不亦乐乎,子庚也放下了首领的矜持,和李景隆、徐增寿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喝酒,一边用手势比划着交流。

他指着远处的农田,兴奋地说着什么,李景隆与徐增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田地里,种着一种从未见过的作物——植株高大,结着饱满的穗状果实,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高产粮种。

二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自来到大明湾,他们便发现殷遗部种植的粮种产量极高,部落虽人口不少,却从未有过缺粮之虞。

他们多次尝试向子庚询问粮种的培植办法,可子庚要么用“先祖所传,不可外传”为由推脱,要么就是比划半天,始终说不清楚关键的种植技巧。

李景隆与徐增寿心里清楚,这并非子庚故意刁难,而是双方语言不通、信任未达,还没到能共享核心技艺的地步。

也正因如此,二人才决定设下这场宴会,想用中原的美食美酒拉近彼此的距离,为后续打探粮种培植办法铺路。

“庚首领,你们种的‘金穗子’真好,产量高,还耐旱,要是能在我们大明推广,就能救活无数百姓了!”徐增寿借着酒意,试探着说道,同时用手比划着“粮食”、“百姓”的手势。

子庚闻言,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指了指农田,又指了指天上的太阳,嘴里念叨着“先祖赐福”、“顺时耕种”,可具体的耕种步骤,却还是说不明白。

李景隆见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笑着给子庚满上酒:“来,庚首领,不说这个,咱们喝酒!今日只管尽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