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88章 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88章 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88章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第1/2页)

群臣带着对土豆的赞叹与对未来的憧憬陆续离去,御田旁的临时膳房渐渐恢复了清净。

朱高炽却并未离开,而是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与太子标躬身道:“皇爷爷,太子殿下,还有赵尚书,我有一件关乎大明根基的大事,想与三位商议。”

朱元璋正摩挲着手中的土豆,闻言停下动作,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什么大事,竟要特意留下我们三人?”

太子标与户部尚书赵勉也纷纷看向朱高炽,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能被朱高炽称为“关乎根基”的事,定然非同小可。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孙儿想说的,是开发辽东。自洪武二十年纳哈出归降,朝廷在辽东设立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余卫所,推行军民屯田,本意是让辽东自给自足,减轻内地漕运压力。”

“可这些年,辽东的屯田效果并不理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气候苦寒——冬季酷寒漫长,无霜期短,传统的小麦、水稻根本无法成熟;即便是耐寒的粟米,亩产也不足一石,军民粮食缺口极大,每年都要从山东、北直隶调运数十万石粮食,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赵勉闻言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无奈之色:“世子殿下说得是!户部每年都要为辽东的粮运头疼——从山东登州渡海到辽东,风浪大、风险高,运粮船常有倾覆;走陆路更是艰难,冬季大雪封路,粮食往往要延迟数月才能送到,不少军民在等待中忍饥挨饿。可辽东是北疆屏障,若不驻军屯田,恐有北元残余势力反扑,实在是两难。”

太子标也皱起眉头:“朕也知晓辽东的困境,只是一直没能找到解决之法。苦寒之地,作物难生,总不能让军民一直靠内地接济。”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高炽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光芒,“咱们有了土豆、红薯、玉米这三大高产粮种!这三种作物,恰好能适应辽东的气候!”

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身体微微前倾:“炽儿,你细说!这三种作物怎么个适应法?”

“先说土豆。”朱高炽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土豆耐寒性极强,幼苗能抵御零下两度的低温,块茎在零下五度才会受冻,正好能应对辽东的春寒与秋霜。而且土豆的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需三四个月,辽东的无霜期虽短,却也足够土豆成熟。咱们只需让军民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避开冬季酷寒,秋季就能收获,亩产即便受气候影响,也能稳定在十石以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红薯。红薯的耐寒性虽不如土豆,却极其耐旱耐贫瘠,辽东的山地、坡地较多,传统作物难以生长,红薯却能在这样的土地上扎根。而且红薯的种植方式灵活,既可以育苗移栽,也能扦插种植,军民上手快。更关键的是,红薯的块根能在地下越冬——辽东冬季寒冷,百姓可将红薯储存在地窖中,既防冻又保鲜,正好解决冬季缺粮的问题。”

“最后是玉米。”朱高炽补充道,“玉米的耐旱性与耐寒性介于土豆与红薯之间,且植株高大,能抵御辽东的大风。咱们可以选择早熟品种的玉米,缩短生长周期,让它在霜冻来临前成熟。玉米的籽粒既能作为主食,秸秆还能作为牲畜的饲料——辽东多草原,军民可兼顾养殖,既能改善伙食,又能增加收入,形成‘粮畜互补’的循环。”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好!好!这三种作物竟如此适配辽东!若真能在辽东种成,让辽东军民自给自足,那可就解决了朝廷的一大心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88章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第2/2页)

他最清楚,辽东的粮运不仅耗费财力,更是牵制了内地的粮食储备——每年从山东、北直隶调运数十万石粮食往辽东,光是雇船、征夫、筹备运输物资,就要耗费户部近百万两白银,这笔开销本可用于修缮水利、加固城防,或是充实国库应对突发灾情。

更关键的是,调运的粮食多出自内地储备粮,若遇着南方旱灾、北方蝗灾,内地自身粮食紧张时,还要优先保障辽东军需,往往导致内地赈灾粮不足,百姓只能忍饥挨饿,甚至引发流民问题。

一旦辽东能自己产粮,不仅能省下这笔巨额的运输成本,让户部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与国防建设中;更能解放内地的储备粮,让这些粮食真正用在刀刃上——既能在灾年及时赈济百姓,避免流民滋生,又能充实各地粮仓,形成“粮足民安”的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内地无饥馑之忧,辽东无缺粮之患,南北兼顾,大明的根基自然会更加稳固,再也不用因“顾此失彼”的粮运问题而忧心忡忡。

太子标也激动地说道:“不仅如此!辽东土地肥沃,只是因气候原因未能开发。若土豆、红薯、玉米能在辽东推广,咱们还能鼓励内地流民迁往辽东——一来能缓解内地的人口压力,二来能充实辽东的军民力量,让北疆屏障更加稳固!”

赵勉作为户部尚书,更是立刻算出了其中的益处:“陛下,太子殿下!若辽东能自给自足,户部每年可节省近百万石粮食的调运成本,这些粮食能用来充实国库,或是投入到南方的水利修缮中!而且流民迁往辽东后,还能增加赋税,对朝廷而言,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高炽见三人都认可,继续说道:“孙儿的想法是,第一步先选派熟悉三种作物种植技术的农官,带着粮种前往辽东都司的核心卫所,如定辽左卫、定辽右卫,建立试点田。让农官手把手教军民种植,总结适应辽东气候的种植经验——比如如何在春季防冻、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储存收获的作物。”

“第二步,待试点成功后,再将粮种与技术手册分发到辽东各卫所,鼓励军民大规模种植。朝廷可出台优惠政策——凡开垦荒地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的军民,前三年免征粮赋,还可申请农具与粮种补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步,从内地抽调部分有经验的屯田军民,迁往辽东协助开发,同时允许内地流民自愿迁往辽东,给予他们土地与住房,让他们安心在辽东扎根。”

朱元璋听完,当即拍板:“就按你说的办!炽儿,这件事朕交给你全权负责,农官、粮种、物资,你尽管向户部要,赵勉必须全力配合!”

他看向赵勉,语气严肃,“户部要优先保障辽东试点的需求,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臣遵旨!”赵勉连忙躬身应道,眼中满是干劲——能参与这样一件关乎大明未来的大事,对他而言也是莫大的荣幸。

太子标也笑着说道:“高炽,若有需要孤协调的地方,尽管开口。孤也会时常关注辽东的试点进展,确保此事能顺利推进。”

朱高炽躬身行礼:“谢皇爷爷,孙儿定不辱使命,定会让土豆、红薯、玉米在辽东扎根,让辽东成为大明的‘北疆粮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