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81章 下葬!他该休息了!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81章 下葬!他该休息了!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81章下葬!他该休息了!(第1/2页)

徐达病逝的消息传遍京师后,朝野上下一片哀恸。

作为徐达的外孙,朱高炽心中满是沉重——他不仅要顾念亲情,更要担起主持葬礼的重任。

彼时徐达嫡长子徐允恭正镇守岭北,接到消息后星夜兼程赶回京师,却仍需时日;次子徐增寿因父亲骤逝,早已悲痛得难以自持,整日守在灵前,连基本的丧葬事宜都无力打理。

朱高炽当即便做了安排:将御田的粮种培植工作暂时托付给朱雄英,叮嘱他“每日记录不可断,温棚温度、浇水频次务必按此前定好的规矩来,若有异常,立刻派人来报”;又从东宫调来了几名干练属官,协助处理魏国公府的杂务。

随后,他便搬去了魏国公府暂住,全身心投入到葬礼筹备中。

从灵堂布置到宾客接待,从祭品准备到流程敲定,朱高炽都亲力亲为。

他参照开国功臣葬礼的最高规格,选用上等梓木打造棺椁,在灵堂两侧悬挂徐达一生征战的功绩画像,又安排画师绘制神道碑所需的浮雕——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周全,既是对外祖父的敬重,也是对大明开国功臣的缅怀。

期间,朱元璋下了一道道旨意,给足了徐达死后殊荣: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这是大明武官谥号中的最高等级;赐葬于钟山之阴,与历代先帝陵寝相邻,这是只有开国元勋才能享有的待遇;朱元璋还亲自提笔,为徐达撰写神道碑文,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老兄弟的追忆与惋惜;更破例让徐达配享太庙,与历代先帝一同接受后世祭祀,甚至追赠徐达的祖父、父亲皆为中山王,其妻为中山王夫人,一门三世受封王爵,这般恩宠,在大明开国以来实属罕见。

旨意下达后,满朝文武无不惊叹,纷纷称赞陛下对徐达的厚待。

朱高炽接到旨意后,立刻让人将追封的爵位、谥号刻于灵牌之上,供于灵堂中央,前来吊唁的官员见此,无不肃然起敬。

葬礼定在三日后举行。

这一日,京师上空飘着细雨,仿佛在为徐达的离去哀悼。

魏国公府外,前来送葬的队伍早已排满了整条街道——文武百官身着素服,手持白幡;水师将士列着整齐的队伍,举着“中山王”的旗帜;京郊的百姓也自发前来,手持香烛,默默跟在队伍后方。

朱元璋与马皇后乘坐銮驾,亲自前来送葬。

老朱一身素色龙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却难掩眉宇间的悲恸;马皇后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方手帕,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

銮驾行至灵前,朱元璋亲自上前,对着徐达的棺椁深深鞠了三躬,口中喃喃道:“天德,咱和妹子来送你了……你放心,大明有这些小家伙在,定会越来越好。”

就在送葬队伍即将出发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一人身着铠甲,面容疲惫却眼神坚毅,正是从岭北赶回来的徐允恭。

他翻身下马,不顾满身风尘,快步走到灵前,对着棺椁跪拜行礼,动作沉稳,眼中却并无太多悲伤之色。

行礼过后,徐允恭起身,走到朱高炽面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沙哑却语气诚恳:“高炽,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父亲的葬礼,多亏有你主持。”

朱高炽刚要开口,一旁的徐增寿却猛地冲了过来,指着徐允恭的鼻子,愤怒地质问道:“大哥!父亲走了!你怎么一点都不难过?连眼泪都没有!你是不是早就盼着父亲死,好承袭爵位?”

他本就因父亲病逝悲痛不已,见兄长如此“冷漠”,心中的悲痛瞬间转化为怒火。

周围的官员听到这话,纷纷停下脚步,目光都聚集在兄弟二人身上,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徐允恭却并未动怒,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看着徐增寿,语气平静地说道:“增寿,你误会了。我不是不难过,只是父亲走了,对他而言,或许是一种解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1章下葬!他该休息了!(第2/2页)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徐达的棺椁,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你自幼在京中长大,未曾亲眼见过父亲在军中的辛苦。我自小便跟在父亲身边,随他征战沙场,协助他处理军务,比谁都清楚他这一生有多累。”

“当年父亲在北疆镇守时,背痈发作,疼得整夜睡不着觉,连翻身都困难,却仍要坚持处理军务,那时候的他,生不如死。后来多亏高炽与戴神医,割肉治好了父亲的背痈,父亲才得以多活几年。”

“可你知道吗?自从北元大汗被生擒,北疆无战事之后,父亲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他常常坐在书房里,看着墙上的军事地图发呆,说自己老了,没用了,他这一生,都在为大明征战,为北疆安宁操劳,从未真正休息过。如今他走了,不用再为战事操心,不用再受病痛折磨,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徐允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徐增寿愣在原地,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他之前只看到父亲在家中休养的模样,却不知父亲背后承受了这么多。

朱高炽也走上前,拍了拍徐增寿的后背,轻声安慰道:“增寿,大舅父说得对。外祖父一生戎马,操劳一生,如今终于可以安心了。我们该为他高兴,而不是让他走得不安。”

朱元璋站在一旁,听着徐允恭的话,眼中的悲恸又深了几分,却也多了一丝释然。

他对着众人说道:“允恭说得没错,天德这一生,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走得安详,我们该尊重他的选择。”

随后,朱元璋抬手示意送葬队伍出发。

哀乐响起,徐达的棺椁被缓缓抬起,朝着钟山方向走去。

文武百官、水师将士、百姓们跟在后面,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却没人在意。

徐允恭与徐增寿并肩走在棺椁两侧,徐增寿早已哭红了眼睛,徐允恭则面色平静,眼神坚定——他知道,父亲虽然走了,但他肩上的责任还在,他要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为大明守护北疆。

朱高炽与朱雄英跟在队伍中,看着缓缓前行的棺椁,心中满是感慨。

徐达的离去,是大明的一大损失,但他的功绩与精神,将永远留在大明百姓心中。

而朱高炽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将高产粮种培育成功,推广到全国各地,让百姓们吃饱饭,不辜负外祖父一生的付出,也不辜负朱元璋与太子标的期望。

送葬队伍缓缓前行,细雨淅淅沥沥,仿佛在为这位开国功臣的离去,谱写一曲悲壮的挽歌。

钟山之阴,这里其实也是老朱为自己选定的陵墓所在地——后世皆知的明孝陵,便坐落于此。

自古以来,帝王陵寝的选址与布局都极为讲究,非至亲或开国元勋,绝无资格葬于帝王陵寝所在的核心区域。

而老朱特意将徐达的陵墓安排在钟山之阴,与自己的陵寝相邻,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二人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是一同从濠州起兵、历经生死考验的兄弟,哪怕百年之后,也要将陵墓放在一起,继续守护着他们共同打下的大明江山。

那座早已准备好的陵墓,规制恢弘,墓前不仅立有石人、石马等仪仗石刻,还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神道碑文,字字句句都镌刻着徐达的赫赫战功与君臣情谊。

它将成为徐达最后的归宿,让这位为大明征战一生的大将军,在钟山的庇佑下安然长眠。

同时,这座陵墓也将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静静看着大明在高产粮种的推广下实现粮食丰收,看着水师开拓美洲的事业蒸蒸日上,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一步步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昌盛,不负徐达一生的坚守与付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