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91章 历练!朱雄英的成长!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91章 历练!朱雄英的成长!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2 来源:源1

第591章历练!朱雄英的成长!(第1/2页)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高炽与朱雄英没有丝毫停歇,带着农官团队与粮种,循着此前规划的路线,逐一前往辽东各卫所军堡。

两人皆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却丝毫没有皇子皇孙的娇气——每日天不亮便起身,骑马穿梭在各军堡之间,遇到难走的山路,便下马步行,靴底磨破了也不在意;到了屯田区,更是直接挽起衣袖,跟着军民一起翻地、播种、搭建育苗棚,手把手教大家识别土豆芽眼、掌握玉米播种的间距,连如何给红薯秧苗扦插、如何预防低温冻害,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在定辽左卫的试验田,朱高炽蹲在田垄间,亲自示范如何将土豆种薯切成带芽的小块,叮嘱军民:“每块种薯必须带两个芽眼,这样出苗才齐;切好后要在伤口上裹一层草木灰,既能防虫害,又能促进生根。”

朱雄英则在一旁拿着木尺,帮军民测量玉米播种的行距:“行距要留三尺,株距一尺半,这样通风好,玉米才能长得粗壮,不招病害。”

军民们围在两人身边,听得认真,时不时提出疑问,朱高炽与朱雄英都耐心解答,连最年长的老农都忍不住感叹:“殿下们懂的比咱们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人还细,有你们在,咱们心里踏实!”

到了宽甸卫的山地,两人又跟着军民一起开垦坡地,指导大家挖鱼鳞坑——这种坑能存水保土,最适合种植红薯。

朱雄英握着锄头,帮一位老军垦挖坑,老军垦感动得眼眶发红:“太孙殿下,这活儿粗,哪能让您动手!”

朱雄英却笑着摇头:“军民同劳,才能把地种好。您年纪大了,歇会儿,我来帮您。”

朱高炽则在一旁查看红薯秧苗的长势,发现有几株秧苗叶子发黄,立刻让人取来草木灰兑水,教大家给秧苗施肥:“红薯喜钾肥,草木灰就是最好的肥料,这样浇下去,不出十天,叶子就能变绿。”

每到一处卫所军堡,两人都受到了军民最热烈的拥戴——定辽右卫的军民自发提着刚煮好的土豆粥,送到他们面前;沈阳中卫的孩童们捧着自家晒的玉米干,围着他们叽叽喳喳;海州卫的士兵们更是连夜赶制了两面锦旗,上面绣着“粮泽辽东”、“恩及军民”,郑重地送到两人手中。

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拉着朱高炽的手,颤巍巍地递上一块烤红薯:“殿下,这是妻子子自己种的,虽然小,却是心意。要是早几年有这好粮种,我那两个儿子也不会饿肚子走了……”

说着,老妇人泪流满面,朱高炽与朱雄英连忙安慰,心中也泛起一阵酸涩——他们知道,自己带来的不仅是粮种,更是军民对活下去的希望。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朱高炽与朱雄英的足迹遍布了辽东的二十余卫所,从最南端的金州卫,到最北端的开原卫,每一片屯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此时的辽东,已褪去了冬日的萧瑟,试验田里的土豆长出了翠绿的秧苗,玉米秆蹿至半人高,红薯藤蔓沿着山坡爬得满满当当,处处透着生机。

这一日,两人抵达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开原卫。

开原卫是辽东抵御北元残余势力的前沿,城墙上的箭痕仍清晰可见,军堡外的草原一望无际,风吹过,带着几分苍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1章历练!朱雄英的成长!(第2/2页)

站在城墙上,朱高炽望着远方的草原,忽然笑道:“雄英,还记得咱们当年偷摸带着羽林卫来辽东,神兵天降,在这草原上跟北元骑兵搏杀的日子吗?那时候,咱们只想着守住边关,却没敢想,有一天能在这里种出高产粮食。”

朱雄英也跟着望向草原,思绪回到了几年前——那时他与朱高炽还是少年,偷偷带着水师突袭辽东,还救出了被困铁山堡的辽东大军,刀光剑影间,只想着如何击退敌人。

如今再看这片土地,却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感受:“当然记得,那时候咱们还说,等打赢了,一定要让这里的军民过上好日子。现在想来,光是守住边关还不够,让军民吃饱饭、安稳过日子,才是真正的守土。”

朱高炽转过身,看着朱雄英,轻声问道:“那这三个月走下来,你对辽东,有什么新的看法?”

朱雄英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城下正在田间劳作的军民,语气带着几分沉重。

“我以前在应天,听皇爷爷与父亲说辽东苦寒,却只当是一句形容。直到这三个月,亲眼看到军民们冬天住在漏风的土房里,吃着掺着草籽的粮食,却还在拼命开垦荒地、守卫边关,才知道他们有多难。”

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复杂,“尤其是每到一处,军民们都对着咱们感恩戴德,捧着最好的东西送给咱们,可咱们只是带来了粮种,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个皇太孙,以前在深宫,在朝堂,总觉得‘为民’是句口号,直到现在才明白,所谓‘为民’,就是让他们能吃饱饭、穿暖衣,不用再为了一口粮食发愁。”

说着,朱雄英的眼眶微微发红:“有次在海州卫,一个士兵跟我说,他参军五年,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现在种了土豆,终于能盼着冬天不用饿肚子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咱们身为皇室子弟,享受着百姓的供养,却让他们忍饥挨饿这么久,实在愧疚。”

朱高炽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语气郑重:“雄英,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记住这种滋味,记住军民们感激的眼神,记住他们在田地里劳作的模样——这些不是负担,而是咱们未来做事的根基。将来你我若能担起大明的重任,万不能忘了今日所见所感,万不能让百姓再受饥寒之苦。”

朱雄英抬起头,看着朱高炽,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多了几分坚定:“我记住了。往后不管是在辽东推广粮种,还是将来在朝堂做事,我都不会忘了今日的感受。我要让辽东的军民都能吃饱饭,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开原卫的城墙上,也洒在城下的试验田里。

远处,军民们正在给玉米浇水,欢声笑语随风传来。

朱高炽与朱雄英并肩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都满是感慨——这三个月的辽东之行,不仅是推广粮种的旅程,更是他们成长的旅程。

辽东的改变才刚刚开始,而他们肩上的责任,也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